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在兒童疑難罕見病診療中的應用與思考

2020-12-26 騰訊網

宋紅梅

撰寫 | 北京協和醫院兒科 馬明聖 宋紅梅

兒童處在生命周期的特殊階段,是不斷生長發育的動態階段。和成人疾病譜不同,兒童的先天性疾病相對多見,疾病表現複雜,常常多系統受累,診治困難。兒童疑難罕見病除需要所涉及系統臨床專科會診外,也離不開輔助科室和遺傳、營養等相關專科的全面指導。多學科協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指針對單個患者,通過2個以上的學科會診討論,重點探討疾病診療中的疑難問題,最終制定出合理、可執行的臨床診治方案。這種診療模式的特點是交叉、整合、精準化、個體化,旨在以患者為中心,最大程度地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醫療服務。通過團隊合作不僅能夠提高醫療效率,也可使醫療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本文結合典型病例探討MDT在兒童疑難罕見病診療中的應用。

病例介紹

10歲女童,因「多關節腫脹5年半,腹部膨隆5年」於2015年10月就診。患兒自4歲起出現雙髖、雙膝關節疼痛,無腫脹、活動受限,無晨僵。當地查雙髖關節4字徵陽性,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診斷結核感染,予異煙肼6個月,利福平3個月。逐漸出現雙膝關節腫脹、雙肘關節腫脹、活動受限,複查PPD(++),紅細胞沉降率8 mm/h,C反應蛋白6 mg/L,MRI示雙側髖關節積液。當地兒童風溼免疫科考慮幼年特發性關節炎,予扶他林、奈普生治療無改善。患兒5歲時出現腹脹,MRI示腹腔積液、胸腔積液、心包積液,肝靜脈及下腔靜脈近心端增寬,未行特殊處理。患兒9歲時仍有關節腫脹及活動受限,予奈普生及強的松治療1個月、甲氨蝶呤及雷公藤片0.5個月,因腹脹加重停藥。自發病以來精神反應好,無低熱、盜汗、消瘦、慢性咳嗽,食慾睡眠好,二便正常。既往史及個人史:1歲左右無明顯誘因出現雙手拇指屈曲,後經家屬按摩逐漸正常。家族史無殊。入院查體:生命體徵平穩,全身皮膚無皮疹,淺表淋巴結無腫大。雙側頸靜脈充盈怒張。雙肺呼吸音清,左下肺呼吸音減低。心率82 次/min,心音遙遠,各瓣膜區未及雜音,未及心包摩擦音及心包叩擊音,無奇脈。腹部膨隆,腹壁靜脈稍曲張,血流自上而下,肝脾觸診不清,液波震顫陽性,移動性濁音陽性。雙肘關節略膨大、伸直輕度受限,雙腕關節略膨大,雙膝關節腫脹,無疼痛、發紅,雙膝關節內側可及囊性波動感,浮髕徵陽性,無活動受限及疼痛,雙側髖關節4字徵陽性。

入院後血細菌培養、EB病毒抗體及DNA、巨細胞病毒抗體及DNA均陰性;PPD(++),血液、腹水、關節液抗酸染色陰性、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均陰性。C反應蛋白

診療分析

該患兒存在關節、心臟、骨骼等多系統受累,診治需要多學科協作。

1. 兒科:根據其臨床表現:早期發病的屈曲指、兒童期發病的非炎症性關節病、心包積液,臨床高度懷疑屈曲指-關節炎-心包炎-髖內翻症候群(camptodactyly-arthropathy-coxa-varapericarditis syndrome,CACP症候群)。CACP症候群臨床表現易與其他類型關節炎尤其是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相混淆。在發現該病致病基因之前,主要依靠典型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予以臨床診斷。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案,主要以對症治療為主。可口服非甾體類藥物緩解疼痛,長期隨診需注意評估心功能、關節畸形等。

2. 感染科:患兒僅PPD試驗陽性,外周血及積液的結核相關檢驗均未見陽性提示。目前結核感染依據不足,且患兒病程時間長,累及多系統,結合病原學及炎症檢驗結果,以單一病原體感染不能解釋疾病全貌。

3. 病理科:CACP症候群患者關節腔積液通常為淡黃色透明液體,細胞數較少。胸、腹腔積液檢查提示為漏出液。滑膜組織學檢查提示少量或幾乎沒有單核細胞浸潤,但存在多核巨細胞浸潤。

4. 放射科:CACP症候群患者具有多種典型的影像學特點。手部典型X線表現為掌骨和/或指骨端方形改變,指間關節間隙增寬,無關節損害。大關節X線典型表現為關節周圍骨質疏鬆,而不伴關節面損害及骨質破壞,關節間隙明顯增寬,MRI檢查可表現為典型的關節囊邊緣性強化。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患者關節MRI檢查多為關節面不均一或顆粒狀強化,可發現骨質破壞。兩者影像學表現差異較大。

5. 心外科:患兒腹脹、腹水明顯,心包腔內未見積液表現,建議排除手術禁忌後,外科行心包剝脫術,術後嚴密監測心功能,必要時可予血管活性藥物、心輔助裝置維持血流動力學。

6. 麻醉科:交代麻醉相關風險,注意圍術期液體管理及心功能監測,擬定術中血流動力學支持預案。個體化制定鎮痛方案,減少患兒應激,避免增加心肌耗氧及影響切口癒合。

7. 骨科:髖內翻主要是因為股骨頸變短、股骨頭扁平或發育不良而導致其與股骨幹長軸之間角度變小。非手術法如夾板固定或被動按摩可一定程度緩解早期的屈曲指,或可行肌腱松解術及腱鞘切除術以矯正嚴重的屈曲指畸形。如關節病變致嚴重畸形或影響關節功能需予以外科矯正。

8. 遺傳科:PRG4基因為CACP症候群致病基因,該基因位於染色體1q25-31,編碼一種分泌性糖蛋白Lubricin。PRG4基因缺失可以導致隨年齡增長逐漸出現的關節軟骨結構及生物動力學改變及骨關節退行性改變。同樣亦可引起心包和胸膜非炎性反應及心包膜增厚、鈣化,導致心包積液、縮窄性心包炎及胸腔積液。建議該患兒完善PRG4測序,並行家系驗證,根據結果行遺傳諮詢。

排除手術禁忌後,該患兒行全麻下心包剝脫術。術中見心包慢性炎症性改變、心包增厚,以下腔靜脈根部心包增厚最著。術後病理提示細胞數少,多為玻璃纖維樣壞死,抗酸染色陰性。患兒心包剝離術後,胸腔積液、腹腔積液、關節積液較前明顯減少,肘靜脈壓力降至19 cmH2O,臨床症狀明顯好轉後出院。隨診期間口服非甾體類藥物緩解疼痛,定期評估心功能及關節影像學、骨科隨診。

經驗與思考

MDT是兒童疑難罕見病診治的必然趨勢,「眾人拾柴火焰高」,該模式充分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建立MDT模式及團隊,推動技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不僅能有效解決臨床實際問題,也能促進科學研究,從基礎到臨床縱向協作。MDT可以對疑難罕見病患兒有效全面地進行臨床評估,有利於擬定個體化、全面的診療方案。對於患兒而言,最直觀的獲益就是避免往返於多個科室之間的繁瑣,享受一站式的醫療服務,降低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最重要的是能獲得基於MDT擬定的系統化診療及隨訪方案。

編輯:王 麗

排版:高 冀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20年22期第9版

相關焦點

  • 附屬兒科醫院疑難罕見病多學科聯合診療「再升級」
    為了幫助這些疑難罕見病患兒得到確切的診斷和個體化治療,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疑難罕見病多學科聯合會診中心於4月9日正式揭牌。附屬兒科醫院副院長翟曉文表示,目前,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已成為國際醫學領域的重要醫學模式之一,此次附屬兒科醫院開設的「疑難疾病罕見病多學科聯合會診中心」,空間布局更加合理便民,6間會診室分大中小房間,適合不同的多學科團隊對於不同患兒展開會診討論。
  • 線上科普關愛罕見病兒童 小胖威利症候群科普手冊發布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黃國英告訴記者,罕見病是世界性難題,數據顯示約80%的罕見病是遺傳性疾病,超過一半以上是兒童。大部分患者是在出生時、嬰幼兒期或者在兒童階段發病,很多無法活到成年;即使到了成年,很多患者在兒童階段由於確診晚、缺乏治療經驗或無藥可醫而致殘;有些確診的、有治療藥物的,但由於藥物價格昂貴未能進入醫保或商業保險,使患者家庭陷入無力承擔的局面。
  • 大咖雲集聚焦罕見病前沿診療理念 哈醫大二院召開第二屆龍江罕見病...
    我國人口基數大,即使罕見病的發病率不高,但各種罕見病的發病人數匯總起來也不是一個小數字,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罕見病患者加在一起已經超過2000多萬。國家正在逐漸規範罕見病診療,從《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罕見病診療指南》(2019)的陸續出臺,到如今越來越多的罕見病治療藥物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讓我國的罕見病患者及從事罕見病診療工作的醫生們看到了希望。
  • 女嬰全身肌無力,只有眼珠能轉動……這種罕見病的特效藥,終於進...
    章主任提醒各位家長,早診斷早治療對提高龐貝病兒童治療效果非常有幫助。如小嬰兒出現渾身無力、四肢鬆軟、嘴巴閉不牢的情況,或新生兒篩查心臟B超中發現心肌肥厚,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孩子來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排查是否患有龐貝病。另外,如龐貝病兒家長計劃再生育,建議來浙大兒院諮詢,避免再次生育龐貝病嬰兒。
  • 生酮飲食治療罕見病癲癇Dravet症候群,讓我們的愛不罕見!
    罕見病在中國並不罕見罕見病患病人數少、缺醫少藥且往往病情嚴重,所以也被稱為孤兒病,治療藥物也被稱為孤兒藥。然而,從罕見病患者數量和涉及的家庭來看,罕見病並不罕見。目前,全球確定的罕見病病種近 7000 種,合在一起,平均每10萬人中有40人可能是罕見病患者。
  • 罕見病科普 | 小胖威利症候群
    「它」是一種萬分之一的殘酷,「它」是小胖威利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病。罕見病,不僅意味著發病機率非常低,也意味著社會了解少、病症複雜、治療難度高甚至無藥可醫,更意味著父母家人必須付出超過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和艱辛。小胖威利症候群正是眾多罕見病中的一種,是一種15號染色體異常的疾病。發病率約為1/15000。
  • 罕見病專家:診治問題要化整為零
    來源:第一財經罕見病專家: 診治問題要化整為零[ 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罕見病的種類會越來越多,現在我們只有首批的罕見病目錄121種。這121種當中,有些罕見病也不是100%全部有明確的治療方法。以藥續命是許多罕見病患者無路可走的選擇,然而這條路上仍是阻礙重重。能夠像「銅娃娃」劉笑一樣確診並確定用哪一種藥物的罕見病患者的確是相對幸運的。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丁潔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罕見病的種類會越來越多,現在我們只有首批的罕見病目錄121種。這121種當中,有些罕見病也不是100%全部有明確的治療方法。」
  • 罕見病藥物治療一年百多萬,專家:「穗歲康」有望部分緩解看病貴問題
    今天,國家衛健委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專家、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遺傳與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劉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穗歲康」作為現行醫保的補充,有望能夠部分緩解患者看病貴問題;建議市民積極參保,為自己和家人增添一份保障,假如說身體健康、無病無痛,參與到統籌共濟的保險中,也是為社會「做了貢獻」。
  • 阜陽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穆夏黎醫師晉級2020年全國神經系統疑難...
    為提高阜陽市人民醫院神經科醫生在複雜及疑難腦血管疾病方面的診斷及救治能力,7月份由中華醫學會舉辦的2020年全國神經系統疑難疾病病例大賽拉開帷幕。比賽面向全國神經科醫生開展,以「複雜及疑難腦血管疾病」為主題,來自全國20餘省、直轄市,300餘名神經內科醫師參與,共進行40餘場次選拔賽,最終12名選手進入全國總決賽,總決賽將在神經科頂級盛會「天壇會」上舉行。為保證公平公正,每場次比賽均進行全國網絡直播,本次半決賽觀看人次高達3.6萬,引起業內神經科醫師的熱烈反響和激烈討論。
  • 罕見病系列1:關愛小胖威利,一群「吃不飽的天使」
    罕見病系列1:關愛小胖威利,一群「吃不飽的天使」 2020-03-03 1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罕見病用藥進醫保之難:病人有多少?都在哪裡?
    2018年《第一批罕見病目錄》出臺,2019年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成立,此後多項罕見病支持政策不斷出臺。蔻德罕見病中心發布的《中國罕見病醫療保障城市報告2020》指出,截至2020年5月18日,以《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為統計依據,有38種罕見病藥物被收錄在國家醫保目錄中,涉及21種罕見病。
  • 關注罕見病兒童 潤貝舒持續幫助蝴蝶寶貝
    美理·斯託達德在《孩子們的祈禱》中說「兒童是進入天堂的鑰匙」,近日,潤貝舒聯合上海德博蝴蝶寶貝關愛中心舉辦了一場以「新愛寶貝、蝶舞六一」為主題的公益捐贈暨關愛罕見病兒童——蝴蝶寶貝活動,希望呼籲更多人關注罕見病,關愛蝴蝶寶貝。
  • 「2020湖北兒童健康行」走進襄陽 外地疑難患兒趕早現場求診
    邵劍波院長(右一)為外地趕來的患兒問診□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10月21日至22日,「湖北兒童健康行」繼續出發,由武漢兒童醫院十餘名專家組團,聯手「湖北省兒科醫療聯盟義診同時,專家團還對當地醫院進行帶教查房、學術講座、疑難病例討論、兒科醫療質量督導等。武漢兒童醫院院長邵劍波代表醫院分別向當地2家縣級醫院捐贈了醫療設備。先進診斷經驗與基層醫院共享「邵院長,聽說您來襄陽義診,我們6點從保康出發,就為見您一面,幫孩子看看病。」
  • 國家衛健委:做好罕見病防治工作對建設健康中國意義重大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陳聰)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在24日舉行的2020年中國罕見病大會上說,根據有關機構數據,我國有各類罕見病患者約2000萬人。
  • 久治不愈的皮膚「奇癢」,可能是患上了這種罕見病
    然而,在這些患者中,或許有一小部分並非皮膚病,他們久治不愈的瘙癢是由其它疾病所導致的,有一種名為「系統性肥大細胞增多症」的罕見血液疾病可能就是其罪魁禍首。難忍!皮膚瘙癢竟然是因為「基因突變&rdquo罕見病,指那些發病率極低的疾病,又稱「孤兒病」。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罕見病種類約7000多種,受影響人數超過3億。
  • 廣州天使兒童醫院「三維一體」醫家康綜合康復體系新起航
    為展示兒童疑難病康復治療最新臨床研發成果,促成各地兒科醫院及專家臨床成果共享,讓更多特殊疾病兒童獲得理想的康復效果,12月16日,"三維一體"醫家康綜合康復體系3.0發布會暨兒科泰鬥劉振寰教授現場技術交流指導會在廣州天使兒童醫院隆重召開!
  • 國家癌症中心將全面推廣癌症的多學科診療模式MDT!什麼是MDT模式
    什麼是多學科診療模式(MDT)?多學科診療模式(Multi disciplinary team MDT)是由來自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科室專家組成的工作組,針對某一疾病,通過定期會診形式,提出適合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繼而由相關學科或多學科聯合執行該治療方案。
  • 水滴公司參與多方共付創新模式賦能罕見病診療
    第三屆進博會期間,水滴公司和賽諾菲、京東健康、零氪科技、病痛挑戰基金會共同建立「罕見病保障創新支付協作機制」。據悉,該機制整合各家機構與平臺的自身優勢資源,通過公益基金、社會眾籌,商業保險及藥品援助福利等方案的組合,提高罕見病醫療和藥品的可及性,緩解罕見病患者的支付壓力,共同破解罕見病支付難題。
  • 廣州天使兒童醫院「三維一體」醫家康兒科綜合康復體系3.0啟動
    兒科泰鬥劉振寰教授蒞臨廣州天使兒童醫院現場學術指導為展示兒童疑難病康復治療最新臨床研發成果,促成各地兒科醫院及專家臨床成果共享,讓更多特殊疾病兒童獲得理想的康復效果,12月16日,「三維一體」醫家康綜合康復體系3.0發布會暨兒科泰鬥劉振寰教授現場技術交流指導會在廣州天使兒童醫院隆重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