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攝入的食物有幾十種,每種食物只含有部分營養素,若在膳食中注意將含有不同營養特點的各種食物巧妙搭配,對人體健康更為有利。
中華食物養生表
穀物類
性平
大米(梗米/硬米)、黑米(黑梗米)、鍋巴、玉米(包穀)、燕麥、米糠、芝麻、青稞(油麥)
性微溫
大麥芽
性溫
糯米、西谷米(西米)、紫米(紫糯米)、高梁、黍米(黃米)、稷米、榖芽(稻芽)
性涼
慄米(小米)、薏苡仁(薏仁)、小麥、麵筋、大麥、蕎麥、浮小麥
蔬菜類
性平
黃芽白菜(大白菜)、青菜(白菜/青江菜)、薺菜、蕪菁(大頭菜)、甘藍(包心菜/捲心菜/包菜)、茼蒿(菊花菜)、長豆(豇豆/角豆)、飯豇豆(飯豆/白豆/甘豆)、黃豆(大豆/毛豆)、碗豆、四季豆(白飯豆/菜豆)、黑豆(黑大豆)、葫蘆(葫蘆科植物瓢瓜的果實,又名瓠瓜/瓢瓜)、扁豆、扁豆花、蠶豆、紅豆(赤小豆)、豆豉、胡蘿蔔、蕃薯、山藥(懷山藥/淮山)、馬鈴薯(土豆/洋芋)、芋頭、金花菜(苜蓿)、番木瓜(石瓜/番瓜)、菊芋(洋生薑)
性溫
韭菜、韭菜花、大蒜(蒜頭)、芫荽(香菜)、蔥、洋蔥、南瓜(金瓜)、木瓜、甘薯(山薯)、魔芋(蒟蒻)、雪裡紅(雪裡蕻/梅乾菜)、薤白(小蒜/野蒜)、香椿頭、刀豆、香薷(香菜/香戌)
性熱
辣椒、青椒
性微涼
蕃薯葉、蕃薯藤
性涼
竹筍、茭白(茭白筍)、芹菜(旱芹)、荷蘭芹(歐芹/洋芫荽)、苤藍(芥藍)、花椰菜(花菜/菜花)、甜菜(光菜/牛皮菜)、菠菜(菠薐)、金針菜(黃花菜)、青蘆筍(蘆筍)、茄子、蕃茄(西紅柿)、綠豆、豆腐(包括:豆漿、豆腐乾、豆腐腦、豆腐皮、臭豆腐、豆腐乳、百葉、素雞)、蘿蔔(生者性涼,熟者性溫)、蘿蔔纓(蘿蔔葉)、牛蒡、豆薯(土瓜)、冬瓜、絲瓜、黃瓜(刺瓜)、莧菜、萵苣、生菜(葉用萵苣)、芸臺(油菜)、佛手瓜、筍瓜(印度南瓜)、馬蘭頭(毛蜞菜)、菊花腦、馬豆、慈姑、蘆蒿(藜蒿)、枸杞頭(枸杞葉)
性寒
蕹菜(空心菜)、藕(生藕性寒,熟藕性溫)、苦瓜(青苦瓜性寒,熟苦瓜性平)、菜瓜(越瓜/白瓜)、黃豆芽、瓠瓜(葫蘆科植物瓠子的果實)、馬齒莧、金絲瓜(野黃瓜/茅瓜)、蒓菜、蘆薈、仙人掌、蕺菜(魚腥草)、蕨菜(龍頭菜)、蕨粉、落葵(木耳/胭脂菜/西洋菜)
野菜類
性平
葛根、碎米薺(野薺菜/紅花菜)、睡蓮菜、清明菜、繁縷(鵝兒腸菜)、委陵菜、費菜(白三七)、翻白草、敗醬、郎耶菜、茅苺、番杏、灰條菜、寶塔菜、蕨麻、萍蓬草(種子性平,根性寒,又名水慄、黃金蓮)、楤頭菜、析蓂、雞眼菜、鐵莧菜、元修菜、水菠菜
性溫
羅勒、小蒜、胡蔥、蘘荷(觀音花/蓮花姜)、蒟醬葉、香荊菜、地筍
性涼
香茶菜、墨菜、蔊菜(野雪裡蕻)、風花菜、刺兒菜(刺薊菜)、野莧菜(豬母菜)、千屈菜、茵陳蒿、葛條花、葛粉、明黨參、蒲筍、水骨菜、婆婆納(野芫荽)、酸湯菜、豬毛菜、蜂鬥菜
性微寒
黃鵪菜(野芥菜)
性寒
蒲公英、車前、苦菜、睡菜、莕菜、榆錢、葵菜(冬葵)、竹葉菜(鴨蹠草)、豬殃殃(血見愁)、野白菜(七星蓮)、薇菜、地膚苗、腐婢、山韭(野酒菜/老蔥)、酢漿草、巨勝苗(芝麻葉)、野線麻、豬牙菜、薺苨
乾果類
性平
花生、梅子、南瓜子、葵花子(向日葵子)、蓮子、腰果、橄欖、白果(銀杏,小毒)、百合、芡實、榛子(山板慄)、菩提子(小毒)、梧桐子、柏子仁、枳椇子、沙棗、榧子、茅慄、錐慄
性微溫
山楂、橡實
性溫
大棗(紅棗/乾棗/黑棗)、胡桃(核桃)、慄子(板慄)、熟菱角、開心果、檳榔、海松子(松子仁)、海棗、蓬虆、使君子
性涼
菱角(生者性涼,熟者性溫)、羅漢果
性寒
藏青果
菌藻類
性平
銀耳、黑木耳、香菇、冬菇、猴頭菇、竹蓀(竹笙)、靈芝、松蕈、石耳、桑黃、平菇、馬勃
性涼
磨菇、金針菇、裙帶菜(海芹菜)、鷓鴣菜
性寒
乾苔(海苔菜)、紫菜、草菇、海帶、石花菜羊棲菜(海藻)、江籬、髮菜、石蒓、麒麟菜(雞腳菜)、
肉類
性平
牛肉、牛肝、豬肉、豬心、豬腎(豬腰子)、豬肺、豬胰、野豬肉、烏骨雞、鵝肉、鴿肉、鼠肉、羊肺、獺肝、驢肉、刺蝟肉、烏蛇肉、豬獾肉、狗獾肉、杜鵑肉、鵪鶉肉、雁肉、天鵝肉、狸肉、雪豬肉、獼猴肉、竹鼠肉、松鼠肉、麂肉、八哥肉、鴛鴦肉、鴟肉、斑鳩肉、翠鳥肉、啄木鳥肉、鷺肉、烏鴨肉、慈鳥肉、鶴肉
性微溫
雞肝
性溫
牛肚、牛髓、牛腦、狗肉、豬肝、豬肚、火腿、羊肉、羊心、羊肚、羊腦、羊腎、羊骨、雞肉、竹雞、雉肉(山雞/野雞/雉雞)、鹿肉、驢鞭、駱駝肉、貓肉、鹿鞭、鹿胎、熊掌、蟒蛇肉、獐肉、獐骨髓、狼肉、麻雀肉、鷓鴣肉、豹肉、豺肉、紅毛雞肉、鷸肉
性熱
海狗腎
性微涼
性涼
鴨肉、羊肝、蛙肉(田雞)、兔肉、鸕鷀肉、貓頭鷹
性微寒
豬大腸
性寒
豬腦、鴨血、馬肉、獺肉、水蛇肉、喜鵲肉
蛋類
性平
雞蛋、鵪鶉蛋、鴿蛋
性溫
鵝蛋、麻雀蛋
性涼
鴨蛋
性寒
皮蛋
魚類
性平
鯽魚、青魚、鯉魚、烏賊於(墨魚)、魷魚、鱸魚、鰻魚、泥鰍、鯧魚、鮫魚(鯊魚)、鮭魚、石首魚(黃魚)、金線魚、銀魚、沙丁魚、塘蝨魚(土蝨)、比目魚(鰈魚)、鱟魚、鯮魚、油魚、鮠魚、白魚、黃顙魚、鰒魚、鯪魚、鰣魚、鯔魚、鱖魚、金槍魚(鮪魚)、鱘魚、鰳魚、鰉魚、蝦虎魚、海鰩魚、羌活魚、張公魚(月鱧)
性溫
帶魚、鱔魚、鯇魚(草魚/混子)、鱒魚、鰱魚、鯰魚、河豚(有毒)、魴魚、鱭魚、鱅魚(花鰱)、鰷魚、鱤魚、蒡比魚、塘鱧魚、
性熱
䰾魚
性寒
烏魚、章魚
其它水產類
性平
魚膘、海膽、海蜇、乾貝、西施舌、龜肉、甲魚(鱉肉)、鱉甲
性溫
蝦、蚶、海參、淡菜、海馬、海龍、海燕
性微寒
牡蠣(蚵)
性寒
螃蟹、蜆、蚌、蛤蠣、竹蟶、田螺、海粉、泥螺、螺獅
調味品類
性平
味精、白砂糖、冰糖、麥芽糖(飴糖)、蜂蜜、蜂王漿(蜂王乳)、烏飯樹葉
性溫
赤砂糖(紅糖)、植物油(包括:菜油、豆油、麻油、花生油、茶油、棉籽油、葵花子油)、醋、酒、芥末、生薑、乾姜、花椒(有小毒)、八角(大茴香)、咖啡、小茴香、丁香、紫蘇、橘皮(陳皮)、荳蔻、吳茱萸、食茱萸、薑黃、砂仁、草果、白芷、紅荳蔻、木香、紅曲(紅米)、白菖、香附、獨活、高良姜、胡盧巴、肉豆蔻、香花菜、茴香菜、孜然、蒔蘿、蓽澄茄、山柰(沙姜)、竹葉椒
性熱
胡椒、咖哩粉、肉桂(桂皮)、蓽撥
性涼
茶
性寒
食鹽、醬油、面醬、豆醬
保健中藥類
性平
甘草、枸杞、燕窩、酸棗仁、阿膠(驢皮膠)、蜂膠、玉米須、白茯苓、天麻、鏨菜、黃精、荷葉子、蛤蚧(大壁虎)、金櫻子、雞內金、女貞子、玉竹
性微溫
黃芪、何首烏、山茱萸
性溫
人參、黨參、太子參、杜仲、五加皮、當歸、冬蟲夏草、紅花、川芎、白朮、紫河車、參三七(田七)、肉蓯蓉、鎖陽、松花粉、五味子
性涼
胖大海、西洋參、決明子、白芍、薄荷、三七花、雞冠花、沙參、金錢草、地黃、益母草
性寒
大黃、白茅根、天門冬、麥門冬、珍珠、羚羊角、槴子、石斛、夏枯草、蘆根
體質與食物屬性知識
Q:何謂溫熱性食物?
A:溫熱性食物吃後身體會生熱,使機能高興、增加活力,適合寒性體質者吃,可改善其衰退沉滯,貧血萎縮的機能。相反的,若讓熱性體質者吃,則會因過度興奮亢進反而造成發腫、充血、便秘等病症,諸如:香辛料(辣椒、胡椒、蔥白、姜、韭、大蒜、芫荽、肉桂、茴香、八角等)、醋、龍眼、荔枝、桃、杏仁、櫻桃、核桃仁、松子、木瓜、番瓜、胡蘿蔔、黃豆芽、紅棗、糯米、紅糖、當歸、檳榔子。
一般間所說的「燥」或「熱」的食物即是指溫熱性食物。
Q:何謂平性食物?
A:平性食物雖然此處列得不多,但一般日常常用食物仍以平性食物居多。諸如:蘋果、葡萄、菠蘿、米、玉米、甘薯、花生、蠶豆、芝麻、黑豆、豌豆、豆。
Q:何謂寒涼性食物?
A:寒涼性食物吃後對生理機能具有鎮定及清涼消炎的作用,適合熱性體質者吃,可改善其失眠、腫脹及炎症。相反的,若讓寒性體質者吃,則反使冷症及貧血現象更為嚴峻,諸如薏仁、綠豆、綠豆芽、海帶、紫菜、西瓜、香蕉、梨、橘、橙、芒果、枇杷、甘蔗、奇特果、楊桃、香瓜、西紅柿、柚子、竹筍、冬瓜、黃瓜、絲瓜、苦瓜、豆腐、豆豉、芹菜、子白菜、菠菜、空心菜、金針、茄子、蓮藕、茭白筍、荸薺、菱角、白蘿蔔、蜂蜜、茶葉、綠豆、鹽、醬油、白糖、西洋參、車前草。一般民間所說的「冷」、「涼」或「退火」的食物即是指寒涼性食物。
Q:何謂滋補性食物?
A:滋補性食物食後可增進體力,恢復元氣,適合虛性體質者吃。相反的,若讓實性體質者吃,則會造成便秘、汗排不出、病毒積在體內,反而引起高血壓、發炎、中毒等病症。諸如:高麗參、紅棗、慄子、山藥、櫻桃、胡麻、糙米、小麥、蓮藕……等。
Q:何謂瀉性食物?
A:瀉性食物可協助病毒或代謝廢物排除體外,並改善便秘,適合實性體質者吃。相反的,若讓虛性體質者吃,只要食用過量,便會造成下痢,使身體更虛弱,對病毒之抵擋力降低。諸如:蘆薈、芹菜、傳統豆腐、蘆筍、香蕉、西瓜、菠蘿、蜜柑、蕃瀉葉、牛蒡……等。
Q:何熱熱性體質?(適合吃涼寒性食物)
A:熱性體質的身體症狀是:腺體亢進、身體機能付謝動過度、易興奮緊張、常口乾舌燥、嗜喝冷飲、顏面潮紅、眼睛充血、身體易上火發炎、常便秘、尿量少而色黃、婦女生理周期常提早。
Q:何謂寒性體質?(適合吃溫熱性食物)
A:寒性體質的身體機能代謝活動均比較衰退,反抗力弱、體溫不足、手腳常冰冷、臉色蒼白、貧血怕冷、精神萎靡、行動無力、常腹瀉下痢、喜喝熱飲、尿量多而色淡,婦女生理周期常過遲。
Q:何謂實性體質?(適合吃瀉性食物)
A:實性體質的人排毒功能比較差,即排便、排尿、排汗,均有障礙、內臟有積熱、體力充沛而無汗、經常便秘、尿量不多,臨床上身體強壯初期的病症,多屬實症。
Q:何謂虛性體質?(適合吃滋補性食物)
A:虛性體質者排便、排尿、排汗均正常,但元氣不足,對病毒的抵抗力減弱、免疫力差、體虛盜汗、手心常溼、晚上常流冷汗、臉色蒼白、行動無力,臨床上體弱多病者多屬虛症。
常見的補氣食物有哪些?
人參、昏縹、山藥、糯米、桂圓、荔枝、紅棗等。
常見的瀉氣、疏肝理氣的食物有哪些?
蘿蔔、山楂、檳榔、香菜、紫蘇葉、薄荷、金桔、菊花、玫瑰、木瓜等。
常見的消食、化瘀的食物有哪些?
蘿蔔、山楂、雞內金、鍋巴等。
常見的利尿、利水、除溼的食物有哪些?
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西瓜、黃瓜、鯉魚、鯽魚、金針菜、萵苣等。
常見的清熱類食物有哪些?
西瓜、香蕉、獼猴桃、甘蔗、荸薺、菱、螺螄、蚌肉、粟米、綠豆、苦瓜、黃瓜、茭白、水芹、菊花腦、金銀花、豆腐、莧菜、馬齒莧、茶葉等。
常見的易上火的食物有哪些?
狗肉、羊肉、蝦、辣椒、生薑、蒜、花椒、胡椒、茴香、肉桂、桂皮、雪裡蕻、香椿頭、荔枝、桂圓、各種炒貨、膨化食品、酒等。
如何運用食物的屬性來保健?
人類進食最好要合乎大自然運轉及人體生理的韻律,依「三因制宜]的方式,即因時、因、因人而制宜,還有「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原則來選擇及烹飪食物,例如:
因時制宜
1、依時令、季節挑食物吃。如在夏天要少吃溫熱性食物,在冬天要少進食寒涼性食物,所以燉煮的補品、火鍋很好,可是夏天卻不相宜,吃了輕易上火。現代人用冷暖氣機來破壞這種規律,在夏天開冷氣吃火鍋,在冬壓開著暖氣吃冰,這以中醫的觀念來看是不對的。
2、早上是一天的開始,人體生理功能剛要開始旺盛,不要吃寒涼性食物來鎮靜之;反之晚上是一天的結束,人體生理功能已經舒緩,不要吃溫熱性食物來興奮之。
就地取材
依地域挑食物吃。如住在炎熱地方要少吃溫熱性食物,住在嚴寒地區要少進食寒涼食物。
因人制宜
1、寒性體質的人要多挑溫熱性食物吃,反之熱性體質的人要多挑寒涼性食物吃。
2、寒證的病人要少吃寒涼性食物,反之熱證的病人要少吃溫熱性食物。
吃東西及煮菜時能輕微注重一下菜色的冷熱平衡會更理想,例如要烹煮寒涼性食物時可使用溫熱性的、醋、姜、九層塔香辛料來炒性寒的食物眷漲很好的搭配。有吃火鍋時放豆腐、白菜、粉絲不但可使湯汁更鮮美,還可利用這些性寒的食物來降吃火鍋的上火,吃完火鍋後挑些寒涼的水果如梨子、西瓜來吃也有幫忙。其實媽媽們天天煮菜時,往往就如此冷熱搭配,只是大家很少留意而已,譬如用蒜頭炒空心菜、煮冬瓜湯放薑絲、泡菜及醃黃瓜加辣椒、豆漿配燒餅油條、煮冬瓜茶加紅糖等眷漲很好的冷熱調和的典範。
食物的性能
食物的性能,又簡稱食性、食氣、食味等,是指食物的性質和功能,是認識和使用食物的重要依據。各種食物由於所含的成分及其含量多少的不同,因此對人體的保健作用也就不同,從而表現出各自的性能。食物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等方面。
四氣五味
【食物的四氣】
食物的四氣,是指食物具有寒、熱、溫、涼四種性質,也稱四性,因為涼僅次於寒,溫與熱性質相近,所以實際上是寒、熱兩個方面的性質。確定食物「性」的依據和藥物是相似的,只是對象不同而已。
也就是說,食物的性是從食物作用於機體所發生的反應中概括出來的,與食物的食用效果是一致的。一般而言,寒涼性質的食物,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平肝安神、通利二便等作用,如西瓜、苦瓜、蘿蔔、梨子、紫菜、蚌蛤等,主要適用於熱性病證,臨床表現為發熱、口渴心煩、頭暈頭痛、小便黃赤、大便秘結等;此類食物也是素體陽熱亢盛、肝火偏旺者首選的保健膳食。
溫熱性質的食物,有溫中散寒、助陽益氣、通經活血等作用,如姜、蔥、韭、蒜、辣椒、羊肉、狗肉等,適用於寒性病證,臨床表現為喜暖怕冷予肢體不溫、口不渴、小便清長、大便稀薄等;此類食物又是平時怕冷的虛寒體質者適宜的保健膳食。還有一類食物,其寒熱性質不太明顯,則稱為平性,具有平補氣血,健脾和胃等功效,無論寒證、熱證均可使用,也可供脾胃虛弱者保健之用。
【食物的五味】
食物的五味,是指食物具有酸、辛、苦、甘、鹹五味。五味的實際含義不只是味覺的概念,更主要還含有功能的內涵。不同味的食物,其功效各異。
一般說來,酸味,包括澀味,有斂汗、止瀉、澀精等作用,如梅子、胡頹子等,合理食用,可用於多汗、久瀉、遺精滑精等病證,多食則引起筋脈攣縮;酸味與甘味合用,又能生津止渴,可用於津傷口渴;苦味,有清熱瀉火、止咳平喘、瀉下等作用,如苦瓜、青果、枸杞苗等,用於熱性病發熱、煩渴、氣逆咳嗽喘氣、嘔噦諸症,多食則損傷脾胃陽氣,導致滑瀉;甘味,有補虛、和中、緩急止痛等作用,如慄子、甜杏仁、南瓜、葡萄、大棗、飴糖等,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神疲乏力、飲食減少、脘腹疼痛等症,多食則窒塞、滯氣,使人滿悶不適;淡味附於甘味,常甘淡並稱,有利尿除溼作用,如薏米、薺菜、冬瓜等,常用於水溼內停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辛味,包括芳香、辛辣味,有發汗解表、行氣、活血、化溼、開胃等作用,如蔥、生薑、薤白、玫瑰花、茉莉花、胡椒等,對於感冒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咳嗽,以及肝胃氣滯飲食不香、胃脘不適、脅肋脹痛等病證較為適宜,多食則散氣耗津;鹹味,主要有化痰軟堅散結作用,如海帶、紫菜等,用於痰瘀互結引起的病證,如痞塊、瘰癧結核、癭瘤等病證,多食則氣血凝滯。
除此之外,醋的酸、糖的甘、香料的辛、鹽的鹹,又是不可缺少的調味品,有調味、增進食慾的作用。每種食物所具有的味可以是一種,也可以兼有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