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
又稱媧皇、女陰,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傳女媧造人,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創世神話
女媧神話中,從最初的女媧化神然後到女媧化萬物到女媧造人、補天,這一系列的功績都是在天地對立的狀態中展開。女媧之前是無天無地無人的狀態。自女媧誕生之始,她先以身化神,神的出現導致天的誕生,然後女媧以身化萬物,緊隨著萬物的出現,地也出現,這個時候天地一片祥和。
《山海經》、《楚辭》、《說文解字》等秦漢典籍對女媧記載可以看出,女媧自身化成了萬物與神族 ,與世界各民族創世神話中古神隕落後身體器官化為萬物(與諸神)的思路一致 。由於後來的盤古神話 及其它少數民族創世神話中也有身體化生萬物與諸神的內容,這項肯定也更增加了幾分可靠性。把女媧與各國記錄的古代創世神話進行比較,實則這種描述表示創世之始,未有一切之先,神用來創造的材料只能是自己的軀體。
學者們從《山海經》、《淮南子》、《楚辭》、《風俗通義》、《水經注》、《獨異志》、《太平御覽》等古籍的研究中得出結論,認為神話傳說人物之一的女媧,最突出的業績是「摶土造人」、「鍊石補天」、「制笙簧」和「置婚姻,合夫婦」等。但有一點卻往往被人們所忽略,那就是民間活態神話傳說中所反映的女媧是世間萬物的創造者。
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流傳著女媧正月初一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豬,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馬,初七才造人的傳說。有的活態神話還說女媧的肉體變成了土地,骨頭變成了山嶽,頭髮變成了草木,血液變成了河流,就像創世的盤古大神一樣。這些活態神話傳說,乃是古老信仰在當今民間的延續,值得人們格外重視。
古人認為雞、狗、豬、羊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牛、馬代表地和天。所以班固《漢書·律曆志·上》中才說:「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這是把正月初七叫「人日」的來源之一。許慎《說文》中也強調指出:「媧,古之神聖女,化育萬物者也。」這就是說,女媧不但是鍊石補天的英雌和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偉大的自然之神。
而根據《長沙子彈庫楚帛書》的記載,女媧伏羲造物之時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蕪,於是伏羲娶女媧,生子四,命名萬物。
女媧為什麼是人首蛇身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是最受人們尊崇的神獸。而龍又是由蛇幻化而來,女媧是蛇神就說明女媧是龍之祖,地位比華夏文明的圖騰——龍還高。漢代有的關於女媧的畫作,有時就是以龍首蛇身呈現的。女媧的法身是人首蛇身,象徵著她為神籍之祖,補天之神。她和丈夫伏羲是人類始祖,都是蛇神,所以中國神話中認為人是蛇的後裔,後來神農氏接替伏羲氏,很多部落的旗幟上都是蛇的圖案。
中國文化裡的神都是長相怪異,很多都和飛禽走獸有關,說明人類對自然永遠充滿敬畏之心。而女媧上半身是人類且是母體,說明女媧在人們心中的親切感。把這樣一位救世造福、勞苦功高的女神的藝術形象以人首蛇神來表達,正是體現了人們對女媧的感恩和敬畏。
由此簡單介紹到這裡,關於女媧娘娘的傳說還有很多,中國古代的典籍中也有很多記載,再次不一一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