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不等式 走近量子糾纏

2021-02-18 中科院高能所

■張天蓉/文

1963-1964年,在長期供職於歐洲核子中心(CERN)後,約翰·貝爾有機會到美國史丹福大學訪問一年。北加州田園式的風光,四季宜人的氣候,附近農莊的葡萄美酒,離得不遠的黃金海灘,加之史丹福大學既寧靜深沉,又寬鬆開放的學術氣氛。這美好的一切,孕育了貝爾的靈感,啟發了他對EPR佯謬及隱變量理論的深刻思考。

貝爾開始認真考察量子力學能否用局域的隱變量理論來解釋。貝爾認為,量子論表面上獲得了成功,但其理論基礎仍然可能是片面的,如同瞎子摸象,管中窺豹,沒有看到更全面、更深層的東西。在量子論的地下深處,可能有一個隱身人在作怪:那就是隱變量。

根據愛因斯坦的想法,在EPR論文中提到的,從一個大粒子分裂成的兩個粒子的自旋狀態,雖然看起來是隨機的,但卻可能是在兩粒子分離的那一刻(或是之前)就決定好了的。打個比喻說,如同兩個同卵雙胞胎,他們的基因情況早就決定了,無論後來他(她)們相距多遠,總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會作出一些驚人相似的選擇,使人誤認為他們有第六感,能超距離地心靈相通。但是實際上,是有一串遺傳指令隱藏在它們的基因中,暗地裡指揮著他們的行動,一旦我們找出了這些指令,雙胞胎的『心靈感應』就不再神秘,不再需要用所謂『非局域』的超距作用來解釋了。

儘管粒子自旋是個很深奧的量子力學概念,並無經典對應物,但粗略地說,我們可以用三維空間的一段矢量來表示粒子的自旋。比如,對EPR中的糾纏粒子對A和B來說,它們的自旋矢量總是處於相反的方向,如下圖中所示的紅色矢量和藍色矢量。這兩個紅藍自旋矢量,在三維空間中可以隨機地取各種方向,假設這種隨機性是來自於某個未知的隱變量L。為簡單起見,我們假設L只有八個離散的數值,L=1,2,3,4,5,6,7,8,如下圖所示,分別對應於三維空間直角坐標系的八個卦限。

由於A、B的糾纏性,圖中的紅矢和藍矢總是應該指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說,紅矢方向確定了,藍矢方向也就確定了。因此,我們只需要考慮A粒子的自旋矢量(紅矢)的空間取向就夠了。假設紅矢出現在八個卦限中的概率分別為n1,n2…n8。由於紅矢的位置在8個卦限中必居其一,因此我們有:

n1+n2+n3+n4+n5+n6+n7+n8 = 1。

 

現在,我們列出一個表,描述A、B的自旋矢量在3維空間可能出現的8種情況。下圖中的左半部分列出了在這些可能情況下,自旋矢量在xyz方向的符號:

既然AB二粒子系統形成糾纏態,互為關聯,我們便定義幾個關聯函數,用數學語言來更準確地描述這種關聯的程度。比如,我們可以如此來定義Pxx(L):觀察x方向紅矢的符號,和x方向藍矢的符號,如果兩個符號相同,函數Pxx(L)的值就為+1,否則,函數Pxx(L)的值就為-1。我們從上表左邊列出的紅矢藍矢的符號不難看出,Pxx(L)的8個數值都是-1。然後,我們使用類似的原則,可以定義其他的關聯函數。比如說,Pxz(L),是x方向紅矢符號,與z方向藍矢符號的關聯,等等。

在上圖中的右半部分,我們列出了Pxx(L),以及Pxz(L)、Pzy(L)、Pxy(L)的數值。

現在,貝爾繼續按照經典的思維方式想下去:我們的小孫悟空A和B蹦出石頭縫時,它們的兩個自旋看起來是隨機的,但實際上是按照上面的列表互相關聯。然後,他們朝相反方向拼命跑。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兩個小孫悟空分別被如來佛和觀音菩薩抓住了。如來和觀音分別對A和B的自旋方向進行測量。因為L是不可知的隱變量,因此,只有關聯函數的平均值才有意義。根據上面表中的數值,我們不難預測一下這幾個關聯函數被測量到的平均值:

Pxx = -n1-n2-n3-n4-n5-n6-n7-n8 = -1

Pxz = -n1+n2+n3-n4+n5-n6-n7+n8

Pzy = -n1-n2+n3+n4+n5+n6-n7-n8

Pxy = -n1+n2-n3+n4-n5+n6-n7+n8

讓我們直觀地理解一下,這幾個關聯函數是什麼意思呢?可以這樣來看:Pxx代表的是A和B都從x方向觀測時,它們的符號的平均相關性。因為糾纏的原因,A、B的符號總是相反的,所以同被在x方向觀察時,它們的平均相關性是-1,即反相關。類似的,Pxz代表的是從x方向觀測A,從z方向觀測B時,它們符號的平均相關性。如果自旋在每個方向的概率都一樣,即:n1=n2=…n8=1/8的話,我們會得到Pxz為0。對Pzy和Pxy,也得到相同的結論。換言之,當概率均等時,如在相同方向測量A、B的自旋,應該反相關;而如果在不同方向測量A和B的自旋,平均來說應該不相關。

我們可以用一個通俗的比喻來加深對上文的理解:兩個雙胞胎A和B,出生後從未見過面,互相完全不知對方情況。一天,兩人分別來到紐約和北京。假設雙胞胎誠實不撒謊。當紐約和北京的警察問他們同樣的問題:「你是哥哥嗎?」,如果A回答「是」,B一定是回答「不是」,反之亦然。對這個問題,他們不需要互通消息,回答一定是反相關的,因為問題的答案是出生時就因出生的順序而決定了的(這可相仿於Pxx=-1的情況)。但是,如果紐約警察問A:「兩人中你更高嗎?」,而北京警察問B:「你跑得更快嗎?」,按照我們的經典常識,兩人出生後互不相識,從未比較過彼此的高度,也從未一起賽跑。所以,他們的回答就應該不會相關了(這可相仿於Pxz=0的情況)。

現在再回到簡單的數學:我們在Pxz、Pzy和Pxy的表達式上,做點小運算。首先,將Pxz和Pzy相減再取絕對值後,可以得到:

|Pxz-Pzy| = 2|n2-n4-n6+n8| = 2|(n2+n8)-(n4+n6)|  (7.1)

然後,利用有關絕對值的不等式|x-y|<=|x|+|y|,我們有:

2|(n2+n8)-(n4+n6)| <= 2(n2+n4+n6+n8) =

(n1+n2+n3+n4+n5+n6+n7+n8)+(-n1+n2-n3+n4-n5+n6-n7+n8) = 1+Pxy  (7.2)

這樣,從(7.1)和(7.2),我們得到一個不等式:

|Pxz-Pzy|<= 1+Pxy  (7.3)

這就是著名的貝爾不等式。上述不等式是貝爾應用經典概率的思維方法得出的結論。因此,它可以說是在經典的框架下,這三個關聯函數之間要滿足的約束條件。也就是說,經典的孫悟空不可以胡作非為,它的行動是被師傅唐僧的緊箍咒制約了的,得滿足貝爾不等式!

但是,如果是量子世界的量子孫悟空,情況又將如何呢?當然只有兩種情形:如果量子孫悟空也遵循貝爾不等式,那就好了,萬事大吉!愛因斯坦的預言實現了。量子論應該是滿足『局域實在論』的,量子孫悟空表現詭異一些,只不過是因為有某些我們不知道的隱變量而已,那不著急,將來我們總能挖掘出這些隱變量的。第二種情況:那就是量子孫悟空不遵循貝爾不等式,貝爾用他的『貝爾定理』來表述這種情形:「任何局域隱變量理論都不可能重現量子力學的全部統計性預言」。如果是這樣的話,世界好像有點亂套!

不過沒關係,貝爾說,重要的是,這幾個關聯函數是在實驗室中可能測量到的物理量。這樣,我的不等式就為判定EPR和量子力學誰對誰錯提供了一個實驗驗證的方法。

那好,理論物理學家們說,我們就暫時停止耍嘴皮,讓將來的實驗結果來說話吧。

*******************************

參考資料:

E. C. G. Sudatshan and Tony Rothman「A New Interpretation of Bell’s Inequalit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Volume 32, Number 7, 1077-1086,

走近量子糾纏系列

1、薛丁格、女朋友、貓 

2、男孩物理學

3、上帝擲骰子嗎?

4、波爾和愛因斯坦之爭

5、量子糾纏態

6、幫倒忙的貝爾

來源:張天蓉科學網博客

相關焦點

  • 走近量子糾纏系列之貝爾不等式
    北加州田園式的風光,四季宜人的氣候,附近農莊的葡萄美酒,離得不遠的黃金海灘,加之史丹福大學既寧靜深沉又寬鬆開放的學術氣氛,孕育了貝爾的靈感,啟發了他對EPR佯謬及隱變量理論的深刻思考。 貝爾開始認真考察量子力學能否用局域的隱變量理論來解釋。貝爾認為,量子論表面上獲得了成功,但其理論基礎仍然可能是片面的,如同瞎子摸象,管中窺豹,沒有看到更全面、更深層的東西。
  • 量子物理史話——貝爾不等式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貝爾不等式,國外叫貝爾的很多,說明一下我們所講的貝爾不是發明電話的那個貝爾,發明電話的貝爾叫亞歷山大·貝爾,而我們今天說的貝爾叫斯圖爾特
  • 什麼是量子糾纏?
    他們並沒有更進一步研究量子糾纏的特性。並且將這篇論文發表於5月份的《物理評論》。這是最早探討量子力學理論對於強關聯繫統所做的反直覺預測的一篇論文。EPR論文凸顯了量子糾纏的怪異性質。假設兩個量子系統相互作用,然後彼此分離,但其中任意系統都不處於明確態,則它們的量子態會疊加在一起,共同形成的量子態具有量子糾纏特性。
  • 貝爾不等式,一個決定世界本質的不等式
    1993年,第七屆雅爾達會議這一次,沒有愛因斯坦,當然,人們也不再爭論量子論的正確性了。「右」兩種如果,一個粒子選擇「左」,那麼另一個粒子一定選擇「右愛因斯坦認為,既然不能有超光速的存在,那麼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在分裂的一瞬間,兩個粒子的狀態就已經確定,粒子在觀測的一瞬間才確定狀態顯然不符合相對論」愛因斯坦的這個詰難以三位發起人的名字命名:EPR佯謬如果你看過小編之前的文章,一定很熟悉,這就是前邊寫過的「量子糾纏
  • 量子理論、量子糾纏和量子加密通信
    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都基於量子糾纏,量子會不會發生糾纏?
  • 助力量子發展,從幾米到一公裡!中科大實現遠程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量子糾纏作為量子通訊、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過程的重要資源,其長距離分發對於量子技術的實用化及量子物理基本問題的檢驗至關重要。這些年各國都在加緊進行量子技術研究,當然量子技術的方向和應用有很多,比如前面說的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量子計算等等,為何如此重要呢?
  • 中國科學家實現相距一公裡的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IT之家3月20日消息 據央視新聞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近日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李朝暉教授、中山大學餘思遠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
  • 我國科學家實現相距一公裡的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來源:央視原標題:我國科學家實現相距一公裡的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與暨南大學、中山大學等研究團隊合作,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實現了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
  • 科學中最深刻的發現—貝爾不等式,一個決定上帝是否擲骰子的公式
    貝爾不等式貝爾注意到,愛因斯坦和波爾的爭論,關鍵就在於愛因斯坦提出的「EPR」當中,1964年,貝爾發表了名為《論EPR佯謬》的理論,文中以簡單清晰卻又深邃精煉的證明過程,得到了大名鼎鼎的「貝爾不等式」,被譽為「科學中最深刻的發現」,該論文也成為20世紀物理學名篇。
  • 愛因斯坦「幽靈般的」量子糾纏現象被攝像機捕捉到
    這幅圖顯示了一種強大的量子糾纏形式,兩個粒子相互作用,並在瞬間共享它們的物理狀態。「幽靈行動」的發生與兩個粒子之間的距離無關,這意味著這一原理有時被引證為隱形傳態的一個可能基礎,這種被稱為鐘形糾纏的聯繫支撐著量子力學的整個領域。格拉斯哥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的保羅·安託萬·莫羅說,我們成功捕捉到的這幅圖像優雅地展示了自然的基本屬性,這是我們第一次以圖像的形式看到它。
  • 從量子糾纏的角度看世界
    本文通過引入故事介紹了量子糾纏的概念, 然後結合理性知識分析量子糾纏的前因後果,最後給出一定的猜測和量子糾纏本質與世界的聯繫。首先我從百度百科上查了其定義:在量子力學裡,當幾個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由於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則稱這現象為量子纏結或量子糾纏(quantumentanglement)。量子糾纏是一種純粹發生於量子系統的現象;在經典力學裡,找不到類似的現象。
  • 《量子物理史話》:什麼叫無來亦無去?
    1951年普林斯頓大學的玻姆率先提出了隱藏在量子力學背後,符合局域實在論的「隱變量」理論,量子力學是它的近似。 1964年,貝爾提出任何符合愛因斯坦局域實在論的隱變量理論都將不能和量子力學相容,並用玻姆的理論對實驗推導出了一個不等式,即有名的「貝爾不等式」。
  • 曾被稱作巫術的量子糾纏理論告訴我們:你的意念可以改變整個世界
    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中的一種現象。
  • 一個新定理揭示了量子物理學的極限,至少有一個「現實」是錯誤的
    然後在1964年,約翰·斯圖爾特·貝爾證明了一個定理,該定理將檢驗量子理論是否像愛因斯坦所說的那樣掩蓋了對現實的完整描述。從那以後,實驗人員就用貝爾定理來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即在所有明顯的量子瘋狂之下(隨機性和量子糾纏)是一種隱藏的確定性現實,它遵守相對論定律。現在,一個新的定理將貝爾的工作推進了一步。
  • 量子力學裡的「波函數坍塌」是由於人的意識導致的嗎?
    原來是想借量子力學招魂納幡死灰復燃的神鬼玄說,是某些宣揚「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的一幫子人咋呼的。他們利用的是量子力學中一些奇異特性,如不確定性原理(測不準原理)、波函數坍塌、量子糾纏等與宏觀事物邏輯相悖的特點,把量子力學神秘化,往神學上引。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派之爭。
  • 用量子糾纏、雙縫幹涉,可構造1種預言未來的系統
    但是實際上量子力學發展起來以後,是可以依賴於量子糾纏,構造出一個預言未來的系統。圍繞著量子糾纏代表的本質性含義,愛因斯坦和玻爾有長期的爭論。而且關於量子糾纏是為什麼發生,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確定的解釋。量子糾纏有兩大重要特點:第1個就是超越距離,跨越了地域,瞬間完成;第2個就是相互糾纏的量子之間找不到任何聯繫。瞬間完成意味著速度無限快!關於量子糾纏的速度,進行測量的科學團隊有很多,最後的結論都是沒有上限。所以我們認為它的速度是趨向於無窮的。
  • 量子糾纏是指量子糾纏的傳遞
    全球量子技術產業,排名第一的是法國,第二是英國,第三是日本。我們就接觸過一些,之前帶過的一個單元,東京大學,qcd實驗室裡的一位量子算法專家,和我們聊過:量子糾纏的物理與量子信息學的分布式實踐-量子糾纏是單態薛丁格方程的不確定性解,或者說是不確定性服從的哈密頓算符的歸一化導數。
  • 「量子糾纏針灸」能實現「直系親屬」互治?「疊加態」究竟是什麼?
    在這本期刊的 2017 年第 11 期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叫做《試論『量子糾纏』於針灸》[1],不知道怎麼過了將近一年,突然被網友翻出來熱炒。論文的作者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的三名醫生,第一作者是王軍。這篇論文的摘要中寫道:筆者運用量子糾纏理論實現針灸臨床的直系親屬互治,且效果顯著,結果提示疾病與直系親屬的相應腧[shù]穴之間存在著量子糾纏的耦合關係。
  • 墨子號量子衛星,讓量子糾纏走出實驗室
    墨子號量子衛星,讓量子糾纏走出實驗室一提到量子,大家都是一頭霧水,那麼到底什麼是量子呢?二、量子糾纏在量子力學裡,當幾個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由於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則稱這現象為量子纏結或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量子糾纏是一種純粹發生於量子系統的現象;在經典力學裡,找不到類似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