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簡單的4個漢字,每個都只有一筆,網友:認識一個都不錯了

2020-12-21 騰訊網

毫無疑問,中國漢字無疑是這個世界傳承下來的歷史最悠久的文字。雖然這個世界上還有比漢字更悠久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以及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但這兩種文字都隨兩大文明的衰落出現過斷代的情況,如今想要認全猶如天方夜譚。唯獨華夏5000年的輝煌文明裡,中國漢字從未出現過斷代和失傳的情況,一直變化發展到今天。

因為千年的積澱,我國漢字的數量也相當可觀。根據東漢《說文解字》記載,當時我國的漢字數量便已達到了9553個,而到三國時期的《廣雅》一書中,則提到有18150個漢字。到了千年後的《康熙字典》裡,這個數量又翻了好幾番,成了46933個漢字。一直到今天的《新華字典》,漢字數量已經高達60370個。

雖然這個數量跟英語單詞的數量比起來並不算多,但每一個漢字都凝練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而如今國人常用的漢字大概在7000個左右,因為一些多音字、多義字的存在,有限和漢字才能表達出無限種可能。

而這些多音字和多義字,也是漢語之所以複雜難懂的原因,再加上一些筆畫繁瑣的生僻字,簡直是外國人學習中文的噩夢。

不過,對於中國人而言,多音字、多義字以及繁瑣的生僻字並不是什麼難題,畢竟有偏旁部首和引申義這種蛛絲馬跡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該字的讀音和意思。反倒是一些極其簡單,筆畫寥寥的漢字,能讓國人也一籌莫展。

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這4個字便是如此,它們堪稱我國古代最簡單的4個漢字,每個筆畫都只有1筆,然而,連大學生都不一定能認出來。

第一個字是「丨」字,或許有人會以為筆者只畫了一豎,其實,這並不是豎,而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漢字。它的確有一個意思跟「豎」一樣,乃是豎的通假字。而它還可以作為姓氏使用,念作「yī」。同時,「丨」字還有一個讀音念「gǔn」,意思是「上下相通,引而上行」,而念作「tuì」時,則指「上下相通,引而下行」。

第二個字是「丶」,這並不是什麼標點符號,也不是筆畫裡的一點,它有個正兒八經的讀音叫「zhǔ」。其可以作為「主」的通假字,也可以作為單獨的姓氏存在。雖然目前是沒有「丶」姓後人了,但在2000年前漢武帝頒布的《推恩令》裡,還是能找到「丶」姓人存在過的痕跡的。

第三個字是「亅」,大家或許會感覺它像撲克牌裡的「鉤」,其本意也確實跟「鉤」有關。清代學者王筠有雲「謂之逆者,蓋倒須鉤也,釣魚用之。」不但讀「gou」,意思也是指魚鉤。

第四個字是「乚」,同樣也像一個筆畫「豎彎鉤」,若是其以獨立漢字出現時,念作「háo」,乃是「毫」的通假字,是一個計量單位。根據《孫子算經》的記載,古人把蠶吐的一根絲稱作「忽」,而十忽為一絲,十絲為一乚,十乚為一釐。其還有一個讀音念作「yǐ 」,是「乙」的通假字,意思也和乙差不多。

好了,這就是我國最簡單的4個漢字,雖然這4個漢字都只有1筆,但筆者敢保證,國內百分之90以上的人都認不出來,倘若能認出一個,不是大才便是專門的漢語學家。各位讀者,你們能認出幾個?歡迎在評論區一較高下。

相關焦點

  • 中國最簡單的4個漢字:雖只有「一筆」,但大多數的人不會讀
    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開始學習起漢語,看到老外蹩腳的學習漢字時,也想起我們學習英語時的情景。目前我們的漢字已經超過了8W,不過常用的漢字也就3000多個,有趣的是許多漢字都是字相近音相同的,所以大家就算遇到不認識的字,看字形也大都能讀出來,然而有些字只有一筆,就這一筆就有許多人都認不出來,不過這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能認出來的算你厲害。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最簡單的4個漢字:雖只有「一筆」,但大多數的人不會讀
  • 我國最「生僻」的4個漢字,只有一筆,認識的人卻鳳毛麟角
    就說一些複雜字體,我們見了都不認識。比如說饕餮、檮杌、狖軛鼯軒亦顛隕等等。不用說它的意思了,我們很多人就連這幾個字都不認識。我國最生僻的4漢字,只有一筆,認識的人卻鳳毛麟角。第1個漢字是:「亅」這個字橫看豎看就是個筆畫,如果它真的是個字的話,那真的太抽象了。真的很好奇,這個長得像鉤子的字到底念什麼呢?
  • 中國最生僻的5個漢字,只有一筆,網友:能讀出來一個的都是天才
    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就是漢字,漢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在古時,漢字還是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如今漢語和英語、阿拉伯語、俄語、西班牙語、法語是6大世界通用語言。
  • 我國最生僻的5個漢字,只有一筆,認識的人卻鳳毛麟角
    2013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央視一套播出,吸引了大批文化愛好者的觀看。觀看過程中,許多網友哭笑不得地發現,有些明明覺得自己會寫的字兒,怎麼提筆就忘了呢。
  • 四個只有一筆的生僻字!網友:能讀出來一個的都是天才
    導語:四個只有一筆的生僻字!網友:能讀出來一個的都是天才我國文化博大精深,也有著上下5000年的歷史。說到文化,肯定不能夠少得了漢字,漢字是我國文化的精髓。在當今世界上面,漢語也成為了世界上的6大世界通用語言當中的一個。漢字本身就集結了古人前輩的智慧結晶,到現在,漢字的數量並沒有一個非常的準確的數字。但是漢字大約有將近十萬個,而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經常使用到的漢字就只有幾千個字左右。光是在《漢陽大字典》當中,收錄的單字就有56000個。
  • 我國筆畫最少的4個字,每個都只有短短一筆,很多人一眼就認錯了
    在民國以及建國初期,有關「漢字」的問題是沸沸揚揚,有些大才子,比如瞿秋白、錢玄同等,都曾主張過廢除漢字,我國於上世紀30年代後也確實推廣過「拉丁化新文字」,20年過去,學者們又發現廢棄漢字並不現實
  • 中國最簡單的「漢字」,認識的卻沒有幾個人!真是長知識!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單單是每一個漢字的背後,都蘊含著很深的道理和哲思思辨。中國的漢字,從倉頡造字開始,便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又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便形成了現在的文字體系。但是中國的漢字遠非從倉頡開始,很多學者研究發現,倉頡其實也只是漢字的整理和編撰者,在倉頡出生的很多年前,中國大地上已經出現了「文字」的符號。目前收錄漢字最多的文獻書籍是《康熙字典》,總收錄的漢字達到47035個。它是由清朝頂級學者張玉書和陳廷敬主持修編的。
  • 中國最簡單的一個姓氏,只有三筆,專家:認識的人卻很少
    因此,現在也有很多人熱衷於尋根問祖、追根溯源,這些人們就都是想搞清楚,自己的姓氏,究竟起源於何時何地,自己的祖先又有著怎樣的故事,這是血脈的吸引。 中國的姓氏文化,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研究課題,當我們沿著歷史的脈絡,一點點的進行深究時,就會發現,中國有文獻記載的姓氏,竟然多達上萬個,而且即便是同一個姓氏也未必同源,就比如。
  • 4歲男孩認識2000個漢字:小學霸背後,都有會教的父母
    她說親戚家的孩子四五歲能認2000個字,上學後一直是班裡學霸,年級前三。人家爸媽都是浙大的教授,根本不去外面上輔導班,都是自己教。自家孩子四五歲不認識幾個字,幼兒園也不教,自己和孩子爸都是學渣,想報個學字班,又擔心強行灌輸會讓孩子厭學,在家教,又擔心方法不當孩子學不會。
  • 中國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老外痴迷漢字也瘋狂!
    一首歌一半歌詞不認識!感覺語文白學了!  先來感受下歌詞:「魃魈魁鬾魑魅魍魎,又雙叒叕,火炎焱燚,煢煢孑立……」睜大眼睛,你認識幾個?反正小僑已是一臉懵。  《生僻字》由蘇州90後小夥陳柯宇作詞作曲,創作靈感來自網絡熱詞「又雙叒叕」,他希望通過歌曲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漢字文化,讓生僻字不再生僻。  生僻字之歌火到海外?
  • 中國最生僻的一個姓氏,簡單的只有三筆,但大多數人還都不認識
    我國的姓氏從古代就產生了,上古時期有八大姓,由于姓氏的起源來自於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我國的很多古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而我國的古姓氏很大程度上是圖騰的遺留,即使在當今社會很多姓氏依然保留著原始圖騰名稱的遺蹟。
  • 我國最簡單的三個姓氏:一個一筆一個兩筆,第三個沒幾個人能讀對
    姬、姜、姒、嬴、妘、媯、姚、姞,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姓,與母系、父系兩大氏族有明顯區別。但是在戰國時期,由於宗法制度日去沒落,所以姓氏合二為一,就變成了現代人熟知的姓名了。中國的簡單姓氏你知道哪些?筆畫只有寥寥數筆,一個一筆一個兩筆,第三個沒幾個人能讀對。
  • 這10個有意思的漢字,你都認識嗎?
    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從遠古時期一直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每個漢字從一開始的成形到現在普及和應用,可以說是一字一歷史,一字一傳承。漢字,最注重的就是形、音和義。有些象形字是像是疊羅漢一樣,上面一字,下面一字,組合在一起,又成了另外的漢字,所表達的意思也不盡相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認識中國有趣的生僻字,這些漢字像是疊羅漢一樣,很有趣味性,你都認識多少?
  • 每一個漢字中都藏著一個故事
    中國語言從來沒有統一過,但文字卻是統一的,從秦始皇開始,真正把我們這個民族捏在一起的不是語言,而是文字。  西方有語言哲學,但中國人學習起來,總是感覺有困難,因為西方語言的多元性不如中國。西方沒有文字,都是26個字母,是工具化的。而中國文字是個無限廣闊的象徵系統,所以我覺得只有在漢文化圈裡,文字才能成為一個哲學。
  • 韓國人在外網稱漢字不是中國的文字,中國網友:宇宙都是韓國的!
    當然,中韓兩國網友都各執己見,互不相讓,誰都沒有說服對方,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更多熱點事件的出現,這場中韓漢服起源之爭也就逐漸不了了之了。這些韓國網友在油管上大肆宣揚其所謂的「漢字歸韓」理論,甚至還搬出了自家的一個什麼語言學大師陳夏泰的理論,並以此為依據,有恃無恐地進行宣傳。
  • 一個常用漢字,2個、3個、4個它組合起來都是字,請問什麼字?
    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從最早的甲骨文到現在的簡化漢字,已經使用了3500多年,形成了異彩紛呈的漢字文化,也有很多的漢字趣聞。
  • 程小純:每個漢字都有它很深刻的意義
    漢字是幾千年來中國的官方用字,並對韓國、越南、日本等國的文字影響很大,尤其是日本,今天日語中還有部分漢字。作為迄今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漢字雖被簡化了許多,卻仍具有極其深刻的含義。陰與陽這兩個字是"神"一般的存在。陰的本義是山北水南,陽的本義是山南水北。
  • 「王」如果去掉一筆,你會想到什麼字?每個字的背後都是一種人生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流傳久遠,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國學經典,甚至是漢語言的每一個字,都有著極其深遠的文化內涵。文字,是交流思想或承載圖像的一種符號。而「文字」二字,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 歐洲這個小鎮,每年都按中國習俗過年,帽子上4個漢字卻鬧了笑話
    要說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上,不少西方人甚至比我們中國人自己還著迷。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今國外最火爆的紋身圖案不是別的,正是漢字。西方人不惜查閱字典,諮詢海外華僑,都希望在自己身上紋一個亮眼的漢字。還有對中國功夫以及道教文化的興趣上,外國人也是十分上心,在很多西方影視作品裡也能經常看到這些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而在德國境內的一個小鎮,中華傳統文化無疑是深入到了骨髓,小鎮上的居民尤其偏愛清朝文化,甚至過年的習俗都是尊崇清朝禮儀。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小鎮呢?這個小鎮全名叫迪特福特,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諾伊馬克特縣。
  • 世界上大部分文字,都字母化了,為什麼只有中國能保住象形漢字
    這段記載中提到的人物倉頡,據說乃是黃帝時期的一個史官,而更為令人記住的一點是,他就是漢字的創造者! 眾所周知,漢字的來源非常的悠久,有史記載的內容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年代,在全世界的文字中都很難找到像漢字如此歷史悠久的文字。而與此同時,漢字也是如今世界鮮有的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