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清政府為籌發紙幣,在京設置度支部印刷局。宣統元年(1909年) 冬,重金聘請美國著名的雕刻家海趣(Lorenzo James Hatch)、手工雕刻技師格蘭特、機器雕刻技師基理弗愛、花紋機器雕刻技師狄克生、過版技師司脫克等5人,以提升雕刻印刷技術。翌年七月,技師海趣設計並雕刻了俗稱大清龍鈔的大清銀行兌換券。該鈔是中國首次採用雕刻鋼凹版技術印製的鈔票,非常精美。
海趣(Lorenzo James Hatch)
大清銀行兌換券鋼凹版鈔票,各種面值均以8種顏色打樣,共32種,正、反面共64張。當時海趣自留一套,民國初年海趣在京故世後,他的一套試色樣票由其夫人帶回美國,捐贈給波士頓博物館。馬定祥及吳籌中先生生前均珍藏一套。整套者,極罕見。
「大清銀行兌換券」載灃像百元面值最具代表性。正面為黑色,票面左側為攝政王載灃半身雕像,人物肖像傳神逼真。
右上方為巨龍騰空圖,下方為海水、農田,底端印有「憑券即付銀幣佰圓全國通用」字樣以及紅色編號。
度支部原本計劃在鈔票上印製「宣統像」,但因宣統年幼,「御容」幼稚,故改印宣統之父—攝政王「載灃像」。
大清銀行兌換券圖案內容極其豐富,元素多樣。龍紋圖案位於紙幣上方的中間位置,表現形式為飛龍。整個身形呈鋸齒狀,龍體自然舒展,腰堅硬,背鰭排列細密,頸部彎曲上揚,給人以蜿蜒雄壯之勢。
由於大清龍鈔並沒有正式發行,所以極為珍稀。北京印鈔廠曾經出品了一份《1908-2004年手工鋼版雕刻作品集》,其中的一張巨龍圖即是大清龍鈔壹佰元券的主圖,我們通過鑑賞和分析它,也許能對當日海趣的鬼斧神工有一番細緻了解。
《手工鋼版雕刻作品集》- 巨龍圖
北京印鈔廠出品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該龍頭部較大,前額飽滿、寬闊,龍口形略長圓,獠牙外露。一對蝦米眼向外高凸圓睜,炯炯有神,傲視前方。鼻兩側有對稱的長曲須,眉毛呈鋸齒狀,兩條龍鬚下垂。
額下長滿鬍鬚,雙角粗壯如松枝。
足伸展為五爪,距離較大,為典型清代「雞爪」狀。
鈔面整體圖案刻畫細膩如微,龍四周有代表吉祥如意的雲紋環繞,龍身與雲紋交織在一起,龍尾似隱似現,可謂是巨龍張牙舞爪,飛騰於雲霧之中,龍和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總體畫面和構圖動感十足,呈現出一幅渾然一體而又生機盎然的藝術圖景。
飛龍和載灃像自然是畫面的核心元素,背景中的農耕場景和遠景中的船舶亦可圈可點,先來看船的細節,中國的帆船和西方的蒸汽船點出了當時的特殊時代背景。
農耕圖,可能是海趣本人對中國的農業文化不甚了解,放大看起來有點莫名蒼老的感覺。
遠景中的建築倒是極具中國特色,古塔和寺廟,飛簷蒼瓦。
其實所謂鋼版雕刻凹版印刷技術,是從銅版雕刻版畫演變發展而成的。最早的銅版雕刻版畫創作於1403年的《基督受難圖》,保存在德國柏林博物館。1661年,瑞典首創雕刻凹版印製紙幣。隨後,英美等國銀行相繼仿效。1840年,英國用雕刻凹版印製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著名的黑便士郵票。
近幾年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下屬的印鈔廠,也印製發行了一些極具藝術美感和歷史韻味的鈔藝券,在嚴格遵守傳統凹版雕刻印刷工藝的同時,還附加了其他超前的防偽藝術特徵,比如兵馬俑紀念券和大熊貓走向世界150周年紀念券等等,
中國印鈔造幣
大熊貓走向世界150周年紀念券
由於雕刻凹版印刷的油墨墨量大,印到紙上乾燥後厚實凸起,有手感,易於識別;而且製版工藝複雜,印刷難度很高,不易偽造,所以是印製鈔票、郵票、印花稅票及其他有價證券和防偽產品的最理想印刷方法。
中國印鈔造幣
秦始皇兵馬俑紀念券
編者註:樂幣俱樂部是我們最新打造的微信公眾號,未來將為讀者們提供更多的鈔券、錢幣類原創資訊,歡迎大家關注和訂閱,喜歡請轉發哦~
還想了解更多?請點擊下面連結拓展閱讀
1、520 | 遲到一千年的祝福送給您
2、【玩轉吉祥】你的「吉祥」專屬表情包上線啦!
3、溫故知新 | 上世紀80、90年代是如何設計和雕刻吉祥題材金銀幣的?
4、評頭論足 | 吉祥文化金銀幣,何去何從?
5、開箱 | 5分鐘解析「抗疫郵票」的設計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