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現場 關注正在發生的藝術事件!▲
來源:WEART唯藝
女性藝術家
2020年,全球數場大展將視角對準了「女性藝術家」,恰逢3月,話題正熱。
早在2月,德國法蘭克福錫恩美術館(Schirn Kunsthalle Frankfurt)舉辦「出色的女人(Fantastic Women)」展覽,該展囊括了34位超現實主義女藝術家。
除了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弗裡達·卡洛(Frida Kahlo)、梅拉·奧本海姆(Meret Oppenheim)、萊奧諾拉·卡靈頓(Leonora Carrington)、多蘿西婭·坦寧(Dorothea Tanning)等著名女性藝術家之外,還包括愛麗絲·拉洪(Alice Rahon)、凱伊·薩奇(Kay Sage)等超現實主義的新發現。
這場大展將女藝術家在超現實主義中的重要貢獻展示無疑,她們不止是男性藝術家的模特、繆斯。
2月26日,「英國超現實主義(British Surrealism)」展於英國倫敦多維茨畫廊(Dulwich Picture Gallery)開展。
參展作品近四分之一都出自女藝術家,包括萊奧諾拉·卡靈頓、伊瑟爾·科爾奎豪恩(Ithell Colquhoun)、艾林·阿加爾(Eileen Agar)、伊迪絲·瑞明頓(Edith Rimmington)和格雷斯·佩爾索普(Grace Pailthorpe)等英國超現實主義運動的重要女性畫家。
早在去年11月,英國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展出了朵拉·瑪爾(Dora Maar)的作品,該展將持續至本月15日。
朵拉·瑪爾完美地印證了「女性不止是男性藝術家繆斯的身份」這一事實,她在超現實主義中的藝術才能遠超過其與畢卡索間的關係。
4月4日,17世紀女藝術家阿特米西婭·真蒂萊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 1593—1654)的大型展覽將於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開展,在女性被排除於傳統教育之外的時代,阿特米西婭自身以及作品中的反抗精神無疑使她成為了古典時期女藝術家的典範。
早在2018年,英國國家美術館便以360萬英鎊(46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阿特米西婭創作於1615至1617年間的一幅罕見的自畫像《亞歷山大聖加大肋納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as 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本次展覽更是可以看到阿特米西婭標誌性作品——《朱迪斯斬殺赫洛弗尼斯》的兩個版本。
6月10日,20世紀重要的美國畫家愛麗絲·尼爾(Alice Neel,1900.1.28—1984.10.13)回顧展——「愛麗絲·尼爾的目光(Alice Neel.Un Regard Engagè)」將於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開展。
愛麗絲·尼爾波折的人生經歷賦予其獨有的女性視角,她遠離彼時如火如荼的現代、後現代主義,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社會各個階級的肖像,包括她的親戚、朋友、戀人、鄰居、藝術家、詩人、藝術評論家等。
8月8日,「聚焦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 in focus)」將於泰特利物浦(Tate Liverpool)開展。
這位擁有強烈個人符號的當代女藝術家,是近年國際藝術大展的常客。對父親的憎惡貫穿布爾喬亞的一生,她用藝術向父親復仇,而蜘蛛則是布爾喬亞標誌性的創作符號,母親之於她便是像蜘蛛般聰明、靈巧、耐心且懂得自我防衛的,蜘蛛絲又將她同母親連結起來。
9月26日,「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 )」個展將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開展。
在過去的50年中,阿布拉莫維奇作為行為藝術的先驅而贏得了全世界的讚譽,她始終在自己的作品中測試自己的身體和心理承受力的極限,並邀請觀眾與她一起體驗。觀眾還將參與阿布拉莫維奇在整個展覽中不斷進行的辯論:行為藝術能否延續它進行的時刻?
拉斐爾
2020年,「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Raffaello,1483.3.28—1520.4.6)逝世500周年之際,全球範圍內數場主題展覽席捲而來。
2月16日,「拉斐爾和他的朋友圈(Raphael and His Circle)」於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展出,該展覽展示了拉斐爾的25幅版畫作品。
正如展覽主題所述,拉斐爾最親密的合作者和追隨者朱利奧·羅馬諾(Giulio Romano)、 波利多羅·達·卡拉瓦喬 (Polidoro da Caravaggio)和 佩裡諾·德爾·瓦加(Perino del Vaga)的9幅作品也在現場展出。
Sistine Madonna ,1512
4月3日,德國德勒斯登古代大師繪畫陳列館(Gemaldegalerie Alte Meister)將舉辦「拉斐爾掛毯藝術:靈感與再現(Raphael’s Tapestries: Inspiration and Representation)」展,該館收藏著拉斐爾的名畫——《西斯廷聖母》(Sistine Madonna)。
而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也將在翻新後的拉斐爾展廳(Raphael Court)中,展示他最重要的教皇委任作品——一系列大型的掛毯草圖。
10月3日,今年最大規模的「拉斐爾展」將於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開展。
該展匯聚了來自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東宮,Hermitage Museum)、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普拉多美術館(Museo del Prado)、烏菲齊美術館(The Uffizi Gallery)以及梵蒂岡博物館(The Vatican Museum)的館藏精品。
拉斐爾一生短暫,卻十分多產。他身份頗多:畫家、製圖員、建築師、考古學家和詩人,他的藝術捕捉了人類和神聖、愛與友誼、學習與力量。拉斐爾同達·文西、米開朗基羅並稱「文藝復興三傑」,在他短短20年的職業生涯中,塑造了西方文化的進程。
馬蒂斯
2020年,亨利·馬蒂斯(Matisse,1869.12.31—1954.11.3)誕辰150周年之際,法國將舉辦展覽活動作為紀念。
5月13日,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將舉辦「亨利·馬蒂斯紀念展(Matisse,Comme un Roman)」向他致敬。
這是繼1970年巴黎大皇宮「馬蒂斯展」後,法國最大規模的馬蒂斯紀念展,該展覽將按照年代順序追溯馬蒂斯的創作生涯。
19世紀歐洲藝術以巴黎為中心,誕生了一批極具影響的藝術流派及藝術家:法國學院派、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野獸派、大衛、安格爾、馬奈、莫奈、德加、雷諾瓦、畢沙羅、修拉、西涅克、高更、塞尚以及本次紀念大展的主人公——馬蒂斯。
日本
2020年7月,日本東京將舉辦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與此同時,日本的藝術展也備受關注。
4月23日,「群星:六位從日本走向世界的當代藝術家(STARS展:現代美術のスターたち―日本から世界へ)」將於日本東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舉辦。
參展的這六位當代藝術家在日本之外的國際範圍內活躍並受到不同地區和幾代人的好評,他們是:草間彌生、李禹煥、宮島達男、村上隆、奈良美智和杉本博司。
戰後快速增長時期,日本繼續經歷民族事件並促進了國際化。同時,在當代藝術世界中,諸如殖民主義和多元文化主義之類的辯論不斷重複,雙年展和藝博會等新場所也不斷擴大。特別是近年來,亞洲經濟的蓬勃發展令人矚目,在該地區創造了新的博物館和市場。
7月7日,「英國國家美術館館藏精品展(ロンドン ナショナル ギャラリー展)」將到達它巡展的第二站——日本大阪國立美術館(Osaka Nationa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而本次巡展的第一站——日本東京國立美術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Western Art)原定於3月3日開展,因疫情影響將至少推遲至本月16日開展。
倫敦國家美術館成立於1824年,是致力於西方繪畫的世界領先博物館之一。該展覽介紹了從文藝復興時期到晚期印象派博物館的61件傑作。在這次展覽中,該博物館的首批大型作品集將在英國以外舉行,所有展出的作品,包括克裡維利的《天使報喜》和梵谷的《向日葵》,都將在日本揭幕。
本展覽旨在對西方繪畫的歷史產生鳥瞰圖,同時了解英國接受歐洲藝術以及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的藝術交流史。同時,該展也引出了「日本與歐洲藝術相互影響」的話題,諸如日本浮世繪對19世紀歐洲繪畫——印象派等的深遠影響。
7月3日,日本橫濱美術館迎來第7屆「橫濱三年展」——「Afterglow-捕捉光的碎片(光の破片をつかまえる)」,本屆三年展將以「餘輝(Afterglow,殘光)」為主題:用來指代宇宙誕生之時發出的光的片段。
遠古時代的破壞能量已成為新創造的來源,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創造了這個世界和生命,人類活動可被認為是以破壞/毒性和恢復/治癒的連續性進行的。從宇宙誕生的奧秘到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細節,都可以成為創作的靈感,涵蓋範圍廣闊而深刻。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我們如何實現一種共存的生活方式,是本屆三年展持續思考的問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