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的事兒,也許翻個白眼就過去了。
「面對生活中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與其碎碎念,不如翻個白眼!躲不過人生的攻擊,就用性感的姿勢去迎接。」
文/劉不等 張家明
如果要評選這個時代的表情,翻白眼肯定算一個。當人們都感染了「喪文化」,臉上擺著一副喪喪的表情,他們偶爾對現實的一瞥白眼,才透露了「喪」裡面帶著一絲對生活的不屑。
翻白眼在內地網際網路上流行起來,得說到蔣欣。蔣欣在《甄嬛傳》中翻的白眼,現代與古典碰撞交融,不屑中帶著妖嬈,被好事網友截圖放到網上後,立即引發了翻白眼的浪潮,被很多人保存下來當表情包。蔣欣也深諳這個時代的遊戲規則,乾脆自己出了一套翻白眼的動圖教程,大有成為「翻白眼」教母的節奏。
蔣欣示範翻白眼技能。
2015年,iOS9.1中加入了一系列極具「網感」的emoji,其中就有翻白眼。隨後的統計數據表明,翻白眼長期高居最常使用的emoji第一名。年輕人對翻白眼表情包的喜愛,與那些正能量十足的中老年表情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翻白眼表情廣受歡迎。
極簡翻白眼史
在古代的主流社會,翻白眼是一個很失禮的行為。杜甫詩曰:「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翻白眼總顯得人心胸狹隘,落井下石。不過在一些放蕩文人那裡,白眼已經具備了一種現代性。阮籍「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其表情大約跟小S一樣吧。
我們第一次在視頻上見人用翻白眼表達各種複雜的情緒,並將其表現得活靈活現、一切盡在白眼中的人,很可能就是小S了。
臺灣人說話軟糯,已經成為我們時不時拿來揶揄的對象,臺灣女生特有的「娃娃音」更是成為斬殺直男的利器。而鬼馬直爽的小S最不吃這一套,一概認定這些女生都是在「裝」(在這件事情,她可能真的是個山東大妹子)。
翻白眼,是小S的招牌表情。
每當有女嘉賓看似無意,實則有意地展現自己的耍嗲功力時,小S定會甩過去一個白眼,引來現場鬨笑一片。如果來賓的答案太過官方,比如「那天看報紙,你們被拍到了誒!」「哦,我們只是朋友,真的只是朋友,那天晚上其實有很多人一起出去的。」這種人的偶像包袱太重,她也會翻個白眼表示,省省吧,都是千年的妖精,裝什麼裝。
總的來說,小S的白眼,是對所有「裝」和套路的無聲的抗議。翻白眼,就是要你卸下偽裝,好好說話。
翻白眼,是因為討厭「裝」。
後來繪本作者溫蒂妮小姐在FB上畫了一系列「翻白眼」漫畫,最後集結成冊出版了《翻白眼吧!溫蒂妮小姐》,它的主張就是「面對生活中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與其碎碎念,不如翻個白眼!躲不過人生的攻擊,就用性感的姿勢去迎接」。
這種對生活「翻白眼」的人生態度,與現下年輕人「小確喪」心理不謀而合。面對一種改變世界和改變自己的無力感,要是什麼都不做,實在是太憋屈了,至少翻個白眼吧!
《翻白眼吧!溫蒂妮小姐》漫畫。
無法活得像一張閃閃發光的表情包
中老年人從來不曾掌握這一套話術。
「90後」們的父母年輕那會兒,改革春風剛剛吹進門,一切百廢待興,年輕人們剛剛掙脫了束縛,穿著喇叭褲,燙著泡麵頭,騎著摩託車,在大街上飛馳而過,迎面撞向懷裡的,是風,也是自由。
那個時候的人,需要翻什麼白眼?他們的青春,有著蓬勃的荷爾蒙和滾燙的熱血,相信自己可以、也能夠改變世界。倒是生活對他們翻了個白眼,把他們變成了一個個尷尬而落寞的「馬林生」——他抄起一塊煤球,想要幫兒子出口惡氣,剛走到對方跟前就馬上慫了,低下了眉眼,又羞又怒地把煤球往地上一摔,某些東西仿佛也跟著碎了一地。
朝氣蓬勃的八十年代。圖/《我們的八十年代 》(2008)
對孩子,父母最主流的教育理念是中庸的。和氣生財,是最大的社交哲學。三人行,必有我師,永遠要念著別人的好,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最重要的是,不爭不搶,不當出頭鳥,永遠正能量,永遠熱淚盈眶,永遠活得像一張閃閃發光的表情包。
這在年輕人的眼中就成了一種「尬」,無處不在地尬聊、尬歌、尬舞的中老年人,順理成章地成了「尬」本身,而場外那些抱著籃球無語凝噎的少年,既然不好冒犯不尊老的大不韙,就只有翻白眼的份兒了。
陳奕迅版中老年表情包。
實際上,翻白眼是人們在心裡設下的,與這個世界的緩衝帶。這是人們在試過沉默、溝通和正面對抗之後,採取的「消極抵抗」措施。對生活裡的不滿,能夠在網上懟架,就不在線下撕扯,最好的情況就是扔一個意同翻白眼的表情包,既表達了不滿,也不傷害彼此的顏面。
翻白眼的人,多半是怕麻煩的人。從前被長輩們教訓一通,縱有波瀾壯闊的內心戲,也不敢輕易回嘴,因為少爭辯一句,挨訓的時間也就少一分。而我們現在面臨著一個更加龐大而複雜的世界,不知道隔壁究竟住著怎樣的人,也不知道每天跟你共事的同儕私底下脾性如何,保持適當的距離總是不錯的。
黃宗澤。
也許我們必須提醒自己,怕麻煩有時候只是一種「慫」和「妥協」的代名詞罷了。比如在餐館吃到蟲子和頭髮,很多人可能只是叫來店家輕微抱怨兩句,接過店家手裡退來的飯錢,翻著白眼離開。
我們早已習慣了這種存在,無力氣也無意願去改變它,只好翻翻白眼,就當買了個教訓,把這家店永遠地拉進黑名單。不幸的是,人沒辦法拉黑生活,除非真的兩眼一翻,再也不過了。
對於年輕人尤其是少女們的「翻白眼」習慣,美國心理學家Lisa Damour指出,這種獨特的「眼部運動」是他們和世界的交流方式。不喜歡被說教和管制的年輕人,常常用一個白眼來表達他們的反抗,同時也提示對方踩過線了。不過父母和子女的channel(頻道)總是對不上,當他們收到這些白眼時,常常會以為這是不敬和挑釁。
哪一天不愛翻白眼了,可能也就老了。圖/Getty Images
不過沒關係,中老年人將會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只有他們仍然在網上正常地使用擬聲詞「呵呵」——這是年輕人眼中最終極的「白眼」。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