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頡宇星)據36氪消息,近日,提供健康訂閱餐服務的Kettlebell Kitchen宣布獲得了North Castle Partners領投的2670萬美元B輪融資。Kettlebell Kitchen成立於2013年,為消費者提供定製膳食計劃,幫助其實現保健、減肥、健身等目標。在中國,健身餐行業才剛剛起步,隨著健身人數的擴大,主打健康的健身餐也有了一定需求,但目前這些品牌還尚未成規模,以線上訂餐為主和私人營養師結合為主。
此外,健身餐的效果如何,還需要進行長期追蹤。業界人士認為,目前健身人群中小白用戶比較多,對於高標準的健康飲食需求並沒有很大,還需要培育更大的市場。
國內行業尚未成規模獲客方式以線上訂餐為主
據悉,Kettlebell Kitchen與大量健身房建立合作,他們認為,這樣消費者可以有非常便利的取貨地點,也能夠由網點提供送貨上門服務。成立四年後,Kettlebell Kitchen正式於2017年開始拓展全國市場,隨後在洛杉磯開設了一家中央廚房用於生產。
得益於健身人群的擴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注重健康。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Packaged Facts的數據,在美國,配送到家的健康餐約有15億美元的的市場規模,預計未來五年將增加到數十億美元。
此外,國外密布的健身房也成為了這類公司的最佳孵化場所。越來越多的主打「健康」概念的公司開始在全美各地的CrossFit健身房做產品測試,每一款在健身房推出的產品都會備受關注,一旦在這樣的健身社區內獲得成功,不僅會口口相傳吸引到許多常客,還能以健身人群為核心擴散到泛健康人群中去。
然而國內市場似乎並沒有國外市場那麼成熟,大部分主打低脂健康的品牌還是依託線下門店、外賣點,市場分散、沒有頭部。
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健身餐品牌從線上入手,將配好的餐品冷凍裝袋,按顧客需求冷鏈配送到消費者家裡,用微波爐或水煮加熱後即可裝盤食用。例如健身餐品牌「咚吃」,該品牌開始於2017年8月,目前主要在淘寶售賣產品,現在單月銷量已經超過百萬元。
「咚吃」創始人兼CEO俞立德對媒體表示,健身餐的主要壁壘是在供應鏈上。餐品由無菌中央廚房進行集中烹飪,然後進入工廠極速冷凍至-18℃,最後在集散倉分包。目前支持的SKU不到100個,每個月會新增5-10個。整體利潤率在35%左右,但接下來環節會加大自動化、也會利用規模化生產來繼續控制成本。
俞立德認為,國外產品Nutrisystem就憑藉其在線減肥餐業務登陸納斯達克,年營收達8億美元。在國內,這一市場是有機會催生出百億級企業的。
接下來,「咚吃」也將主要在供應鏈上加大投入,以及品牌建設、渠道豐富等。目前已經開設了京東店鋪,接下來也會進入天貓、小紅書等更多平臺。未來則會考慮圍繞「減肥」訴求,做更多的產品線,比如酸奶、雪糕、零食等等。
不同於「咚吃」,另一家健身餐品牌Yota做的是外賣配送。Yota的餐盒分為六個格子,每個格子裡有一種食材,對應不同的營養。通常含有一到兩種主食(糙米、紫薯等),主菜是魚、蝦等優質蛋白,配菜格子是綠色蔬菜等膳食纖維。隨餐盒用戶還會收到一盒健康零食和一瓶茶飲。
按照公開數據顯示,目前Yota APP註冊用戶有20萬,下單用戶13萬,重度活躍用戶一萬多人。在Yota的訂單中,按月訂購佔40%,按周訂購20%-30%。
創始人鮑殫恆介紹說,Yota有70%的用戶來自口碑、拼團拉新等傳播方式。未來Yota將通過和連鎖健身房對接,獲得更多精準用戶。
健身餐效果褒貶不一需要長期追蹤
一位長期堅持吃健身餐的健身愛好者向記者表示,訂閱的健身餐有一個重要特性在於「控制」,隨著這幾年國人越來越注重健身和健康,對自制力不強又有著一定健康訴求的人來說,訂閱餐是個好選擇,也將迎來更快的市場發展。但消費者最關心的還是健身餐到底效果如何?
記者了解到,「咚吃」的配餐主要採用高纖維、優質蛋白的營養配比方案,一日三餐正常吃、葷素搭配、每天不重樣。一天的熱量基本在1000-1200卡,對比人體正常消耗理論上來說能有不錯的減重效果。定價會隨套餐略有不同,但現在基本一天在70元左右。
而為了吸引買家購買,「咚吃」加入陪伴式服務。消費者在淘寶購買套餐,需要微信添加營養師,填寫問捲來做個基礎身體評測;針對其21日餐,「咚吃」會根據測評結果來承諾減重效果,用戶每天打卡用餐,如果沒有減到承諾斤數,就會賠付30%的款項。
俞立德表示,加入這些服務,既是營銷,也能約束產品和運營模式迭代。排餐、體測、打卡等等藉助自動化工具完成,營養師人力要做的其實很少,一個人就能服務上千名顧客。這樣做,也會將大量用戶沉澱在微信上。減肥效果是需要維持的,用戶要麼會持續購買,要麼停吃復胖以後返回購買。「咚吃」目前的半年留存率有13%,而減肥效果不達標的賠付率卻不超過3%。
針對不同需求,「咚吃」現在有幾個套餐,比如三天的試用餐、21天的承諾餐等等,而針對不同的套餐,配送方案也略有不同。這裡主要考慮到,速凍餐需要冷凍保存,但消費者的冰箱卻不一定能支持七天三餐的存儲,因而咚吃會有一周一配、一周兩配的不同方案。目前已經打通了70幾個城市,會由工廠運到5個重點城市的冷倉,再配送到家。
從「咚吃」的淘寶店數據來看,截止發稿前,以店鋪內銷量最好的三日健身餐為例,菜譜主要為海鮮糙米粥、三杯雞、素炒山菌、豬骨湯、羅宋湯等,中差評率在3%左右。大部分消費者對於該健身餐的效果還是比較滿意的,也有少數消費者因為口感較差、沒有效果給予差評。另外一部分消費者對於營養師的服務表示不滿意。
而Yota則不僅僅滿足於讓用戶能每天吃到有效果的健康飲食,它則更希望成為用戶的健康管理工具,所以Yota採用客戶端的形式引導用戶長期訂閱,因為使用時間越長,數據沉澱得就越多。未來則能通過數據和算法給每個用戶適合自身身體狀況的套餐。
記者在大眾點評上查閱關於Yota的相關評價發現,相關效果評價不多,差評主要集中於口感差和衛生問題,對於這部分差評的相關處理情況,記者致電Yota客服,截止發稿前尚無人接聽。
首農旗下某商業連鎖店負責健康配餐產品銷售的工作人員認為,目前健身行業對於健身餐有迫切需求的一部分是健身愛好者,另一部分是有減肥需求的消費者,對於健身小白來說,健身餐目前的消費需求需要加強培育。另外,健身餐的價格也要考慮到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性價比也會成為消費者考量的一大重要因素。關於健身餐的效果問題,更需要長期追蹤,更需要重視消費者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