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秋季,大部分中老年人的關節痛又要犯了,又要開始「歷劫」了,四川盆地地區秋冬更加溼冷,更易導致關節疾病的發作。
遇寒後,人體肌肉收縮、血液循環變差,滑液分泌也會減少,這個時候很多存在關節問題的人群就會出現——關節發冷、關節僵硬、不活絡、行動不便利、疼痛難眠等症狀,嚴重的上下樓梯、下蹲都會異常艱難,甚至只能躺著、腿都抬不起來。
常見的關節炎主要是這三大類:骨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和痛風關節炎。
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骨關節炎患者,在受寒後,更難避免疼痛腫脹的情況,發病情況會更為突出。
在目前,關節病困擾著兩億的中國人,而且又屬於一大類疾病,臨床上屬於關節炎的疾病有200多種,如果你關節腫痛反覆發作,那你的關節病真的查對了嗎?比較臨床常見的關節炎主要見於:類風溼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由於症狀都會表現出關節紅腫疼痛,有很多人分不清楚兩者之間的區別,這兩種關節炎雖然都有關節腫痛、活動受限的症狀,但在發病機制、致病原因、臨床表現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治療方面也有很大的區別,如果你有關節疼痛久治不予情況,一定要及早到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確診疾病,以便耽擱治療,引起疾病加重。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關節炎又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不死的癌症」,其發病率高達90%,遠超心腦血管疾病,致殘率更高達一半以上,骨關節炎是一個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卻一直被忽略治療的常見病!
目前全球人口10%的醫療問題源於骨關節炎!
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見的關節疾病,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50%!
致殘率高達53%!
據調查顯示,全世界骨關節炎患者有3.6億人,我國有1.3億多,佔總人數的10%以上,且人數在不斷增加,大部分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炎。
(圖、數據來源於網絡)
避免關節疼痛
預防關節病反覆發作
預防致病因子反覆破壞關節病
預防關節障礙、殘疾
在初秋時節就應在專業指導建議下
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2020年國慶期間
英國、北京、上海、四川多地三甲名醫
集關節病、康復、免疫專家
齊聚成都市青羊區一環路西二段57號
針對反覆復發類型的關節病開展公益講座
適合人群:
長期反覆發復發的
痛風、風溼、骨關節炎、膝關節炎、頸腰椎腰腿痛
線上、線下均可免費聽課!
此次科普講座的主講人是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均擁有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他們分享的關節炎知識,將能更好地幫助大家了解到關節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此次講座線上線下同步進行,大家可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合理安排。
線下參與地點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一環路西二段57號,乘坐地鐵2號線中醫大省醫院地鐵站G站下車即可到達。
本次講座的特邀專家北京風溼免疫專家王振剛教授,還是CCTV10《健康之路》的特約風溼專家,在風溼免疫關節炎治療領域,享譽國內外。
那怎麼做好關節病防治管理呢?
對於關節問題,如不做好早期的治療管理、生活管理,大部分患者的病情會不斷發展、惡化,痛風關節炎、風溼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骨關節炎更需要在早期及時治療,以阻止病情的發展和惡化,引發更多的併發症。
一、及時治療。
千裡之堤毀於蟻穴,任何疾病都需要早發現、早治療,及時、有效且規範的治療,能夠在發病早期對疾病做到有效控制、阻斷疾病發展。
如果你的關節出現以下這四種情況,就應該及時檢查就醫了:
病情加重信號1:關節疼痛,疼痛程度又輕到重,早期休息後可緩解,加重時,休息後疼痛不緩解,呈持續性疼痛加重,甚至影響睡眠!
病情加重信號2:關節活動受限,開始時活動後可緩解,病情加重後,關節活動範圍減少或只能固定在某種姿勢,改變姿勢就會引起嚴重疼痛或不適,甚至一些簡單的動作都難以完成,例如手不能舉、手指彎曲難等。
病情加重信號3:關節腫脹,關節變大,變形部分患者會感覺到手不能握緊、下蹲困難,穿鞋子困難或者穿不進舊鞋,走路關節靈活度變差,上樓梯難抬腿,需要用手扶等。
病情加重信號4:在活動的時候關節有響聲。骨關節炎發展到後期,由於關節軟骨退化,剝落,讓軟骨下的骨質暴露,當關節活動的時候,兩端軟骨下的骨頭裸露,互相觸碰就發出聲音。
二、日常做好關節保護。
1、注意關節保暖。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應該注意腳踝、膝蓋等關節的保護,該穿秋褲就要穿秋褲。
2、避免超負荷運動。年輕人在進行足球、籃球等劇烈運動時,最好佩戴護膝進行關節保護。中老年人在日常中,應避免超負荷的活動和勞動,減少膝關節負擔,減少頻繁登高和上下樓梯等運動,運動時注意間歇休息。
3、少做長期蹲跪動作。建議家庭主婦,儘量別蹲著做家事或跪著擦地板,至於深受許多人喜愛的太極拳,建議年紀大或膝蓋以不舒服的人,不要在日常運動時勉強自己蹲太低,站著打高位太極拳就好。
4、合理的飲食。很多人只知道營養缺乏會加重關節炎,實際上,肥胖、營養過剩也會加重風溼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
科學合理的飲食對於預防關節炎來說很重要,適量減少動物內臟以及禽肉海鮮食物的攝入量,同時儘量減少吸菸和喝酒的次數,對預防關節炎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