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回來的路上就想寫一篇感想,卻遲遲落不下筆。思緒很混亂,不丹的體驗太過刺激,我突然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表達不清。
那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感受? 安縵酒店門口的草坪上,隨便亂入的牛兒留下的糞便和露水一樣清新溼潤。清晨醒來,山谷裡飄來飄去的青雲讓你感覺生活在夢境,身邊亂跑的野狗提醒你還在俗世。
酒店旁邊就是一個寺院,下午時分,喇嘛們出來曬太陽
晨起的山谷,每年冬天黑頸鶴都會歸來
上半年出差去北歐,去到了2017聯合國最幸福國家前10名中的挪威(第一名)、丹麥(第二名)和瑞典(第十名)。回來讀到國民幸福指數(GNH),據說是最早20世紀70年代是由南亞的不丹王國的國王提出的,進而得知說不丹也是最幸福的國家。
臨出發的前一天,支付寶廣告語事件鋪天蓋地的襲來,最扎心的一句話,我記得是:年紀越大,越沒有人會原諒你的窮。
不丹真的很窮耶. 飛機在不丹僅有的、唯一的國際機場降落時,我驚呆了. 這個航站樓比不上中國任何一個地級市的汽車站吧?
帕羅國際機場的候機樓,不丹唯一的國際機場
三天後見到的第二個航站樓,徹底讓我懵圈了:
你沒看錯,右手邊那個小閣樓就是候機樓,事實上,我們下飛機的,都沒機會進入候機樓,就在大草灘上等拖拉機拉著一車行李,然後一擁而上取行李。嗯,我想說,真的很原生態。
這個國家一共79萬人口,有5架737和1架小飛機,十天裡我們貫穿了不丹東西,居然沒有見過四車道的馬路。大部分地區都是我們說的單行道,山區仍以馬、牛、騾為主要運輸工具。河流眾多但湍急,無法航行。
貫穿不丹的國家公路還是土路,隨處可見塌方泥濘的單行道
幸福? 按照北歐的標準,按照支付寶的廣告,不丹該是最不幸福的國家之一了. 他無論如何都和幸福扯不上邊呢?
一路上我像祥林嫂一樣問遇到的每一位可以交流的不丹人:你幸福嗎?為什麼說不丹是最幸福的國家呢?
第一位回答我的是我們此行的第一位導遊。他居然是位喇嘛,因為他不是國教喇嘛,所以需要「自謀生路」,而不是國家供養。他在印度生活了小二十年,還是決定回國,因為覺得不丹「更幸福」。
他是這樣答覆我的:我們不丹幸福,是因為我們有宗教信仰,信佛;而且,我們看病不花錢。
信佛就會幸福嗎?我追問。
嗯,信佛的人心裡更平和。
左一:我們此行的第一位導遊居然是位喇嘛
回答問題的第二個人是接待我們旅行社老闆的弟弟,也算是旅行社的「高管」,當然,這個旅行社似乎也沒幾個人。不過從他的舉手投足間,還是能感覺到他的自豪和驕傲,也算是幸福的一種體現?
他有兩個孩子,兩次在家裡招待我們吃飯,聊的多了,他也會告訴我生活有壓力,所以要了兩個孩子堅決不肯再要。我們聊著家常,發現對於日子,其實大家有著類似的苦惱和困惑。 不同的是,他更從容,也不知道他的那股子淡定是哪裡來的。我猜還是和宗教有關?
他對我說了很多不丹人幸福的原因,比如孩子讀書免費,所有人看病免費。當然,宗教也是再一次的被提到。 「因為有信仰,我們更多的是內觀自己的內心,不和別人比。」
左二:此行的第二位導遊,和我們在原始森林徒步
和我們相處最久的是第二位導遊,他年紀比較大,中文是在臺灣學的,所以總是叫「睿寶」 妹妹。
「妹妹,你昨晚睡的怎麼樣?」
「我不是你妹妹呀?」 睿寶困惑了一路,每次導遊叫她,她都要反應半天。
他的兒子在澳大利亞讀大學,並且不準備回國就在那邊找工作了。 他告訴我年輕一代的不丹人很多人離開不丹去外面尋找就業機會。畢竟,在這個依然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就業機會實在是少得可憐。
年輕人離開國家,等老了再回來不丹養老。因為,還是那個理由:這裡看病不花錢,生活比較簡單。
兩次偶遇總理都距離近的可以
機緣巧合,我居然在這十天的旅程三次遇到不丹的總理。如果說是緣份,更說明了這個國家的小巧吧?
第一次是在戒楚節,不丹最著名最盛大的節日。遠遠的看到總理與民同樂接受活佛的摸頂。我們參加的是首都廷布戒楚,感覺就像小時候參加的那達慕大會,從規模上看,甚至比不上兩年前我參加的那曲賽馬節。
第二次我們去郵局買郵票,不巧那天是世界郵政日,總理去參加一個活動。我更近的看到他。
第三次居然是在我們返程的航班上,他和我們同機去曼谷轉機。 平凡如此,在機場擺渡大巴上,我決定問問他關於幸福的看法。
機場擺渡車上,睿媽零距離「採訪」總理
總理比起百姓似乎謹慎很多,對於不丹面臨的挑戰似乎也認識得更加清晰。
隨著網絡電視、網際網路的接入,面對現代社會的衝擊,不丹人心底的平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讓大家保持這種平和?
總理介紹說:除了全民信教以外,他們也在學校的教育裡加入了很多這方面的課程,感覺有點兒類似我們的思想品德課程,用傳統文化和故事,告訴孩子們什麼是最重要的。
「我希望我們可以早早給他們種下種子,種下平和和善念,明白幸福的含義到底是什麼」。總理說,「當然,挑戰也依然巨大」。
去不丹之前,我問睿寶:你覺得幸福是什麼?
「有爸爸,有媽媽,有哥哥,有姐姐,有姥姥,有.. 」一口氣她數出能想到的親人十幾個。
在露營的帳篷裡,我又一次問她:幸福是什麼?
「有好吃,有好喝,晚上睡覺的時候還有暖水袋!」
露營第一天傍晚下了雨,居然看到雙彩虹
回家的飛機上,我最後一次問睿寶:你覺得這次最幸福的是什麼?
「露營!睡在帳篷裡!」
「啊!你不喜歡我們住的安縵嗎?露營多艱苦啊,睡袋都是臭的啊」
「哪裡有!露營多好啊!太好玩了!幸福死了!如果可以,我願意天天住睡袋,住帳篷!」
我和睿爸面面相覷,考慮到不丹的條件,此行我們很奢侈的定了四個安縵,然而睿寶最喜歡的居然是那個我和睿爸無法安睡的帳篷和臭臭的睡袋.
突然間,我似乎悟到了什麼 . 幸福在孩子心中,在我們每個人未被這個俗世教育前,其實特別簡單:大自然的美好,新鮮的感覺。
吃喝拉撒其實本沒有那麼高的要求(都是被自己「慣壞」的吧)。想想我們長大成人後看重的東西,有多少是你最初的願望呢?
想了很久,我覺得不幸福的原因無外乎兩個:一是焦慮,二是欲望。
我們焦慮,因為擔心失去已經得到的所有,我們沒有安全感,對於現實的所擁有的,不能有完全的把握。我們奮鬥了那麼久,才得到今天的所有,我們太怕失去得到的一切;我們焦慮,沒有安全感。
我們充滿了欲望,對於未來我們希望獲得更多,希望明天可以比今天過得更好,所以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加油加速前進,得到什麼似乎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明天可以比今天得到的多。
不丹之行的最後一天,我們去了虎穴寺。那天是個陰雨天,很大的霧氣,爬山爬的讓人絕望,虎穴寺在霧氣中什麼也看不到。完全沒有路,我們在泥水中深一腳淺一腳的前行。上山的路只有一條,泥水中混合著馬匹的排洩物,一不小心就是一個跟頭,所有人都小心翼翼踉踉蹌蹌的前行。
這是圖啥啊?我問自己?至於嗎?
一路上時隱時現的虎穴寺
爬到最絕望的時候,突然隱隱聽到對面山上僧人的吟誦,順著聲音看過去,茫茫白霧中,居然隱隱看到了迷霧中的寺院!浮躁的氣息開始平靜下來,心中有股喜悅湧上來.
幸福就像這雨霧中的虎穴寺吧? 平復你的內心,順著詠經聲(信念)的指引,follow your heart, 一路上有美景,有笑聲,更有困苦,有掙扎。過往的一切都不重要,你心裡只要記得:路在腳下,一步一步,幸福就在不遠處,等著你。
睿媽為大家祈福:幸福更多的是在於我們自己的內心吧?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睿媽微博,圍觀睿媽日常觀察和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