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催化下,直播成為各行各業的「萬金油」超市也不例外。在經歷一個月的短暫試水,嘗到甜頭後,超市的直播風潮正愈演愈烈。
小編了解到,經過一個月左右的試水後,物美、家樂福、永輝等多家超市拿出的直播業績都頗為亮眼。北京物美&多點Dmall最近一場直播活動中,一小時售出了1019盒半成品小龍蝦。在直播的帶動下,北京物美周末檔大促小龍蝦銷售額達到39萬元。
直播首秀後,多點Dmall又將直播帶貨模式複製到了華東物美、重百新世紀超市、新百連超、中百倉儲、美食林、嘉榮、山東聖豪、勝大超市等區域性超市。數據顯示,1個多月內,多點聯合多家商超共做了51場直播,累計觸達66萬消費者。
自3月以來,超市行業掀起的直播熱潮中,家樂福、永輝等一線品牌超市也都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直播活動。4月18日蘇寧家樂福華北區總裁鄒國發親自上陣直播帶貨,半小時觀看量60萬;永輝「女神節」直播時有20萬觀看量。
一家超市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其實就單場直播的銷售額而言,在超市全天的營業額中佔比還是一小部分,但是超市對於這種新嘗試還是比較興奮的,畢竟這個全新的模式帶來了新的增量。「在超市試水初期,用極少的成本就能帶來5萬增量的銷售。未來,如果能通過不斷聚集和培育出自己私域流量的話,還是有很大的展望空間。」
更為重要的是,直播帶動北京物美周末檔大促小龍蝦銷售39萬元。4月18日,蘇寧家樂福華北區總裁鄒國發上陣,半小時觀看量60萬;永輝「女神節」直播時有20萬觀看量。
直播無疑正在成為當前最熱門的風口。根據第三方機構艾瑞諮詢最新發布的《2020年中國企業直播服務市場研究報告》,2019年中國企業直播服務市場收入規模破10億大關,達14.8億元,2020年中國企業直播服務市場收入規模有望突破35億,企業直播服務市場體量持續增大。
直播帶貨作為一種營銷方式,其本質上還是抓住消費者的心理誘導顧客購買。超市作為直播界的新手,沒有成熟流量的直播平臺、沒有網紅主播的直播間,低價成為超市直播帶貨中常用的手段。
一家超市的負責人告訴小編,其實就單場直播而言,銷售額只佔超市全天營業額中的一小部分,但超市對這種新嘗試還是比較興奮的,畢竟這種全新模式帶來了新的增量。「在超市試水初期,用極少的成本就能帶來5萬增量的銷售量。未來,如果能通過不斷聚集和培育出私域流量的話,還有很大的展望空間。」
儘管直播為超市帶來的流量無法與電商平臺的直播相比。但超市企業發現,後續周末或假日的同產品帶動卻極為可觀。嘗到甜頭的超市們紛紛表態會將直播常態化運營下去。
家樂福華北區總裁鄒國發就表示,計劃繼續多層次、多維度、常態化的推進直播運營模式。物美作為超市直播的先行者,也在往專業化直播的路上邁進。小編注意到,物美集團在招標辦公眾號上發布了「物美集團2020年網絡直播設備採購項目招標公告」,採購清單中不乏直播機、推流器、調音臺等專業直播設備及硬體。
站在直播的風口上,超市看到了另一種可能,但在任何模式都可以高速複製的今天,超市一擁而入做直播,商品又相對同質化,對於超市來說,直播帶貨這門生意能否持續得下去?另外,超市終究是渠道零售商,從現在的超市直播來看,直播帶貨僅僅是為品牌商搭臺做嫁衣,那這對於超市的意義何在?正如最近火熱的錘子創始人羅永浩,他的直播帶貨即便銷量再高,賣的終究還是別人的產品。
有分析認為,後入局直播的超市,在常規手段下,難以獲得爆發式的流量增長,只能通過細火慢燉的方式來慢慢培育。僅僅依靠渠道創新,在同質化商品中進行價格廝殺無法真正捆綁消費者。
精益零售理論創始人龔胤全認為,無論在營銷手段上做出什麼創新,商品和服務終究是核心,能否培養私域流量並獲得頻繁複購,取決於商家是否具有消費者想要的商品和服務。
他認為,中國零售在科技創新方面領先日本5-10年,但在原創商品開發的製造型零售方面還有待提高。此番直播帶貨的時機,將會加速超市開發自有品牌商品的進程。同時他強調,未來零售業應該與供應商、原料商、物流商結成穩固的製售同盟關係,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將上升到供應鏈之爭。
事實上,直播帶貨作為一種線上營銷手段,本出自電商之手,需要企業自身具備成熟的平臺及完善的配送體系。與電商相比,這些顯然不是超市的強項。但在疫情的催化下,直播帶貨逐漸走進了線下零售企業的視野。
對於盒馬鮮生、蘇寧家樂福等有網際網路背景的企業來說,直播帶貨的手段為其拓寬了目標人群,觸及到了更多的消費者。不過仍有不少超市線上環節還相對薄弱。要想利用好直播這枚棋子,超市在線上平臺搭建及物流配送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趙馳/文
圖片來源:受訪企業企業提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