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差貿易漸成大宗商品市場主流

2021-01-09 經濟參考網

  近年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寬幅波動,市場風險事件不斷。因此,不看價格看基差、以「點價」為特徵的基差交易,正成為越來越多貿易商的「必修課」。這不僅是大宗商品貿易定價模式的變革,更是我國貿易企業風險意識日益凸顯的表現。基差交易這一國際上運用廣泛的大宗商品定價和套期保值機制,正深刻改變著我國企業的貿易方式和生態格局。

  從現貨交易到基差交易

  蔡耀東是上海佰融實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他的企業成立於2007年,年油脂貿易量突破30萬噸,其中菜籽油佔2/3。企業能維持龐大的年貿易規模,沒被市場淘汰,蔡耀東的一個「護身符」是基差交易。

  與現貨交易不同,基差交易的買賣雙方籤訂購銷合同時,不確定價格,而是協商基差,未來結算價格是期貨價格加上基差形成。簡單來說,基差是某種商品的現貨價格和期貨合約價格間的價差。因為理論上現貨和期貨價格同漲同跌,基差交易使傳統貿易中絕對價格的大幅波動轉變為基差的小幅波動。

  相較於傳統現貨交易的「一口價」,基於期貨市場的基差交易,能有效幫助夾縫中的貿易商管理風險,鎖定利潤。

  據蔡耀東介紹,過去產業鏈中之所以有貿易商,是因其撮合交易的功能,通過低價從上遊購貨,高價賣給下遊,賺取價差。隨著商品定價機制、國際經貿環境等變化,傳統現貨交易的盈利模式正面臨挑戰。

  菜籽油是我國國產最大的油料品種。菜籽油期貨於2007年6月8日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在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中,一批批油脂貿易商相繼「倒下」,蔡耀東逐步認識到金融衍生工具在貿易風險管理中的重要性。「在我看來,大宗商品貿易企業如果沒有期貨市場的『保護』,遲早會被打敗。目前,基差交易已成為長江流域最流行的貿易方式。」蔡耀東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高級經濟師張秀青把我國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經歷大致分為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2004年之前,這個時期企業缺乏避險意識,在國際貿易中近乎「裸奔」;第二階段是2004年到2008年,我國油脂油料企業經歷「大豆風波」後,率先積極學習期貨市場知識並參與其中對衝現貨風險;第三階段是2009年到2011年,國內企業經受住了金融危機的考驗,並通過更加純熟的期貨市場操作經驗在惡劣的市場環境下存活下來;第四階段是2012年以來,期貨品種不斷增加,基差交易模式大力推廣,產業客戶逐步積極參與期貨市場。

  在張秀青看來,我國涉農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水平逐步提高,其中,油脂油料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程度和水平最高。像蔡耀東的企業,一年30多萬噸的油脂貿易量,基本通過基差交易完成。

  「基差交易本質是把期貨套期保值的功能融入產業鏈中。」上海夯石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仕都說,基差交易能有效降低貿易過程中企業承擔的風險,提高經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巧借基差規避風險

  簡單來說,貿易商「左手買、右手賣」,賺的是採購到銷售流通過程中的價差,但現實中往往要面對價格大幅波動帶來的採購和銷售的價格風險,存在「越跌越難賣,越漲越難買」的現象。

  「以菜籽油為例,我今天賣的貨不是今天買的,而是之前買的,中間存在時間差和『期現價差』,就可能出現價格倒掛,這塊採購的風險就需要藉助期貨市場規避,進行期貨套保、套利,儘管後續隨行就市銷售貨物,也能鎖定利潤。」蔡耀東說,大宗商品貿易應該是「期現結合」的金融貿易。

  以上海佰融2016年的一筆跨期套利交易為例。從供需角度看,10月以後菜籽油逐漸進入需求旺季,而公司計劃採購5萬噸菜籽油。由於擔心後期價格上漲,公司於2016年10月開始先後三次分批建倉,菜籽油期貨建倉均價6500元/噸,共建倉5000手(每手10噸)菜籽油1701期貨合約,建倉完成時基差為250元/噸。12月5日,現貨價格由6750元/噸上漲至7400元/噸,菜籽油1701期貨合約價格從6500元/噸上漲至7350元/噸,基差此時為50元/噸,基差明顯縮小,公司決定平倉菜籽油期貨合約,同時採購5萬噸菜籽油現貨,儘管現貨採購每噸虧損650元,但是期貨平倉每噸盈利850元,總計盈利1000萬元。

  風險管理公司興起

  作為第三方專業風險管理公司,上海夯石成立於2015年,短短幾年,便創造了較好的業績,年營業收入已突破30億元,這數字背後是我國企業日益迫切的風險管理需求,也得益於我國期貨市場的快速發展。

  「近5年來,服務大宗商品貿易的第三方風險管理公司群體性出現。過去利潤豐厚時,企業風險管理意識薄弱,隨著盈利空間萎縮,企業比拼的是成本和風險管控能力,尋求的是長期穩健的經營,獲取穩定的利潤,而不是賭行情圖暴利。」張仕都說。

  上海夯石不同於上海佰融直接參與期貨套保,而是利用期貨幫助產業客戶規避風險,優化庫存管理,通過基差交易等方式,提升產業的運行效率。

  在採訪中,張仕都提到今年他們和廣東的一家榨油廠以及湖南的一家貿易商的交易和合作業務,他還提到了一個特別的「客戶」,即期貨市場。他稱這是「四方在做生意」。

  「期貨對我來說是一個工具,也是一個不會違約的客戶。我買的時候,它做供貨商;賣的時候,它做下遊的客戶。在榨油廠和貿易商之間,正是因『期貨客戶』的存在,我們公司才得以幫榨油廠賣並鎖定利潤,幫貿易商買並鎖定成本,還能幫雙方優化庫存管理。」張仕都說。

  具體來講,上海夯石與湖南的貿易商籤訂合作經營的協議,貿易商支付少部分足以覆蓋基差風險的保證金,通常為貿易額的5%至10%。當現貨貼水期貨時,上海夯石向廣東的榨油廠以基差點價的方式籤訂貨物購銷合同,同時在期貨市場上進行賣出保值,規避貨物運輸和倉儲過程中價格下跌的風險;當後期基差走強,湖南的貿易商發揮在當地的銷售渠道優勢,擇機將貨物銷售給湖南地區的下遊終端,同時上海夯石在期貨上進行期貨買入平倉。最終整個採購過程和銷售過程的綜合收益由雙方按約定共享。上海夯石根據現貨銷售情況進行相應的期貨平倉操作,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用期貨市場的盈利彌補現貨市場的虧損。

  「做最壞的打算,下遊不要貨了,我們也能通過期貨市場賣出去或者往遠月移倉。」張仕都表示。

 

相關焦點

  • 熱錢借大宗商品入關 跨境貿易監管貓捉老鼠升級
    10月26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視察第108屆廣交會時表示:「美元發行不受控制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正在給中國帶來輸入性通脹的衝擊。」  大宗商品價格顛狂所「輸入」的,不僅是通脹,還有眾多套利熱錢。
  • 中國證券報:菜油貿易格局重塑 期貨為企業扎牢風險籬笆
    因此,國內市場對國際市場變化的反應也更為敏感,受外部市場風險因素的影響也更大,這也導致國內油脂行業貿易競爭加劇,經營利潤下滑,不少企業甚至出現停產倒閉。  不過,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通過實地調研了解到,在內外因素的交織影響下,一些油脂企業正在積極探索期貨工具進行風險管理,並將基差貿易逐漸融入日常的經營活動中,從而在逆境中有效規避了價格波動風險給企業的衝擊,甚至還帶來了額外的收益。
  • 鐵礦石貿易參照「中國價格」有望成趨勢 用人民幣計價結算 推廣...
    摘要 【鐵礦石貿易參照「中國價格」有望成趨勢 用人民幣計價結算 推廣基差貿易】近日,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巴西淡水河谷與山東萊鋼永鋒國貿(下稱「永鋒國貿」)等國內大型鋼鐵企業籤訂了兩筆以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價格為基準的基差貿易合同
  • 靳國衛: 在全球大宗商品貿易體系中提供更多「大連方案」
    中證網訊(記者  張利靜)12月22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舉行的「境外交易者參與棕櫚油期貨交易啟動儀式」上,
  • 大宗商品開市策略:外盤殺跌不宜盲目跟風 「危」中或藏「機」
    疫情對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幾何?期貨市場開盤後怎麼辦?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辛顯明認為,從目前已有消息來看,外盤資本市場呈現出一種恐慌情緒,資金離場避險,加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國際各類商品的進出口貿易均會受影響。疫情爆發後,出於防疫的需要,多地出現封城、封路、封村,物流運輸受到影響。
  • 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軍紅:充分發揮大宗商品指數...
    經過幾十年的經濟快速發展,目前中國已成為眾多大宗商品的重要生產國、消費國和最大的進出口國,在大宗商品的國際貿易領域成為最大的買者或者售賣者,以甲醇、鐵礦、鎳、鋼材、煤炭為代表的大宗商品,佔全球總消費量的50%以上;原油、大豆天然橡膠等重要的生產原料,對外依存度也高於50%,鐵礦的對外依存度更是高達80%以上。
  • 大宗商品盛宴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狂潮  新冠疫情主導了2020年的經濟、政策以及金融市場,同樣也主導了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勢。根據疫情的發展,伴隨著經濟和政策的影響,2020年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勢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3月,大宗商品價格遭受重挫。這一時期新冠疫情逐步在全球蔓延,全球金融市場也出現了流動性危機,美國股市遭遇百年罕見的快速下跌,大宗商品價格也集體撲街,原油期貨甚至出現了罕見的「負油價」。  第二階段:4-7月,大宗商品價格大反轉,回到疫情前水平。
  • 聚焦「雙循環」,邁科集團如何「探究」大宗商品領域
    邁科集團是一家融大宗商品交易、供應鏈金融服務、期貨經紀、交易市場、產業金融與現代物流於一體的綜合型商品金融服務商。深耕領域二十七載,致力於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專業、安全、可靠的服務。邁科集團雙管齊下,助推企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邁科集團在大宗商品市場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企業在「雙循環」的發展戰略下,真正讓商品、人員、資金流通起來,實現了國內外雙循環 。
  • 跟著二十四節氣做期貨 破解大宗商品「時令密碼」
    而這,在某種程度上,與大宗商品的投資智慧不謀而合。農產品看供給,工業品看需求。春種秋收,「金九銀十」的「時間密碼」背後,季節性因素對大宗商品有著怎樣的影響?如何把握商品的階段性交易機會?因時而動的「獵人」「金九銀十」剛過,期民劉先生已經開始守候商品投資的春節「紅包」了。「一些有關春節消費的品種可能會出現行情,比如雞蛋、小麥、油脂這些農產品。
  • 加佳科技出席「區塊鏈技術賦能大宗商品貿易」主題沙龍
    導讀:2020年10月18日,以「區塊鏈技術賦能大宗商品貿易」為主題的沙龍活動在上海市科學會堂成功舉辦。該活動由上海區塊鏈技術協會和上海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加佳科技作為特邀單位,與上海區塊鏈技術協會智庫專家,中國銀行(601988,股吧)、上海發改院和歐冶金服等企業代表一起出席了該活動。
  • 從五個角度剖析 大宗商品真能開啟結構性牛市嗎?
    在三思社的研報庫中,我們發現做多大宗商品已成為海外市場的高度共識,這樣的擁擠交易不是一個好信號。全球經濟下行或衰退幾乎總會衝擊大宗商品價格,而全球經濟復甦往往帶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長期性需求:大宗商品受結構性因素影響。  例如,1970年代,全球經濟受到財政過度擴張、美元暴跌和通脹飆升共振影響,這推動大宗商品價格的長期牛市。
  • 大宗商品「超級周期」來了?
    去年底以來,大宗商品價格的快速上行現象,引發市場強烈關注。在過去的10個月裡,不少大宗商品價格漲幅相當驚人,比如銅價已經上漲了八成,2020年12月18日,倫銅漲破8000美元/噸,刷新了近八年來的高位;國際油價方面也是呈現大幅穩定上升態,原油價格更是從4月份的「負油價」,到12月就突破了每桶50美元,OPEC表示,石油需求在2021年還有25%的上升潛力。
  • 玻璃:高基差下跌 空間有多少?
    玻璃現貨端的變化如下:現貨持續上行:期貨自12月22號開啟回調,而現貨價格確是在一直上行中,直到12月30號華中地區才出現了價格的下調,而其他主流消費地,價格卻仍在上行中。1月5號沙河地區小板價格才開始下調價格。基差高位:現貨價格高位,昨日降價後,華中標品在2272元/噸,沙河非標含稅在2250元/噸。
  • 大宗商品「暴動」:從鐵礦石到有色金屬,究竟誰在拉漲?
    對於很多大宗商品來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買家,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也因此,諸多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與中國經濟活動呈現出頗為一致的走勢。大宗商品在過去半年的普漲,尤其是過去一個多月的加速上漲,在市場的多數解讀看來,是中國經濟超預期復甦、全球貨幣寬鬆環境,以及對海外經濟復甦的預期共同造就。
  • 雪松控股榮獲「中國大宗商品現代流通供應鏈十佳企業」
    企業,雪松控股獲頒「中國大宗商品現代流通供應鏈十佳企業」等獎項,雪松控股相關負責人應邀在論壇作主旨發言。論壇以「新動能、新生態、新格局」為主題,探索我國大宗商品現代流通業的改革發展之路。  中物聯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流通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旭表示,在特殊時期衝擊下,海外從最初的「去中國化」漸漸意識到中國供應鏈的重要性,擁有一個穩定的中國供應鏈顯得尤為重要
  • ...引領中國大宗商品價格真正走向世界_行業新聞_新聞_期貨日報網
    在境外通過香港新永安金控,通過永安資本在新加坡的貿易公司,淨資產接近17億的規模。作為金融服務機構,期貨公司走出去過程中有幾個積累:一定的資本實力、人才隊伍和好的貿易模式。通過跟境外子公司相互之間的合作,境外子公司與國內子公司之間的合作,實現了非常好的業務之間的交流和業務之間的融通。把國內大宗商品的價格真正走向世界上起到引領作用。
  • 2020(第二屆)上海大宗商品周將於2019年12月舉行
    來源:新浪財經2020(第二屆)上海大宗商品周大幕即將拉開由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2020(第二屆)上海大宗商品周將於2019年12月在上海舉行。2019年,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整體放緩,貿易爭端加大了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
  • 對話鋼來鋼往創始人王士宇:以智能+驅動大宗商品產業轉型升級
    鋼來鋼往:乘著發展的東風鋼來鋼往脫胎於北京澤人合物資有限公司,依託澤人合20餘年的大宗商品貿易領域深耕和10多年的黑色大宗商品期現投資經驗組建而成立。作為鋼鐵產業最早的一批入局者,澤人合早早的就意識到了科技的重要性,以及黑色大宗商品期現結合與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 大宗商品從「冷宮」殺回來了
    「冷宮」沉寂十年之後,隨著通脹擔憂加劇,許多投資者認為大宗商品或將再掀一輪牛市。主要投資大宗商品的對衝基金今年逆勢獲得大筆資金流入。根據eVestment的數據,截至今年10月,逾40億美元資金流入商品類對衝基金,而整個對衝基金市場則錄得550億美元的資金流出額。而就在2011年以來的此前十年,此類對衝基金持續遭到市場冷遇。高盛預計,新一輪商品牛市將與2000年代商品牛和1970年代的油價飆升相抗衡。從Point72、Pimco等的著名投資者也紛紛看多大宗商品價格。
  • 冉華:大商所將為全球商品貿易提供有序規範的風險管理渠道
    中證網訊(記者 張利靜)12月22日,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棕櫚油期貨,大商所黨委書記、理事長冉華在當天的啟動儀式上致辭時表示,2020年即將收官之際,大商所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棕櫚油期貨交易,是我國資本市場踐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積極作為,也是立足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的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