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推出新文創——體驗活字印刷術魅力

2020-12-16 西北信息報

本報訊(記者 魏建軍)近日,記者從西安碑林了解到,隨著現代科學技術興起,活字印刷術逐漸被取代。為紀念這一古老技藝,碑林文創旗艦店近期搭建了獨特的活字字庫和活字印刷體驗區,將人們拉回文字傳播方式革新的起點。

碑林文創此次推出的產品採用浮雕手法,將三萬個常用漢字雕刻反字於字模上,讓體驗者自己選擇,拼裝成完整的句子,依據古人的印刷方式印製出來。現場工作人員以工具蘸墨,在活字版上刷勻,將白紙小心覆在版上,以乾淨的刷子在紙背上來回擦拭,每個字均勻著墨後,輕輕將紙掀起就印好了。

「活字印刷的發明和使用實際上是信息傳播方式的突破性革命,不僅僅是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印刷的速度和質量,而是打破了信息壟斷,促進了知識的交流,對於世界文明的傳播與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碑林字庫運營方負責人說,「市民可在這裡體驗活字印刷術這一傳統技藝的魅力,從三萬枚活字中把專屬於自己的文字帶回家。」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相關焦點

  • 畢昇與活字印刷術
    正如歷史的回歸律所造成今天的打工潮一樣,畢昇在大別山區利用豐富的膠泥、松脂、蜂蠟和水碓造紙等資源,創造發明活字,身懷絕技,赴刻書中心的杭州,去推廣自己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理所當然。畢昇逝世後,適逢沈括守父喪居杭州之時,括守父喪閒居,了解畢昇所發明的活字版印刷術勢在必然。
  • 也未艾VR課堂|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發明的。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將每個字挑選出來,按順序排在字盤裡,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存至下次排版使用。
  • 歷史上畢昇率先發明活字印刷術,那歐洲印刷術是起源於中國嗎?
    前言中國的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歐洲的古德堡也發明了金屬鉛字印刷術,到底誰才是印刷術的開創者?歐洲的印刷術是起源於中國嗎?對中國封建帝制的統治特點來說,讓奴僕去做不需要識字的雕版印刷,更加容易,也就使得到直到後來,對活字印刷術排字技術的改良:元代木活字的轉輪排字盤的創造,使得活字印刷開始大量出現。但中國活字印刷業真的開始大量普及,卻是在古德堡金屬鉛字印刷術的傳入清朝開始。
  • 「活字印刷術」軟體公司的領頭羊
    iPaaS產品極具優勢:技術創新改變數位化模式,從傳統的代碼驅動到業務驅動,就像古代的文書抄寫升級到「活字印刷術」,實現了無代碼極速連接,降低時間與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了系統差異化服務的效率。     在2020年新冠席捲全球之際,很多出海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內部管理危機。出海公司海外幾十萬員工的健康狀況和所在區域的疫情狀況,總部都無法及時掌握第一手信息。
  • 物以載道,撇捺之間展現「溫州經驗」——「中國活字印刷術」履約...
    揀字、排版、校對、研墨......指尖翻動,梨墨飄香,橫豎撇捺之間窺見木活字印刷技藝的傳奇魅力。11月28日、29日,「中國活字印刷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履約實踐十周年系列活動在瑞安舉行。
  • 「中國活字印刷術」履約實踐十周年系列活動在瑞安啟幕
    古村墨香悠然,活字光影流轉。11月28日、29日,「中國活字印刷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履約實踐十周年系列活動在瑞安舉行。在2020「中國活字印刷術」傳承發展研討會上,國內活字印刷術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就瑞安木活字印刷術的當代價值、繼承與創新、人文精神等內容發表了主旨演講,和與會嘉賓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與學術見解,為繼續探索創新「中國活字印刷術」以及非遺發展之路貢獻智慧和力量。
  • 千年梨墨,百年傳承,十年守護,共同感受中國活字印刷術十周年保護...
    活動通過舉辦紀念大會、學術研討會、木活字印刷術十年保護成果展以及在平陽坑鎮東源村舉辦的木活字文化基因解碼展示、宗譜展、非遺文創集市等,向社會集中展示「中國活字印刷術」履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親手製作一本印有自己姓名的鉛活字印刷筆記本,體驗一個時代的...
    直到唐朝,雕版印刷術才被發明並在唐朝中後期被普遍使用。畢昇發明的泥活字,標誌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的鉛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製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 博物館主題社教:孩子巧手扎染、活字印刷,家長:有傳統文化魅力
    」主題社教活動「巧手扎染·領略傳統文化魅力」主題社教活動,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共同體驗活字印刷術和扎染傳統手工藝術魅力,感受非遺文化的精巧與神奇。01墨印書香——活字印刷術主題社教活動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這一項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
  • 四大發明之一,祖先智慧的發明創造,活字印刷術到底是什麼樣的?
    但說到宋朝,在當時眾多的科學技術成果中,最為我們熟知的無疑是活字印刷。晚唐以後,雕版印刷術逐漸代替了傳統的手工抄寫。到五代時,全國很多地方,如開封、南京、福建、浙江、四川山東以至甘肅省西部地區都開始刻書。到宋代,雕版印刷的技術已十分完善,刻出的書不但多而且精美講究。
  • 在活字印刷體驗館 體驗印刷手作的樂趣
    近日,180多個孩子聚集在長江日報印務工業園的活字體驗館裡,其笑晏晏、寂靜無聲,只聽見鉛字放進木盒的聲音,他們都來自武漢市第二聾啞學校,孩子們將所需的鉛字一個個揀出來,按順序排好,刷上油墨,覆上新聞紙。經過2個多小時的操作,一首首《詩經》裡的篇目就印到了紙上,做成了一份份獨一無二的小報紙。「很文藝、很有感覺,活字印刷體驗是門檻最低獲得感最強的手作。」
  • 碑林展示16部珍貴古籍 500年前書中夾著書籤
    據悉,這409部古籍分別存藏於西北大學圖書館、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館、陝西省圖書館、陝西師範大學圖書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學圖書館等22家單位。  記者探秘西安碑林博物館古籍庫  樹葉當書籤 這個可以用  窗戶上裝門 這個必須有  本報訊 這些進入公示階段的珍貴古籍現在是什麼摸樣?它們保護狀況如何?昨日,記者來到西安碑林博物館,見到了幾種列入名錄中的古籍。
  • 去長沙印博會體驗活字印刷
    在體驗區,市民不僅可以看到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電鍍銅版印刷和明代木雕版、60年代印燙兩用機、鉛字架、油印機、286桌上型電腦等印刷技術和設備,還可以動手參與活字印刷,體驗紙上文字從無到有的過程,不失為一個寓教於樂的好去處。現場,不少家長帶孩子前來「打卡」。市民可通過活字印刷術印出自己喜愛的詩詞。
  • 印刷術的逆襲——約翰內斯古騰堡與鉛字印刷術
    而「印刷術」呢?為什麼印刷術可以成為改寫歷史的偉大發明?遙遠東方的先聲在宋代的《夢溪筆談》中,沈括記載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及其印製方法工藝:版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版本。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版,其上以松脂臘和紙灰之類冒之。
  • 西安碑林博物館特色文創店對外開放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7月27日,西安碑林博物館特色文創商店對外開放,這是該館自去年4月開放「碑林文創店」以來,與陝西華夏文化創意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經營開放的第二個銷售獨具碑林文化特色的新型文創產品商店。
  • 昨晚,你被西安碑林博物館「圈粉」了嗎?
    昨晚,你被西安碑林博物館「圈粉」了嗎? 豐碑如林,青石不朽九百三十歲的西安碑林了解一下——     西安碑林創建於公元西安碑林位列中國四大碑林之首,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有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誌,被譽為「東方文化的寶庫」「書法藝術的淵藪」「漢唐石刻精品的殿堂」。
  • 碑林故事|西安鐘樓飯店和西安賓館
    西安鐘樓飯店西安鐘樓飯店建於 1983 年,是西安地區最早的合資酒店之一。西安鐘樓飯店位於西安繁華的市中心,緊鄰歷史與現代交融的鐘鼓樓廣場,與著名的鐘樓晨夕相伴,處於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會處。鐘樓飯店曾接待過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議長、瑞典公主、阿拉伯王儲及多國駐華大使,許多國內外著名學者、演藝界明星都將鐘樓飯店作為下榻西安的首選酒店。初建時,鐘樓飯店的建築風格與郵政大樓相呼應,與鐘樓以及後來建成的開元商城一起,組成了360°全視域的建築景觀群,成為許多西安旅遊紀念老照片的背景,是西安 20 世紀 80 年代的地標建築之一。
  • 「千篇一律」——你不了解的印刷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 在電子文本被大量使用的今天,印刷術似乎和「古老」、「陳舊」等詞彙聯繫在一起。 然而,你真的了解印刷術嗎?
  • 河西區尖山街活字印刷手工課堂走進光明裡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曾對世界文明進程和人類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它開始於唐朝的雕版印刷術,經宋仁宗時代的畢昇完善,發展成為活字印刷。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參與感,12月17日上午,光明裡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邀請到諾曼設計活字印刷的老師,給老人們上了一堂生動精彩的手工課,老師調好油墨,備好宣紙和棕擦,帶領老人們走進古法造字時光。從了解印刷術的發展史、到學習印刷順序、揀字排版,老人們認真十足。
  • 印刷術為什麼被稱為世界「文明之母」
    早在1550年,義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第一個提出,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最有影響力的有「三大發明」,即:司南(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他認為這「『三大發明』是整個世界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之,這些發明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了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槓桿。」而第一個提出「四大發明」說法的人則是英國著名漢學家艾約瑟,他經過長期研究和總結,在「三大發明」的基礎上加入了「造紙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