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不驚,桃花始開,自此漸盛,這樣過驚蟄就對了

2020-12-23 美食作家梅依舊

驚蟄不驚,桃花始開,自此漸盛,這樣過驚蟄就對了

驚蟄

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出走矣。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

驚蟄|桃始華(初候·三月五日~十日前後)

24節氣中,最喜歡驚蟄。

這個驚字,用的真好,萬物溼潤,蟄蟲驚而出走矣,有驚天動地的大美。

驚蟄原為「啟蟄」。中國最早的一部傳統農事曆書《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始發蟄也。」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為「啟」,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並將其挪至雨水節氣後,驚蟄變成了農曆二月節。

日本的二十四節氣中,也採用了大衍曆與宣明歷。「啟蟄」的名稱在日本的使用始於貞享改暦的時候。因此,「啟蟄」的名稱便在日本保留了下來。

驚蟄春醒,桃始華。本來那個周六跟朋友約好,去萬畝桃園的,結果被一場春雨阻了行腳。到底不甘心,於是另抽空去了桃園。

這四海八荒之內最火的桃花,非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莫屬。自古以來,「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桃林桃花總是帶著那麼點神仙氣息的。

若說到桃花可食,《神農本草經》載,桃花具有「令人好顏色」之功效。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有這樣的唱詞:「三月三劉郎到了,攜手兒下妝樓,桃花粥吃個飽。」

桃花具有活血悅膚、瀉下利尿、化瘀止痛等功效。史傳楊貴妃就曾泡飲桃花茶,不但能減肥,而且能使臉色白裡透紅。因為桃花性寒,經期間不能喝,不宜久服,否則會耗人陰血,損元氣。

|順肝潤燥|

世間水果千千萬,為何要挑這一個?

梨,唯一在二十四節氣中佔一席之地的水果,古人稱梨為「果宗」,即「百果之宗」。

驚蟄之時,民間有吃梨的習俗。吃梨,有順肝潤燥之效,還有「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古人吃梨,其實並不是當作汁多味美的水果來吃的,更注重梨潤肺降火的效果。《本草綱目》說梨:「潤肺涼心,清痰降火,解瘡毒酒毒」。

尤其在唐朝,梨是要蒸著吃的。貫休的《田家作》寫道:「田家老翁無可作,晝甑蒸梨香漠漠。」這詩句說,唐朝老翁白天閒著沒事,會在家蒸個梨吃。

如今的秋梨膏,相傳是在唐朝誕生的。唐武宗李炎得了病,口乾舌燥,心熱氣促,一名道士用梨、蜂蜜及多種中草藥熬製成蜜膏,李炎吃後病痊癒。這個方子便升級成宮廷秘方,直到清朝才由御醫傳出宮廷,流傳到民間。

驚蟄時節,天氣明顯變暖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吃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的效果。

印象裡冰糖和雪梨更相配,其實還有治療咳嗽有奇效的吃法:

風寒咳嗽:花椒蒸梨

若是患了風寒感冒,則應該以辛溫解表為主。

做法:梨1個,洗淨,靠柄部橫斷切開,挖去中間核,放入20顆花椒,2粒冰糖,再把梨對拼好放入碗中,上鍋蒸30分鐘左右即可,分兩次吃完。

風熱咳嗽:川貝蒸梨

而若為風熱感冒,那麼則應用辛涼解表之法。

做法:梨1個,洗淨,靠柄部橫斷切開,挖去中間核,5~6粒川貝敲碎成末放入梨中,再放入2~3粒冰糖,把梨對拼好放入碗裡,上鍋蒸30分鐘左右即可,分兩次吃完。

丨驚蟄·食帖丨

折耳根雪梨湯

驚蟄第一味

折耳根,今天請它來,是為你在冬天的放肆還債的。

你是否在冬天寒涼浸體時沒有來的及調理,是否吃多了辛辣、肥厚、油膩的食物,是否冬天經常熬夜、疲勞傷神,還的有有小的火鬱積在身體裡,在春天生發的時候,相火不藏,就會容易上火、發熱、感冒。

折耳根清熱降火,雪梨亦有不錯的涼潤之效,有著湯水淡淡的甘甜,而自然奇妙的一點在於,此季生此物,此物又恰是此季調理的良方。

食材:折耳根50克,雪梨1個。

做法:1.雪梨去皮、去核,切塊;折耳根洗淨,切段。

2.放入鍋中,煮15分鐘即可。

驚蟄|倉庚鳴(次候·三月十一日~十五日前後)

有時幸福也是可以不要錢的。

驚蟄次候:倉庚鳴。何為倉庚?黃鸝也,《詩經.七月》曰: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倉庚,最早感知春意的靈物。

小野菜們也帶著渾身鮮嫩和撲鼻的野氣,鋪陳出最清新的自然之味。好在人間的野花不要錢,地裡長出的野菜不要錢,這小確幸也是可以不要錢的。

如果整個春天,可以去野地裡薅野菜,最先想到的是薺菜,這才是春天該有的樣子。薺菜的味道很特別,那是我心目中的野味了。

南方的親說:好想吃薺菜,廣州沒有薺菜,對於我來說,就像是沒有春天。

薺菜,在初春它才是菜,等到暮春山花爛漫時,它就是野草而不是野菜了。

《本草綱目》中記載薺菜:「明目。補五臟不足,治腹脹,去風毒邪氣,久服視物鮮明。」

薺菜就像甘草,是菜中的甘草,有調和藥性的作用。它平和,不偏寒,也不偏熱,能祛火但不傷身,能祛寒但不會上火。

無論你是寒熱不均引起的春日不適;還是冬天的寒氣鬱結變成了火,那就好好吃一頓薺菜羹吧。

東坡先生的《菜羹賦》:東坡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稱家之有無。水陸之味,貧不能致,煮蔓菁、蘆菔、苦薺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醬,而有自然之味。

這種灶臺之趣,古時「東坡居士」也很受用。

驚蟄時節,繁花似錦,很多春天花粉過敏、上火的朋友,讓我推薦吃什麼好,考慮再三,能讓我安心拿的出手的也就是薺菜了。

|避風如避劍|

避風如避劍,這是一句老話。

驚蟄時節,風為這一節氣的主氣,此時風邪最猖狂,應注意保暖 避風邪。

《黃帝內經》曰:「風者,百病之長也」。春季則多風,傷人會從表皮、肌膚、經脈、骨骼滲透到五臟六腑,故而古人提出了「避風如避劍」的養生觀點。

而古人所講的「避風如避劍」之「風」,是指超離自然現象中正常之風的「虛邪賊虐」之風,因此,很注意風的入侵部位,從後腦到背,大致就是圍巾搭在後背遮住的幾個穴位,所以一定不要暴露。而女性在春天洗頭後,用電吹風把頭髮吹乾,順便吹吹後脖頸,不讓水帶著溼氣從這幾個地方進入。春季早晨還是有一些寒涼,出門前喝一杯紅糖薑茶,以預防感冒。

丨驚蟄·食帖丨

椒油拌韭芽

驚蟄第二味

「正月蔥,二月韭」,韭菜自古就享有「春菜第一美味」的美稱,每年農曆二月是吃韭菜最最佳的時節。

韭菜看似平常,在民間被稱為 「洗腸草」。韭菜有散瘀、活血、解毒的功效,有益於降低血脂,防治冠心病、貧血、動脈硬化等疾病。

初春的韭菜莖葉最為肥嫩多汁,辛香微甜,搭配綠豆芽,白綠相間,清爽可口,是一種舊時最喜歡的味道,與此菜餚為伍,恬淡的端然,帶有悠長的意味,真切人間煙火的踏實。

食材:韭菜150克,豆芽200克。

調料:小米椒2個,花椒10粒,鹽3克,糖6克,生抽10克,香油適量。

做法:1.豆芽洗淨。

3.小米椒切片。

4.韭菜放入鍋中,燙一下撈出,時間不能過長。

5.豆芽放入鍋中焯熟,撈出。

6. 將韭菜、豆芽菜、辣椒片放入熟食碗中,加入鹽、糖、生抽、香油。

7.鍋中放油,下花椒炸香,倒入菜中,拌勻即可。

廚房小語:韭菜燙一下撈出,時間不能過長。

驚蟄|菜蟲化蝶(末候·三月十六日~二十日前後)

蟲蟲消消樂的民間大聯歡。

在中國,驚蟄末候叫「鷹化為鳩」,鷹和鳩是截然不同的鳥,怎麼可能隨意變化呢?實在令人費解。

而日本的驚蟄節氣,依然沿用了中國古代的叫法「啟蟄」,它的第九候也就是末候「菜蟲化蝶」,倒是我們司空見慣的。

小時候洗菜,遇到的菜蟲不少,現在多施農藥,很少見菜蟲,菜蟲可化蝶的,最常見的是愛吃白菜和甘藍的菜青蟲,變成蝴蝶後也沒有什麼好稱道的。

在古人看來,驚蟄雷動,百蟲「驚而出走」,從泥土、洞穴中出來,各種昆蟲包括毒蟲甦醒,開始頻繁活動,為了避免毒蟲的傷害,各地民間均有不同的除蟲儀式,舉行一些含有驅蟲意味的活動。

不論東西南北,或燻或妙,取的皆是炒蟲、驅蟲之意,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最樸素的願望,滅蟲除害,企盼家人健康和莊稼豐收。

|回南天|

北方妹子聽到回南天:啥,什麼回南天?誰回南天?

回南天,是對南方一種天氣現象的稱呼,每年春天34月間,氣溫開始回暖而溼度開始回升的現象。

話說這鬼畜的天,恐怕每個南方小夥伴都能寫出本一千零一夜來。一到回南天,無所不在的溼氣瀰漫在周圍,抓一把空氣,可以擰出水來。甚至被網友調侃道:在廣東,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溼」和遠方。

回南天,除了衣服不幹讓人難受之外,重要的是人體容易受到「溼氣」這個小妖精的侵害,抵抗力再好的小仙女皮膚也容易過敏、出現痘痘、甚至生溼疹等。老人還容易產生骨蒸潮熱、乏力倦懶,腹脹便溏等,這都是北方人不能領略的痛。

中醫上講,溼為陰邪,故而回南天祛溼正是重中之重。真正的祛溼,必須要健脾益氣,溫中理氣才可起到最佳的效果。

扁豆陳皮山藥粥,是一碗平和的健脾化溼粥,白扁豆味甘,性微溫,健脾化溼;山藥味甘,性平,滋養脾胃,不熱不燥,滋而不膩;陳皮有健脾開胃、理氣和中的功效。

白扁豆20克,山藥15克,陳皮3克,大米50克,一同放入鍋中,文火熬煮,等煮爛即可。

且記白扁豆要煮熟後才能食用,一次的進食量不可過多,寒熱病患者(症狀如腹脹、腹痛、面色發青、手腳冰涼,怕冷等),不可食用白扁豆。

丨驚蟄·食帖丨

香芹花生芽

驚蟄第三味

黃豆芽、綠豆芽這些芽菜都不陌生吧,花生芽呢?

發芽的花生能激活花生中的各種養分,讓營養成分翻倍,尤其發了芽的花生中白藜蘆醇含量比普通花生高出100多倍。而白藜蘆醇是天然的抗癌藥物。

春季要想舒肝散熱,芹菜是首選食材。

劃下重點:一定要人工發芽的花生才營養健康,而自然受潮發芽或黴變的花生芽有毒不能食用。

食材:花生芽300克、香芹2棵,青尖椒1個、紅尖椒2個

調料:鹽2克,生抽10克,香蔥末適量,花椒幾粒。

做法:1. 新鮮花生芽去除根須、外皮,用清水漂洗乾淨。

2. 用手把花生芽掐成寸段。

3. 青尖椒、紅尖椒和香芹分別切絲。

4. 鍋內水燒開後放一小勺鹽,把花生芽焯半分鐘左右撈出瀝乾。

5. 鍋燒熱倒入葵花籽油,放幾粒花椒炸香後撈出丟掉,隨後放入香蔥末炒香,下香芹、青、紅尖椒絲翻炒。

6.放入花生芽大火快炒。

7.調入鹽、生抽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廚房小語:花生芽不宜炒的時間過長。

相關焦點

  • 驚蟄:願春雷伴雨共驚春,捎來人間好消息
    2020年3月5日10時57分,星期四,庚子年二月十二,迎來二十四節氣之驚蟄。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驚蟄是仲春之始,是萌發孕育之始,是期待豐收之始。驚蟄有三候:一候桃始華。驚蟄時節,桃花和櫻花是最明豔的存在;二候倉庚鳴。驚蟄時節,黃鸝鳴叫,動物開始求偶;三候,鷹化為鳩。此時鷹化為鳩,至秋則鳩復化為鷹。驚蟄到,草尖冒。自此,各類蟄蟲陸續啟蟄。驚蟄之後,春暖花開、草長鶯飛。此時,許多地方的花草樹木似乎提前得到了消息,它們按捺不住,已經發芽、展葉、開花,把春的氣息帶給人類。驚蟄前後,春雷始鳴,萬物復甦。
  • 驚蟄是什麼意思?2019年3月6日5時10分「驚蟄」 一雷驚蟄始
    新華社天津3月3日電(記者周潤健)「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中國天文年曆》顯示,3月6日5時10分迎來「驚蟄」節氣。此時節,天氣漸暖,杏花綻蕾,春雷乍響,蛇蟲驚醒,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田間地頭一片繁忙的景象。
  • 春光如許,5首驚蟄詩詞,帶你感受最美的春天
    杏花驚蟄寒。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這首詞中,上片主要寫春愁。驚蟄時候的天氣總是和煙雨分不開,到了驚蟄這個時候天氣還是寒冷的。到了下片就有詞人的抒情了,「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不知道你心中牽掛的那個人,有沒有加一件衣裳?
  • 歲月流轉又是一年驚蟄 一起來領略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桃花詩詞
    歲月流轉又是一年驚蟄 一起來領略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桃花詩詞時間:2020-03-05 19:0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歲月流轉又是一年驚蟄 一起來領略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桃花詩詞 驚蟄至,桃始華!驚蟄時節,萬物生長,桃花開得滿山紅。
  • 驚蟄|一年中最響亮的日子
    桃花灼灼,就像春日在你我心中炸開的柔媚與繁盛。唐伯虎自號桃花庵主,一生痴愛桃花。每逢春日,他便坐在桃花樹下喝酒,醉了倒睡在花中間。「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 28首驚蟄詩詞,大地一聲雷,驚蟄來臨,萬物復甦
    《觀田家》【唐】韋應物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裡。《驚蟄日雷》宋代 .仇遠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惟有石龜並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 驚蟄祝福語句發給朋友 驚蟄微信簡訊祝福語驚蟄怎麼讀
    春雷響過到驚蟄,冷熱交替別凍著,也是疾病高發期,流感流腦和水痘,外加流行出血熱,預防為主別忘了,早睡早起多散步,精神愉悅多快樂!暖風輕輕吹,吹去憂愁和煩惱;春花朵朵開,開來好運和吉祥;春雨滴滴落,落下快樂和祝福。驚蟄到了,祝您萬事順心,一切如意!
  • 驚蟄 一碗鴨血菠菜湯入胃
    驚蟄時節,天氣乾燥,容易患呼吸道疾病,而且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除了吃梨清熱解毒,潤喉化痰外,還宜來一碗鴨血菠菜湯,一整天元氣滿滿。鴨血性平,是保肝的最佳食品之一;菠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的作用。民間的習俗,是先人根據節氣的更迭所做的適應天地、陰陽變化的儀式性紀念。
  • 詩詞-春暖花開,讓我們一起敞開情懷,欣賞古詩詞裡的驚蟄時光!
    春雷驚百蟲,萬物始生長,又是驚蟄春意濃!驚蟄節氣,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一年春耕由此開始。多少年來,古人於驚蟄時節,會揮毫縱墨,吟詩賦詞,寄託自己的情懷,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作。山房宋-陳允平軒窗四面開,風送海雲來。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蝸涎明石凳,蟻陣繞山臺。
  • 驚蟄節氣:傳統習俗如何打小人?
    公曆3月5日是驚蟄(衝牛 周四,農曆二月十二)。驚蟄,傳統習俗要打小人的! 人活在世界上,幾乎沒有人不犯過小人。從命理學來看,一個人命理中若出現「五鬼」、「陰煞」、「捲舌」、「絞煞」等,十之八九會明犯小人。而從面相上來看:如果額頭平坦、眉毛稀疏、鼻梁骨中凸、臉頰無肉的話,也比較容易遇到小人。傳統上化解小人有絕招:驚蟄日打小人。
  • 今日影像|今日驚蟄,春耕桃紅柳綠,一片生機盎然
    有攝友拍到了薄薄的霜花↓↓↓▲攝友「映雪」▲益母草上的薄霜,攝友「再回首」今晨6點50分攝於黃泥嶺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農諺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八卦田的油菜花開了 攝友「怡樂」▲西塘河邊的綠意盎然 攝友「可以」▲萬物復甦,生機盎然 攝友「茉莉」▲春風拂過,
  • 12首驚蟄詩詞:驚雷一聲,萬物春回
    《驚蟄日雷》宋代:仇元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這個驚蟄,很冷,還下雪了,詩人此時去拜訪友人,恰好友人不在,詩人在寒冷中等了好久,不得不時常呵手取暖。《觀田家》唐代:韋應物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 驚蟄:習俗要打小人?
    3月5日是驚蟄。驚蟄,傳統習俗要打小人的!     人活在世界上,幾乎沒有人不犯過小人。從命理學來看,一個人命理中若出現「五鬼」、「陰煞」、「捲舌」、「絞煞」等,十之八九會明犯小人。傳統上化解小人有絕招:驚蟄日打小人。    傳統位理學有在驚蟄那天打小人的習俗,今年驚蟄日稱為水虎開口日,也是拜虎爺求財日。
  • 驚蟄:習俗為何打小人?
    驚蟄,傳統習俗要打小人的!     人活在世界上,幾乎沒有人不犯過小人。從命理學來看,一個人命理中若出現「五鬼」、「陰煞」、「捲舌」、「絞煞」等,十之八九會明犯小人。而從面相上來看:如果額頭平坦、眉毛稀疏、鼻梁骨中凸、臉頰無肉的話,也比較容易遇到小人。傳統上化解小人有絕招:驚蟄日打小人。
  • 今日驚蟄 喚醒陽氣、祛除邪氣,開運驅小人的好時機!
    驚蟄是仲春之始,這時,氣溫開始回暖。冬眠的蟲兒被突然而來的春雷攪擾了美夢,如解封了千年封印般驚醒。 與此同時,萬物生長,人間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不過,乍暖還寒,驚蟄養生也顯得尤為重要。這一天,人們會做一些事情,來驅除衰運,一年的運氣好不好,就全看今天了!
  • 驚蟄到,多吃這6種食材,清淡低脂增強體質,多吃身體棒!
    「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驚蟄前後,天氣轉暖,漸有春雷,所謂「春雷驚百蟲」,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蟄蟲,萬物復甦,仲春時節,春意也漸漸地濃了起來!但是驚蟄時節又哪些飲食習俗你知道嗎?驚蟄到,吃「3菜」,喝2茶,少生病,更健康!3菜是哪3菜?2茶是哪2茶?你知道嗎?驚蟄習俗:驚蟄吃梨。「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梨」又諧音「離」,古代講究吉利,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保全年好收成。
  • 「驚蟄」英語怎麼說?
    驚蟄,古稱「啟蟄」,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the 24 traditional Chinese solar terms)中的第三個節氣。蟄,是指動物入冬蟄伏土中的冬眠狀態。驚蟄,即天上的雷聲驚醒了沉睡的萬物,所以驚蟄的英文表達為Awakening of Insects。驚蟄,通常在每年的公曆3月5日至6日到來。到了驚蟄這一天,氣溫回暖,春雷響起,降水也將漸漸增多。在這一天,隆隆響起的春雷驚醒了蟄伏於地下的冬眠的昆蟲,農民在這春意融融的時節也將開始一年的耕種。
  • 今日「驚蟄」,萬物舒醒,讓你的身體抵抗力和春天一起被喚醒!
    切勿一下脫下外套只穿單衣,這樣容易被風寒侵襲埋下病根。早晚較冷時,可適當「捂好」,以自身感覺溫暖,又不出汗為宜;當氣溫超過 15℃ 且比較穩定時,就可脫掉棉衣,穿得稍單薄些。3、驚蟄養生--起居驚蟄時節,天氣變暖,氣候舒適宜人,人們免不了比以往更加貪睡。
  • 「庚子年驚蟄 觀氣錄」木病尋「蟄」由「辛」起
    驚蟄驚蟄:陽氣漸勝,百蟲始醒每年公曆3月5日-7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即為二十四節氣之「驚蟄」。驚蟄,古雲「啟蟄」,又雲在「雨水」前,法龍行雨施義,在此不議。《莊子》:「蟄蟲始作,吾驚之以雷霆。」
  • 驚蟄吃什麼養生?14家北京素食餐廳地址及營業時間攻略
    2018.3.5 星期一  農曆:正月十八  戊戌年【狗】年  驚蟄  中 文 名:驚蟄  外 文 名:Awakening of Insects  別 名:啟蟄  氣候特點:雨水漸多,乍寒乍暖  代表寓意:天氣回暖,春雷始鳴  風俗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