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歷史的日本內衣巨頭華歌爾如何實現數位化轉型?

2020-12-11 RFID世界網

雖然時間已經到了2020年,但內衣行業通行的「二次測量法」讓內衣的量身和購買體驗還停留在1928年。

近年來湧現的網際網路內衣品牌,紛紛採用更豐富的尺碼選擇、更數位化的測量方式、更靈活的觸達消費者的方式,在高度分散的內衣市場脫穎而出。在數位化的道路上,傳統內衣品牌也在積極採取行動。

今年8月,日本百貨巨頭三越伊勢丹在旗下伊勢丹新宿店三樓的 Personal Lab 推出3D量體技術。而這項技術的提供者,是一家擁有70多年歷史的紡織品和內衣巨頭:華歌爾集團(Wacoal Holdings Corp)。



華歌爾的數位化戰略

2018年,華歌爾集團投資2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6億元),用來整合顧客數據和庫存數據,並推出了一系列數位化客戶體驗。

2019年,華歌爾的數位化戰略逐步落地,面向顧客推出記錄了尺寸型號、過往消費記錄等數據,並提供人機互動服務的app,門店方面則推出了3D量體、人工智慧推薦等數位化服務。

在歐洲市場,今年4月,華歌爾也推出了全新的數位化內容中心,為當地的合作夥伴提供如「數位化培訓項目」等服務。

華歌爾總裁伊東知康表示:「這五年來,共計有300萬人通過實體門店、自營電商、百貨店購買華歌爾的產品,未來,我們將以顧客數據為基礎,進一步擴展新的客群,提升顧客忠誠度。」

—— 3D量體技術

挑一款適合自己的內衣,消費者不僅要考慮自己的胸型、尺寸等,還要考慮到內衣的顏色、款式、材質、厚薄、杯型等,尤其是有矯正功能的內衣,注意點就更多:身體的橫截面形狀、胸部與腰部形成的角度、胸底圍、胸間距都會有所影響。

2019年5月,華歌爾集團在原宿開了一家門店:Wacoal 3D smart & try。在這家約108平方米的門店中,華歌爾設置了三臺3D掃描儀,其中兩臺共消費者使用,另外一臺放置在諮詢室,預約了諮詢服務的顧客可在諮詢室使用並獲得專業人員提供的幫助。

換上品牌提供的文胸,穿著自己的內褲,消費者就能自行操作3D掃描儀,按照規定的步驟,最快5秒鐘就能完成(當前華歌爾工作人員手工量體的時間約為5分鐘)。如果感覺測量的數據不夠準確或者不滿意,還可以重新再掃描。

3D掃描儀會錄入人體的150萬個數據點,同時形成數字模型。店內掃描的不僅包括胸圍、手腕、腰圍、臀圍、足圍等人體18個部位的尺寸,還能測繪出胸部的體積、體型特點等細節。

截止到目前,華歌爾已經在日本的10家門店提供 3D量體服務。集團希望到2022年3月的財年,共計在日本設置100臺3D量體掃描儀。

此前,一些時尚電商也推出了服裝在線試穿服務,例如日本時尚電商 ZOZO 此前的量體項目 Zozosuit。服裝在設計時需要與人體留有一定空隙,相比之下,華歌爾自創的3D量體技術根據內衣品類的需求,跟人體有更好的貼合度。



—— 人工智慧推薦

基於顧客通過3D量體獲得的數據,Wacoal 3D smart & try 通過搭載了人工智慧技術的平板電腦可以篩選出與顧客尺寸最合適的內衣商品,顧客僅需(通過問卷答題)選擇自己喜歡的設計、罩杯形狀等細節,該服務涵蓋華歌爾集團旗下的多個內衣品牌,包括:Wacoal、Wing、Studio Five、Salute、Date.、Lazee、Bragenic。

—— 自有資料庫

華歌爾表示:「內衣3D量體技術在研發上有更高的難度,但華歌爾在過去70多年中累積的女性身體數據,給予了我們很大的支撐。也正因為此,我們在研發這項技術時,就收到了很多醫療企業的邀約。」

於華歌爾集團而言,3D smart & try 不僅是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解決其「討厭測尺寸」、「試穿麻煩」的困擾,另一方面也有利於集團的資料庫積累,以便開發更適合現當代女性體型的內衣——在為顧客提供體型分析的同時,3D smart & try 甚至還能與顧客的過往數據進行對比。

自1964年起,華歌爾集團就通過旗下的「華歌爾人間科學研究所」,針對女性的身體數據進行調研和分析。該項目開始以來,華歌爾集團每年會以4~69歲的女性為目標,手工測量約1000人的身材數據,迄今收集的女性身材數據累計已達4.5萬人左右。此外,華歌爾集團還擁有「時間系列數據」——連續30年時間測量同一女性的身體數據。

在 3D smart & try 的官網,集團建議消費者每三個月就測量一次身體數據。據下山廣透露,華歌爾的3D量體掃描儀,「以當前的速度計算,每間門店每年能積累1.8萬人的3D數據。」

—— 自有app 「Wacoal Carnet」

在 Wacoal Carnet 的協助下,用戶能夠隨時隨地查看購買歷史,之前購物的地點、商品、顏色、尺寸等內容一目了然。此外,華歌爾還會分享「內衣基礎知識」等內容,供用戶查看。

每個月,Wacoal Carnet 的「FROM STAFF」版塊還會給用戶推送一份「購物清單」推薦商品,顧名思義,這份清單的製作人是華歌爾的員工。用戶在猶豫不決之時,可以從感興趣的清單主題中尋找靈感。

最重要的是,Wacoal Carnet 能與用戶的會員綁定,在下單購物時能夠獲得積分,下次購物時能夠使用積分抵扣。

—— 線上線下渠道整合

與普通的門店相比,Wacoal 3D smart & try 更像是一家 showroom:店內的SKU在150個上下,現場有想要的款,顧客可以買了直接帶走,如果沒有庫存,可以直接線上下單,配送到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門店獲得的3D量體數據,顧客可以列印出來帶回家,便於此後在線上下單購物。

此外,華歌爾在日本所有的門店都引進了 RFID 標籤,以便管理庫存。截止到目前,華歌爾集團的日本電商渠道貢獻了13%的銷售額,集團希望截至2025年3月的財年,電商渠道能貢獻25%的銷售額。

—— 物流一體化

當前,華歌爾集團的電商業務配送由第三方負責,集團計劃在2022年1月完成滋賀縣物流中心的擴建工作,202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這家「守山物流中心」是華歌爾旗下最大的物流中心,竣工後的面積將增長至當前的1.6倍,配送能力增長30%,同時將電商配送收歸自營。

守山物流中心於2006年投入使用,是本土批發業務的物流據點,負責進貨、庫存管理、打包和發貨等工作。華歌爾還計劃在這家物流中心引進最先進的配送機械,提高物流運營的效率。

華歌爾其他戰略舉措

除了數位化方面的革新舉措外,華歌爾集團還計劃減少30%的旗下品牌組合,也會重新梳理核心內衣品牌以外的其他商品。

另外,集團還計劃將部分門店員工調崗至市場營銷、管理職位,希望將人員成本佔銷售額的比率從當前的30% 降至四年後的25%以下。

截止到目前,批發業務佔到華歌爾實體渠道銷售額的80%,直營店等的自營業務銷售額僅佔到20%。集團希望到2025年3月的財年,批發業務佔比降至60%,自營業務增至40%。

1

相關焦點

  • 深度| 70多年歷史的日本內衣巨頭華歌爾如何實現數位化轉型?
    雖然時間已經到了2020年,但內衣行業通行的「二次測量法」讓內衣的量身和購買體驗還停留在1928年。 近年來湧現的網際網路內衣品牌,紛紛採用更豐富的尺碼選擇、更數位化的測量方式、更靈活的觸達消費者的方式,在高度分散的內衣市場脫穎而出。在數位化的道路上,傳統內衣品牌也在積極採取行動。
  • 日本內衣巨頭華歌爾關閉旗下三個高端子品牌,加速全渠道戰略轉型
    核心提示:日本內衣和紡織品巨頭華歌爾集團(Wacoal Holdings Corp)近日宣布,2021年春夏系列將關閉旗下三個高端子品牌:WACOAL DIA、STUDIO FIVE 和Trefle。
  • 日本內衣巨頭華歌爾如何在美國市場站穩腳跟?
    安原弘展是日本內衣和紡織品巨頭華歌爾集團(Wacoal Holdings Corp)總裁。聽到這個問題,安原弘展詫異的回問道:「維密的估值已經跌成這樣了?」   就在不久後的2月下旬,美國私募基金Sycamore Partners以5.25億美元收購Victoria’s Secret(維多利亞的秘密,以下簡稱「維密」)55%的控股權。
  • 品牌||日本內衣巨頭華歌爾結盟運動服飾公司Descente
    日本內衣和紡織品巨頭華歌爾集團(Wacoal Holdings Corp) 近日宣布,
  • 日本三越伊勢丹推出3D量體服務,技術來自內衣巨頭華歌爾
    7月15日,日本內衣和紡織品巨頭華歌爾集團(Wacoal Holdings Corp)的3D量體技術正式在日本高端百貨伊勢丹新宿店三樓的 Personal Lab 投入使用,該服務名為:Match Palette。
  • 量體裁衣:三越伊勢丹引進內衣巨頭華歌爾3D量體技術
    核心提示:根據報導,Match Palette 內部裝置的設備搭載了華歌爾的量體技術 3D Smart & Try,測量胸圍、腰圍、大腿圍等人體18處數據,僅僅需要5秒時間就能生成數位化人體模型。
  • 日本內衣巨頭華歌爾發布年報 中國市場是最大增長亮點
    日本內衣和紡織品巨頭華歌爾集團(WacoalHoldings)日前公布2017財年全年財報,銷售額與上一財年基本持平,經營利潤增長,淨利潤下跌。;法國分公司清算相關的一次性費用——2016年7月,華歌爾將旗下法國內衣和泳衣品牌Huit出售給睡衣品牌 Canat 的母公司TrendyCapital 集團。
  • 內衣巨頭華歌爾的自救:與迪桑特合作,讓運動內衣升級
    在迪桑特直營店中的華歌爾運動系列商品。作為日本內衣行業的頭號品牌,1949年創立的華歌爾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成為常規內衣領域的霸主。2015年,華歌爾的總銷售額達到202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4億元)。在日本運動內衣界,華歌爾也稱得上是一個「先行者」。
  • 被「維密」壓制了40年,華歌爾如何在美國市場站穩腳跟?
    安原弘展是日本內衣和紡織品巨頭華歌爾集團(Wacoal Holdings Corp)總裁。聽到這個問題,安原弘展詫異的回問道:「維密的估值已經跌成這樣了?」按這一價格計算,本次交易對維密的整體估值僅為11億美元,大大低於市場的預期——L Brands 集團2019年營收132.4億美元,維密品牌佔了一半,約70億美元。(詳見《華麗志》:估值11億美元,危機中的維密品牌被私募基金 Sycamore控股收購)巔峰時期,維秘手握美國30%的內衣市場份額。
  • 日本內衣製造商華歌爾收購美國內衣品牌LIVELY
    記者 | 黃姍日本內衣製造商華歌爾控股有限公司(WACOAL)(以下簡稱華歌爾)日前宣布將全資收購美國內衣品牌LIVELY,收購價格為8500萬美元。華歌爾美國子公司「華歌爾國際」將通過收購LIVELY品牌母公司Intimate Online對該品牌及其銷售渠道進行全面掌控。Intimate Online是一間美國內衣研發和銷售企業,由「維多利亞的秘密」內衣品牌前高管Michelle Cordeiro Grant在紐約創辦於2015年。
  • 為什麼日本最大內衣品牌華歌爾,要在京都做民宿生意?
    日本最大女性內衣品牌華歌爾要在京都開民宿了,他們計劃 5 年內將 50 家京都傳統民居京町家改建成民宿,最初的 2-3 家民宿將於 2018 年 4 月開業。職住一體的京町家是京都文化中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建築。
  • 解決內衣行業最讓人頭痛的難題,這三家品牌如何運用3D量體技術?
    在網絡搜索「如何測算內衣尺寸」,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上胸圍減下胸圍,即「二次測量法」。事實上,這一測量方法誕生於1928年,距今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傳統內衣品牌的尺碼往往是基於這一測量準則設計的。但是,當今女性更多希望內衣能貼合自己的身材,對於尺碼的準確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 亞洲第一內衣集團 日本華歌爾Wacoal自然美麗
    華歌爾1949年11月1日在日本創立,65年時間過去了,其已成為亞洲影響力最大的內衣品牌,在中國內地、臺灣、香港均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現在旗下擁有80多個品牌和9個下屬公司,主要以製造、批發、零售為主,產品涵蓋內衣、外衣、運動服飾以及其它紡織品及配件。擁有近2萬名員工。2013年財年錄得銷售額為115億元人民幣。華歌爾1986年在北京成立合資公司。正式開始生產銷售華歌爾女士內衣。
  • 舒適內衣出圈 老品牌如何緩解焦慮?
    PK,優衣庫「奇襲」華歌爾1946年出道的華歌爾,是日本內衣王者。華歌爾全世界攻城略地之際,優衣庫正醉心以「低價策略」搭建自己的服飾王國,直至千禧年前後才踏足內衣領域。可這個華歌爾眼中資歷淺、經驗少的後輩,卻在此後20年內,以絕對速度比肩追上。據市場研究機構歐睿國際數據,2018年,優衣庫日本內衣市佔率達20.03%,彼時華歌爾為20.11%。入局內衣市場伊始,優衣庫試水的品類即為無鋼圈內衣。
  • 曼妮芬、華歌爾、愛慕、黛安芬內衣起底大PK
    ,如何挑選到好的內衣成為了女生們熱議的話題。夏天馬上就要來臨,你選好你心水的內衣了嗎?市面上的內衣花樣繁出,小編猜想你一定是挑花了眼。這次精挑細選了很受大家喜愛的品牌為大家做一次測評。曼妮芬、華歌爾、愛慕、黛安芬起底大PK——哪個才是你的真愛?
  • 每季實現0庫存,奶糖派大杯文胸成華歌爾強勁對手!
    從小眾到大市,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它,已成為華歌爾等傳統內衣品牌的強勁對手。  在潛力巨大的內衣市場,各種品牌層出不窮,奶糖派大杯文胸五年領跑內衣新賽道,它積極擁抱機遇,不斷提升綜合解決方案和服務能力,從而成為行業佼佼。今天從戰略力、競爭力、增長力等方面來了解奶糖派成功之道。
  • 內衣行業:從華歌爾和維多利亞的秘密看中國內衣的發展之路
    內衣品類特別是女性內衣消費升級屬性明顯,高品質的女性內衣關乎女性的健康和形象,內衣消費對於品牌的忠誠度高,這點上不同於休閒服品類,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大,內衣方面的訴求會更為細緻和情感化,同時也需要相應的現場服務。
  • 舒適內衣的「瓜」,吃上癮了
    霓虹國舒適內衣大PK,優衣庫「奇襲」華歌爾 1946年出道的華歌爾,是日本內衣王者。1950年起,開始在高島屋京都商店等百貨渠道鋪設網點。沉澱近二十年,進軍海外,入局韓國、泰國、中國等地。 華歌爾全世界攻城略地之際,優衣庫正醉心以「低價策略」搭建自己的服飾王國,直至千禧年前後才踏足內衣領域。
  • 盟主直播榮獲數位化轉型世界獎——2020年度最佳數位化視頻營銷...
    12月10日-11日,2020數位化轉型世界論壇在北京召開。該活動匯聚了眾多企業CIO、CTO、CDO等信息技術主管與IT決策人群,全面覆蓋金融、電信、醫療、政府、能源和公共事業、媒體與營銷、零售、交通、物流等數位化轉型重點行業,展示領先的數位化轉型技術與解決方案,交流各行業數位化轉型成功經驗與實踐,推動數位化轉型與數字經濟發展進程。
  • 樂高重生的啟示:傳統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的關鍵
    自網際網路誕生以來,有關傳統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的話題便經久不衰。儘管相關的討論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年的時間,但對於大多數傳統企業來說,數位化轉型依舊如霧裡看花,其輪廓隱約可見,其就裡卻難以琢磨。 很多企業所謂的數位化轉型,大都停留在形式化的表面。具體表現為,在PC時代,大家紛紛建設官網,更深入一點的,會引入ERP之類的效率軟體,以改善企業流程,但是陳舊的模式並未得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