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文 趙傑/攝)法國一家拍賣行在北京時間7月7日晚落槌,萬眾矚目的拍品Lot 231號《永樂大典》,最終以640萬歐元落槌,連佣金折合人民幣約6500萬元,比估價約漲出1000倍。
△ 館藏《永樂大典》殘頁書影 南京圖書館供圖
《永樂大典》為什麼這麼貴?現代快報記者獲悉,南京圖書館館藏也有一頁,雖然是殘頁,也彌足珍貴。
10分鐘,拍出640萬歐元
北京時間7月7日晚,在法國巴黎Drouot拍賣行,兩冊明嘉靖年間的《永樂大典》,經過10分鐘的激烈角逐,最終以640萬歐元落槌。此前,拍品估價為5000-8000歐元,而落槌價連佣金折合人民幣約6500萬元,比估價約漲出1000倍。
△ 馬未都微博截圖
「這兩本珍貴的《永樂大典》品相一般,用黑紅兩種墨水書寫,一冊專門介紹中國湖泊的地理,另一卷則描述喪葬儀式。」著名文化學者、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在自媒體平臺這樣描述。
《永樂大典》為什麼這麼貴?它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成書於明代永樂年間,全書正文22877卷,計11095冊,共3.7億字,收錄記載了我國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珍本善本古籍。作為官修類書,它編撰時選錄的古籍,大多是各個研究領域的代表性著作。
《永樂大典》後來成了嘉靖皇帝的心愛之書。後來,宮中失火,嘉靖皇帝一夜下幾次詔書命人將書運出來。從此之後,嘉靖皇帝就讓人把《永樂大典》再做一套,讓一些重要的大臣抄寫。由於都是人工抄寫,所以直到他的兒子繼位才抄完。嘉靖年間手抄的《永樂大典》被稱為「嘉靖副本」。
永樂正本不知去向,歷史上有很多猜測。嘉靖副本也受到了破壞和散失,目前所知僅存的殘卷,散落於全世界不同國家。
南圖也有《永樂大典》,僅一殘頁也極珍貴
泛黃的紙頁上,館閣字體楷書清晰工整,版心、頁邊等處可以看出殘損的痕跡……南京圖書館藏有一張《永樂大典》殘頁,雖然僅僅一頁,但也堪稱鎮館之寶。圖書館出於保護古籍的需要,將原件藏在庫房「頤養天年」。「除非有研究人員提出需要研究原件細節,一般不輕易出庫。」南京圖書館副研究館員趙彥梅說。2014年10月,「冊府千華——江蘇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上,這一殘頁成為當時最受矚目的焦點,就連很多工作人員也是第一次見。
2016年7月發表在《古籍整理研究學刊》中的《南圖所藏殘頁文獻考》,學者張雪丹對這一殘頁進行了考證。這一頁的內容,提到唐宋研習闡釋《易》學的大家。據此推斷,它是《永樂大典》中《周易·繫辭》篇章中的一頁。通過對比中華書局1986年影印出版的《永樂大典》發現,南京圖書館所藏《永樂大典》殘頁,是《永樂大典》嘉靖抄本1191卷第5葉的前半葉原本,內容、頁面版式、字形字體、間距行款、句讀位置等完全一致,和它相連的這一卷第4頁,藏於上海圖書館。
搶救於戰火中,市民可看掃描頁
為了保護這珍貴的一頁《永樂大典》,圖書館對它進行了修復和加固處理。趙彥梅介紹,修復後的這一殘頁,被做成了書的樣子,「加了封面、封底,封面上有貼籤,題籤下方有玄覽堂印,正文就一頁,前後有白紙護頁。現在的書冊形式使得這一殘頁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也是古籍修復技藝的典型樣例。」
題籤下方的「玄覽堂」,是「文獻保存同志會」的印信。「文獻保存同志會」在抗戰期間成立,著名藏書家鄭振鐸參與並負責其中大部分事項。鄭振鐸等人以私人名義,出面為當時尚在籌備中的中央圖書館搜購圖書,所購買的圖書後來進入中央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前身)。現在南京圖書館館藏的這一殘頁,應該就是當年被搜購的古籍之一。
「玄覽堂」收錄的珍籍,大多被南京與臺北同源兩館及國家圖書館分別收藏。如今,南京圖書館的「國學館」內設珍本展呈室,沿用了「玄覽堂」這個名字。
那公眾能看到它嗎?由於原件太珍貴,不是專門研究的學者,一般無緣看到。對於普通讀者,可以有掃描件提供查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