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獨行》: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2020-12-22 貓叔談史

賈平凹,當代文壇聲名顯赫的文學大師,極具叛逆又不失純樸本色。

長篇小說代表作有《秦腔》《古爐》《帶燈》《極花》《山本》等。

他不僅小說創作成績斐然,還是一位散文大家,代表作有《自在獨行》等。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這句話中:「不顧一切」、「堅持」、「喜歡」三個詞單獨拿出來都容易實現,可是當組合在一起,便很少會有人做到。

但賈平凹做到了。

他喜歡安靜,他說平生最害怕的就是敲門聲。

在他不幸染上了B肝病毒後,他把這當做了自己的護身符,逢人便要告訴他。

從前總是嚷著要吃要喝,弄得家中狼藉無序的「朋友」很少來串門了。

他的生活因此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舒心,別日裡那些不願瞧見的骯髒醜惡之事也都能避免了。

領導不再讓他一遍遍交一些無聊繁雜的報告,那些長舌婦和長舌男也不用嘴湊在他的耳朵上嚼些是是非非了。

請為你的生活保留一份「任性」

可能很多人說如果非常任性,不考慮別人,會引起身邊人反感,你也不會融入這個社會。

確實百度百科的任性釋義指:聽憑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縱,以求滿足自己的欲望或達到自己某種不正當的目標或執拗使性,無所顧忌,必須按自己的願望或想法行事。

可賈平凹書中所說的「任性」是帶有引號的。

現在這個社會好似大家都一樣,生活豐富多彩,無數好友可以交談約玩,但這是表面的我們,都是被生活倉促的追趕著,不斷地向前跑。

為了不被群體排斥,學會慢慢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裝扮成別人喜歡的樣子,迎合身邊的人,希望可以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可。

如果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人生節奏,不用按照別人的劇本度過一生。這才是「任性」的意義吧。

所以,請保留你的「任性」,在熙攘紛擾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節奏,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晚的只有開始的勇氣。

曾經有一句風行於朋友圈的話:「你那麼合群,該有多平凡。」

正如哲學家叔本華說:

一個人自身擁有越多,想從他人身上獲取的東西就越少,他人對他而言幾乎沒有意義,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具有高度智力的人通常是孤僻的。

越是智力平庸且比較粗俗的人越是喜歡社交——要麼孤獨,要麼庸俗,人活一世可以選擇的其實並不多。

《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賈平凹正是一個深沉的獨行者,在這本《自在獨行》中,他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

讀這本書不僅是走一遭賈平凹的孤獨世界,更是自己對人生對孤獨的一種更深刻的領悟。

書中充滿智慧和人生思考,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來到世界上的,然後再孤獨的離開。

所以,何不樂觀看待生活、瀟灑自在的走這一回呢?

現在購買這本書僅需38元,不過一頓午餐錢,或許你會更明白孤獨的真正含義,在生活裡能多一份面對獨行的從容與瀟灑。

感興趣的朋友趕快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相關焦點

  • 賈平凹: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該自在就自在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賈平凹《自在獨行》是2016年賈平凹寫出版的書籍,這本書相對於之前賈平凹的作品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們也看到了一位作家漸漸老去,他的心靈和精神發生的巨大的變化。
  • 《自在獨行》最戳心的10句,獨處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值得深讀
    人生從一開始,我們就坐上了一趟駛向終點的列車,途中有人上車,一同走過一段路程,也有人下車,大多的風景都只能夠自己獨自欣賞。很多路需要一個人孤獨地走,每個人都應該有獨行的態度,以及獨行的勇氣。《自在獨行》是賈平凹一部四十年散文精選。書名禪意濃濃,猶有「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醍醐灌頂之力。不過,住在高樓裡悟禪,遠沒有走在山澗裡悟禪那麼來得輕巧和灑脫。
  • 《自在獨行》:給生命的行者,願皆得灑脫
    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就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先生其實也喜歡熱鬧,只是先生的熱鬧並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這是書的簡介,其實不看書簡介,光是書名就已經很吸引我。行走於世間,得一份自在,這是多麼的灑脫。西北大地亦是我的嚮往。第一章:孤地低走向未來。
  • Solitude——自在獨行
    《自在獨行》這本書是我和朋友逛MUJI的時候發現的,以前逛MUJI我比較關注我喜歡的文具類,而店裡擺放的書籍我一直以為是裝飾品, 沒有仔細看過,這次隨手拿了一本發現MUJI挑書還是有一定用意的,有五成以上的書是關於日本文化,以飲食和建築為主,還有一些書跟《斷舍離》類似,非常契合MUJI簡約的生活理念,這可能是《自在獨行》位列其中的原因,同時也是MUJI比較成功的原因之一
  • 賈平凹的四句話,句句發人深省,很多人讀得懂卻做不到
    還有一件事,賈平凹有一次參加一場義賣活動,寫了幾幅字都被在場的企業家買了去,錢也都捐了出去。當時有一位領導,想請賈平凹也給自己題一幅字,自己回去裱好掛起來欣賞。哪知賈平凹自己說自己向來不白白給人題字,要題字就要花錢來買。把那位領導弄得臉紅脖子粗,甚是尷尬。賈平凹這麼做,可能會被別人看起來不懂人情世故,連領導都敢得罪。
  • 從賈平凹的《自在獨行》裡看見的,並不是孤獨,孤獨是生命的禮物
    從賈平凹的《自在獨行》裡看見的,並不是孤獨,孤獨是生命的禮物不知道你有沒聽過這樣一句話:「說自己孤獨的人往往不孤獨,真正的孤獨者是偶然做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前者很好理解,後者便有些深奧了。那不妨來看看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吧。這本書在出版的兩年內,發行超過百萬冊,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 《自在,獨行》書評
    他的引言:賈平凹的獨行世界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自在獨行》是2016年6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賈平凹。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就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先生其實也喜歡熱鬧,只是先生的熱鬧並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對於匆匆的路人,平凹先生這部文集只是用來附庸風雅的玩物。但這本書卻要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
  • 讀《自在獨行》有感
    讀賈平凹《自在獨行》有感。 人過了三十歲,就開始不自覺的減少無意義的飯局,在某些時候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一個人獨處的味道,其實絕不是我們厭倦了世界的紛擾,只是我們更加企盼內心的富足和安寧。 最近讀了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在書中有一段話讓我感受頗深。
  • 賈平凹《自在獨行》:時間終究會讓我們學會笑而不語、痛而不言
    讀到賈平凹在《自在獨行》裡寫的這段話,突然覺得,作為母親,為母則剛背後,得承擔著多少的隱忍與迫不得已。賈平凹年少時,父親被送去「改造」,一去就是7年,這七年裡,母親的堅強與倔強也感染著那時年幼的賈平凹。因為沒錢養活幾個孩子,母親從最初再窮也一定要賈平凹讀書,到後來帶著愧疚似的勸說賈平凹,讓他把書拿回來自學。這其中的情感以及心理變化,無不催人淚下。
  • 《自在獨行》文學大師賈平凹寫給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
    小便也來了,想去廁所尿,又怕發出聲音,被門外人聽見。這時的他,覺得自己成了一名逃犯。賈平凹在新出版的散文集《自在獨行》中講述了他最害怕,也最無奈的事情,寫在《敲門》這個短篇裡。他出了名之後,應酬越來越多,家住在哪裡總有人打聽到。來他家拜訪,找他做各種各樣的事情。次數多了他摸到了規律。
  • 《自在獨行》:一盤棋居然牽扯出了「羊群心理和從眾心理」
    圍觀的人一律伸長脖子,(所以中國,長脖子的人多)雙目圓睜。嘶聲叫嚷著自己的見解,每走一步秒招,銳聲叫好,若一步走壞,懊喪連天,都企圖垂簾聽政。這段話出自,當代文壇叛逆大師賈平凹著述的《自在獨行》書籍。社會學家米爾格萊姆研究發現挪威人就很喜歡湊熱鬧,而法國人則沒有那麼明顯。據住在倫敦的朋友介紹,英國人有了事,比如新年夜、足球賽等,就全都上街,像開會發了通知一樣。古人說:「過猶不及」。
  • 賈平凹《自在獨行》|最好的風景是在街頭上看人
    ​ 你一時犯愁了,這些人都在街頭幹什麼,天黑了都會到哪兒去,怎麼就沒有走錯地方而回到自己家裡? 如果這時候一聲令下,一切停止,凝固的將是怎樣的姿勢和怎樣的表情?突然發生地震,又都會怎樣地各自逃命? ​
  • 賈平凹《自在獨行》:時間終究讓我們學會笑而不語,痛而不言
    所以即使你現在覺得自己是孤獨的,那也沒關係,因為孤獨的同時你也是自在的。蘇格拉底沒有馬上回答學生,而是讓學生們從來到一個果園,每個人挑選一直最大的蘋果,但是不許走回頭路。學生回來後,他問:滿意嗎?學生們說:讓我們再選擇一次吧,我們要麼選早了,後面還有更大的;要麼選晚了,錯過了最大的。
  • 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一種幸運,所以一定要堅持做自己
    後來他給一位美國老奶奶寫信,把自己的苦惱告訴老奶奶,老奶奶給他回了一封信,是這麼說的:「人的一生,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幸運的,有自己的真正興趣,才會活得有趣,才可能會成為一個有意思的人,當你不計功利地全身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完全投入的那種愉悅感、成就感,就是最大的收穫和褒獎。」
  • 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做自己一輩子都喜歡的事
    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要在這輩子能夠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把自己喜歡的事做成自己一輩子的事業。那我們到底要怎麼確定什麼事才是我們內心一輩子都想要去做的事呢? 一輩子都想要做的事也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就像是讀書一樣,開始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書,但是越是讀到最後也好像找到了感覺,自己為什麼要讀書。 找到自己一輩子喜歡做的事,就像是交朋友一樣,不可能一看到就成為了你的終身摯友。雖然交往中也有一見鍾情,一見如故的人,但是那是很少的。交朋友需要交往很久,相處很久,很久的相處後才能從中篩選出那麼幾個一輩子的知心朋友。
  • 《自在獨行》賈平凹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在生活裡多一份從容
    《自在獨行》是賈平凹新出版的散文集。書中有這樣一段經歷:他和一個男人筆墨傳情,感情越來越好,發展成纏綿的黃昏戀,延續了4年之久。而他的愛,讓那個男人一直活在幸福中。臨去世前,還託賈平凹保存好他最珍視的東西,是一個精緻的小箱子。
  • 2020暖心暖肺的句子:句句治癒,讓人一見鍾情!
    2、喜歡每一個善良的好天氣,陽光正暖,微風不燥,世界和我都剛剛好。 3、去做這一種女子,向外探尋,向內思考,向下紮根,向陽生長。4、做一個這樣的人:喜歡安定,也不怕漂泊,喜歡結伴,也不怕獨行。
  • 做自己,方能得自在!
    但是,欲望成了貪婪,那它叫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它來支配你,不是你支配它,結果工具變成了主人,那真是十分荒謬的事。貪婪就好像一朵豔麗的花朵,美得你興高採烈、心花怒放,可是你在注意到它的嬌豔的同時,卻忘了提防它的香氣,那是一種讓你身心疲憊卻永遠也感受不到幸福的毒藥。從此,你的心靈被索求所佔據,你的雙眼被虛榮所模糊。
  • 賈平凹 :人過的日子必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
    01大凡世上,做愚人易,做聰明人難,做小聰明易,做聰明到愚人更難。當五十歲的時候,不,在四十歲之後,你會明白人的一生其實幹不了幾樣事情,而且所幹的事情都是在尋找自己的位置。性格為生命密碼排列了定數,所以性格的發展就是整個命運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