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可以靠顏值的。身為「芳燻百草,色豔群英」的菊科一員,燈盞花有著紫色舌狀花瓣,中央黃色管狀花,雖不算豔冠群花,卻也是美麗清秀,獨具魅力。流金七月,花開正好時,很多人都結伴前往燈盞花田,奔赴一場明媚紫色花盛宴。
除了美貌,她還能給人以獨特的味覺享受。或許,你曾品味過唯美的鮮花宴;或許,你曾嘗試過震撼的昆蟲宴;或許,你曾心水過美味的豆腐宴;可是,你是否體驗過健康的燈盞花宴?在雲南民間,特別是瀘西、彌勒一帶,自古以來就有採挖野生燈盞花進行食療的秘方:用燈盞花15-25克調雞蛋蒸吃或燉肉服,可治療小兒麻痺後遺症、腦炎後遺症,以及風溼疼痛。近年,雲南瀘西人民推出了以燈盞花為原材料的一系列菜品,如燈盞花燉雞、燈盞花煎蛋、燈盞花酥肉、燈盞花獅子頭、涼拌燈盞花等等,組成一場健康而美味的「燈盞花宴」。亦有獨具風格的燈盞花火鍋,以及燈盞花酒,既給你味覺的享受,又能得其保健功效。
本可靠顏值的她,選擇靠實力說話。燈盞花味苦、辛,性溫,具有微寒解毒、祛風除溼、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消炎止痛的功效,對於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類疾病亦有獨特功效,目前,以燈盞花為原料的中成藥在心腦血管防治領域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燈盞花的藥用價值,源自她獨特的化學成分。燈盞花的化學成分有黃酮類、咖啡酸酯類、芳香酸類、香豆素類、吡喃酮類等多種成分,其中,黃酮類化合物野黃芩苷(又名燈盞花乙素)及咖啡醯奎寧酸類化合物為主要有效成分,且具有廣泛的藥理活性。野黃芩苷可擴張腦血管、冠狀血管和外周血管,改善心、腦缺血;同時促進微血管開放,改善微循環;並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抗血栓形成作用;此外,還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加之咖啡醯奎寧酸類化合物的降血脂作用及脂氧酶抑制作用,燈盞花在臨床上應用範圍較廣,尤其在防治缺血性腦卒中、卒中後遺症等腦血管疾病,及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顯著療效,另在腦認知及痴呆、高脂血症、骨科疾病、眼科疾病等領域亦顯示出療效的優越性。
美貌也好,才華也罷,花自盛開,清風徐來;燈盞花也好,致力於燈盞花發展的人也罷,若能讓更多患者因燈盞花受益,便是價值所在,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