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的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歐洲的古德堡也發明了金屬鉛字印刷術,到底誰才是印刷術的開創者?歐洲的印刷術是起源於中國嗎?
首先,宋代畢昇率先發明活字印刷書是毋庸置疑的
我國印刷術的歷史可以稱得上悠久:
自隋唐以來,佛教發達,民間信仰佛教的,多從事於雕刻佛經,以廣傳布,是為中國印刷術之起源。
到了宋代,畢昇,一個布衣,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這是記載在沈括的《夢溪筆談》裡,也是有關畢昇發明活字印刷書唯一具體的記載,時間為1041年-1048年。
慶曆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
可是活字印刷術並沒有自發明起大量被使用,究其原因在於華夏漢字的特殊性,那麼多漢字在排版時也是一項大工程,另一個問題是既然要排版,那就得認識所有字。
但在古代中國,認識所有字還要做這份工作,並不容易。對中國封建帝制的統治特點來說,讓奴僕去做不需要識字的雕版印刷,更加容易,也就使得到直到後來,對活字印刷術排字技術的改良:元代木活字的轉輪排字盤的創造,使得活字印刷開始大量出現。
但中國活字印刷業真的開始大量普及,卻是在古德堡金屬鉛字印刷術的傳入清朝開始。
其次,德國古德堡確實發明了印刷術,但與畢昇的不同
在向中國介紹古德堡印刷術時,傳教士功不可沒,比如在《中西聞見錄》的雜誌裡,就有說到,
法用鉛合俺的摩尼(亦鉛屬)鑄字,蓋他物熱則漲、冷則縮,獨此物冷而能漲,俟冷則漲滿模中,用能字畫清晰,可經數年,絕不模糊。若或損壞朽舊,則重化之入模,便成新版。其印書之法以機壓之,勿論大小長短,一壓即成
裡面介紹了古德堡印刷術的方法,尤其是活字結構與壓印特徵,裡面用到了古德堡發明的印刷機,這也是古德堡印刷術與畢昇印刷術的區別所在。
對中國人麻煩的活字印刷排版,卻對英文使用的國家提供了便利,26個字母特別適合活字印刷。古德堡印刷術的發明可以說是影響了歐洲文明進程,為其文明復興奠定了基礎。
注意,古德堡印刷術的發明時間是1400年左右,比中國的活字印刷術晚了400年。
那古德堡印刷術是不是從中國傳入才改造的?
在誰才是率先發明印刷術的人這一問題,已經毋庸置疑,是早於古德堡400年的畢昇,那麼最受大家關注的問題其實是古德堡活字印刷術是不是起源於中國?
古德堡印刷術與中國的淵源是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直到現在,雖然網上很多:「活字印刷術先傳入日本韓國,後傳入歐洲」或者說「由元代蒙古跨歐亞大陸的統治這一原因,使得中國印刷術傳入歐洲」,又或者「活字印刷術先傳入阿拉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等等推測。
但這些也都只是推測,並沒有哪個證據明確證明古登堡印刷術是由中國傳入歐洲,再經過古登堡改良,但也沒有哪個證據可以明確否定古德堡印刷術是否繼承了中國的印刷術。
學術界很多關於印刷史的討論、著作,最早在晚清時期,由於這時期對中國的衝擊,晚清民初的知識分子,嘗試通過對古德堡與中國印刷術的聯繫書寫、對比,為當時勢弱的中國找到在世界上的位置與影響。
如1902年梁啓超在《新民叢報》上發表的《地理與文明之關係》一文中,梁啓超就指出:
於近世歐洲文明進步最有大功者,曰羅盤針,藉以航海覓地;曰火器,藉以強兵衛國;曰印書術,藉以流通思想,開廣民智。而此三者,皆非歐洲人所能自發明,彼實學之於阿拉伯,而阿拉伯人又學之於我中國者也。
意思是指南針、火藥、印刷術都是我們中國的,但傳入到歐洲為他們帶來了文明的洗禮。
又如魯迅從反諷與批判的角度,講述了中國的發明,在歐洲與中國用途的區別,諷刺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用來看風水,而歐洲人用來開啟航海殖民之路;中國人發明火藥,用來做煙花爆竹,而傳入歐洲,讓他們做出炮彈攻打我國;中國人發明了印刷術,我們用來做紙牌,而歐洲人開啟了文藝復興的文明繁盛之路。
類似以上中國的這三大發明出自中國,然後傳入歐洲這類的歷史認知和敘述在晚清民初非常多。
就算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傀儡華北臨時政府與汪精衛政府時期,他們的歷史教科書上對古登堡印刷術與中國印刷術的描寫也是這樣:
現在世界上所用的羅盤、火藥、印刷三種利器,都由漢人首先發明,逐漸傳入歐洲去的……至歐人活字印刷的記述,最早卻在12世紀,至15世紀才逐漸風行
這說明即使政權的立場或者「性質」不同,但對中華文化的捍衛大概是每個中國人基因中鐫刻不可更改的。
中國三大發明經由馬可波羅、阿拉伯人或蒙古人西傳到歐洲,這樣的認知逐漸在坊間盛行,某種程度上也成為激勵中國人自豪感與奮發圖強、追求現代性的思想武器,綿延不已。
就連蘇聯有一些史學家也是認為古德堡印刷術就是起源於中國。如蘇聯學者寫的《活字印刷之祖:中國》中:
這種從東方國家借用的本質,在我們這一時代有特別指出的重要性,因為法西斯黨徒的理論,仿佛文化和技術的發明,只是白種人的天賦優越性。現在由於關于格登堡為第一個活字印刷家的神話的消滅,同時也粉碎了創設這種法西斯
雖然其原因是對法西斯野心的反駁,但這一言論我們中國自然喜聞樂見。
近代出現大量的古德堡印刷術來源於中國印刷術的討論,不只有中國知識分子,還有蘇聯、美國等等國家學者,而後這些又成為現代人的歷史,融進歷史河流中,影響著現代人的歷史敘述。
所以古登堡印刷術到底是否來源中國?
很多時候,歷史書或者歷史的記載,與其說它是單純的史事記載與記錄,不如說它是文化工程與載道工具,知識的選擇、組織和陳述不是中立和無價值觀念的過程,相反的,它是一個世界觀的表現。
通俗的說,就是我們華夏人站在華夏立場上,對這一不僅影響著中國歷史,還影響了歐洲文明的活字印刷術的看法就是:
在沒有任何明確證據否定古德堡起源於中國之前,鑑於早了400年的發明時間以及中間文明的交流,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的印刷術肯定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歐洲印刷術的發明,只是具體傳播中介、途徑還不清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