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車企除了造車還幹啥?

2020-12-26 車若初見Car

不務正業:意思指丟下本職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這句話如果有人對你說了,

你會非常沮喪。

但如果出現在一些企業裡邊可能會有不同反響。

今天小哥就為各位老鐵盤點了幾家「不務正業」的車企,

而他們涉及的領域基本已經涵蓋了衣、食、住、行、吃、喝、玩、樂,

現在就讓我們看看他們到底怎麼「不務正業」

大眾牌香腸

當我提到大眾你可能會想到汽車,但這次我們並不聊汽車,說說他家香腸!對,你沒聽錯「大眾牌香腸」。之所以大眾要生產香腸,這要追溯到47年前,1973年,那時候香腸只是提供給公司食堂作為員工餐食,但因為口感出眾,於是好評連連。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眾開始動起了腦筋,他們開始在商店等地進行銷售,廣受消費者好評。

據網絡資料顯示,大眾香腸每年的銷量在600萬-800萬之間,而正經的營生汽車產量只在500-600萬之間,可以說大眾香腸每一年的銷量都比汽車的銷量還高,但這個數字小哥持保留意見。與此同時大眾為了配合香腸,還推出了一款番茄醬,據悉該番茄醬在2015年的產量也達到了60.8萬公斤,嚇人的數字啊。

日產智能辦公椅

與大眾生產香腸不同,以舒適、節油和科技著稱日產汽車「不務正業」的研發了一款智能辦公椅,這把椅子的神奇之處就是你用完後只需要拍一拍手,椅子就會自動歸位,並不需要人為移動。此時你可能會想,這是什麼原理?

來來來,別著急,小哥告訴你,其實原理非常簡單,它是通過牆上安裝攝像頭,對椅子進行定位,並通過椅子下方的控制器進行360度的移動,聽完以後是不是想要買一把?

SORRY你有錢也買不到,因為人家並不準備量產它。你知道,之所以要研發這款智能辦公椅,其實日產當時是想藉機炫耀下自家的自動泊車技術。現在聽起是不是覺著有點無釐頭。

奔馳G x Virgil Abloh

你看到的這輛奔馳G-Class並不是一輛真正的汽車,而是輛1:3的藝術複製品。該車是由大名鼎鼎的off-white品牌創始人兼創意總監、LV男裝藝術總監VirgilAbloh,由他和戴姆勒股份公司首席設計官戈登·華格納共同合作的項目。這臺車作為藝術品車型,自然和常規版不同,新車外觀採用了類似白色烤漆材質,並在細節處進行打磨。

而在獨特的外觀下,白藍配色的內飾同樣令人感到驚訝,儀表臺、賽車方向盤、防滾架、桶式座椅、滅火器和防滾架等等均有所配備,而音響、多媒體系統和空調等設施均被移除。據悉這臺車將會進行拍賣,收益作為慈善。

馬自達EX-7蒸蛋器

幾天前馬自達CEO親口承認了轉子發動機將會以純電動車增程器的方式回歸,這不免讓人有些許難過。它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那個讓無數人爽到爆的轉子引擎。而對於那些對轉子有特殊情懷人來說,或許這個蒸蛋器可以彌補下難過。

這款蒸蛋器採用了「轉子型」樣式,並加入了創馳藍天技術,好了,不開玩笑,言歸正傳。這款蒸蛋器共有六個「工位」放置雞蛋,只需要使用2CM深的水就可以將雞蛋完全煮熟。仔細的朋友還可以發現頂部有個「偏心軸承」,它其實是用來敲雞蛋使的。小哥也替心急朋友去萬能某寶搜索了下,最終沒有搜到這款產品。

雷克薩斯遊艇

雷克薩斯頂級車型LS算是該品牌的頂級車型了,但他們並不滿足於此,就在此前他們公布了一款遊艇名為LY650。

對於這款「車型」小哥真的沒有試駕過,只能為大家「雲評」下。事實上豐田的海上事業部成立於1997年,此前已經推出過幾款遊艇,並且動力還搭載了汽車上的動力總成。

說回到LY650,這艘船採用了雷克薩斯「L-finesse」設計語言,全身採用暗金色塗裝,透露著滿滿的金錢氣息。

至於尺寸,LY650豪華遊艇的長度為19.96米,寬大度5.72米。至於空間表現力方面,雷克薩斯LY650簡直體現出「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道理,該遊艇提供3個客艙,可容納6個人,每一人都擁有一個床位和衛浴間。

動力方面,它搭載了兩臺沃爾沃船用級別的12.8升直列6缸IPS1200柴油發動機。最大功率可以達到900馬力。同時雷克薩斯方面也表示,如果有客戶需要更強動力的時候,他們還可以提供IPS1350的發動機在功率方面能夠達到1000馬力。

特斯拉龍舌蘭

聊到馬斯克就不得不提特斯拉,特斯拉以各種牛皮產品等成為了市值全球第一的企業。當然對於「不務正業」這件事馬斯克也拿捏穩穩地,賣短褲、製造衝浪板、賣酒等。

在這裡邊給小哥印象最深刻的當屬特斯拉龍舌蘭,這款特斯拉龍舌蘭酒每瓶容量750毫升,售價250美元,以目前匯率來算約合人民幣1664.4元。值得注意的是,一瓶53度的飛天茅臺也才1499啊。

寫在最後

通過小哥的盤點這些「不務正業」的車企不在少數,而他們這些企業有的是純造勢,有的是玩情懷。好了,這一期「不務正業」文章也到此結束了,歡迎老鐵們在下方留言告訴我你們還想看哪些「不務正業」的文章。

相關焦點

  • 華為的車企朋友圈,暴露了它「不造車」的野心 | 撩車
    不造車,是近兩年華為高層對外的「統一口徑」。2019年1月,任正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是有邊界的,永遠不會造汽車。2019年10月,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再次重申,華為要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
  • 傳統車企:造車幾十上百年,卻輸給了特斯拉和蔚來
    數年前,當新能源汽車市場在國內興起,造車新勢力百花齊放的時候,筆者曾有個觀點——「好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還得看傳統車企」。為什麼傳統車企有著幾十上百年的造車經驗,卻在電動汽車領域輸給了造車新勢力呢?筆者認為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搞清楚電動汽車的本質!或者是搞清楚了,卻力有不逮。電動汽車的本質,是「更好的體驗」首先我們要考慮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有電動汽車?」
  • 最高暴漲1740%,2020年車企造富神話,一臺車沒造也值2000億?
    數據顯示,這31家車企2020年總市值達23188.34億元,同比2019年增93%2020年,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汽車品牌中,中國新能源車企比亞迪、蔚來、小鵬佔據三席,理想汽車緊隨其後。確切的說,還沒有哪個資本和技術重注的領域在全球有如此多的中國身影。不論港股、A股還是全球市值,新能源引爆了整個資本市場。
  • 百度Apollo發布「四喜」「五仁」幫助車企造車,ANP如何正面硬剛...
    「樂高式汽車智能化方案」如何幫車企造好車?去年,百度Apollo明確了「攀登高峰,沿途下蛋」的目標。也就是說,短期內尋找可商業化落地方式,以此反哺長期自動駕駛的實現。為此,百度將原有的Apollo平臺劃分為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車聯三大平臺。
  • 新能源造車史:紛至沓來的入局者們,為何扎堆新能源造車?
    除了這些「騙補代表」外,蔚來、理想和小鵬,算是這波國內新能源造車浪潮中真正的堅持者。李想當初在解釋為何要涉足這個領域時,他說道:「希望10年後,我們在電動車界的地位和今天的本田是一樣的,擁有非常多的銷量,非常多的用戶。」李想想的是能夠讓理想站穩行業前沿,並且在更名為理想後,迅速讓理想脫離了網際網路造車的概念。
  • 「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車企有何底氣玩這波「神操作」?
    在這個緊要關頭,汽車行業也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除了捐款捐物的常規操作,一些自主的硬核車企轉移「戰場」,紛紛開始生產口罩、消毒液等保障物資,全力支援疫情一線。早在3月16日,廣汽、上汽通用五菱和比亞迪就宣布將陸續將口罩向社會公眾投放。作為一家車企,上汽通用五菱在不給國家和人民添亂的前提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俗話說得好:沒有槍,沒有炮,我們自己造。
  • 真沒想到,這些車企在「不務正業」的路上越走越遠
    之前小編給大家盤點過,這些精明的造車企業,在汽車界玩得不亦樂乎,同時還「發揮餘熱」,搞搞副業。不光造車,這些車企還在搞副業 文章寫完後,有很多朋友給小編補充,其實「不務正業」的車企還有下面這些。除了那個我們熟悉的蠻牛車標外,這款價格貴到沒朋友的旅行箱還採用了超高壓成型碳纖維、精密機械加工鋁合金以及義大利頂級鞣製皮革等材料打造而成,對,就是蘭博基尼超跑上的同款材質。
  • 日本有豐田,德國有寶馬,我國有啥叫出名的車企?網友:也就它了
    日本有豐田,德國有寶馬,我國有啥叫出名的車企?網友:也就它了國內汽車發展比較晚,起初還是比較依賴合資,像大眾、豐田這樣的車子,引入了成規模的工業體系,市場也因此變得更為規範,在這個期間,國產車的發展也相當迅猛,往年很多車企發展都是靠模仿山寨,但是現在更注重自主研發,在高端市場也逐漸站穩腳步。不過說到數一數二的車企,日本有豐田,德國有寶媽,就連韓國還有個現代,那我國有啥叫出名的車企?
  • 2020,多少新能源車企倒在風口中?
    回過頭來看,這些「倒下」的車企在一開始走上這條賽道時,無外乎都是光彩熠熠,眾泰新能源甚至在2009年入選國家工信部首批《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公告,一時間成為了優等生。然而,隨著新能源政策補貼的降坡,這些車企一方面無法獲得資金,另一方面也不能通過量產賣車來實現現金流回流,最後只能在流幹最後一滴「血」後倒下。
  • 表面只造廉價小車的百年鈴木,卻是利潤最高的車企
    不過也是,鈴木這些年除了燃效門醜聞一直無聲無影,沒什麼特有的技術和個性值得人們留念。中國這麼大的市場每年有這麼多品牌和新車,何況消費者喜歡大車,少一個造小車的品牌不足為惜。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工業剛起步,準備造汽車摩託車,當時的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前身)向豐田、大眾、本田、山葉尋求技術幫助,沒人搭理。要知道,一開始造車的都是重慶長安、吉林江北、湘潭江南、西安秦川這些都是軍工廠,外企拿不到多少利潤,據說秦川造一輛奧拓,版權費只交30塊錢,只有鈴木願意提供原廠相關技術和生產設備。
  •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網際網路和車企合作是一種造車模式,但不會成為...
    打開APP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網際網路和車企合作是一種造車模式,但不會成為主流 懶貓 發表於 2021-01-12 09:15:44
  • 新造車企的超長春天,什麼支持它們股價亂飛
    新造車企又拿錢了。北京時間12月7日,小鵬汽車公告稱擬增發4000萬股美國存託股(ADS),預計此次發行的淨收入約為19.42億美元。如果承銷商使用超額配售權,此次募集金額約為22.3億美元。在11月底股價回落前,三家中國造車新勢力在市值上全部躋身美股車企前15,蔚來一度來到第三位,僅次於特斯拉、豐田,成為市值最高的中國車企。根據12月8日數據,在車企市值排行榜上,蔚來、小鵬和理想分別排名7、15和19。市值分別為610億美元、347億美元和267億美元。
  • 車企的「造詞術」和新車的「遮羞布」
    前幾天還在跟朋友說,威馬可能是造車新勢力企業中最不像造車新勢力的一個了,這麼多年好像沒有提出過什麼玄乎的理念,車造的也是樸實無華,銷售上也已經有了傳統經銷商網絡,威馬不是新勢力中實力最強的一個,但可能是最像傳統車企的一個。
  • 知料丨別怪戴森放棄造車,他比「PPT造車」們好太多了
    這也是傳統車企覺醒的一年,除了不約而同推出第一款電動車型,各自也都有了銷量計劃表。 以蘋果、谷歌為代表的科技公司,早在2016年便先後轉舵,將造車升級為自動駕駛基礎技術研發。錯失窗口期的戴森,試圖和傳統車企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再用它引以為傲的技術沉澱彎道超車。 戴森顯然低估了造車的複雜性,和車企相比,戴森更致命的掣肘還在於生產。
  • 量產、投資是鋪墊 百度也要造車?
    早早吃定自動駕駛的百度,還想再進一步向汽車市場滲透?12月15日,有報導稱,「百度與包括吉利汽車在內的數家車企進行初步接洽,商談組建電動汽車合資企業事宜」。儘管百度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對市場傳聞不作評論,但鑑於百度跟多家車企已有合作基礎,還投資過威馬和蔚來,業內人士認為百度下場造車不是沒有可能,大概率會採用技術入股的形式,不會過多介入硬體生產。由於網際網路企業早期多採用開放平臺廣交朋友的形式擴張生態,下場造車可能會讓自己原本技術提供商的身份變成競爭對手,有利有弊。
  • 蔚來理想小鵬在前,傳統車企如何做成第二波造車新勢力?
    沙龍之外,近來新生的造車新勢力猶如雨後春筍。東風的「嵐圖」,由廣汽集團獨立的「埃安」(前廣汽新能源),上汽的「智己」,以及長安、華為、寧德時代新建立的「CHN」公司。甚至早已出航且接近「沉底」的北汽新能源,都借著「Arcfox極狐」來了次再出發。究竟我們何德何能,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內見識到了第二波造車新勢力?
  • Apollo投身網際網路造車大潮,網傳百度與多家車企正洽談合資
    近日有外媒報導稱,百度正與吉利、廣汽以及一汽等多家車企集團接觸,洽談設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這意味著百度將通過與車企合作直接進入造車領域。對此,百度與吉利雙方均回應:對市場傳聞不做評論。儘管如此,或受該消息影響,百度12月15日在美股大漲13.84%,市值達到630億美元。
  • 奔馳危險,下一個倒下的車企將是誰?
    二 傳統車企的困局 既然知道了目標,那麼傳統車企為何不風雨兼程去幹呢?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其實傳統車企很早就明確了未來的發展趨勢,寶馬甚至在2008年成立了「Project i」,專門研發電動車。 這個時間點幾乎和特斯拉處於同一起跑線,而後日產和通用也公布了自己的電動車計劃,但這些車企都沒有打造出如特斯拉Model S一般的產品,可以說全都失敗了。 為什麼呢?
  • 華為不造車 為什麼「有效期」三年?
    所以決議中還附加了一條聲明: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值得注意,首先,這份文件屬於很少對外公開的華為EMT(經營管理團隊)決議,足見華為高層當前的決心。然而,這份不造車聲明的末尾,又意味深長地寫著「本文從發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為3年」。
  • 華為不造車,為什麼「有效期」是三年?
    比如華為不造車,造移動智能全屋;不造汽車,可以造拖拉機嘛,20年前就想幹了啊;熟悉的老闆,他又回來了~還有一條評論比較實誠:我們首先把核心技術做好做強,如果買車零部件都能很好生存,那麼我們會繼續堅持戰略不造整車。如果大家不買我們零部件、自己造,對不起我們造整車也不遲,以後叫智慧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