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老是被嘲笑「數學差」?在上風位,與聰明人賽跑!中學數學如何...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共3902字|預計閱讀時長5分鐘

閱讀導航

前 言

數學和科學:澳洲躋身全球前十

汲取PISA的教訓

課程難度越大,HSC得分反而越高

沒有人推著你前行

前 言

根據最新的(2019年)國際數學和科學評測趨勢(TIMSS)測驗,澳大利亞取得了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躋身於全球前十。

這一結果和2018年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的結果截然相反。

在當時PISA的測評中,澳大利亞中學生的科學、數學均顯著落後於其他OECD國家,連平均線都沒有達到?

那麼,為何短短一年內成果就有如此大的改善呢?

1

數學和科學:澳洲躋身全球前十

新州中學生的成績提升尤為顯著,是推動本次澳大利亞中學生在國際標準化測試中排名前十的一大主要驅動因素。

據了解,約有1.5萬名澳大利亞四年級和八年級的學生參加了國際數學和科學評測趨勢(TIMSS)測驗。

TIMSS測驗每四年在64個國家舉行一次,已有25年的歷史,主要測驗各國在數學和科學方面的教學成果。

測驗結果顯示,新加坡在各項指標上均位居全球第一,而中國、韓國、日本持續領跑前五。

澳大利亞在高中數學和科學測驗中排名全球前十。不過小學基礎教育還是略顯不足,小學科學科目中排名第14位,數學科目的排名為第27位,與土耳其和賽普勒斯處於同一陣營。

新州中學生是推動澳大利亞整體排名提升的一大功臣。當地八年級學生在科學科目中取得了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小學四年級學生在科學科目中也取得了自2007年以來的最好成績。

不過,和澳大利亞其他州/領地一樣,小學四年級學生在數學科目上的成績遲遲未能獲得進展。

TIMSS國家研究協調員兼澳大利亞教育研究理事會副主席Sue Thomson說,很難確定為什麼某些方面在改善而其他方面沒有改善。

教師的知識、學生的熱情和課程設置都可能是影響因素。

她說:「測驗結果表明,我們四年級的課程標準低於國際課程標準。我們確實需要研究四年級的課程,也許該年級課程設置正是問題癥結所在。」

令人可喜的是,澳大利亞得高分的學生人數也明顯有所增加。

Thomson說:「雖然高分兒增加,不過得低分的學生人數也依舊不少,這與學生的社會經濟背景息息相關。」

就不同性別而言,小學四年級數學科目是男孩勝過女孩的唯一測驗科目。不過這一性別差距在八年級並不明顯。

2

汲取PISA的教訓

對於澳大利亞而言,鑑於在去年的另一項全球評估(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中表現差勁而廣受質疑,TIMSS評分的改善無疑暫時扳回來「一些面子」。

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設計的系列全球評估,從2000年開始,每三年對全世界的15歲學生進行能力評估。

去年的PISA評估,有創紀錄的79個國家參加,測評的學生樣本人數為60萬人。

2018年的結果顯示,中國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知識能力上的表現優於所有其他接受測評的國家。

相比之下,澳大利亞排名則由「高於平均水平」掉落至「平均水平」。

在數學素養方面,澳大利亞孩子落後中國內地同齡孩子3.5年。在科學素養方面,澳大利亞的孩子落後新加坡同齡孩子僅2年。在閱讀/識字率方面,澳大利亞的孩子落後新加坡同齡孩子1年零9個月。

結果一出來,引發了各界對澳大利亞高中教育的質疑,即政府投入也不少,教師工資也不低,為何成績卻一塌糊塗?

那麼,為什麼同樣的國際標準能力考試,差異會這麼大呢?

Thomson博士指出,PISA測試了10年級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相比之下,TIMSS和澳大利亞國家評估計劃(NAPLAN,類似於中國的高中會考)與課程設置保持一致。

不過,和TIMSS一樣,NAPLAN的結果也呈現緩慢逐步改善的態勢。

在TIMSS測驗中,澳大利亞學生在數學推理方面比對事實、概念和過程的掌握能力要強。

但是,雪梨大學教育測量與評估中心主席湯姆·阿萊古納裡亞斯(Tom Alegounarias)表示,這種差異應該引起人們對PISA等考試可信度的質疑。

他說:「如果兩種標準化考試結果不一致,那麼國際評估的有效性以及我們應在多大程度上依靠這些考試的指導就值得質疑。」

澳大利亞數學科學研究所(AMSI)表示,很難弄清楚為什麼澳大利亞學生(尤其是新州學生)測驗結果會在短短一年時間內有所改善。

AMSI代理主任阿沙·饒(Asha Rao)教授說:「目前,我們仍無法弄明白這一年發生了什麼。不過,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明年繼續跟進觀察。如果這種增長在2021年或2022年繼續延續,那麼新州就有望成為一個效仿標杆。」

「我認同(應該)改善數學課程,但是,我要說的是,需要讓更多的學生學習數學。」

3

課程難度越大,HSC得分反而越高

最新的統計結果顯示,過去十年,對於HSC學生而言,相比任何其他2U科目,選擇音樂和3U或4U數學(Maths Extension)的學生更有可能獲得優等評分(Band 6,≥90分)。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不少學生認為選擇更容易的課程就能夠拿到更高的分,結果卻恰恰相反。

例如,選擇標準數學(Maths Standard,最低難度的數學)的學生中僅有1/20的人能夠拿到Band 6。

在澳大利亞,HSC(高考)可選科目超過100門,範圍涉及廣泛,目的是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在新州,HSC學生的成績基於固定成績標準進行劃分。例如,2U科目從Band 1(0-49分)至Band 6(≥90分),1U成績則分為四個等級,即從E1(0-24)到E4(45-50)。

在2010年至2019年之間, Band 6的學生比例最高的非語言科目是音樂2,平均為36%。尤其是在2018年和2019年,超過40%的學生獲得了Band 6。

3U和4U數學緊隨其後,十年平均水平為35%。

去年,3U數學(Math Extension 1)的學生中高達39%獲得了E4。相比之下,在比較容易的數學課程(通用/標準數學)中,只有6%的學生獲得90分以上的成績。

高階數學(2U)的學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十年平均水平為20%達到了Band 6,而高階英語(2U)中14%的學生也獲得了Band 6。

NESA的前身,即學習委員會(Board of Studies),於2001年引入了Band制度,根據成績標準而不是鐘形曲線來對學生進行評分。

每個科目都有固定的成績標準,因此一個科目中的Band 6不等同於另一個科目中的Band 6,除非這些科目的評分標準完全一致。

在所有語言中,拉丁文拓展的E4比例最高,為74%。

一位了解HSC計分標準的人士表示,音樂和高級數學課程的學生表現一直很好。因為相比其他學科,他們更有可能在校外上課。

新州數學協會主席卡倫·麥克戴德(Karen McDaid)則表示,選擇最難數學課程的人往往對這一科目的熱情和積極性也最高。

她說:「正在學習4U的學生要麼熱愛數學,要麼渴望特別出色。」

4

沒有人推著你前行

這一結果也反映了澳大利亞的文化特點,即「沒有人推著你前行,但也沒有人限制你長高」。

這是大部分華人對澳大利亞教育體系的體會。

但是,這個體系背後的邏輯有些殘酷。沒有人在背後不斷地推著你前進,對於很多缺乏自治和自省的孩子而言,這種教育其實就意味著放任自流。

瑪麗亞·布萊克(Maria Black)是居住在雪梨的一位孩子母親。她說,沒有人願意聽到自己的孩子或者所在的國家表現比其他孩子/國家要差。

布萊克的女兒克洛伊現在15歲,就讀於斯特拉斯菲爾德(Strathfield)的一所私立學校Santa Sabina College。

她說:「在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身為家長肯定都希望我們的教育體系可以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平等競爭的機會。」

就不同類型學校的PISA成績而言,獨立(私立)學校學生表現最好,其次是天主教學校,最後是公立學校。

布萊克表示,雖然自己對各類學校的PISA成績排名一無所知,但是還是選擇將女兒克洛伊送到了一所私立學校。原因很簡單,她認為這樣女兒最有可能獲得好的成績。

同時,她對私立學校引入IB課程,即國際文憑組織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課程表示滿意。因為,這些課程定位於世界範圍的就業。

結語

據了解,澳大利亞當局正在審查聯邦和州的課程,優先考慮數學。新州教育部長莎拉·米切爾(Sarah Mitchell)表示,這一結果標誌著優先考慮數學和科學的改革正在產生影響。

她說:「我們具備了提供世界上最好教育系統的所有要素。」

澳大利亞課程、評估和報告管理局執行長戴維·德·卡瓦略(David de Carvalho)表示,這一測驗結果「令人鼓舞,但沒有任何值得自滿的理由,尤其是考慮到四年級數學結果」。

位於Kingsgrove的聖厄休拉學院(St Ursula's College)的校長瑪麗·裡斯克(Mary Leask)表示,該學校訓練有素的數學和科學老師以及與他們的直屬小學的合作關係推動了學生對STEM學科的熱情和表現。

「在過去三年中,我們發現選擇高階數學的女孩人數有所增加,參加物理和化學的女孩人數也有所增加」。

參考來源:

https://www.smh.com.au/national/the-chart-that-reveals-who-really-gets-band-6s-in-the-hsc-20201209-p56m22.html

https://freewechat.com/a/MzI1ODMyOTM0Mg==/2247485488/1

https://www.smh.com.au/education/nsw-lifts-australian-high-school-students-to-world-s-top-10-in-maths-science-20201208-p56lpw.html

相關焦點

  • 溮河中學:記以理服人、幽默睿智的數學班主任
    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用和風細雨般的話語蕩滌學生們心靈上的塵泥,用披荊斬棘般的幹勁掃除學生前進途中的障礙,用「甘為孺子牛」般的精神繪就溮中的壯美畫卷。他們用心做事,用愛育人,在平凡的工作中譜寫了一曲曲不平凡的奉獻之歌。他們就是溮河中學的數學班主任們。
  • 中學數學如何培養核心素養 靠「理解」不靠「刷題」
    會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數學編輯室主任、編審李海東以「基於核心素養的中學數學教學」為主題進行了精彩分享。  李海東在分享中詳細闡述了核心素養的過往歷史和未來發展方向,並針對日常教學中容易出現問題舉例解答。李海東指出:「培養核心素養,要從課程理解、學科理解、教材理解的角度認識和把握內容,讓學生經歷自然的過程去理解消化,融會貫通。」
  • 德國人的數學差,但是如何數學家很多?其實是他們的啟蒙方式不同
    說到數學,我們中國人都是很有信心的。中國人的數學成績一直很好。即使是小學初中的數學公式也會讓很多外國人感到絕望,但我們中國人覺得沒有什麼困難。就像一個在天津一所中學讀書的德國男孩,他甚至在試卷上寫道:「對不起,我都不會,中國的數學太難了!」
  • 如何培養孩子在數學方面的興趣,克服數學恐懼
    最近,張女士發現上初二的女兒對數學很憷,「這種恐懼表現在很多細節上,比如回家做作業時,她會先做語文,再寫英語,接著是物理,把數學放到最後,實在躲不過才硬著頭皮做。」學數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讓孩子在生活中用數學去思維,為未來的研究學習打下基礎。 比如小學4年級時,是學生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轉變,初二則從具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發展,高一下學期高二上學期是辯證邏輯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各階段相應的數學內容的設置也從分數概念引入到平面幾何再到函數、解析幾何。
  • 中學數學創新實驗室建設方案
    中學數學探究實驗室建設方案  序號 名稱 數量 單位  一、基礎設備部分   1 學生實驗臺 張 6  2 學生凳 張 46  二 、桌面型實驗儀器  1、數學基礎   1 多用線面關係演示器 套 1  2 空間平面關係演示器 套 1  3 函數二角板 套 1  4 多用平面幾何演示器 套 1  5 圓錐曲線演示器 套 1  6 立體幾何模型數學教具 套 1  7 正20面體 套 1  8 變焦點橢圓規 套 1
  • 為何美國人數學很差,卻出了那麼多的數學家?中國數學教育差在哪
    我們經常會在網絡上看到很多調侃美國人數學能力差的新聞與視頻。美國中學生們連乘法口訣都算不明白,很多著名的影星也十分排斥數學。而這個結論不禁讓人想要探索,為什麼美國學生的數學那麼差,卻能包攬一半的諾貝爾大獎,而中國的教育又差在哪?其實歸根結底,美國的教育是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而其數學教育的重點也與我國很不相同。
  • 青島中學數學學科國際競賽捷報再傳
    青島中學共有171名同學在本次競賽中斬獲獎項:其中一等獎7人,二等獎54人,三等獎70人,數學技能獎41人。勇於嘗試和挑戰一直是青島中學學子的優秀品格之一,眾多同學表現如此優異,成績驕人,可喜可賀!「比如被3整除的數是所有位數上的數字加一起被3整除,被5整除的數個位是0或者5。那麼被15整除的數就是個位是0或者5而且所有位數上的數字加一起是3的倍數的數字。同樣我們可以按照這樣的規律推論被30,被45整除的規律。
  • 寧波這位老師把數學益智遊戲引進課堂 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有人說「數學是聰明人的思維遊戲」,這個說法雖然不夠全面,但是突出了數學學習對於思維鍛鍊的價值。而遊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很多時候教師可以藉助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 數學老師經驗:從小數學就好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
    尤其是在數學這個學科上,學生間的兩極分化非常嚴重。 擅長數學的同學,考試拿高分甚至滿分都不在話下,而不擅長的同學,就會被數學嚴重「拖後腿」,很多家長也是為此操碎了心。
  • 2019-2020學年,衡水中學,高中數學高三(上)期末試卷+答案
    上篇文章小菌為大家分享的是「衡水中學數學押題卷」,接下來這篇文章,為大家分享的是「衡水中學2019-2020學年的期末數學試卷」。上一篇為大家說了那麼多,難免也口乾舌燥了,如果說得太多,你們又覺得我像一個得道高僧,一直碎碎念。那麼這篇文章,我就為大家著重分析一下試卷上的問題吧。接下來我要為大家說一下,為什麼要分「期末卷」和「押題卷」,以及在練習上,我們該如何去取捨。
  • 對學數學考數學心存畏懼?別怕,遵義這位高級教師想和你聊聊……
    記者自己就屬於後者,小學時期對數學懵懵懂懂,好在父母抓得緊,所以基礎不差,進入初中後自主學習意識增強,對數學的學習漸漸步入正軌。儘管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但我至今依舊記得中考那年數學的最後兩道大題,一道幾何、一道代數,兩道都一下子摸不到頭腦。好在解題時間充裕。我在千思百想中,把卷子翻轉,忽然就看到了那條解題的「輔助線」,激動得心跳到嗓子眼。
  • 杭州學軍中學梁敬勳入選2020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隊
    喜報近日,2020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隊成員名單正式揭曉,杭州學軍中學高三(1)班梁敬勳同學入選,成為杭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數學奧賽國家隊的學生,將代表我國參加今年9月21日至22日在俄羅斯舉行的第6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競賽。
  • 數學好有多重要?這裡數學好定義成做難題的能力
    如果數學不好(指不擅長做難題),上了初中,尤其是初二下學期以後,學霸可能被拖成學中,學中被拖成學渣:1.重點中學通過DZ政策考試,主要考數學,判斷一個孩子做難題的能力,這類孩子在小升初時是被搶的。2.DZ政策取消後(有幾所特殊牛校仍然能DZ,但不能跨區),按照小學畢業考試排名進入初中的學生,在一次入學分班考試中,這個名次立刻被打亂了,也體現在數學上,將被數學成績重新洗牌。3.數學計算能力與物理是有關聯的,可以預測將來物理的學習情況。
  • 如何學好數學,學好中學數學有訣竅,由薄到厚、由厚到薄
    在上一篇我們一起探討了學習以及學習數學有多重要,那麼這一篇我們著重分享下對於初中數學的學習我們要怎樣學習,會有哪些錯誤,會用到哪些方法,下面跟著文字一起進入《學好數學有訣竅-由薄到厚、由厚到薄》進行分享。
  • 全國高中數學聯賽,浙江5位女生突出重圍,看她們怎麼學數學
    分別是杭州學軍中學教育集團文淵中學的黃婧揚、富陽中學的孫禾衣、鎮海中學的翁雅迪和學軍中學的李昕妙。在這場「神仙打架」的競爭中,幾名女生無疑是超亮眼的存在。她們是怎麼學數學的,如何突出重圍,記者和幾位家長、教練聊了聊。在五大學科競賽中,數學學科競賽的難度是公認的高。每年數學競賽,先從初賽開始,全省大約1萬人參加。
  • 有道數學桌遊,玩中學系列6個款式隨心選,買就送贈品!
    ☞ 兒童的心理:無法理解為什麼吃餅乾要清點,為什麼桌子上有蘋果還要清點,為什麼出門看到車要清點,清點是為了幹嘛?☞兒童更容易理解:如果這個遊戲贏了的目標是看誰先獲取10個龍蛋,那我就要隨時關注並清點看看我已經收集幾個了,距離10個還差幾個!
  • 14歲新生高考數學滿分被復旦錄取 帶三套中學校服
    在小學4年級時,他經過考試篩選,入讀北京市第八中學少年班。他用4年時間完成了從小學5年級到高中3年級8年的課程,今年高考以總分692分(數學滿分)的成績,被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錄取。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復旦志德書院的一個3樓寢室,見到了肖宇鶴。
  • 中小學數學如何變得更有趣?原來可以這樣「玩」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吳國頌 通訊員 羅詩冰教育技術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如何影響中小學數學教育?現代技術與數學教育是如何深度融合的?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上,湧現了不少新鮮的觀點。中國科學院院士、北師港浸大校長湯濤在數學學科建設及數學科普教育方面有豐富的研究經驗。他認為,目前的數學教育培養了好勝心,但沒有帶來激發興趣的好奇心。對於中小學老師和家長來說,要培養有後勁的學生,關鍵是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 高途課堂最牛的數學老師,高途數學老師
    原標題:高途課堂最牛的數學老師,高途數學老師今天為大家準備的禮物是高途課堂數學老師的測評推薦,之所以選擇高途課堂數學老師主要還是因為最近在私信中收到了許多諸如」高途課堂最牛數學老師「」高途課堂數學老師「排名等問題,今天就給大家來羅列一下高途課堂的數學老師。
  • 《最強大腦》數學學霸孫奕東媽媽公開兒子的秘密:數學應該這樣學
    特別是數學這種非常強調面授的科目,一旦沒有跟上,那麼成績不好就是必然的呢!孩子小學的成績越來越差,這樣下去到了初中如何得了!由於應試教育的特點,作為家長的我們都無法迴避一個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初中數學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分數,那麼很難考上一個好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