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陽春公安
2020年2月11日15時許,事主羅女士報警稱:其女兒昨天上網掃碼被人騙了2萬元。
後經初步核查,報案人羅女士的女兒梁某在手機xx軟體中參加「打字賺錢兼職」,梁某在該「兼職」中先被詐騙100元人民幣,後又添加該公司一工作人員微信,並聽從該工作人員指揮,通過微信繳納了2萬元保證金,前後被騙20100元。
目前,警方已對該案展開偵查。
警方提示
此類騙子往往是將以往在報紙等傳統媒體上實施的詐騙形式搬到了網絡上,利用網絡的開放性、不確定性、匿名性等特徵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只要廣大網民擦亮眼睛,保持清醒,很容易識破騙子的伎倆。
一:要看網站伺服器地址。網民可將所謂的出版社網站域名在域名查詢網站上查一下,如果地址在境外,則大多數屬於詐騙網站,地址在境內的,可以進一步核對對方信息,發現明顯不對的就要當心。
二:要看網站頁面和內容。看有無正規的工商註冊、ICP認證、聯繫方式等,詐騙網站一般會使用點不開的照片貼圖迷惑人,只留xx號而沒有固定電話等信息,聯繫人也只稱X先生、X小姐。這些網頁經常從別的網站連結一些圖書資料,大多在首頁醒目位置放置所謂的「工資發放清單」,如「某省某某工資9500元」等等,以迷惑網民。看到類似的信息,可上網搜索一下這些網站名稱,看評價如何,有無投訴等。
三:保持冷靜,不貪小便宜。尤其是使用網絡、手機等方式與陌生人打交道,一旦涉及到匯款、銀行卡、身份證等敏感信息,先三思而後行,不要輕易出手。
騙子們利用了求職者想找到一份報酬可觀卻又不費力氣工作的心理,才能夠屢屢得手,因此,這就為廣大求職者提了個醒: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收穫永遠不會大於付出,如果一件事你讓感覺佔了大便宜,那麼十有八九可以確定前方有個陷阱在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