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冊《永樂大典》拍出640萬歐元,南京圖書館館藏一頁堪稱鎮館之寶

2020-12-14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文 趙傑/攝)法國一家拍賣行在北京時間7月7日晚落槌,萬眾矚目的拍品Lot 231號《永樂大典》,最終以640萬歐元落槌,連佣金折合人民幣約6500萬元,比估價約漲出1000倍。

△ 館藏《永樂大典》殘頁書影 南京圖書館供圖

《永樂大典》為什麼這麼貴?現代快報記者獲悉,南京圖書館館藏也有一頁,雖然是殘頁,也彌足珍貴。

10分鐘,拍出640萬歐元

北京時間7月7日晚,在法國巴黎Drouot拍賣行,兩冊明嘉靖年間的《永樂大典》,經過10分鐘的激烈角逐,最終以640萬歐元落槌。此前,拍品估價為5000-8000歐元,而落槌價連佣金折合人民幣約6500萬元,比估價約漲出1000倍。

△ 馬未都微博截圖

「這兩本珍貴的《永樂大典》品相一般,用黑紅兩種墨水書寫,一冊專門介紹中國湖泊的地理,另一卷則描述喪葬儀式。」著名文化學者、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在自媒體平臺這樣描述。

《永樂大典》為什麼這麼貴?它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成書於明代永樂年間,全書正文22877卷,計11095冊,共3.7億字,收錄記載了我國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珍本善本古籍。作為官修類書,它編撰時選錄的古籍,大多是各個研究領域的代表性著作。

《永樂大典》後來成了嘉靖皇帝的心愛之書。後來,宮中失火,嘉靖皇帝一夜下幾次詔書命人將書運出來。從此之後,嘉靖皇帝就讓人把《永樂大典》再做一套,讓一些重要的大臣抄寫。由於都是人工抄寫,所以直到他的兒子繼位才抄完。嘉靖年間手抄的《永樂大典》被稱為「嘉靖副本」。

永樂正本不知去向,歷史上有很多猜測。嘉靖副本也受到了破壞和散失,目前所知僅存的殘卷,散落於全世界不同國家。

南圖也有《永樂大典》,僅一殘頁也極珍貴

泛黃的紙頁上,館閣字體楷書清晰工整,版心、頁邊等處可以看出殘損的痕跡……南京圖書館藏有一張《永樂大典》殘頁,雖然僅僅一頁,但也堪稱鎮館之寶。圖書館出於保護古籍的需要,將原件藏在庫房「頤養天年」。「除非有研究人員提出需要研究原件細節,一般不輕易出庫。」南京圖書館副研究館員趙彥梅說。2014年10月,「冊府千華——江蘇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上,這一殘頁成為當時最受矚目的焦點,就連很多工作人員也是第一次見。

2016年7月發表在《古籍整理研究學刊》中的《南圖所藏殘頁文獻考》,學者張雪丹對這一殘頁進行了考證。這一頁的內容,提到唐宋研習闡釋《易》學的大家。據此推斷,它是《永樂大典》中《周易·繫辭》篇章中的一頁。通過對比中華書局1986年影印出版的《永樂大典》發現,南京圖書館所藏《永樂大典》殘頁,是《永樂大典》嘉靖抄本1191卷第5葉的前半葉原本,內容、頁面版式、字形字體、間距行款、句讀位置等完全一致,和它相連的這一卷第4頁,藏於上海圖書館。

搶救於戰火中,市民可看掃描頁

為了保護這珍貴的一頁《永樂大典》,圖書館對它進行了修復和加固處理。趙彥梅介紹,修復後的這一殘頁,被做成了書的樣子,「加了封面、封底,封面上有貼籤,題籤下方有玄覽堂印,正文就一頁,前後有白紙護頁。現在的書冊形式使得這一殘頁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也是古籍修復技藝的典型樣例。」

題籤下方的「玄覽堂」,是「文獻保存同志會」的印信。「文獻保存同志會」在抗戰期間成立,著名藏書家鄭振鐸參與並負責其中大部分事項。鄭振鐸等人以私人名義,出面為當時尚在籌備中的中央圖書館搜購圖書,所購買的圖書後來進入中央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前身)。現在南京圖書館館藏的這一殘頁,應該就是當年被搜購的古籍之一。

「玄覽堂」收錄的珍籍,大多被南京與臺北同源兩館及國家圖書館分別收藏。如今,南京圖書館的「國學館」內設珍本展呈室,沿用了「玄覽堂」這個名字。

那公眾能看到它嗎?由於原件太珍貴,不是專門研究的學者,一般無緣看到。對於普通讀者,可以有掃描件提供查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國買家6427萬元拍下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最終以812.8萬歐元成交的二冊《永樂大典》由現場的一位中國女士競得(圖片來源於網絡)巴黎當地時間7月7日下午4時47分,二冊《永樂大典》在法國知名Beaussant Lefèvre 拍賣行二號拍賣廳舉拍,其中一件被標註《永樂大典
  • 鄭雲豔丨民國以來《永樂大典》海內外流通價格變遷考
    目前,全球內被發現的《永樂大典》副本共400餘冊及部分零頁,僅佔原書的4%左右。它們目前被分藏於至少6個國家和地區的30餘個公私藏家手中。中國所藏《永樂大典》僅239冊(含臺灣藏75冊)[3],佔該書全部被發現卷帙的一半左右,即原書的2%左右。該書(殘卷)不僅是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也成為了中國文化的無價瑰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之後陸續發現的殘卷均被補入了《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 臺北故宮藏62冊《永樂大典》高仿本授權籤約(圖)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有11095冊。前9屆交易會,兩岸參展出版單位累計達4800家次,展位數達6500個,參展圖書達100萬種、730萬冊,現場圖書零售訂購額達2.85億元人民幣,達成版權貿易及合作項目1103項。
  • 曠世瑰寶永樂大典之謎
    沒錯,《永樂大典》全書均系手抄本,無刊本,邊欄框架也都是手繪、而不是印刷出來的,每頁八列,頁邊以"魚尾"式記載書名和卷數,下方記載頁數,框架筆畫粗細均勻,畫得一絲不苟。   《永樂大典》分為明朝永樂年間的正本和嘉靖年間的副本兩版。
  • 快來看,重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展出了
    部珍稀古籍中精選出50餘部進行詳細介紹,同時分批次展示150部珍貴古籍原書。▲12月15日,「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開展。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亮相展覽的不少古籍珍寶,是近年才被發現的。據了解,重慶圖書館(重慶市古籍保護中心)用10年的時間完成了全市43家古籍收藏單位4.5萬餘部、63.5萬餘冊古籍的著錄、審校及出版工作。
  • 南圖館藏顧炎武手稿生了「老年斑」,古籍醫生正在搶救中
    南京圖書館館藏《天下郡國利病書》書稿,是顧炎武的手跡,海內外獨此一份,也是南圖鎮館之寶之一。△《天下郡國利病書》書稿這份300歲的書稿,其中4冊目前正在「接受治療」。它們生了什麼病?古籍醫生是如何拯救的?近日,現代快報記者探訪了南京圖書館的古籍修復中心。與它同時修復的,還有珍貴的元刻本醫書《永類鈐方》。
  • 設計師喜歡的100座圖書館,中國才佔兩個?
    愛爾蘭最古老的圖書館, 它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室圖書館。 同時,它以藏有超過20萬冊館內最古老書籍的「長廳」而聞名。
  • 湖南圖書館「藏書於民」活動啟動,近7萬冊圖書等你來認領
    三湘都市報12月15日訊(記者 吳岱霞 通訊員陳昊)今天上午,「江河通貫 藏智藏書——湖南圖書館『藏書於民』活動」在湖南圖書館啟動。啟動儀式上,湖南圖書館還與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湘鋼一中三家單位現場籤約,分別調撥3000冊圖書,合作建立藏書點。
  •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社長魏崇:化身千百,傳本揚學!國寶古籍再生性發展...
    編者按: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在全國範圍內廣泛開展「中華傳統曬書活動」。今年以「傳習經典融古慧今」為主題,以中華傳統文化推廣為重點。曬書活動啟動儀式在曲阜孔子博物館舉行。
  • 我國高校圖書館面積排行榜,山大排名第一,北大進不了前50名
    眾所周知,中國國家圖書館是我國最大的圖書館,館舍面積達到28萬平方米,同時也是我國藏書最多的圖書館,截至目前,館藏文獻3768.62萬冊,其中古籍文獻近200萬冊,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圖書館,在世界國家圖書館中排名第三位。
  • 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工作在國家圖書館——潛心典藏 樂在其中(講述...
    資料照片核心閱讀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一輩子跟書打交道的人比比皆是。多年來,一代代國圖人圍繞傳承中華文明、提高國民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目標,不棄微末、久久為功,默默付出智慧和力量。國圖能成為館藏近4000萬冊(件)的亞洲最大圖書館,成為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他們功不可沒。
  • 中新友好圖書館打造「城市書房」 開館兩年圖書流通量超128萬冊
    內容提要:憑藉豐富的館藏資源、優質的讀者活動以及國內領先的智能應用,中新友好圖書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生態城及周邊區域居民,開館兩年,該館圖書流通量超128萬冊。天津北方網訊:憑藉豐富的館藏資源、優質的讀者活動以及國內領先的智能應用,中新友好圖書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生態城及周邊區域居民,開館兩年,該館圖書流通量超128萬冊。
  • 一百零六座全球最美圖書館_鳳凰網
    002愛爾蘭三一大學圖書館愛爾蘭·都柏林.........................愛爾蘭最古老的圖書館,它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室圖書館。同時,它以藏有超過20萬冊館內最古老書籍的「長廳」而聞名。館藏書籍3119萬冊,其中古籍善本有200餘萬冊。藏書容量達3119萬冊,其中價值連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餘萬冊,著名的《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舉不勝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