初冬時節,陽光明媚。位於盤州市盤關鎮賈西村的天富刺梨產業園區裡,仍是一片忙碌景象。在種滿刺梨的山坡上,村民們用力揮動著鋤頭,施肥、鋤草,為來年的刺梨豐收打下基礎。
「我們園區是『三變』改革示範區,去年整個園區生產刺梨800多噸,今年近2000噸,明年還能收穫更多。」天富刺梨產業園區賈西天富刺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聶德友笑著說,眼前的好光景,都得益於「三變」改革帶來的機遇。
2013年3月,秉承著對家鄉發展出一份力的聶德友回鄉創業,在對家鄉的整體情況作了大量調研後,他開始投資發展種植刺梨產業。2016年10月,聶德友引進宏財聚農公司注資合作發展,聯合投資8100萬元,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與宏財公司和農戶重新籤訂「三變」入股合作協議,聯合打造了3萬餘畝高標準刺梨示範基地,建成省級農業示範園區。
家住賈西村九組的聶小仿是「三變」改革的受益者之一,她家的七、八畝地全部入股園區,自己在也成為園區的一名務工人員,一個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聶小仿今年已經52歲了,有一個常年臥病在家的兒子,丈夫身體也不大好,只能偶爾出去打打零工,家中有一個魚塘,平時雖能賺點零花,整體收益卻不大好。「還好還有刺梨園能靠住,離家近,既能打工賺錢,又能管顧家裡。」聶小仿笑著說,現在土地的收益比起以前拿來種麥子、苞谷,要翻幾番。
像聶小仿一樣以土地入股刺梨園區的,賈西村就有584戶1691人,入股率達81.11%,其中120戶貧困戶258人全部入股,入股率達100%。
據了解,天富刺梨園區利用「平臺公司+合作社+農戶+村集體」的模式,按照保底分成(400元/畝·年)+收益二次分紅(85%+農戶10%+村集體5%)的利益聯結機制,農戶用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組織管理和經營,村集體參與協調,與農戶聯產聯業、聯股聯心,規範化、規模化發展刺梨產業。該刺梨產業園區共佔地3.12萬畝,覆蓋8個村3498戶9446人,其中建檔立卡戶423戶842人。
據介紹,刺梨初種三年內無收益,為了提升土地的利用率,提升產業的產出率,富刺梨產業園區除了生產刺梨果,還實施以短養長、林下套種模式,林下育苗620畝,養殖了蜜蜂500群,套種中藥材地參和魚腥草共4300畝,「一地多用」增效增收。
春來刺梨花遍野,秋日刺梨果飄香。如今,賈西村早已脫掉了「貧窮帽」,成了出名的刺梨原產地之一。聶德友感慨道,「三變」不只是改善了村民們的物質生活,也改善了鄉村環境,提高了大家的生活質量。未來,聶德友還打算把刺梨基地與旅遊結合起來,把基礎設施建設好,把路面硬化好,依託水盤高速把遊客吸引來,再把農家樂搞起來,形成遊、玩、吃、住一條龍服務產業,預計兩到三年將初顯「春遊刺梨花海,秋賞刺梨果熟」的局面。
「做這一切是想為家鄉做點事,既然做了就要做好,要徹底改變家鄉貧困的面貌,要讓刺梨產業變成實實在在的致富產業,實現當初回鄉創業的目的。」聶德友自豪的說,要讓賈西村每一個人都能有活幹,有技術的管技術,能吃苦幹活的就幹活,實在年紀大了爬不了山坡扛鋤頭的,便安排他們做環衛工,在園區打掃衛生。
據悉,2019年天富刺梨園區累計生產刺梨825噸,實現銷售收入330萬元,2020年生產刺梨1840噸,實現銷售收入736萬元。2019年務工發放460萬元,2020年預計發放約600萬元。(六盤水日報)
【來源:六盤水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