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望城區白箬鋪鎮光明村農村分散式生活汙水處理試點項目。
紅網時刻記者 何青 長沙報導
走進長沙望城區白箬鋪鎮光明村,原來的黑臭河溝早已變成碧波河道,其變化的背後少不了湖南省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助力。
光明村村民劉安定就是其中的見證者。和普通農家不同,老劉家前坪有一塊用白色柵欄圍成的三四個平方米的小花園,美人蕉等植物高低錯落,幾個標識「調節區」「生物處理區」「出水區」的井蓋點綴其中。
湖南省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市政一院副院長、環境科技公司總經理曾煒介紹,該項目採用的是自主研發並獲國家專利的「生物處理+生態過濾」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工藝和設備,設備上部除了檢查井外,均可栽種花卉、瓜果、蔬菜或者草皮,結構簡單,維護便利,費用較低,處理出水可以達到國家相關標準。
作為湖南省最大的設計院,湖南省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在國內完成各類大中型工程設計6000餘項,在海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完成重要工程200餘項,包括:毛澤東文藝館、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湖南廣播電視中心、平和堂商廈、通程大酒店等一大批工程項目成為地區標誌性建築。
近年來,湖南省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開始轉型,充分發揮多年來積累的項目經驗、專業配套齊全的專家團隊和國內一流、省內領先的技術優勢,從單一的諮詢設計轉向項目建設實施,以EPC模式等方式更大程度參與到項目建設上來。
農村人口居住分散、生活汙水排放方式差異化,水質差別較大,農村汙水治理一直是個大難題。
在曾煒看來,農村汙水治理需因地制宜,選擇合適工藝、技術,切忌盲目套用城市汙水治理模式。
由湖南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牽頭,湖南省建築設計院等單位在望城區、寧鄉、華容縣等地建成一批農村分散式汙水處理示範工程,主要採用「生物處理+生態過濾處理」工藝、多級AO、淨化槽和新型人工溼地等技術和設備,用花園式汙水治理方式,打造美麗新農村。
「湖南省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參與了全省約70%生活汙水處理項目和約50%生活垃圾處理項目。」曾煒表示,在未來發展布局方面,湖南省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專門成立的環境科技公司,聚焦具有突出技術優勢的汙水、固廢等環境治理領域,全面深入地發揮技術優勢對於工程項目建設的質量、進度、造價、效果的全方位優化提升作用,以技術設備研發、EPC模式等形式更廣泛地參與到全省的環境治理工作之中,實現從單純諮詢設計企業向全產業鏈服務型企業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