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大樓、藥水弄、新場古鎮……在老建築的故事裡,上海人留住城市...

2021-01-09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2月14日報導:「小時候和爸爸去武康大樓領牛奶,一張牛奶卡,領掉後,奶站工人用原子筆劃一條槓。爸爸還碰到孫道臨也來拿……人生第一次燙頭髮,就是被媽媽按在紫羅蘭理髮店的闊大的椅子上燙的。」攝影師朱屹講述了自己與武康大樓的童年記憶。12月14日,上海市民文化節「老建築的故事」市民創意創作大賽頒獎典禮在上海圖書館舉行,獲獎者們走上舞臺,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賦予了老建築血肉與生命。

  本次大賽2019年3月正式啟動,通過老建築閱讀之旅、「閱讀上海筆記」創作作品徵集大賽、「閱讀城市」攝影大賽、「老建築的故事」應用開發大賽等一系列活動,吸引市民重新走近老建築,挖掘老建築的歷史和故事。大賽總計徵集故事近千篇,開展講座活動83場次、閱讀行走活動44場次,參與人次達8553人;全媒體平臺訪問人次數達462966。最終,經賽事評委會評審共選出85篇佳作,分獲一、二、三等獎及優秀作品獎。同時,線上全媒體徵集也評選出了最佳人氣獎及優秀人氣獎。

  投稿的作者中很多都是老建築或該街區的原住民,或自己的父輩曾經在此生活或工作過,他們通過與家人共同回憶,查找資料,或同附近的老人聊天,挖掘出有關建築、街區和小鎮的故事,沿著城市的經脈向歷史的深處追溯。

圖為朱屹拍攝的武康大樓

  90多年前,福州路上有家開明書店,它為茅盾、巴金等左翼作家出版、再版過眾多名著,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薛關鈞表示,自己的父親與葉聖陶同年進的開明書店,最初的時候,書店設備簡陋,「有人買書,需要扣幾下門方可進來」。父親健在時常同他提起往事,通過父親保留的筆跡、老照片、開明書店內部資料等,再加上本人的親身經歷,他寫成了《在福州路上尋覓》,記載了章錫琛因「失業而出版一點書」「因出版書而成了營業機關」等故事。如今,福州路原開明書店278號門牌號已無,現在是280號三開間的文化用品商店。當薛關鈞重返故地時,店內職員和周邊居民無人知曉這段歷史,讓他心痛,也促使他寫下這篇文章,圓了父親的心願。

  上海灘聞名的「三灣一弄」,「一弄」就是藥水弄。上世紀60年代末,翟篤鈞從黃浦江畔搬至蘇州河長壽路地段。在日常生活中,他看到藥水弄簡棚陋屋、亂搭亂建,整個區域道路窄小、彎彎曲曲。到了80年代,他見證了藥水弄改造:「當地居民抱頭痛哭,感慨願望終於實現了!」為了記錄下這段歷史,翟篤鈞採訪了兩位在藥水弄住了一輩子、近九十歲的老人,了解了當時人們生活的狀況,最後寫成《話說藥水弄的變遷》。「每天清晨天還沒亮各種汽笛聲此起彼伏叫聲各異,這不同的汽笛聲在該廠工作者分辨得非常清楚。不多會神色萎糜、腳步拖沓下班的工人魚貫而行步出廠門,走向那刺鼻的棚戶連遍的藥水弄。」勞苦者在江蘇藥水廠附近搭個棚,避風擋雨湊合度日,給窩棚起名「滾地龍」,期盼著有一天能有「撐天龍」的居屋。如今,他們實現了夢想,昔日的藥水弄成了現在的長壽新村。

  參加大賽和活動的居民,有老上海人憶往事,有年青人說起童年,還有一些投稿者是新上海人,但是無一例外,在他們的字裡行間都流露出自己最真的情感和依戀。

圖為李豔華拍攝的新場古鎮一角

  80後的李豔華是一位新上海人,初次來上海是一個冬天,路過新場古鎮順便溜達一圈,弄堂裡青石板上的苔蘚印記,沿河兩岸的長廊下燈籠和清風茶樓的酒旗映倒映在河水中,彎彎的石拱橋在冬夜裡古樸安靜,她便喜歡上了這座古老溫情的小鎮。來到上海工作後,她便在古鎮水邊人家租屋居住,一起床,就能看到侍弄滿院花草的房東老太太,閒時有清風茶樓上閒聊,長廊上彈吉他、跳舞、打牌、下棋的人們,中秋賞月,橋頭人影攢動。在《古鎮裡的溫暖時光》一文中,她寫道:「雖處異鄉,亦能讓我心安。」淳樸的古鎮、平凡而溫暖的人間煙火氣息,是她愛上這座城市的理由。

  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院研究員陳祖恩表示,市民的故事中,最讓他感動的就是寫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對自己生活過的建築寄託著珍貴的情感,這是人與生活、人與建築的故事,不管多少年過去,還可以通過這些建築感受曾經的或正在經歷的上海生活,而這是任何一位專家、學者都無法研究出來的。

相關焦點

  • 上海這條網紅馬路紅了百年,除了武康大樓,還有太多老上海的故事
    「走進這裡,不會寫詩的人想寫詩,不會畫畫的人想畫畫,不會唱歌的人想唱歌,感覺美妙極了。」80多年前,僅在上海停留了短短一天的大文豪蕭伯納,為武康路寫下了如此詩意的讚美。武康路原名福開森路,以美國傳教士約翰·福開森命名,南北連接了繁忙的淮海中路和幽靜的華山路。
  • 為什麼武康大樓變「醜」了,拍照打卡的人卻越來越多?
    武康大樓,毫無疑問是上海最富盛名的的「網紅樓」之一。在今年國慶中秋長假期間,武康大樓腳下的武康路淮海中路路口,日均人流量已經達到了2萬人次。而即便不是長假,每到周末,在武康大樓周圍打卡、拍照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 讓城市空間美起來|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但新場古鎮的特殊和動人之處在於,她始終是一座「活著」的古鎮。黑瓦白牆木窗,窗欞上還有大紅喜字招搖著熱氣騰騰的真實生活,新場古鎮裡依然居住著數量眾多的原住民,言語、飲食、婚嫁、喪葬、節慶等,是古鎮千年文化脈絡的延續。
  • 建築可閱讀: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在行走中認識上海
    ,力求徒步線路主題更鮮明,故事更有趣。行走路線以武康大樓為起點,沿途經過原義大利總領事官邸、密丹公寓、威爾金遜住宅、柯靈故居、武康路100弄等,由畢業於同濟大學歷史建築保護專業的應伊瓊導師現場講解,多年來一直從事歷史建築修繕工作的她從專業的角度解說各類建築特點,帶領大家捋清西班牙式、英式、法式等不同住宅建築的風格。
  • 上海「最接地氣」的古鎮,不僅不收門票錢,且物價非常便宜
    上海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也是我國的經濟中心。在上海的城市中,到處可見鱗次櫛比的大樓,各種現代化的設施也讓魔都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繁華熱鬧的代表城市。而對於上海當地的居民來說,老上海的印記還依然停留在以前租借的地方,比如湖南路、武康路等等。
  • 遊上海浦東,看新場古鎮,免費景點不要票
    新場古鎮位於浦東新區,至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新場古鎮名字的由來源於下沙鹽場南遷之後形成的鹽場,故名新場。新場古鎮現保存有15萬平方米的成片古建築群。現存的古民宅大多是明清風格,吊角飛簷,雕梁畫棟,極聚古建築的美感。
  • 讓城市成為建築的博物館 「城市行走」系列活動在滬啟動
    「閱讀上海近代建築風格——認識武康路上的萬國建築」活動起點:武康大樓。上海人民出版社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19日電 (周卓傲)19日,陸家嘴讀書會聯合織城網絡(UrbanNetworkOffice)啟動了系列城市行走活動。
  • 這些最受上海市民歡迎的TOP20「老建築」,你都去過嗎?
    漫步上海街頭,有建築可閱讀,有故事可分享,一處處記憶中的建築在歲月的沉澱下越發耐人尋味。還記得上月舉行的上海市第二屆「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嗎?當天開啟了最受歡迎「建築可閱讀」百大「人·物」評選活動,經過廣大市民遊客的投票,TOP20最受市民喜愛的「老建築」已經揭曉,你都去過嗎?
  • 2020「建築可閱讀」旅行線路,一起來讀懂上海
    建築,是歷史文脈的承載者,是城市記憶的見證者。「建築可閱讀」讓人們走進城市的歷史,觸摸城市的文化印記。上海市文化旅遊局全力推進「建築可閱讀」工作,努力做好城市文脈保護和傳承工作。在上海書展期間,推出新書《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並精選了書中部分建築串點成線,設計了10條「建築可閱讀」旅行線路,帶你用腳步丈量上海這座「人民城市」,深度體驗上海、更加熱愛上海。
  • 上海這些古鎮你都去過嗎?
    古戲臺、老廟堂歷史悠久;石板小路,蒼勁老樹互相映襯;美味小吃、傳說故事充滿江南文化。市文化旅遊局說,上海的一個個老古鎮就像一位位說書人,將上海的另一面娓娓道來。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到古鎮逛一逛,感受古風悠悠。
  • 上海的這些老建築,居然都要感謝這個老外,其它還有50多經典作品
    行走記錄,觀察世界說到老上海的味道,有些人會想到阮玲玉、張愛玲,還有人想到十裡洋場、瓊瑤劇裡的歌舞廳,這些人物、故事、場景,都不能和上海的老建築分開。而一旦提到上海的老建築,就不得不提一位外國人。很多人都已經猜到,這位老外叫做鄔達克。他出生在1893年奧匈帝國的一個建築世家,18歲自然而然地從建築系畢業,並在幾年後當選為匈牙利皇家建築學會會員。本來順順利利在歐洲當建築師的他,卻隨著一戰爆發,成為了奧匈帝國部隊中的一名炮兵,被俄羅斯軍隊捕獲。
  • 武康大樓重亮相!周邊 7步一家潮店,還藏著半個魔都的網紅地標!
    武康大樓坐落於天平路、餘慶路、興國路、武康路和淮海中路5條大路的交界處,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也是目前世界僅存的三棟船型建築之一。大樓是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的,他在上海建造了120多棟各種風格的異國建築,其中至少有一半被稱為奇蹟!
  • 寸土寸金的上海城區有座古鎮,不僅免費開放,花20元就能吃到飽
    眾所周知,上海是中國經濟的代表,馬島的土地上到處都是各種摩天大樓,惡魔都是繁榮的同義詞,老上海的象徵通常在武鋼路、湖南路等地。以前是租界。上海市內很難看到江南特色的古鎮。七寶最有名,但已經很商業化了。上海市內不僅有七寶古鎮,還有一度無名的古鎮,離市中心只有30公裡,免費開放,這裡的遊客一般都是上海人。新場古鎮是上海市南匯區四大古鎮之一,離迪士尼很近,近幾年不為人知。住在上海的當地人也不知道這一點,但事實上,它曾經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小城市。江南其他著名古鎮一樣,沒有那麼多古代建築,但很多古代官家曾居住在這裡。
  • 2019新場古鎮文化體驗季暨新場國際手作節開幕
    五一小長假,也許你已經收拾好行裝,準備去踏青郊遊、或領略異域風情、或有一點慵懶的惡補番劇電影;但如果你還沒有想好,不妨來浦東新場,探尋擁有千年歷史江南古鎮的別樣「味道」—--看一看國際藝術家用傳統工藝的創新玩法,感受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精妙技藝,或是參加一場手作課程體驗手藝人的「成就感」,「手創·新生」新場首屆國際手作節邀您感受不一樣的江南古鎮
  • 成都的新場古鎮,一眼就能看到當地風土人情,周邊遊的好去處!
    成都周邊有一個古鎮,挺適合休閒的,更為免費的4A級景區。這個古鎮也是茶馬古道上的歷史文化名鎮之一,也是目前四川境內規模最大、保護較好的西蜀水鄉古鎮。適合在成都閒暇漫遊的地方,算不上熱鬧或者繁華。但是很真實,很舒服,不太商業化。
  • 上海一日遊景點更新,足足100 個!不離滬玩到爽
    上海一日遊攻略來了!!√新興城市地標√最美古鎮、公園季√網紅小馬路攻略更新√老上海尋根指南√文藝小眾打卡地足足100 個一日遊好去處全!部!免!費!是的!全部免費!!!趕快收藏碼住!01古韻古鎮篇泗涇古鎮「百年上海,千年泗涇」,位於上海之根松江的泗涇古鎮,仍保有著難得的老上海水鄉味道~南村映雪、雲間草堂、安方塔等等,樸實而又充滿歲月感。
  • 在上海武康路讀作家董橋筆墨裡的「那些人,那些事」
    近日,展覽「董橋筆下的那些人那些事」在地處上海歷史建築武康大樓的潔思園畫廊展出,以作家董橋歷年著作中擷取六個主題:「世味」、「清芬」、「風骨」、「惜福」、「如夢」、「信命」,用書法抄錄了其筆下的文化人物故事。
  • 上海最有故事的街道,藏著半座城的老洋房,曾是各界名流聚集地
    最近這段時間,由孫儷、羅晉領銜主演的《安家》正在熱播,受到了不少觀眾的追捧,在這部影視中,我們不僅見證了安家天下上海靜宜門店同事們的喜怒哀樂,最讓人難忘的便是上海的一條條老街區了,隨著賣房小妹房似錦騎著電動車掃街掃樓,使人們仿佛又對繁華熱鬧的魔都上海有了新的認識。
  • 傅申陸蓉之夫婦偕父返鄉:愛情與童年,都繞不開新場古鎮
    6月15日、16日,上海浦東新區新場古鎮見證了一份濃鬱的鄉情——臺灣知名藝術學者傅申、陸蓉之夫婦陪伴陸蓉之98歲的父親陸永明來到這裡。新場是他們共同的家鄉,陸永明1922年出生於新場古鎮,而傅申也是新場人。
  • 蘇州最冷門的旅遊文化:杵山生態園,蕩口古鎮,荻港村,新場古鎮
    蕩口古鎮說到「最江南」的老城,大家想的一定是周莊、西塘、烏鎮等有名的老城景點,但最近兩年,這個老城的隊伍裡還有一個人,無錫蕩口古鎮有千年的歷史,是江南韻味的老城。凸點古鎮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東南部,是「無錫市五大重點保護歷史文化街區之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5年5月,凸點口又成為「國家AAAA水平景點」,這裡是東漢孝子丁蘭故裡,屬於吳文化源區域,傳說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這裡有一條長長的小河,河水靜靜地流著,在陽光的照耀下有點星光閃閃,這裡的花紅柳綠,映在河上,像多彩的絲綢,白牆黑瓦,大紅燈籠,拱橋,一級石階,小船是這裡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