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

2021-01-09 吾天說事

原問題: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

這麼問就應該多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下漢語拼音的發展歷史,其實很早以前,漢字就有拼音了,只不過跟現在的漢語拼音不太一樣,複雜程度也更大,只有對漢字注音,人們根據注音也就能識字和發音的。

在漢字的發展中,漢語拼音是後來的一個產物,是從西方的傳教士開始使用的。眾所周知的是,中國的漢語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為複雜的語言之一,當然其發音和書寫也都是非常的複雜的。

在沒有漢語拼音之前,漢字的發音是用「直音」或者「反切」來注音的,在這裡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直音和反切是什麼了。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遇到了生僻字,就是直音也是沒有辦法讀出來的;而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就是古老的漢字最早的拼音了,對於字形完全不同的龐大的漢字數量來講,這種兩種注音的方法自然都是非常的困難的。

直到明朝末年,西方的傳教士為了方便學習漢語,就開始使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而且西方傳教士在給漢字注音的工作上做了不小的努力,這些經驗也就為後面的漢語拼音的相關改革提供了不小的經驗。從而就形成了如今億萬華人日常使用的漢語拼音了。

然而漢語拼音卻給漢字的發音帶來了幫助,現在不光是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過臺灣地區的漢字注音都在使用漢語拼音了,因為這樣能將以前繁雜的注音變得更為簡單,這也是時代發展中凡事由繁到簡的一個過程。

我記得在以前的新華字典裡就有漢語注音的字符的,小編也在網上找了一些相關的資料,與大家一起分享下:

文|原創、圖|部分源於網絡,歡迎點讚、評論和轉發

相關焦點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漢字簡化是大勢,簡化漢字只能減不能增
    1954年的時候,早年就對白話文十分有研究的周有光被邀請進入了文字改革委員會中,他開始專心研究起漢語拼音以及漢字簡化的工作。並且揚言:漢字簡化是大勢所趨,簡化漢字只能減不能增!而當時漢字的簡化工作事實上在當時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直到現在還有人常常計較,什麼「親不見,愛無心,産不生,導失道」還常常出現在一部分人的口中。
  • 漢語拼音出現在什麼時候,它未出現前怎樣讀漢字
    漢語拼音是我們現在每個人都熟知的,漢字的博大精深和拼音的簡易方便,共同締造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漢字歷史悠久,在我國遠古時期就有倉頡造字,現代我們所學的漢字是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的。那麼漢語拼音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中國最簡單的「漢字」,認識的卻沒有幾個人!真是長知識!
    《康熙字典》以明朝梅膺祚的《字彙》,和張自烈的《正字通》為範本,增訂和收錄了上下五千年民間流傳的所有漢字,可以說是目前全國乃至世界收錄漢字最多的著作。據學者研究發現,現在人閱讀常用的漢字大約在4600個左右。也就是說,常人只要掌握4000個以上的漢字,就沒有太大的閱讀障礙。文化程度較高,或文化學者掌握的漢字,常常也不會超過6000個。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認識漢字的?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而想要學習中國文化,就必須要精通漢字。我國漢字發展的歷史非常悠久,最遠可以追溯到倉頡造字。經過多次的演變,才發展成為如今的漢字。現今的漢字看似簡單,實則非常深奧。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中國的漢字種類很多,比如多音字、形近字、近義字等等,想要徹底的區分他們實屬不易。現在的人們基本上通過拼音來認識漢字,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 沒有拼音的時代,漢字讀音如何傳承?
    漢字是方塊字,是音意行的結合體。但是也有可能簡化到今天,音,意,形完全不具備聯想性,也就是說我們看到一個生字,既不了解他的意思,也不了解他的發音。不像英文,你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單詞,卻能夠勉強拼出他的讀音,因為英文字母組成有一定的音律規範性,掌握音標就可以在不懂意思的情況下讀出來。
  • 手卡的字就認識,手寫的就不認識了?這樣做才能幫孩子真正識字
    手卡的字就認識,手寫的就不認識了前幾天有媽媽問我,四歲的兒子在幼兒園學會了漢字,但回到家看到同樣的字卻說不認識,這是怎麼回事?"孩子上課的時候我去看過,老師會用有顏色的卡片教小朋友認字。兒子學得很認真,但是一回到家我把字寫在本子上,他卻認不出來。
  • 日語中的這些漢字,中國人或許都不認識!
    了解日語的同學們都知道,在日語中存在著大量的漢字,就算一點日語也不會的人,去日本旅遊也沒有多大的問題。日本街頭的各種指示牌、宣傳冊上的漢字,就算是日語小白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實際上日本曾在1866年提出過廢止漢字,但是卻無法實行。畢竟漢字在他們語言系統裡已經根深蒂固了。漢字在日本沿用至今,在「常用漢字表」中,目前收錄了2136個字。
  • 新知問答|為什麼長時間看認識的字反而越發感覺不認識?
    然而人類卻普遍存在這種「久看字而不識」的現象,這說明肯定是這三個步驟哪裡出了問題。重複看一些字,你就不認識它們了首先最容易懷疑的是視覺加工過程——因為眼睛會騙人也不是大家今天才知道的事情。對於更為複雜的視覺圖像如人臉,研究表明看久了一個被橫向拉伸的面孔後,人們會感覺它也沒有那麼扭曲了;而看久了我們平時熟悉的人,我們也會發現好像這個人又有點陌生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 有字|172畫的漢字,認識嗎?Biang在它面前弱爆了!
    提醒一下,上圖是大家能在網上找到的這個字的最清晰版本。因為,我用人工智慧把它放大了4倍,看起來還不失真。不過這個字,真的是不認識。但研究漢字,還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朗讀愛好者,每天與文字打交道,更應該與文字做朋友。
  • 漢字的識字方法和標音方法用什麼更科學?(拼音和音源字)
    驗證了「錢老之問」,幾十年我們的大學培養不出頂尖科學家的根本原因。二、字的標音用音源字(借音字)還是用拼音有助於記憶和理解漢字的讀音來源80%是模擬自然發聲。不同的區域影響著漢字的發音,所以,產生了很多地方方言。為了便於交流,推廣普通話,把漢字的讀音硬性規定下來。使得人們錯誤的認識「漢語就是普通話,學習漢語就是學習普通話」。
  • 古代沒有漢語拼音,那古人是如何學習文字發音的?
    記得當初自己學習漢字的第一課,便是學習漢語拼音,然後根據拼音再去一個字一個字地學習。然而漢語拼音這種東西,是在近代才產生的,在古達根本是沒有的,那麼在古代的時候,我們的先人又是如何識字發音的呢?雖然古代沒有漢語拼音,但是我們的祖先的智慧可是很高的,為了方便學習文字,他們發明了4種讀音識字的方法,分別是直音法,讀若法,形聲字,反切法。直音法所謂的直音法就是用另一個字的讀音來標記這個字。
  • 4歲男孩認識2000個漢字:小學霸背後,都有會教的父母
    昨天帶寶寶去朋友家玩,她家兒子上幼兒園中班,最近在為報培訓班發愁。她說親戚家的孩子四五歲能認2000個字,上學後一直是班裡學霸,年級前三。人家爸媽都是浙大的教授,根本不去外面上輔導班,都是自己教。幼兒園都不教認字了,上小學之前孩子需要學認字嗎?同齡的孩子都認識幾百個字了,我家的還一個字不認識,真讓人捉急。想教孩子識字,但一說要認字孩子就很牴觸,這可怎麼辦?教了好些日子好不容易才認識的幾個字,隔了幾天又都忘光了,漢字該怎麼教,怎麼學?
  • 從甲骨文到楷體字 漢字經歷了怎樣的嬗變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悠久而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漢字超強的生命力是怎樣實現的?認識楷體字不一定能認識甲骨文,甲骨文是通過怎樣的機制發展為楷體字的?為什麼形聲字成為現代漢字的主流? 迄今為止,上述問題還缺乏系統性解釋。
  • 從甲骨文到楷體字——漢字經歷了怎樣的嬗變
    【語言論壇】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悠久而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漢字超強的生命力是怎樣實現的?認識楷體字不一定能認識甲骨文,甲骨文是通過怎樣的機制發展為楷體字的?為什麼形聲字成為現代漢字的主流?迄今為止,上述問題還缺乏系統性解釋。
  • 100多年前日本名人的漢字書法,勝海舟的字我一個都不認識
    就算到了近代,日本人到京城,也還稱為「上洛」——到洛陽去——日本很多人的漢文水平,是很高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幕末明治時代名人們的漢字書法。這是末代徵夷大將軍德川慶喜的字。寫的是「得心應手」。可他前半生,磕磕絆絆,直到失去權力。
  • 你有沒有想過:古人沒有漢語拼音,他們是如何進行識字教學的?
    中國古代沒有漢語拼音,他們是進行識字學習的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先縱觀一下全球,世界上大部分文字都是表音的文字,比如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只要掌握了單個字母的讀音和拼讀規則,就可以拼出所有的詞語,但是漢字是迥然不同的一種文字符號,漢字從最早的甲骨文、小篆開始就是象形的,在當時來說,可能不需要藉助拼讀工具,因為看到字就知道是什麼,就能讀出它的發音。
  • 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
    中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 你真的認識漢字嗎,一個漢字就等於一幅畫,漢字本身就是一首詩
    2018-12-29 21:15:02 來源: 曉蕊女神講故事 舉報   你真的認識漢字嗎
  • 漢字是象形文字,是怎樣反映古代人們的體衣的?
    在人類社會漫長的發展過程裡,無論是衣服裡形制及功能或者是衣服色彩及質料,完全都反映出當時的特點,並由此表露出當時人們思想中的認識。古時人們認定治理天下要從對衣裳的治理上開始,如此人們能夠明白,在古代人們是非常看重衣服上具備的禮儀功能的。在漢字裡,跟古代「體衣」相關聯的漢字有很多,我們著重從 「裘」、「裳」、「裙」、「褲」四個字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