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妙蓮香道師」,了解更多中國香文化
愛香、愛美,人之秉性。古時,人們常各種香料配製美容方劑,女子美容護膚所用的香澤、面脂、口脂等,大都以天然的香料製作而成,古代詩詞歌賦中描寫女子化妝的過程,總有暗香盈盈,尤維熊《詠花露》言:
試調井華新水,面才勻,掃眉還未。慣共粉奩脂盝,上伊纖指。向晚妝檯一餉,又融入犀梳櫳雙髻。夢醒餘香,綠鬟猶膩」。
用薔薇花蒸餾的花露,以其芬芳馥鬱、香味持久的特性風靡一時,是女子奩妝具中的「尤物」。薔薇露可當作潤發的「香澤」、製作面脂,還可用於調粉化妝或當作卸妝水使用。南宋臨安市賈所編《百寶總珍集》「薔薇水」條前面所冠小詩言:
泉客販到薔薇露,琉璃瓶貯噴鼻香。
貴人多作刷頭水,修合龍涎分外馨。
「貴人多作刷頭水」,即是把薔薇水當作香澤使用,,香澤塗發則可使枯悴的頭髮變得有光澤,劉熙《釋名·釋首飾》言:「香澤者,人發恆枯悴,以此濡澤之也」。香澤類似「護髮素」,古人洗過頭髮之後,用梳子沾著這種芳香的薔薇水,反覆梳理,讓秀髮光澤芳香。
南宋時,從海外進口的薔薇水有限,價格極為昂貴,平民百姓很難消費得起,普通大眾使用的多是用桂花製作的「香發木犀油」,宋代民間類書《事林廣記》中有桂花製作「香發木犀油」的方法:
巖桂花凌晨摘半開者,揀去莖蒂,令十分淨,每高量一鬥。取真麻油一斤,輕手拌勻,以溼燥相停為度。納瓷甕中,厚用油紙封系甕口。坐甕於釜內,以湯煮一餉久。持起頓燥處,十日後傾出,以手其清液收之。要封閉謹密,愈久愈香。以此油勾入黃蠟,為面脂尤馨。
以桂花油與黃臘可調製面脂,馨香四溢的面脂「以此油勾入黃蠟,為面脂尤馨。」《事林廣記》「宮制薔薇油」條中提到薔薇水、茉莉油、素馨油,都可與黃臘以調製成面脂。
面脂,也稱為面膏、面藥,古人在面部清潔後,就會塗抹一些面脂對面部進行保養,用於滋潤、使膚色看起來白晰而富有光澤的化妝品。除了最基本的滋潤功效之外,以各種香藥製作的面脂,還兼具美白、去皺、祛斑等功效。
薔薇水除了護髮、製作面脂,富貴人家會薔薇露調粉化妝,宋人虞儔《廣東漕王僑卿寄薔薇露因用韻》一詩中提到用薔薇露調粉化妝:
古人化妝粉的狀態是乾粉末,直接向皮膚上撲,無法粘掛牢靠,要藉助水或油等液體加以調溼,再將溼粉搽到面上。最奢侈的做法,就是用薔薇水來調和妝粉,虞儔詩中「仙掌承來傅粉腮」一句,就是描寫用薔薇露調和香粉,傅上女性的腮頰。
元雜劇《謝天香》中有一段有趣的唱詞,呈現女性化妝的程序,也提到薔薇水調粉上妝:「打底幹南定粉,把薔薇露和就」。陸廷燦《南村隨筆》言:「薔薇露,番名阿剌吉,婦人用以調粉為容飾」。
薔薇不僅用於調粉上妝,也當作「卸妝水」使用,宋人胡仲弓《徘徊花》詩言:「獨擅春花掩眾芳,薔薇水洗內家妝。」無論在古代或是現代卸妝都是護膚的一個重要步驟,用薔薇水卸妝,不僅芳香還能保養皮膚。
明代宮中流行浴後以薔薇水塗抹身體,王初桐《奩史》言:「明宮人浴罷,以古剌水染體。」古剌水即薔薇水,有補水、平衡肌膚的作用,堅持使用能讓人們的皮膚變得水嫩細滑。美學家李漁將薔薇水視為女子閨中必需的護膚品,李漁《閒情偶寄》「薰陶」條載:
富貴之家,則需花露。花露者,摘取花瓣入甑,醞釀而成者也。薔薇最上,群花次之。然用不須多,每於盥浴之後,挹取數匙入掌,拭體拍面而勻之。此香此味,妙在似花非花,是露非露,有其芬芳,而無其氣息,是以為佳.皆是閨中應有之事。
在古代美容方劑中,有些方子既能製成護膚的香膏,又能當作薰香使用。《東醫寶鑑•雜病篇》中記載了一首「六香膏方」,是冬天使用的香膏,能夠滋養潤膚,防止皮膚皸裂,治療冬寒凍傷。製作「六香膏」時篩除的渣滓,以煉蜜調和成丸,就是古人爐鼎中常焚燒的「江梅香」:
白檀香一兩,沉束香一兩,丁香一兩,零陵香一兩,甘松香一兩,八角香一兩,上為粗末,入三升蜜中浸之,封口。經七日或十日,取出於火上微溫,下篩去滓,乃入三柰子細末物錢、小腦末三錢、冬瓜仁細末七兩或十兩,攪勻,再下疏篩,貯器中用之。其滓作團,於火中燒之甚佳,謂之江梅香。
古代美容方劑的組方與製作,與調配合香類似,也屬於香文化的一部分,在香學著作《香乘》中就專門有「塗傅之香」,收錄了面脂香、十和香粉、梅真香、金主綠雲香等容飾香方。
版權申明:
圖文整理自網絡,所有版權歸屬原作者,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
妙蓮香商城公眾號後
可以直接在微信上下單購買
沉香、檀香製品
非常簡單便捷
歡迎
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