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原文及翻譯

2021-02-13 語文學習網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隅,施八尺屏幛。口技人坐屏幛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幛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丈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丈夫亦醒。婦撫兒,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童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於是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眾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譯文:

京城裡有一個善於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擺酒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圍幕,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中,裡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圍幕裡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只聽到遠遠的深巷裡一陣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哈欠,伸著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被吵醒。婦人拍著孩子,給他餵奶,孩子口裡含著乳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嗚嗚地哼唱著哄他睡覺。又一個大孩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口中嗚嗚哼唱的聲音,小孩子含著乳頭啼哭的聲音,大孩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響了起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場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著頭凝神地聽著,微笑著,暗暗讚嘆著,認為妙極了!

沒隔多久,丈夫的鼾聲響起來了,婦人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地拍一會兒停一會兒。隱隱地聽到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聲音,婦人在夢中咳嗽的聲音。客人們聽到這裡,心情稍微放鬆了,身子漸漸坐正了。

突然有一個人大聲喊道:「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剎時間,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來,成百上千的小孩兒哭了起來,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來。中間夾著劈裡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而發出的爆烈聲,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還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聲,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子時一齊用力發出的呼喊聲,在火中搶奪物件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一隻手上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明確指出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一張嘴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揚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索索直抖,幾乎都想爭先恐後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都消失。撤掉圍幕一看裡面,仍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相關焦點

  • 口技·林嗣環原文及翻譯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 中學課本裡的《口技》為啥被刪了兩段?原來,這兩段寫得羞於見人
    比如在初中課本上有一這麼一篇課文《口技》,講述的是一個在京城裡善於用嘴巴模仿各種聲音的人,用一把扇子,一個撫尺,坐在一張桌子的後面,就能描繪出人的聲音,動物聲,火災的聲音,讓當時聽他表演的人,都誤以為這些聲音是真的。
  • 口技
    清 | 林嗣環京中有善口技者。
  • 入選課本的《口技》,刪除的「少兒不宜」內容反映了原生態的相聲
    《口技》是一篇入選了中學語文課本的古文,很多人都應記得其中的描寫:舞臺上只有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圍在一扇屏風之後。《口技》一文作者是林嗣環,文章由明末短篇小說集漲潮的《虞初新志》所引錄。也許有人不知道,我們課本選錄的文字還是刪節版的,也就是潔本,原文中,口技藝人還模仿了夫妻間私密之事,以及一家大人小孩夜間小便的情形,觀眾們聽得很投入。作為課文,對這些當然是一刪了之。重讀《口技》一文,不由想到了相聲。其實,口技正是相聲的一部分,「口技」正好對應了相聲之「聲」。
  • 四柱八字鐵口技
    【真三朋和假三朋】口技 男人三朋八字大要遊天下,女人三朋要當紅在家過問人。 【地三朋】口技: 三子婚事重.三醜四夫妻.三寅守空孤.三卯兇事桃花多.三辰好爭鬥. 三己過刑害.三午克夫妻.三未守空房.三申人口少.三酉獨空居.三戍訟事多.亥獨單人.
  • 「京中有善口技者」,課本中《口技》被刪減一段,原版老師不敢教
    口技是古代民間的一種仿聲藝術,表演者用口、舌、喉、鼻等臉部器官摹仿出各種聲音,技藝精湛者還會使用腹語術。一場成功的口技,能使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和如今在舞臺上表演的話劇有些類似,不過口技全憑聲音表演,從而使聽眾想像畫面,因此比話劇更有藝術韻味。
  • 苗龍口技,齊魯一絕 原創/ 展恩華
    苗龍口技,齊魯一絕原創 展恩華上中學的時候,就學過一篇清代人林嗣環的文章《口技》。自那時起,就對會口技的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後來,有了電視,從屏幕上屢屢目睹口技表演者的精彩表演,那感覺,就如吃了一頓豐盛的美餐,真真大快朵頤。然而,和口技表演藝術家親密接觸,卻十分難得。
  • 論文翻譯利器:掌橋科研文檔翻譯,專業分類翻譯,保留原文格式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很6的外文翻譯利器,因為它很專業,所以翻譯很強大——掌橋科研文檔翻譯。不知大家是否用過款外文翻譯利器,不用下載軟體,在線上傳文檔翻譯,由於掌橋科研文檔翻譯擁有專業劃分(對應各領域專業),這樣翻譯出來更加的精準,且速度超快!
  • 論語裡仁第四4.25、4.26原文及翻譯
    論語裡仁第四4.25、4.26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鄰①。」「注」:①鄰:鄰居,這裡指志同道合的人。「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必然會有敬從之人,如居之有親鄰。」「解讀」:只要學有所得,不必有朋自遠方來,亦必有鄰。
  • 論語公冶長第五5.20原文及翻譯
    20原文及翻譯「原文」:季文子①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②,斯③可矣。」「注」:①季文子:姓季孫,名行父,「文」是他的諡號,魯國大夫。②再:兩次。③斯:就。「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思考三次才行動。孔子聽到後說:「只需再次思考,就可以去做了。」「解讀」:季文子在當時以行事謹慎而聞名,「三思而後行」即時人對季文子的評價。孔子一般都強調謹言慎行,這裡可能因季文子太過慎重而影響行事,故有此說。
  • 韓語學習:TOPIK64Ⅱ11~12原文翻譯
    韓語學習:TOPIK64Ⅱ11~12原文翻譯03:14來自LearningYard學苑說明:該韓語短文來自TOPIKⅡ64的11~12題原文,來源TOPIK官網。該文由小編(一名韓語學習者)翻譯,如有錯誤歡迎指正。11題原文 24 '7 ' . . 100 .翻譯在這個月24日"第7屆消費者評選最高品牌大獎"頒獎典禮在仁州報社大禮堂舉行。該獎通過消費者的線上投票選出獲獎品牌,因此意義重大。
  • 口技 | 冰火九重天
    口技 | 冰火九重天微信公眾號:蜜桃裡Live
  • 論語裡仁第四4.7、4.8、4.9原文及翻譯
    7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人之過①也,各於其黨②。觀過,斯知仁③矣。」「注」:①過:過失。②黨:類。③仁:通「人」。「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人的過錯,各有總類。觀察他所犯的錯誤,就知道他是哪一類人了。」「解讀」:功者人所貪,過者人所避,所以從人所犯的過錯上,尤能顯見真情真性。
  • 90後非遺傳承人靠口技一個視頻抖音漲粉80萬
    對於口技這門古老的技藝而言,@方浩然口技(抖音ID:12104592)就是那個默默守護的傳承者。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很多人對於口技的了解,都來源於初中語文課本裡,清代文學家林嗣環的這篇散文。
  • 初中教師資格證面試儲備進行中,小學語文口技教案
    《口技》教案一、教學目標1.讀懂文章,掌握文言知識,理清文章結構。2.藉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疏通文意,掌握重點字詞,品味文章語言。3.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本課的文言字詞,理清文章結構。[難點]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
  • 韓語學習:TOPIKⅡ64的28~29題原文翻譯
    韓語學習:TOPIKⅡ64的28~29題原文翻譯03:24來自LearningYard學苑說明:該韓語短文來自TOPIKⅡ64的28~29題原文,來源TOPIK官網。該文由小編(一名韓語學習者)翻譯,如有錯誤歡迎指正。28題原文 . . ' ' ' ', ' ' . .
  • 論語裡仁第四4.16、4.17、4.18原文及翻譯
    論語裡仁第四4.16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君子喻①於義,小人喻於利。」「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君子所了解的是義,小人所了解的是利。」「解讀」:道德高尚的君子重義輕利,行事穩重;小人重利輕義,多追求個人利益。然君子不是不通曉利,只是見利思義,從義而行。
  • 教科書裡的《口技》竟被刪改了這些?原版令老師們難以啟齒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大家應該對這段話再熟悉不過了,凡是看到開頭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就能立馬想起來這是我們初中學過的課文,名叫《口技》,當時還要求全文背誦呢。《口技》是由清代文學家林嗣環創作的一篇散文,不過在歷史上,曾被一度質疑林嗣環是抄襲金聖歎的,在此不必深挖,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了解一下,也是蠻有趣的。
  • 論語為政第二2.22、2.23、2.24原文及翻譯
    22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①,小車無②,其何以行之哉?」「注」:①(ní):古代牛拉的大車車轅前端與車衡銜接處的銷釘。大車,即牛車。「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一個人不守信,是根本不可以的。這就好像大車沒有、小車沒有一樣,怎麼能夠行駛呢?」「解讀」: 人無信不立,不管身處任何時代、做任何事都是一樣的。
  • 課本中為何要刪除《口技》的這一段?專家:老師看了,都不敢教
    口技在原始社會就有了,不過那個時候它還不是一種藝術,我們的祖先只是通過模仿動物的叫聲來引誘獵物。那個時候,口技只是一種生存手段而已。口技作為一種表演藝術,最早的記載是在宋代,宋元的戲劇中動物的聲音都是後臺的口技人完成的。唐朝時口技已經成為一門技藝,有專門教習的「學像聲社」,這種民間組織專門培養口技人傳授口技技藝。宋朝是口技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這個時候口技已經作為一種表演藝術開始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