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簡單的「漢字」,認識的卻沒有幾個人!真是長知識!

2021-01-08 文史道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單單是每一個漢字的背後,都蘊含著很深的道理和哲思思辨。

中國的漢字,從倉頡造字開始,便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又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便形成了現在的文字體系。但是中國的漢字遠非從倉頡開始,很多學者研究發現,倉頡其實也只是漢字的整理和編撰者,在倉頡出生的很多年前,中國大地上已經出現了「文字」的符號。

目前收錄漢字最多的文獻書籍是《康熙字典》,總收錄的漢字達到47035個。它是由清朝頂級學者張玉書和陳廷敬主持修編的。

《康熙字典》以明朝梅膺祚的《字彙》,和張自烈的《正字通》為範本,增訂和收錄了上下五千年民間流傳的所有漢字,可以說是目前全國乃至世界收錄漢字最多的著作。

據學者研究發現,現在人閱讀常用的漢字大約在4600個左右。也就是說,常人只要掌握4000個以上的漢字,就沒有太大的閱讀障礙。文化程度較高,或文化學者掌握的漢字,常常也不會超過6000個。

這樣看來,連《康熙字典》的零頭都夠不上。現在人掌握的漢字,連《康熙字典》收錄的漢字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很多人將一些字看做「亂碼」,就不足為奇了。

現如今,在朋友圈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個的事情。就是好事者會選取很多超級複雜難認的漢字,然後在這些複雜的漢字中,雜入幾個簡單的字,如「沒文化,多讀書」,「一介文盲」「我只會吃」等等。這些有趣的事情背後,我們也看到了漢字淡出人們視野的遺憾。

除了超級複雜的漢字,《康熙字典》裡還有一些超級簡單的漢字,辨認起來也是很有難度的。今天作者分享一些,給大家長長見識。這些漢字,一般人看來都會以為是「亂碼」,其實不然,它卻切切實實的是漢字。

一眼看上去,還以為是個書名號。其實這個字,是「kuai」,在古代的意思和「澮」一樣,都是指田間的小水溝。然而現在「澮」都沒多少人認識了,更別提「巜」了。

這個可怕的字,看上去像一個叉。其實它有兩個讀音。一讀作「che」,指的是草木剛剛長出來;另一個讀音「cao」,和「草」的意思一樣。

有人說,這個字我認識,是圓周率的「π」,我只想說,兄弟還得看仔細。其實它讀作「ji」,意思是墊東西的底座。另外,它還是「其」的異體字,當然,讀音是「qí」。

這不是羅馬數字的「I」嘛!要這麼說,他還是阿拉伯數字的「1」呢。在古代漢字體系裡,它讀作「gun」,意思是上下貫通。

這不是英文字母裡的大寫「T」嘛,對,你說的沒錯。但是用作漢字,它讀作「xia」,和「下」是一樣的意思,只是少了一個「點」。

上邊的「丅」字少了一點,很多人不以為意,可千萬別小看這一點。因為這一點,也是一個漢字,讀作「zhu」,它是「主」的異體字。

丿

這個字,應該很多人都認識,但是對於學者級的很多人,卻不敢認。沒錯,它就讀「pie」,意思是「不」的意思。但是現在很多人就把它當做「丿閒話」的意思。

這不是易經裡的圖圖麼?恩,但是他也是漢字呀!「一、二、三」,都認識,「亖」,論資排輩,他應該也是四了吧?沒錯,這字就讀作「si」,古同「四」。

最後給大家說下這個字。這不是偏旁部首的,四點底嘛!其實作為漢字,它讀作「huo」,意思和「火」一樣。《說文》中解釋說,「灬」,「然,燒也」!

讀者們,關於「這些有趣的漢字』」,大家有怎樣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認識漢字的?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因此,全世界都有不少人想了解中國文化。而想要學習中國文化,就必須要精通漢字。我國漢字發展的歷史非常悠久,最遠可以追溯到倉頡造字。經過多次的演變,才發展成為如今的漢字。現今的漢字看似簡單,實則非常深奧。
  • 中國最簡單的一個姓氏,只有三筆,專家:認識的人卻很少
    中國的姓氏千奇百怪,據有關專家的最新研究統計表明,中國人曾經使用過的姓氏,就達22000個,並且其中許多的姓氏都是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的。其中,在少數民族姓氏中,不乏也有七個字八個字,甚至是長達九個字的姓氏!
  • 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
    原問題: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這麼問就應該多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下漢語拼音的發展歷史,其實很早以前,漢字就有拼音了,只不過跟現在的漢語拼音不太一樣,複雜程度也更大,只有對漢字注音,人們根據注音也就能識字和發音的。
  • 中國最簡單的4個漢字,每個都只有一筆,網友:認識一個都不錯了
    毫無疑問,中國漢字無疑是這個世界傳承下來的歷史最悠久的文字。雖然這個世界上還有比漢字更悠久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以及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但這兩種文字都隨兩大文明的衰落出現過斷代的情況,如今想要認全猶如天方夜譚。唯獨華夏5000年的輝煌文明裡,中國漢字從未出現過斷代和失傳的情況,一直變化發展到今天。
  • 年貨|漢字裡的中國年:給孩子說文解字,過年漲知識!
    為什麼不給孩子一個有文化的中國年呢?  關於傳統中國年的繪本很多,但是接近現代時空背景,從字源上講中國年的優秀繪本卻沒有。  「專於漢字,尊重兒童,長於設計」是小象漢字的理念。小象經過多年的積累,不僅有做漢字產品的背景與實力,而且一直跟國內一流的作者、設計師、插畫師合作,想將最有價值與溫度的書做給讀者,想將中國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漢字有歷史,有文化,過年是孩子看到漢字最集中的時候,何不給孩子一個有文化的中國年呢?
  • 中國漢字5最:最敏感的漢字,最貴的漢字,你知道是什麼嗎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漢字在漫長的發展中,增加了許多新的漢字,刪減了許多舊的漢字,還有很多舊的漢字演變為了新的漢字。漢字在一些字典中,正體字和異體字加起來多達十萬。但是,漢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只有六千多個。
  • 中國最簡單的4個漢字:雖只有「一筆」,但大多數的人不會讀
    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開始學習起漢語,看到老外蹩腳的學習漢字時,也想起我們學習英語時的情景。目前我們的漢字已經超過了8W,不過常用的漢字也就3000多個,有趣的是許多漢字都是字相近音相同的,所以大家就算遇到不認識的字,看字形也大都能讀出來,然而有些字只有一筆,就這一筆就有許多人都認不出來,不過這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能認出來的算你厲害。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最簡單的4個漢字:雖只有「一筆」,但大多數的人不會讀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翻譯過來也很麻煩,中文沒有相應描述詞彙。只有具體看語境翻譯。 韓國會不會恢復漢字,其實取決於中國。如果中國強盛了,那麼周邊國家都會學習甚至拋棄本國語言和文字。如果中國沒落,那麼就相反。 韓國為了防止法律歧義,都用漢字行文或注釋解義。韓國廢除漢字教育進入中小學後,只有私立學校才學到漢語。
  • 我國最生僻的5個漢字,只有一筆,認識的人卻鳳毛麟角
    2013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央視一套播出,吸引了大批文化愛好者的觀看。觀看過程中,許多網友哭笑不得地發現,有些明明覺得自己會寫的字兒,怎麼提筆就忘了呢。
  • 日本人為什麼沒有放棄漢字?
    漢字東渡和東亞其他民族一樣,日本的先民在接觸漢字之前並沒有書面語,身居東亞最邊緣的島嶼,日本文明也久在蒙昧之中。考古學家在當時的墓葬中發掘出西漢時製造的直徑為7.4釐米的連弧文鏡,上有銘文「久不相見,長毋相忘」;同時還發現了王莽新政時傳入的「貨泉」、「貨布」等刻有漢字的貨幣。在中國這邊可能是批量生產的手工藝產品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個「漢字」指的是什麼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真正含義單看這八個字,難免會有斷章取義之嫌,事實上,這句話出自魯迅的《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原文如下:「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絕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
  • 《漢字知識》:簡體字當道,是漢字文化在倒退嗎?
    著名語言學家郭錫良,在《漢字知識》中就漢字發展的歷史說明了這點,他指出「簡化字體」是從古至今都在做的事,尤其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簡體字的「易讀、易寫、易懂」有助於交流、傳播和學習,也更符合更方便我們使用。
  • 中國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老外痴迷漢字也瘋狂!
    一首歌一半歌詞不認識!感覺語文白學了!  先來感受下歌詞:「魃魈魁鬾魑魅魍魎,又雙叒叕,火炎焱燚,煢煢孑立……」睜大眼睛,你認識幾個?反正小僑已是一臉懵。  《生僻字》由蘇州90後小夥陳柯宇作詞作曲,創作靈感來自網絡熱詞「又雙叒叕」,他希望通過歌曲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漢字文化,讓生僻字不再生僻。  生僻字之歌火到海外?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很簡單,一學就會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 你真的認識漢字嗎,一個漢字就等於一幅畫,漢字本身就是一首詩
    2018-12-29 21:15:02 來源: 曉蕊女神講故事 舉報   你真的認識漢字嗎
  • 細說漢字:八卦是最早的漢字?日語和漢字?聲調、舞蹈和節奏?
    我們現代人的理解就是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應用,是這樣的嗎?並不是的。我們看「學習」這兩個字,「學」是什麼?是動詞,是我們學的這麼一個過程,學的目的是什麼?目的是「習」,是為了形成一個好的習慣,或者學習別人的好習慣。所以「學習」學的是什麼?學的是習慣,為了形成好的習慣。比如看書,看書就是一個習慣,當我們養成了這個習慣後自然而然的就會主動地涉獵知識,沒有這個習慣,讓你去做這件事情你也不會願意。
  • 孑孓、仄 亾、片 爿:這些天生一對的漢字,你認識多少?
    chì       chì完全一樣有木有。最重要的是,它們的讀音都一樣。真是唯一呀。 zè       wáng咱倆面對面站,就像在照鏡子。仄,是「去聲」和「入聲」的總稱。亾同「亡」。長得差不多,意思卻天壤之別。漢字的套路深!
  • 我國最「生僻」的4個漢字,只有一筆,認識的人卻鳳毛麟角
    就說一些複雜字體,我們見了都不認識。比如說饕餮、檮杌、狖軛鼯軒亦顛隕等等。不用說它的意思了,我們很多人就連這幾個字都不認識。我國最生僻的4漢字,只有一筆,認識的人卻鳳毛麟角。第1個漢字是:「亅」這個字橫看豎看就是個筆畫,如果它真的是個字的話,那真的太抽象了。真的很好奇,這個長得像鉤子的字到底念什麼呢?
  • 外國人最喜歡的日語漢字有哪些?
    我覺得這個字意思跟字形最貼合。(敘利亞/男性/30代前半)・「凸凹」。普通の漢字じゃなくて、ただの絵のようです。(アメリカ/男性/30代前半)「凸凹」。不像普通漢字,而像是單純的圖畫。(美國/男性/30代前半)
  • 知識爭論:「繁體字」和「簡體字」哪個更好?哪個優點更多?
    漢字到底有多少個?有些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到底它是如何的偉大?我只舉一個例子: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種文字,您知道有哪些嗎?他們分別是1.古埃及的象形文字。2.蘇美爾人所發明楔xiē形文字。3.美洲瑪雅人發明的瑪雅文字。4.中國的漢字。漢字從最初到現在已經發展了4000多年的歷史了。漢字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保存下來,並且一直在發展使用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