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個中國古代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也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高峰。雕版印刷的盛行及活字印刷技術的發明與發展大大影響了當時印刷業的發展,尤其是書籍裝幀設計的影響。由於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印刷技術的飛速發展,從而使宋代書籍裝幀設計形成了獨特的民族特色。
從歷史上看,最早的書籍裝幀形式是捲軸裝幀,唐代雕版即多取這種形式,後因為克服捲軸裝在閱讀時將長卷書頁捲來捲去之不便而發展起來的另一種裝訂形式,將長卷印紙反覆折成同樣寬(約10釐米)的一疊,露在最外面的書首及書尾用厚紙板加以保護,紙板上糊以絲皮,因這種形式的演變與佛教有密切有關,很多雕版佛經都取這種形式,即稱經折裝。
接下來,為了使書頁易於翻撿,而又防止其折裂,出現了另一種書籍裝幀形式。
即整卷書仍由若干單頁紙粘連成的長紙,按經折裝方式摺疊起來,再用一張厚紙作封面,其寬度為每個折頁的二倍,將厚紙一半用漿糊糊在書的首頁,另一半粘在書尾頁,因而將書頁背面包起來。
從外觀上似捲軸裝幀形式,但開卷後每頁又有經折裝便於來回翻閱的優點,即所謂旋風裝幀。
隨著宋代雕版印刷技術有盛行及活字印刷技術的發明,同時大量的印刷品的出現,原先的裝幀形式已遠遠滿足不了現實的需要,使用起來帶來了不便。
因此宋代的書籍裝幀設計有了更大的進步,出現了許多書籍裝幀新形式。裝幀形式開始形成冊頁裝訂,版式設計的民族風格也已形成,而插圖設計更日趨成熟優美。
蝴蝶裝是宋代的書籍裝幀新形式之一,這是我國古代冊頁裝訂的的最早的形式,也是雕版印刷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由於雕版印刷技術所刻每塊印板及所印每個印張的版面形式,它是一版一頁印刷的。這與以前那種手抄書面形式的捲軸裝幀已大為不一樣,它是為適應雕版印刷技術而改革的裝幀新形式。
所謂蝴蝶裝,就是將每塊雕板印好的單獨紙頁,從中縫處對摺起來,即沿版心中折線對摺,然後依據頁碼順序,把折口一頁一頁用包背紙包起粘在一起,再用厚紙作為書皮或封面,亦有時將封面用裱有紙的絹護起來,最後形成一冊。
很明顯,蝴蝶裝有著版心向內、版外空白,可以裁減的優點,同時便於閱讀時翻書、尋找頁碼以及易於保存。這種適應於雕版印刷書籍的蝴蝶裝幀以其獨特的風格,後來成為許多國家印本書所本,一直影響至今。
到了宋代,其書籍版式設計已經初步定型,由印版所佔的面積形成的版面,其版面一般均取長方形,版面正中有較粗的四根邊線構成版面區域,構成邊欄。
每張印紙上版面上下、左右各留出適當空白部分,以保護版面內文字不致損壞,上部空白通稱「天頭」,下部空白稱為「地腳」或「地角」,左右兩側空白作訂邊或供翻頁用。
版框內用細的直線劃出均勻的界行,界行內是文字,正中間的一行稱為「書口」,在版框左欄外上端存藉以辨認篇名的「耳子」,也叫「書耳」;在書的首尾、序後或目錄後,刻上一個墨圖記,稱之為「墨圍」。
同時為便於在書口中線處摺疊印紙,在版心裝飾有魚尾及隔線,魚尾由兩個黑三角構成,分單魚尾和雙魚尾,雙魚尾則使黑三角的尖部相對,從兩個三角形交接處摺紙。有時還在魚尾上部版心正中飾一粗線,稱為「象鼻」,有助於在版心正中處正確摺疊。
以上這些邊欄、界行、耳子、墨圍、魚尾等,不但構成了我國古代傳統書籍裝幀版式設計獨特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對我國宋、元、明、清時期的書籍裝幀設計以及其他設計風格產生深遠影響。
宋代印刷書籍的插圖,尤其是雕版印刷,在前代發展的基礎上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由於印刷技術及印刷業的發展,使得宋代的插圖不僅局限於經文的佛教圖像之類,而出現在不同類的書籍之中。
宋代的都市文化非常活躍,豐富多彩,反映了生活在都市人民的生活情趣、精神追求上。這包含上層社會的如詩、詞、史學、哲學、教育、倫理等雅文化,也包含市井細民的俗文化。
所有這些都市文化都或多或少反映在當時小說、詩、詞等書籍之中,在民間中廣泛流傳。插圖在以上各類書籍中的廣泛運用,一方面體現了當時印刷技術的發展水平,同時也體現了當時人們的欣賞水平及精神追求。
在這些插圖在書籍中,有的是圖文並茂,有的是圖中標註,有的是上圖下文,總之,與書籍中的字在整體上互相呼應,融為一體,在風格上突出線條美和刀法味,從而構成了我國古代書籍插圖設計的濃鬱的民族特色。
如成書於南宋的《磧砂藏》卷首的扉頁插圖,大大小小共繪有人物百餘人,從構圖來看,人物圓潤,精神飽滿;從形象來看,體態莊重,從技術來看,其線條流暢,總體來看整個畫面體現了壯觀景象。
這幅插圖採用了五六種圖版印製而成的,並印有刻工陳寧,孫佑等名字,被稱是宋代書籍插圖的傑作,也是宋代印刷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由於宋代特定的社會條件促進了宋代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宋代科學技術達到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高峰,同時也使中國古代印刷技術有了飛躍的發展。
而宋代又是上學術思想相對比較活躍,當時的宋儒理學,既不像漢代儒術那樣被崇為一尊,更不像明代以後把朱熹思想定為不準逾越的官方哲學那樣不可侵犯。
在一定程度上,以張載、王安石、陳亮等人所主張的唯物主義的反對理學的觀點的一方可以參加討論,抒發己見。這對當時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意義。
同時宋代又是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這無疑對宋代雕版印刷技術的盛行以及活字印刷技術的發明與發展起到了強有力地推動,大大發展了當時印刷業和書籍裝幀發展,為當時書籍裝幀從版心、封面到封底以及書脊各相對獨立的部位,都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裝飾風格,也為今後的印刷業發展奠定的紮實的基礎。
參考資料:《宋史》
作者簡介:本文系瑩瑩說文化的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