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聽說過不少農場主給自己飼養的豬或雞聽世界名曲的新聞。據那些農場主說,把牲畜「沉浸」在美妙的樂聲中,會讓它們的肉質更獨特。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而且還沒有專門的科研機構去證明音樂和肉質之間的聯繫。
但是最近,來自瑞士的科學家,花了六個月的時間來研究音樂對奶酪的口味的影響,而且他們還得出結論,把奶酪「浸泡」在嘻哈音樂的環境中,奶酪的味道會變得更棒。
這項實驗由一位來自瑞士的研究人員完成,他的名字叫比特·瓦姆普弗雷(Beat Wampfler)。與此同時,來自伯爾尼藝術大學的多位研究人員,也會配合他來研究聲波的生物學影響。
這也許聽起來很瘋狂(或者說很荒誕?),然而聲化學其實早就成為了一門真正的學科了,這門學科主要研究聲波對化學反應的影響。而奶酪的發酵,本質上也是一種化學反應,因此,聲波也會對其產生某種影響。
「細菌是奶酪味道形成的原因,其中的酶會影響奶酪的成熟度,」在實驗開始時,瓦姆普弗雷解釋說:「我相信能影響奶酪味道的不止溫度、溼度、營養物質的含量等因素,聲音、超聲波或音樂也會產生某種效應。」
為了驗證這一點,瓦姆普弗雷在自己的奶酪窖裡放置了9塊10千克的Emmental奶酪輪。每一塊奶酪輪,都被單獨放在木箱中,瓦姆普弗雷使用一個微型傳感器,將聲波直接導入奶酪中,每天24小時循環播放同一首歌。
這些奶酪輪中有5塊會「聽」到5種風格迥異的歌曲,一種是齊柏林飛艇的歌,一種是莫扎特的《魔笛》,一種是電音,一種是酷玩樂隊的《Yello》,最後一種是嘻哈音樂《A Tribe Called Quest》。還有3塊奶酪分別接受簡單的高、中、低頻音調,幾乎沒有任何旋律。還有一種則不「聽」任何聲音,作為對照。
六個月後,專業的食品技術人員對奶酪進行了感官一致性分析,隨後由一個烹飪專家小組進行了盲嘗測試,以揭示這些奶酪是否存在可辨別的差異。
來自蘇黎世應用科學大學的專家得出結論,與對照奶酪相比,暴露在莫扎特《魔笛》中的奶酪味道較輕,但嘻哈奶酪在果味方面優於對照奶酪,在氣味和味道上最強。更重要的是,專家組表示他們對9種奶酪可以辨別出明顯的差異。
目前這項實驗實際上只是停留在表象的層面,科學家們還需要進一步對奶酪進行生物醫學調查,以確定是否存在結構性差異,以確認聲波是否真的能改變奶酪的代謝過程。
也許會有人認為這些科學家研究音樂對奶酪的影響不太值得,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更「有用」的項目上。然而,在科學的領域,真理往往誕生於很多看起來不起眼的地方。比如,牛頓從掉落的蘋果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喜愛玩數獨遊戲的圖靈成為了計算機邏輯的奠基者。正如電影《模仿遊戲》中說的,有時候,正是那些人們認為的無用之人,成就了無人所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