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許多學員都在詢問
是否有遴選的指導資料?
注意!
近期會持續為大家輸出遴選備考資料
由考德上教育遴選院老師們
原創命題 高分指導
武漢疫情原創題目
【編者按】2020,一個特殊的年份。武漢疫情牽動全國,震動全球。武漢疫情暴露了什麼短板?武漢疫情折射了多少現象?武漢疫情帶來了多大災難?武漢疫情留給了多少深思?武漢疫情展現了多少事跡?……武漢疫情是一次「大考」,「考題」很難,我們作為「答題人」又做得如何?
基於此,我想從武漢疫情這個背景入手,命制「武漢疫情系列原創面試題」,希望對於遴選考生有所幫助。也希望有志於參加遴選的考生們,能夠通過武漢疫情,明白自己的使命,凝聚自身的力量,扛起社會的重擔,邁開堅定的步伐!「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如此,國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
原創題一
在武漢這次大疫情面前,網上流行這麼一句話,「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山」。請聯繫社會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解題思維
【命題思維】
考察考生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官思維】
考點一:「武漢疫情」,這是題目的出題背景,不能繞開這個獨特的社會背景。
考點二:「時代的一粒灰」,怎麼理解?「灰」代表什麼?
考點三:「個人」有什麼特指?
考點四:「一座山」,「山」指的是什麼?
考點五:「理解」,包涵哪幾層意思?
【專業思維】
在武漢這次大疫情面前,人人自危。看見這句話的時候,更加能夠感受到這句話所傳遞的沉重與無奈。我的理解是,在時代發展的進程中,即使是小小的災難,如果是個人或組織獨自承擔,那也是無法扛得起的壓力或災難。尤其像這種多災多難,個人或組織無法獨自面對,也無法置身事外,安然無恙。
在這次大災難面前,絕大多數人是幸運者,無法感同身受這句話背後的沉重與壓抑。但是對於那些身處災難的同胞,對於那些痛失親人的家庭,對於飽受封城之痛的武漢市民,「這粒灰」就是「一座大山」,一輩子的夢魘。也許,從災難到來的那一刻開始,命運的航線已經開始改道,陽光不再。
抱怨無濟於事,悲觀無能為力。那我們如何才能避開災難,面對災難,挑戰災難呢?
對個人而言,要善於避開那座「山」。我們要善於吸取教訓,樹立憂患意識,敬畏自然,敬畏規則,敬畏法律,要提升規避災難的能力,才能儘量避免接觸「這粒灰」。2003的非典教訓深刻,可是我們還是不能敬畏大自然,因此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懲罰。
對社會而言,要勇於舉起那座「山」。一方有難,八方相助。災難如果除以14億,它就顯得微不足道。這次疫情,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無數醫務工作者、軍人、警察、公務員、志願者等,成為了最美逆行者,築起了抗擊武漢疫情的鋼鐵長城。武漢是湖北的,湖北是中國的,中國是世界的。我們不是單獨的個體,我們一脈相承,我們血脈相通。只有同心同德,才能眾志成城,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我們也許不是英雄,但是我們一定要做那些迎難而上的凡人。
對國家而言,要敢於推開那座「山」。「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是每一個人的最後屏障,是最堅強的依靠。在這次大疫情面前,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了最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得到了最大體現,政府「以人為本」的思想淋漓盡致得到了貫徹與執行。國家機器開動了馬力,國家制度發揮了優勢。無論是全國最強的醫務戰團集合湖北,還是出臺各項政策保障企業、個人利益,都充分體現了國家與政府的擔當。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個人、社會、國家積極行動,避開「時代的灰」,蕩滌「時代的灰」,推開「壓住的山」,山河無恙,春色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