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健身奇功《延年九轉法》的來歷

2021-02-12 延年九轉法YNJZF

清朝初年,新安(今安徽省徽州地區)人方開見到一種名叫《摩腹運氣圖考》的小冊子,加以抄錄整理,並照其中所說,堅持練功,數十年不斷,結果年齡雖然一年比一年增長,身體卻一天比一天強健。到雍正時(公元1723—1735年),這位身高七尺的老人已經年近百歲,但卻童顏鶴髮,步履如飛,力大無窮。有一次,群年輕人和他比試氣力,用繩索把他的手腕套住,十幾個壯士一齊用力猛拉,方開兩腕硬如鋼鐵,雙腳站立,堅如盤石,紋絲不動;而方開將繩索輕輕一拉,那十幾個年輕人卻東搖西擺,站立不穩;再幹用力,十幾個人競全被老人拉到面前,一個個氣喘籲籲,汗流滿面。接著,老人用兩個手指各鉤住一人,把二人懸空提了起來,像提了小雞似的提著就走,競無人追趕得上.由於方開以近百高齡身體還出奇的強健,人們都稱他為「方仙」

 

方開一方面自己練功,一方面也往來四方,為人治病。吉林省長白縣人顏偉因為體弱多病,請老人救治,老人沒有為他處方用藥,而是教他練習摩腹運氣之功,對他說:「吾道之妙,醫不假藥,體乎易簡之理,合乎運行之數,天以是而健行,人以是而延生,豈第卻病已乎?」顏偉得方開的傳授,經過一個時期持續不懈地鍛鍊,果然百病俱消,身體日益強壯。後來顏偉又把這一功法遍傳親友,「病者無不試有奇效」。古人云:「言而無文,行之不遠。」顏偉為了使天下後人共受此功之益,遂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將此功繪圖解說,刊刻流傳,題名為《延年九轉法》。

 

顏偉在《延年九轉法》序言中寫道:「方老人,名開,新安人,莫知紀年。偕之遊者,輒言與其祖父相習,約近百年人也。多力,聲如鍾,七尺挺堅,撼之若鐵,戲者以長繩系其腕,令十餘人拽之,後,引手十餘人掣而前,以二指鉤二人,懸而起,行如飛,追者莫能及。常一刻往通州市餅,行四十餘裡歸,餅猶炙手,人皆稱為地仙雲。餘少多疾,藥餌導引,凡可愈疾者,無不遍訪,最後始識方君。凡遊戲玩弄之術。試其技,能者不具述,第求其卻病之方。方君曰:吾道之妙,醫不假藥,體乎易簡之理,合乎運行之數,天以是而健行,人以是而延生,豈第卻病已乎?乃語以延年九轉法,其道妙合陰陽,中按節度,餘循習行之,疾果漸減。後以此法語親交中,病者無不試有奇效。即方君之瑰奇偉異,群目神仙中入者,亦率由此。餘不敢自秘,繪圖列說,付之剞劂,以廣其傳。既不昧平日之所得力,亦欲世人共登壽域云爾。」

 

(白話文:姓方的老人,名字叫開,新安人,不知多大年紀,誰跟他在一起,動不動就說:「跟你爺爺一起玩過」,大概百歲的人了。力氣大,聲音洪亮,七尺高,身體硬朗,一般人推不動彈。開玩笑的人用長繩子系住他手腕,讓十來個人拽,拽不動,隨後,他反扯到跟前,用兩個指頭勾住其中兩人離開地面,飛跑起來,追他的人追不上。常常約半個鐘頭跑到通州買燒餅,跑四十裡來回,餅還在溫手。人都說他是地仙。

 

 我小的時候多病,藥方、偏方、導引,凡說能治病的,沒有不去討問,最後認識了方先生。凡遊戲玩弄的玩意,都試過,會的也不要都說了,為的就是求一個治病的方子。

 

方先生說:我的方子奧妙在於醫病不用藥,體現一個簡單道理,合乎一個運行的規律,自然(天)以這個規律運行,人以這個規律生存(延生),何止僅僅是治病?然後說給我了延年九轉法。這方子,妙合陰陽,按它的要求,按練習的前後順序和遍數,我循序漸進的練習,疾病果然漸漸減輕。後來把這方法說給親戚朋友,所有病人一試就見效,方先生如此瑰麗奇特偉岸怪異,群眾眼目中是神仙。也正因為如此,這個方子我不敢秘藏,繪出圖,加上說明,花錢刻成版書,以便廣泛傳播,目的是既感激它平日給我的益處,又讓世上人人登上長壽城樓。)

經過顏偉的刊布,延年九轉法在民間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流傳,其書被碾轉傳抄、一再重印。道光二十年(1840年)金臺人韓德元重刊此書,在《跋》中也詳細談到他練習此功的神效以及其書深受人們歡迎的情況,文云:

 

「餘幼年好武,喜操練,凡有益於筋骨氣血者,無不習之.雖為軀殼起見,然年已七十有一,耳目手足,卒無衰老之狀。每一思之,快然自足,曰:『此無病之福也。向非加意保身,安能有此樂哉!』惟於四十九歲官樹村汛時,奔走勞心太甚,致患失眠,迄今二十餘年,遍訪醫方調治,竟未能愈。茲得樸之冉公所藏《方仙延年法》,朝夕定心閉目,調息守中,如法課之,作為性命之工,未及兩月,患已若失。每晚課畢,競能徹夜酣睡,次日精神爽朗,行數十裡,腳力更覺輕健。於是將此法命子#昆抄錄數冊,傳與素識之患虛癆及停飲者,無不愈。由是索取者日繁,筆墨難於應付,即將原本重為繕寫,詳校付梓,以廣其傳。俾壯老無病者獲此可以延年,有病者即可速愈,舉斯世共享延年無病之福,豈非大快事耶?」

 

(白話文:我少年時候,喜歡武術操練,凡是有益於強身健體的,都去習練。雖然(當時)只為軀體強健,然而現今已七十一歲了,耳目手足,都沒有衰老狀態,每一想到這,我快樂一整天,這是沒病的福啊!如果不是有意識地鍛鍊身體,怎能有這快樂呢?只是四十九歲那年,官樹村鬧洪水時,奔走操勞過分,患上失眠症,至今二十來年了,問遍了醫方調治,都沒有治好。今得撲之冉老先生保藏的延年九轉法,每天早晚定心閉目,調息守中,按照方法習練,沒過兩月,失眠症不見了。每天晚上習練完後,竟能整夜酣睡,第二天精神爽朗,走幾十裡路,腳上也不覺累,很有勁。於是將此法讓兒子抄錄幾本,傳給平常相識的患虛勞病,以及停進飲食的人,都病癒了。由這起,索要這方子的人很多,抄錄都應付不過來了。所以,把原本重新謄寫校對好,付資刻印,使它更廣泛傳播,幫壯年和老人無病的受益,獲得此方可以延年益壽;幫有病的,可以加快病癒。讓這世上所有人都享受延年無病的幸福,那是多麼大的快樂事啊! )

相關焦點

  • 道家摩腹運氣功—延年九轉法
    延年九轉法,又名九轉延年法、仙人揉腹。是清代著名中醫養生家方開氏著《摩腹運氣圖考》一書中收錄的。此法以轉摩腹脘為特色,共計九法,每法均有圖與圖解。如雍正年吉林長白縣人顏偉少時多病,遍訪醫方調治,竟未能愈,敦請方老施藥救治,他看到方氏年進百歲,聲若洪鐘,身高七尺。一天,親見十餘壯漢用繩索將方開手腕套住,然後用力猛拉。方老身堅如盤石腕硬如鋼鐵,巍然不動。只見他將手輕輕一擺動,那幾個壯士都東搖西擺,站立不穩。接著方老用兩個手指各鉤住一人,二人便立即懸空。他就像提小雞似的提起就走,竟無人能追趕得上。
  • 山東麵食百吃不膩,是因為有這十大奇功!
    一提到山東麵食,不得不提的就是山東煎餅啦。說起煙臺燜子的來歷,相傳一百多年前,有門氏兩兄弟來煙臺曬粉條,有一次剛將粉胚做好,遇上了連陰天,粉條曬不成,粉胚要酸壞,情急之下,門氏兄弟將鄉親們請來用油煎粉胚,加蒜拌著吃,大家異口同聲說好吃,有風味。於是便幫門氏兄弟支鍋立灶煎粉胚賣,人們都說好吃,但問此食品叫什麼名,誰也說不出。其中一智者認為此品是門氏兄弟所創,又用油煎燜,就脫口而出叫「燜子」。
  • 道家秘傳延年九轉法「仙人揉腹功」
    延年九轉法,又名九轉延年法、仙人揉腹。氣功按摩著作。清·方開撰。此法以轉摩腹脘為特色,共計九法,每法均有圖與圖解。
  • 道家秘傳延年九轉法,強壯內氣的「仙人揉腹功」!
    延年九轉法,又名九轉延年法、仙人揉腹。氣功按摩著作。清·方開撰。此法以轉摩腹脘為特色,共計九法,每法均有圖與圖解。延年九轉法是以自我按摩為主的組合動功。本法載於清初方開手輯的《頤身集》中。
  • 健身界的葉問,在中國開宗立派的清代健美大師
    他出生在清代宣統元年,公元紀年1909年,生於廣東新會,1991年離世。 民國在中國的歷史中是一個很神奇的時期,在很短的時間裡英雄與叛徒輩出,各種思潮出現交織,充滿了頹廢,又充滿了積極向上。在民國18年以前,也就是趙竹光20歲之前,他都是一個默默無聞,沒有人在乎的普通百姓,甚至過得還不如普通百姓。
  • 「清代李佳琦」:美是真實的錦上添花
    今天,我想取《閒情偶寄·聲容部·修容第二》,來窺探下李漁窺探下的世界:清代女子在盥櫛、薰陶、點染上的趣味和技巧。俗話說:「三分人才,七分妝飾」,在清代美學家李漁看來,女子無論是妍媸美醜,都離不開容顏上的修飾。點染,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化妝,在臉上捈粉,在嘴唇上點胭脂。但他認為點染並不是「邪術」,能變鬼為神。
  • 大漠孤煙居延城
    古時每逢春暖花開,祁連雪山融化後形成的弱水一路向北縱貫進入巴丹吉林沙漠,最後注入居延海,成為古弱水的歸宿之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因此在《水經注》中「居延」也有一個美麗的譯名——「弱水流沙」,宛若一汪清泓掩映在茫茫大漠中。居延海分東、西兩大湖泊,西居延海又稱「嘎順淖爾」,意為「苦海」,東居延海又稱「蘇泊淖爾」,意為「母鹿湖」。
  • 《延禧攻略》中後宮妃子們的首飾大盤點,有些你都想不到!
    從之前的《甄嬛傳》到正在熱播的《延禧攻略》,一次又一次的掀起了清宮古裝劇的追劇熱潮。比起跌宕起伏的劇情、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劇中美輪美奐的服飾造型,更加刺激我們的眼球,給我們的審美注入了一劑又一劑的強心劑。就連還未上映的《如懿傳》,之前流出的海報,清代宮廷首飾也佔據了主導地位。
  • 清代御膳名餚【三汁悶鍋】
    據說「三汁燜鍋」源於清代御膳名餚香辣汁魚來歷眾多,只知道起源於清代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百度下來歷~不過沒吃過正宗的三汁悶鍋
  • 延禧攻略將在臺灣開播是真的嗎?延禧攻略臺灣版為何改名熹妃傳
    《延禧攻略》這段時間確實已經很火了,這部劇確實吸引了一大部分粉絲。在《延禧攻略》播出的日子裡,熱點話題天天登陸百度搜索榜,的確是一個讓人招架不住的氣勢。《延禧攻略》的熱度到目前還是受到很多人的熱議。
  • 佘詩曼回應延禧片酬:承認自《延禧攻略》播出後,多了工作機會
    在2006年,絨花被江蘇省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延禧攻略》中,所有的絨花頭飾都是請來「南京最後的絨花匠人」趙樹憲和他徒弟參照故宮博物院館藏實物一比一手工所制,以前只能在故宮看到的「搖錢樹」、「福壽三多」,都逐一展現在了克勤克儉、不喜珠翠的富察皇后頭上,一眾宮女頭上也都插上了小朵絨花髮飾。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來歷和風俗: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來歷和風俗有那些?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來歷和風俗的相關內容。
  • 知道了壓歲錢的來歷,以後就更樂意給孩子壓歲錢!
    清代王松《除夕書懷》說「親朋索寫宜春帖,兒女爭求壓歲錢。」清代李炳靈《探春令·成都除夕》也寫到「料鄉園笑語,雛孫洽。壓歲錢盈篋。」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壓歲錢》:「以綵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魯迅 《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辭歲之後,從長輩得到壓歲錢,紅紙包著,放在枕邊,只要過一宵,便可以隨意使用。」
  • 《延禧攻略》女主原型與清東陵地宮人物的「前世今生」
    裕陵是清代入關後第4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的陵寢,它位於河北遵化市昌瑞山南麓的勝水峪。始建於乾隆八年,主體工程在乾隆十七年基本告竣,共耗銀203萬兩。裕陵妃園寢外景。 白雲水 攝  乾隆皇帝的後宮中,有名號的后妃共有41人,其中隨他一起在裕陵地宮中同穴而葬的有兩位皇后,三位皇貴妃。
  • 2020年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2020年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冬至的來歷和風俗: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來歷和風俗有那些?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來歷和風俗的相關內容。
  • 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清代玉器紋飾的工藝特點中國古代玉器紋飾加工的工藝技法主要有陰紋、陽紋、透雕、淺浮雕、高浮雕、巧琢、鑲嵌等。清代代玉器紋飾集歷代之大成,陰紋、陽紋、透雕、淺浮雕和高浮雕這幾種工藝技法均有應用,並大量運用巧琢和金鑲玉、銅鑲玉、木鑲玉、玉鑲寶石、貼金、描金等裝飾工藝。關於紋飾的加工技法將在第四節清代玉器的做工特點部分詳談,下面重點介紹清代玉器紋飾的題材內容。
  • 從《如懿傳》八一八清代首飾設計工藝
    整個八月到九月的熱門版面似乎都被《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刷屏了吧,清宮戲的大火一下子帶動了清朝的服裝美術工藝一併上了熱搜。               細看有羽毛的紋理和鮮豔持久的藍色聽起來有點殘忍,但因光澤感好,色彩豔麗華美,而在清代貴族中非常流行,因此點翠工藝的發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但如今已可用鵝毛、絲帶等多種材質替代翠鳥羽毛製作點翠首飾,而使這項工藝得以傳承。
  • 不是《延禧攻略》《如懿傳》!最真實的清代宮廷生活用品展首博開展
    《延禧攻略》剛下線,《如懿傳》正在熱播,又一場百分百真實的「清宮戲」——《來自盛京——清代宮廷生活用品展》9月28日在首都博物館開播,主角兒是來自瀋陽故宮博物院館藏的130餘件清宮文物。作為有清一代的龍興之地,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的皇家宮闕——盛京皇宮(瀋陽故宮博物院),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相繼營建並使用的朝堂殿宇,也是入關後康熙、乾隆、嘉慶和道光四位皇帝東巡駐蹕和尊藏珍寶的重要場所。
  • 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詳解)
    清代玉器紋飾的工藝特點中國古代玉器紋飾加工的工藝技法主要有陰紋、陽紋、透雕、淺浮雕、高浮雕、巧琢、鑲嵌等。清代代玉器紋飾集歷代之大成,陰紋、陽紋、透雕、淺浮雕和高浮雕這幾種工藝技法均有應用,並大量運用巧琢和金鑲玉、銅鑲玉、木鑲玉、玉鑲寶石、貼金、描金等裝飾工藝。關於紋飾的加工技法將在第四節清代玉器的做工特點部分羊談,下面重點介紹清代玉器紋飾的題材內容。
  • 清代著名畫家有哪些?清代畫家概述
    說起清代畫家,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鄭板橋,其實清代畫壇非常繁榮,清代有接近300年的歷史,名家輩出,名氣最大的有鄭板橋,還有四王,四僧等等。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下清代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