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號,長沙終於迎來了涼爽的一天。
巨大的攝影棚裡穿梭往來著無數人馬,喧囂了四個月現像級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也迎來了最終的成團夜。打破所有人的意料,最終成團的是:
寧靜,萬茜,孟佳,李斯丹妮,張雨綺,鬱可唯,黃齡。
和之前網上傳的那份名單不一樣的是人氣最高最出名的幾位並沒有放棄,而是慨然成團,寧靜如願C位出道。
張雨綺手持小紙大聲喊話:我要讓我的孩子們知道,你媽我不但芳華絕代,而且還能乘風破浪。
在賽後的媒體見面會上,穿著黑色衛衣的寧靜表情有點寂寥,她感嘆:電視臺不應該放姐姐們走,因為任何一個姐姐都在高強訓練中變成了身懷絕技的姐姐,應該有一個劇場,讓姐姐們持續演出。
《乘風破浪的姐姐》歷時四個月,無疑是這個夏天最受關注的一檔綜藝節目。
我們也發現,隨著節目進程的推進,無論是姐姐們自身,還是無數觀眾,都走過了一趟非常奇妙的旅程。這趟旅程,有一個熱鬧喧囂的開端,終止於深遠而美妙的心靈碰撞。
姐姐們,從一開始的陌生、試探、磨合,甚至摩擦,到最後親如手足,永遠在抱著又哭又笑;
▲曉明哥和佳琦的表情亮了。
觀眾們,從一開始的旁觀,爭論著喜歡誰又討厭誰,到最後被姐姐們的精神點燃、感動,並且發覺每一個姐姐都那麼閃光,每一個人都值得「無價之姐」的稱號。
姐姐的力量,女性的力量,被30位優秀女性、七場公演、12期的節目,以及所有的「浪花」們,詮釋得淋漓盡致。
所以,這種力量,到底是什麼呢?
⊙ 穩定的自我是一切的力量源泉
30位姐姐,年齡不同、閱歷不同、性格也不同,有的已經功成名就,也有還處於爬升摸索階段的後浪。
而我們看到節目最後會發現,所謂女性的力量感並不是浮於表面的東西,我們曾經以為它來自於「年齡大、財富多、輩分高、氣場強」,而事實上,它和一切外在的東西都沒關係,只是來自於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篤定。
30位姐姐中就有那麼幾位是天然的「被崇拜者」,無關身份,只因為她們有著極穩定的自我,這種「穩定」,可以用阿朵的一句話來概括:「你知道你是誰,知道自己的價值。」
女性到了我們這個年齡的時候有一種以前沒有的安全感,女性的安全感不是體現在你有多少財富,或者是多成功的事業,而是體現在,你知道你是誰,你知道自己的價值。
舉個例子,寧靜和阿朵。
兩個人輩分高,寧靜自帶大姐頭氣質,很容易讓人敬而遠之;阿朵是舞臺王者,也被網友說理應坐在導師席。
兩個人在節目裡都有很多小迷妹,也經常被當成知心姐姐,請教人生難題。
如果說第一期的寧靜說出「如果我還要自我介紹的話,那我這幾十年就白幹了」這句金句的時候,多少有點為了節目效果虛張聲勢;那麼12期節目下來,她真正讓人心服口服了。
她的「穩定自我」來源於:成功的路徑只有專注與拼搏。
寧靜沒有舞蹈基礎,我們可以看到第一期時的她是有些茫然的,甚至是退縮的,她是排斥舞蹈的。可到後來,她的舞蹈能力已經相當成熟。
對於一個快五十歲的女明星,在四個月裡達到這樣的水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鬱可唯評價她是「私下裡」非常拼的人;張萌在別的節目也說過,節目播出後姐姐們都很火,很多商務找上門,只有一個人永遠不接商務,每天都練舞,她就是寧靜。
以寧靜的資歷,上節目已經沒有改變人生軌跡的可能,但她拿出了百分之百的精力來做這件事。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還要那麼拼,把「超第一」掛在嘴邊;不光自己跳舞,還總是做隊長這種需要消耗極大精力的事情。
這種心氣兒,不是為了表現自我,而是她本能的慣性思維,寧靜從業經驗告訴她:投機取巧是靠不住的,唯有努力是唯一的法寶。
所以大家喜歡聽她講道理,因為她講的道理句句到肉,都是她自己一路摸爬滾打總結出來的精髓,沒有誇張和矯情,有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經驗和智慧。
她勸李斯丹妮不要總想著改變自己,因為內心不改的話就很彆扭,遲早要暴露。
也勸黃聖依這個年紀不要亂接活,憑空消耗自己:
這就是寧靜式的「穩定自我」,是已經形成的某種堅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不會動搖,也不曾改變,所以她才有能力向外輸出,才會顯得魅力四射與眾不同。
而阿朵也是如此,她不像寧靜那樣外露,但她也有著極其強大的「穩定自我」,她也是徹底的實力信奉者。
別的不說,就單拎出來有她在的每一場表演,阿朵永遠是最吸睛的那個,除了天賦和才華,每一個動作的精準程度也是讓人驚嘆,臺上一分鐘是臺下反反覆覆的磨鍊與構思。
正是因為實力很強,所以阿朵總是呈現出溫和與包容的狀態,她無需費力地去爭什麼,總是在撫平別人的情緒,總是用溫暖的語言去表達善意。
但她本身卻是絕對理智的,非常明白事情的輕重緩急。
一方面她帶著使命前來,不是自己玩得爽就可以,背後還有一群人的期待。所以她該爭的時候會竭力地爭取。復活賽裡,七個人中只有兩個能留下,阿朵斬釘截鐵地對觀眾說:「請投給我」。
另一方面,阿朵身上有那種用力去感受生命的信仰感。
阿朵看起來得失心並不強,是因為她沒有把比賽結果當成唯一追逐的東西,她寧願這是一場關於生命體驗的旅行。
成功是好的體驗,失敗也是好的體驗,成全別人是好的體驗,因為那也是在成全自己,無論什麼情況,最終都能變成自己的養分,也能變成舞臺上獨特的風格。
這就是阿朵的「穩定自我」:有實力才有位置,在此基礎上,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在做什麼,然後全力以赴去達到它,就能形成乘風破浪的力量。
⊙突破自己,是獲得力量的第一步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寧靜和阿朵。其實看《乘風破浪的姐姐》帶給我最大的感觸,是那些有著明顯的軟肋、有著掙扎、搖擺和糾結的姐姐們,她們最後都達成了對自己的突破。
在她們身上,我看到了千千萬萬普通女性的影子,因為我們深知,想要突破自己是多麼難的一件事。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我們天生有害怕和不擅長的事情。
有人害怕孤獨,有人害怕當眾講話;有人想更沉穩一點,有人想更放肆一點。我們都看到了別人身上那令人羨慕的東西,我們都那麼想要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
30個姐姐聚在一起,互相之間的碰撞、火花、交流和感染,就會產生多麼大的能量,它足以改變其中的每一個人。
我們可以看看這些變化是怎麼發生的。
李斯丹妮,前幾期幾乎是透明人一樣的女孩,她說來節目時自己是「沒工作」的狀態,當所有人把目光聚焦在別的大明星身上時,沒有人在乎她的焦慮。
後來,她憑藉天生樂觀灑脫的性格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成了「團寵」、「氣氛擔當」、成了「行走的表情包」,可她依然有不自信的地方——
我都三十多了,還像小朋友一樣。
李斯丹妮很想體會一下做大人是什麼感覺,她喜歡自己,同時也渴望能成長更多。
最後李斯丹妮完成了自我突破。她做了隊長,並且展示了絕佳的組織和領導的能力。
她和寧靜搶奪王霏霏的那次面談,讓很多人對她改觀,我們一直認為她是嘻嘻哈哈的小朋友,可實際上,她也可以扛事兒,而且能扛得很好。
「你有你的風格,可我也有我的風格」,「對,這時候就不能再慫了。」
我相信這種蛻變不是靠自己悟出來的,而是被別的姐姐給耳濡目染出來的。她大概看到了並且學到了寧靜的拼搏、王霏霏的較真、阿朵的服務、張雨綺的熱情,所以,為什麼不試試呢?別的姐姐可以,我為什麼就不可以呢?
一念起,即是改變。
同樣的還有金晨。
金晨自己承認,明明跳舞的女孩本該天生有傲氣,可她總是習慣了不爭不搶,仿佛害怕別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前幾期金晨光憑著美貌在撐鏡頭,無論在哪個組裡,她永遠是配合的、聽話的,笑意盈盈的,她接受每一次安排,沒有異議。
她害怕被集體注視,不願意做那個站在中間的人,這樣的心情,想必很多普通女孩都會有同感。
可現在,誰都看得見她駕馭舞臺發光的樣子。
金晨的突破,在於她終於做了以前從不敢做的事,勇敢地表達想法,去爭取、去完成,去讓所有人看見。也許,勇氣迸發的那一刻,就是蛻變成蝶的裡程碑。
還有藍盈瑩。
如果說李斯丹妮和金晨在學習著如何變得更強,那麼藍盈瑩的功課就是學習著如何變弱。
藍盈瑩也是《乘風破浪的姐姐》裡很被關注的人物,喜歡她的人覺得她敢拼敢做,永遠積極向上、能量爆棚;不喜歡她的人覺得她用力過猛、總是要贏的樣子讓人倍感壓力。
藍盈瑩的確是非常好強的,這一點她也從來沒有掩飾過。第一期她說自己「有狼性」,現在她依然在喊著「我想要打破一切」。
她的表演依然很賣力、動作精準、複雜、充滿挑戰,她很少與隊友抱頭痛哭,流露出自己的真摯情感,她是唯一讓寧靜覺得「摸不到另外一面」的女孩。
藍盈瑩的突破在於,她或許在姐姐們身上明白了一件事,人生的意義並不全在於拼搏和得到,濃烈的情感也可以給心靈以滋養,而人類的情感需要在不斷的交互中得以升華,給每個人帶來慰藉。
有時候,真的可以放心地去袒露自己的脆弱,而這,並不代表你是弱者。
當然她現在還是不太習慣在公眾面前流露感情,這樣的突破並非一蹴而就,可曾經立了Flag說在這個節目裡絕對不哭的她,卻流著淚說出了「愛讓你變得柔軟」。
這句話讓所有觀眾心頭熱熱的、喉頭哽哽的,這樣的藍盈瑩,比舞臺上那個全副武裝的她,更鮮活、更生動,不是麼?
《乘風破浪的姐姐》走到現在,留在臺上的姐姐們,每個人都發生著奇妙的改變,她們變得更好、更有力量、更懂得、更理解。
孟佳,前半程的比賽裡她當之無愧是「全場最喪」,永遠實力爆棚,但也永遠人氣倒數,她做過隊長,但很不成功。
而現在,她是全場觀眾喜愛度第一名,看到四百多票的時候樂成了一朵花,也非常篤定地要再去做隊長,因為「我肯定可以勝任。」
鄭希怡,曾經在開演唱會時被投訴,對自己的聲音喪失了自信,害怕唱歌,但最後的她卻說「我的聲音是好聽的」。
伊能靜,一個站在舞臺上「從來不回頭」的驕傲歌手,現在喜歡站在邊邊角角的位置上去感受團魂。
她說來到這個節目最珍貴的體驗是「友情」,這是一個浸泡在家庭生活裡多年的女性對於不同情感的渴求,這也是難得的突破,而一旦突破了,會多麼欣喜啊。
⊙姐姐的力量,是「到達」的力量
有人曾經質疑過,「姐姐」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明明三十加、四十加,卻總要去呈現二十加女孩的風貌,要在舞臺上極盡散發青春活力,這樣對嗎?
其實,「逆齡」只是形式,它的內核在於:想做成一件事,就無懼年齡和世俗的限制,勇於去弄潮搏浪,敢於去努力、去到達。
沒有經受過女團訓練卻要有女團的樣子,這已經是相當難的一件事,對於中年女人來說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體力有限、精力有限,每個人都工作俗事纏身,練舞時要吃藥,要安排孩子,要應付其他工作;
更何況在圈裡有位置的女明星,要再去和別人做配合,被評價、被打分,這在身體和心理上都是難以逾越的坎兒。
可最後,她們到達了,不是麼?
▲張雨綺的初舞臺和最後一次solo秀對比。
這種「到達」,除了技藝的提升,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每個人,都到達了更真實的自己,而真實,則是生而為人最大的魅力所在。
在節目中有個很深的印象,姐姐們接受採訪時出現頻率最高的兩個詞,分別是「美好」和「安全感」。
為什麼一場全是女性的真人秀沒有變成刻板印象裡勾心鬥角的宮心計?因為她們都彼此袒露了最真的自己。
追夢的過程充滿著挑戰和疲憊,如何戰勝一切困難?其實,無招勝有招,不需要過多的偽裝、殫精竭慮,就去用真實去對抗。當你足夠真實,也就會有勇氣和力量去面對整個世界,就能有更多的心境去感受愛和美好。
姐姐們互相鼓勵和打氣的樣子總是讓人動容,她們幾乎每一期都會落淚,為自己、也為別人,為成功、也為失敗。而每一滴眼淚,都是真誠的。
女性的敏銳和溫暖讓這種真實化作了最深刻的力量。脆弱時,渴望別人的理解,失落時,渴望一個肯定的笑容。阿朵說,別人的善意,我會記很久很久,從而自己也想變成那樣的人。
一旦習得了這種力量,就會更愛自己,也會更愛這個世界。姐姐們總是喜歡對別人直白地表達感情,因為她們也體會過,這樣的表達是多麼直抵人心。
是啊,一場四個月的旅行,讓姐姐們長大,也讓觀眾們一起長大。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感動呢?因為姐姐們的身上,其實投射了千千萬萬的我們。
我們是否也可以試著像她們一樣呢——
接受自己,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全身心地感激著生命的每一次饋贈,每個人都獨一無二,值得被愛、被欣賞;
儘量地去體驗、去探索、去思考,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自己最渴望的那個點,然後專注、決絕、認真、全力以赴;
學會理解,懂得情感的厚重和人的獨特,懂得釋放善意和愛,而這也會給自己帶來滋養……
作家蔡崇達說:
我期待自己要活得更真實也更誠實,要更接受甚至喜歡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歡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處理、欣賞各種欲求,各種人性的醜陋與美妙,找到和它們相處的最好方式。
也許,這個夏天裡,姐姐們帶給我們無數的啟發和感動,但張雨綺說的一段話其實最能代表身在其中的姐姐們的心聲:
推薦:扯白||羅永浩為啥可以「屹立不倒」這麼些年?上文:名利場||撈女有四重境界,她展示了功力最高的那一種……
作者 / 編輯:伊莎貝拉、黃小姐
本文文字原創,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