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51歲了,也許是越來越懼怕老年的來臨,我總是在想,還有幾年就要退休了,退休後該怎樣生活?獨生子女的我們老了怎麼辦?是和兒女一起生活嗎?還是去養老機構去養老?想著想著,常常的就會莫名的煩躁,莫名的焦慮。
我想到那個我的上司美女姐姐,退休幾年後,我在街上碰到她,簡直認不出來她來了:穿著臃腫,頭髮花白,滿臉老相。衣服從頭到腳一水的休閒;頭髮不漂染不打理,凌亂無章;更別說化妝了,連口紅都沒有抹。那可是我曾經欣賞崇拜至極的女人啊,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又不失美麗優雅。短短的幾年,怎麼就變成了妥妥的中年油膩大媽?
我想到我的遠房表姐,表姐和表姐夫的兒子遠在廣州,表姐和表姐夫退休後,就把老家的房子賣掉,去廣州和兒子一家共同生活。表姐和表姐夫身處異鄉,身邊除了兒子一家,再也沒有其他親人朋友,兒子兒媳平時上班很忙,根本沒有時間管表姐表姐夫,表姐表姐夫每天忙於給兒子一家買菜做飯,收拾家務,照看孫子,身體勞累,內心孤獨。他倆快速蒼老,表姐夫也由於長期以來的內心壓抑,得了一場大病。
這樣的老年生活,想想都可怕。
人,應該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應該有尊嚴的活著。女人,應該永遠追求浪漫,追求美。身體可以老去,心態可以長青。
2019年,我的心裡有了一束光,這束光,仿佛照亮了未來的路。
我有兩個發小閨蜜,高中以後我們各自分開。後來各自結婚、生子、討生活,幾十年來沒有聯繫。2019年,失散多年的我們重逢。世界很大,也很小。我們竟然這麼多年同在一個城市,卻各自生活無交集。快捷便利的微信讓我們再次相見,也把我們緊緊聯繫在一起。我們三個建了一個閨蜜群。有了新的故事。
發小雅,兒子已經結婚。她現在和老公共同經營一個房地產相關公司;發小芝,兒子大學畢業,在本市一大型國企上班。芝在一家銀行上班,明年退休。只有我,兒子剛剛高中,每天忙的焦頭爛額。可是這一切,並不能阻擋我們閨蜜的相約、相聚。
芝在本市有兩套住房,一套現在空閒。這套住房成了我們三個幽會的地點。我上班、陪讀高二的兒子雖然時間和精力有限,但是兒子晚上上晚自習,晚飯不在家吃,這樣我晚上的時間相對鬆弛一些。我們三個時常在微信群裡聊天解悶,釋放心情,緩解生活壓力。也定期小聚,有時飯店,有時在芝的家。在芝的家裡小聚多一些。我們三個都愛吃餃子,平時沒有時間包,我們小聚的時候,包喜歡吃的酸菜餡餃子,再做幾個拿手小菜,晚來天欲雪,再來一杯酒。談著,笑著,生活的種種煩惱和不快,一下子拋到了九霄雲外。
我們談論更多的,是五十歲以後如何生活。是老去的我們如何生活。我們既不想失去自我,也不想拖累孩子。孩子他們有屬於他們的生活。我們有屬於我們的生活。閨蜜三個一致認為,孩子和我們彼此相望又彼此獨立,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退休後,我們閨蜜三個或者彼此三家組團旅行,每年選一個或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或麗江、或大理、或騰衝、或江南小鎮、或塞北高原,租幾間房屋,享受一份晨鐘暮鼓、閒雲野鶴的悠閒生活。
有文獻說,日本女人是連續三十年來世界長壽排名第一。也有人做過專門的調查,日本女人長壽的原因,首先是日本國民醫療養老福利待遇好,但是日本女人的先進、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她們長壽的重要原因。我曾經在東京的上野公園、衝繩的首裡城公園、以及隨處可見的大街上,看到老年女人打扮精緻、組團出行的場面;也看到飯店裡隨處可見的老年女人在聚會的情景;還看到老年女人在地鐵上、公交車上看書看報、玩手機的畫面。這些在中國是看不到的。
最近在網絡上又看到日本7個單身老奶奶,一起組團買房組成養老姐妹團的故事。7位女人從71歲到83歲,10年前的她們共同購買了同一幢公寓的7個單間,組成養老姐妹團,,她們的口號是:有尊嚴的老去,讓人生體面而有意義。「與她人發生關聯」,避免孤獨死,是姐妹團成團的初衷。
她們所倡導的尊嚴,是獨立生活,不隨便麻煩別人、保持與時俱進的年輕心態;不提供護理幫助的先進共處理念。
蔡康永說,父母為別人犧牲了一輩子,沒有自我,但他們必須容忍自己的孩子,忽然有了自我。
2019年,我終於明白,老去並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