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方事件」被反轉:她筆下的一滴墨水,落到我們頭上就是一片海
原創桌子先生桌子的生活觀1我猜,你一定聽過那一句話:時代的一粒沙,落到每一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對,它就是湖北省原來的作協主席方方寫的。曾經一度,我也和你們一樣,很喜歡看方方的日記,覺得它就是那個時代下我們心中最真實的聲音,在她的日記裡面,我們可以聽見遙遠的哭聲。方方寫的大部分都是社會的負面新聞,更確切地說是悲痛,哀傷和指責,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問題,一個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這個社會要有喜鵲,也必須有啄木鳥。
-
遴選命題|「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山」
原創題一在武漢這次大疫情面前,網上流行這麼一句話,「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山」。請聯繫社會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考點二:「時代的一粒灰」,怎麼理解?「灰」代表什麼?考點三:「個人」有什麼特指?考點四:「一座山」,「山」指的是什麼?考點五:「理解」,包涵哪幾層意思?
-
方方為了做國際網紅就可以放棄做人的底線嗎
過去我們說得最多的話就是眼見為實,然而事實是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有的因為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屏蔽真相,讓我們無法看到真實。而有的卻是因為觀者的眼睛選擇性失明,導致她所看到的都不是真實的。疫情期間,武漢封城,作為普通人更是被禁足,作為退休的前作協主席和大家一樣,呆在家裡就是為國家做貢獻。
-
影評:《喬喬的異想世界》時代裡的一粒塵埃
故事的主題和時代背景很殘酷,二戰後期的德國,納粹,猶太人,只是站在了一個10歲兒童的視角,所以,喬喬眼中的戰爭和我們所熟悉的戰爭並不一樣,帶有了兒童的理想化色彩,這讓我想到了《安妮日記》,主人公安妮也是一位兒童,只是他們在戰爭中所處的地位不同,最後的境遇也不同。
-
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在每個人身上都是一座山
中午起來,外面陰沉沉的,還落了薄薄的一層雨,像極了成都的冬天。講真,自從我把成都的房子賣了以後,就經常想回成都。你看,人的心理都是差不多的——「書非借不能讀」「」隔鍋的飯菜最香」 ,無一不是覬覦著不屬於自己,即便是父母孩子,也還是豔羨「別人家的父母」「別人家的孩子」。
-
在他心中,裝著祖國的一座座大山
在他心中,裝著祖國的一座座大山。「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山,是造福子孫後代的綠水青山。中國山區面積廣大,可以說大山養育了中國人民。早在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
-
專訪方方:我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繼續寫武漢日記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1月25日,困在湖北省作協和文聯大院的方方開始寫「武漢日記」。凌晨等著看方方的「武漢日記」,已經成了許多人入睡前的一種默契。「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身處武漢現場的方方,用帶著個人體溫的筆觸,記錄下時代洪流中的一個個小人物,描述那些生與死、哀與樂。
-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一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自己過了把癮,卻讓一座城跟著受罪。據郭母稱,兒子回來時沒有症狀,之後就一直上班,沒想到要給社區報備。後來出現感冒症狀,郭母就給他熬藥,吃完藥就退燒了。正因為這一家人的騷操作,導致郭先生單位所在的整棟樓都被封,還有24個密切接觸人被隔離。
-
方方:一座城市擁有她是一種幸運,懂這座城,也懂這座城裡的人。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每個人身上,可能就是一座山」。這句話,最近被無數寫圈文的人引用,也被成都七中的那位網課開學典禮上的老師引用。這是方方老師之前一次採訪中說的話。轉發、引用或者只是在心中被反覆默念、品抿、感嘆過幾次,大都是因為這文字戳心窩子了。
-
讀狄更斯《雙城記》——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基督山伯爵》,同樣是法國大革命背景,革命的過程中沾滿了多少無辜的人的鮮血,生命在時代的洪流中是如此的渺小和脆弱,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座大山,個人只能隨著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向前。不過,作者也用細膩真實的文字,讓我們在白色恐怖中看到了人性的溫暖和光芒。
-
疫情爆發第17天,這些普通人的故事看哭了...
這一場落在每個人身上的大雪,感覺格外寒冷。 老人們的信息永遠滯後一步,一個口罩是很多人,尤其是清潔工、老年人們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 但疫情對我們每個普通人的影響,遠不止體現在一個口罩上。
-
人生要做就做一粒努力奮鬥的種子,不要做與沙為伍的金子
不做與沙為伍的金子,要做破土而出的種子。我們被動的來到這個世界,一定要擁有一個主動的人生。「睡夢雖好容易醒」,「人生之夢在於行」。漉沙淘金,那可是需要冒險的勇氣,命運有時候也是不願做冒險事情的,我認為我是金子,可是命運也擔心,給了我機會,而我卻還是一粒沙子。金子是被動等待的,沒有冒險者的淘金行動,我將永遠與沙礫為伍。播撒種子需要辛勤的耕耘,長成高大的綠蔭需要不屈的堅韌。我要做一顆種子,我就得付出辛勤的汗水;我要做一顆種子,我就得擁有一顆堅韌的心。
-
編故事:從前有一座大山,二年級200字續寫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第十課《沙灘上的童話》課後續寫:從前有一座大山……一、從前有一座大山,山中風景迷人,山頂上的積雪為人們提供著淡水資源,山腰上的樹木為人們提供製作家具的原材料,山腳下的田野種植著各種各樣的莊稼
-
護士梁小霞走了,方方表示不幸和悲哀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一直很關心梁小霞護士的近況。但是,沒有想到,終於還是等來了這個不幸的消息,本來以為現代醫學發達到了可以為她逆天改命的階段,最後還是斯人已逝,唯有幽思長存。我們,應該要記住這些和平年代的英雄,他們曾經和我們一樣,是鮮活的生命。
-
是誰給了方方「日記」春天?
一個朋友說,這是「大撕裂時代」。方方「日記」(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日記)被很多人認為助長了社會的撕裂,但實際上它本身就是這個撕裂時代的副產品。我的專業是法學,也做網際網路治理研究,都屬於社會科學。社會科學強調實證,因此我近年來對文學(特別是那種作協的文學)並不感興趣。
-
無聲的父愛,是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
在縣城周邊打工的好處就是在農忙時節,可以回家收割莊稼,也能在盛夏酷暑的時候歇歇,據父親說,夏天的礦井人在裡面呆著更難受。汗水從他的額頭、身上溢出,大顆大顆滴落在泥土裡。落地的一刻,化成水蒸氣飄散於塵埃中。夜幕降臨,疲憊不堪父親拖著沉重的步子回來。母親說,父親是家裡的頂梁柱,最辛苦。所以每天母親提前準備好喝罐罐茶的東西,父親就在院子的陰涼處喝茶,母親便去做飯。
-
種子變盆栽 | 一粒種子就是一片森林~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它是春天的使者,它是生命的禮讚,它是希望的明燈。*^o^*一株小小的植栽,不僅僅可以帶給我們賞心悅目的快樂,更能從植栽身上,看見生命的韌性,以及生命真實的意義和啟發。我的髮型不錯吧~從植物身上學習堅強地面對生命。不論我們人類以何種方式對待植物,植物總沒有任何一句怨言。
-
「我每想你一次,都變成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便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來摩洛哥之前,我在想是什麼支撐三毛,在這樣寂寞單調的地方生活下去走在舍夫沙萬的時候,明快的藍色總是帶動著思緒的跳躍。而抵達古舊的菲斯古城,則需要靜心探索,才能讀懂她的緘默。
-
楊東平:高樓PK大山?培養普通人無關階層和出身
作者的策略,是將主張給孩子寬鬆的教育、不一定非要考名牌大學的劉瑜與在貧困農村辦學、幫助女生走出大山的張桂梅同框,將這兩件不同性質、不同層面的事情並列,人為地製造知識精英與底層人民的「對立」,佔據道德制高點,傲慢地將劉瑜打為「站著說話不腰疼」的「精神貴族」,同時為「學歷軍備競賽」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