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藝術大展關鍵詞:女性藝術家、拉斐爾、馬蒂斯、日本

2020-12-13 騰訊網

中國藝術現場 關注正在發生的藝術事件!▲

來源:WEART唯藝

女性藝術家

2020年,全球數場大展將視角對準了「女性藝術家」,恰逢3月,話題正熱。

早在2月,德國法蘭克福錫恩美術館(Schirn Kunsthalle Frankfurt)舉辦「出色的女人(Fantastic Women)」展覽,該展囊括了34位超現實主義女藝術家。

除了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弗裡達·卡洛(Frida Kahlo)、梅拉·奧本海姆(Meret Oppenheim)、萊奧諾拉·卡靈頓(Leonora Carrington)、多蘿西婭·坦寧(Dorothea Tanning)等著名女性藝術家之外,還包括愛麗絲·拉洪(Alice Rahon)、凱伊·薩奇(Kay Sage)等超現實主義的新發現。

這場大展將女藝術家在超現實主義中的重要貢獻展示無疑,她們不止是男性藝術家的模特、繆斯。

2月26日,「英國超現實主義(British Surrealism)」展於英國倫敦多維茨畫廊(Dulwich Picture Gallery)開展。

參展作品近四分之一都出自女藝術家,包括萊奧諾拉·卡靈頓、伊瑟爾·科爾奎豪恩(Ithell Colquhoun)、艾林·阿加爾(Eileen Agar)、伊迪絲·瑞明頓(Edith Rimmington)和格雷斯·佩爾索普(Grace Pailthorpe)等英國超現實主義運動的重要女性畫家。

早在去年11月,英國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展出了朵拉·瑪爾(Dora Maar)的作品,該展將持續至本月15日。

朵拉·瑪爾完美地印證了「女性不止是男性藝術家繆斯的身份」這一事實,她在超現實主義中的藝術才能遠超過其與畢卡索間的關係。

4月4日,17世紀女藝術家阿特米西婭·真蒂萊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 1593—1654)的大型展覽將於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開展,在女性被排除於傳統教育之外的時代,阿特米西婭自身以及作品中的反抗精神無疑使她成為了古典時期女藝術家的典範。

早在2018年,英國國家美術館便以360萬英鎊(46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阿特米西婭創作於1615至1617年間的一幅罕見的自畫像《亞歷山大聖加大肋納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as 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本次展覽更是可以看到阿特米西婭標誌性作品——《朱迪斯斬殺赫洛弗尼斯》的兩個版本。

6月10日,20世紀重要的美國畫家愛麗絲·尼爾(Alice Neel,1900.1.28—1984.10.13)回顧展——「愛麗絲·尼爾的目光(Alice Neel.Un Regard Engagè)」將於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開展。

愛麗絲·尼爾波折的人生經歷賦予其獨有的女性視角,她遠離彼時如火如荼的現代、後現代主義,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社會各個階級的肖像,包括她的親戚、朋友、戀人、鄰居、藝術家、詩人、藝術評論家等。

8月8日,「聚焦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 in focus)」將於泰特利物浦(Tate Liverpool)開展。

這位擁有強烈個人符號的當代女藝術家,是近年國際藝術大展的常客。對父親的憎惡貫穿布爾喬亞的一生,她用藝術向父親復仇,而蜘蛛則是布爾喬亞標誌性的創作符號,母親之於她便是像蜘蛛般聰明、靈巧、耐心且懂得自我防衛的,蜘蛛絲又將她同母親連結起來。

9月26日,「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 )」個展將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開展。

在過去的50年中,阿布拉莫維奇作為行為藝術的先驅而贏得了全世界的讚譽,她始終在自己的作品中測試自己的身體和心理承受力的極限,並邀請觀眾與她一起體驗。觀眾還將參與阿布拉莫維奇在整個展覽中不斷進行的辯論:行為藝術能否延續它進行的時刻?

拉斐爾

2020年,「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Raffaello,1483.3.28—1520.4.6)逝世500周年之際,全球範圍內數場主題展覽席捲而來。

2月16日,「拉斐爾和他的朋友圈(Raphael and His Circle)」於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展出,該展覽展示了拉斐爾的25幅版畫作品。

正如展覽主題所述,拉斐爾最親密的合作者和追隨者朱利奧·羅馬諾(Giulio Romano)、 波利多羅·達·卡拉瓦喬 (Polidoro da Caravaggio)和 佩裡諾·德爾·瓦加(Perino del Vaga)的9幅作品也在現場展出。

Sistine Madonna ,1512

4月3日,德國德勒斯登古代大師繪畫陳列館(Gemaldegalerie Alte Meister)將舉辦「拉斐爾掛毯藝術:靈感與再現(Raphael’s Tapestries: Inspiration and Representation)」展,該館收藏著拉斐爾的名畫——《西斯廷聖母》(Sistine Madonna)。

而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也將在翻新後的拉斐爾展廳(Raphael Court)中,展示他最重要的教皇委任作品——一系列大型的掛毯草圖。

10月3日,今年最大規模的「拉斐爾展」將於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開展。

該展匯聚了來自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東宮,Hermitage Museum)、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普拉多美術館(Museo del Prado)、烏菲齊美術館(The Uffizi Gallery)以及梵蒂岡博物館(The Vatican Museum)的館藏精品。

拉斐爾一生短暫,卻十分多產。他身份頗多:畫家、製圖員、建築師、考古學家和詩人,他的藝術捕捉了人類和神聖、愛與友誼、學習與力量。拉斐爾同達·文西、米開朗基羅並稱「文藝復興三傑」,在他短短20年的職業生涯中,塑造了西方文化的進程。

馬蒂斯

2020年,亨利·馬蒂斯(Matisse,1869.12.31—1954.11.3)誕辰150周年之際,法國將舉辦展覽活動作為紀念。

5月13日,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將舉辦「亨利·馬蒂斯紀念展(Matisse,Comme un Roman)」向他致敬。

這是繼1970年巴黎大皇宮「馬蒂斯展」後,法國最大規模的馬蒂斯紀念展,該展覽將按照年代順序追溯馬蒂斯的創作生涯。

19世紀歐洲藝術以巴黎為中心,誕生了一批極具影響的藝術流派及藝術家:法國學院派、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野獸派、大衛、安格爾、馬奈、莫奈、德加、雷諾瓦、畢沙羅、修拉、西涅克、高更、塞尚以及本次紀念大展的主人公——馬蒂斯。

日本

2020年7月,日本東京將舉辦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與此同時,日本的藝術展也備受關注。

4月23日,「群星:六位從日本走向世界的當代藝術家(STARS展:現代美術のスターたち―日本から世界へ)」將於日本東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舉辦。

參展的這六位當代藝術家在日本之外的國際範圍內活躍並受到不同地區和幾代人的好評,他們是:草間彌生、李禹煥、宮島達男、村上隆、奈良美智和杉本博司。

戰後快速增長時期,日本繼續經歷民族事件並促進了國際化。同時,在當代藝術世界中,諸如殖民主義和多元文化主義之類的辯論不斷重複,雙年展和藝博會等新場所也不斷擴大。特別是近年來,亞洲經濟的蓬勃發展令人矚目,在該地區創造了新的博物館和市場。

7月7日,「英國國家美術館館藏精品展(ロンドン ナショナル ギャラリー展)」將到達它巡展的第二站——日本大阪國立美術館(Osaka Nationa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而本次巡展的第一站——日本東京國立美術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Western Art)原定於3月3日開展,因疫情影響將至少推遲至本月16日開展。

倫敦國家美術館成立於1824年,是致力於西方繪畫的世界領先博物館之一。該展覽介紹了從文藝復興時期到晚期印象派博物館的61件傑作。在這次展覽中,該博物館的首批大型作品集將在英國以外舉行,所有展出的作品,包括克裡維利的《天使報喜》和梵谷的《向日葵》,都將在日本揭幕。

本展覽旨在對西方繪畫的歷史產生鳥瞰圖,同時了解英國接受歐洲藝術以及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的藝術交流史。同時,該展也引出了「日本與歐洲藝術相互影響」的話題,諸如日本浮世繪對19世紀歐洲繪畫——印象派等的深遠影響。

7月3日,日本橫濱美術館迎來第7屆「橫濱三年展」——「Afterglow-捕捉光的碎片(光の破片をつかまえる)」,本屆三年展將以「餘輝(Afterglow,殘光)」為主題:用來指代宇宙誕生之時發出的光的片段。

遠古時代的破壞能量已成為新創造的來源,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創造了這個世界和生命,人類活動可被認為是以破壞/毒性和恢復/治癒的連續性進行的。從宇宙誕生的奧秘到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細節,都可以成為創作的靈感,涵蓋範圍廣闊而深刻。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我們如何實現一種共存的生活方式,是本屆三年展持續思考的問題。

END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公布今年特展:拉斐爾五百年、北極文化、尼祿特展
    澎湃新聞獲悉,大英博物館近日公布2020特展計劃,這份特展名單中,除了2019下半年開幕的《風尚東來——西方藝術中的伊斯蘭影響》和《特洛伊:神話與現實》兩大特展繼續之外,大英博物館還將推出一系列新展,從北極地區文化到託馬斯·貝克特遇刺,從尼祿特展到拉斐爾500年誕辰,再到畢卡索、塞爾敏,展覽將貫通千年的文化藝術史。
  • 2020年200場全球好展來襲 你pick哪幾場?
    這一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馬蒂斯誕辰150周年、植田正治逝世20周年,近100年只離開過倫敦3次的梵谷《向日葵》將首次在日本展出,塞尚、波提切利、梵谷、塞尚、提香、倫勃朗、馬奈、霍沃爾、韓煕載、韓乾等世界藝術史上鼎鼎大名的大師作品將在世界各地展出,福克斯三年展、柏林雙年展、上海雙年展、臺北雙年展也將輪番上陣。
  • 在藝·全球看展 | 如何成為馬蒂斯?誕辰150周年,10個特展線索詮釋2.0時代
    1910年,馬蒂斯前往德國,剛好趕上當時在慕尼黑市政展覽中心展出的「伊斯蘭教藝術傑作展」,緊接著他旅行至西班牙,格拉納達的阿爾罕布拉宮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旅居莫斯科時,聖巴西爾大教堂讓他驚嘆,「這是原始的藝術,是所有藝術力量的源頭」,他這樣形容。旅途的終點是摩洛哥,整座城市流光溢彩,寶石藍、孔雀綠和鮮豔的罌粟花,後來也都留在了馬蒂斯的畫裡。
  • 冬至的暖意—拉斐爾詠嘆調拉斐爾詠嘆調
    在2020這個不凡之年的冬天,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舉辦的展覽「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帶您回望500年前拉斐爾所處時代的藝術生態,了解拉斐爾的藝術成就,感知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精髓。拉斐爾的作品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最珍貴的人文遺產之一。展覽「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從藝術性、學術性、普及性、數位化的策展角度,重新構建大師拉斐爾的巨匠之路。
  • 藝術開卷|《女性藝術家》:藝術理想照耀現實
    今天是國際婦女節,分享《女性藝術家》正逢其時。《女性藝術家》封面推薦理由:她們,探索自我,探索藝術。四百多年後,昔日的藝術理想早已照耀現實。如今,400多年過去了,今年3月6日公布的一份環球藝術市場報告稱:「2019年,在經銷商行業中,女性藏家的份額達36%,在畫廊中,展出的女性藝術家數量佔總展出藝術家總數的44%。」今天是國際婦女節,分享《女性藝術家》正逢其時。該書作者弗拉維婭·弗裡傑裡(Flavia Frigeri)是一位藝術史學家兼策展人,並執教於倫敦大學學院。
  • ...在線朗誦《哈利波特》、不畫畫的拉斐爾,還做了什麼?Vogue盤點...
    下周一早上7:30,約定你▼掛毯上的拉斐爾妙思德國古典畫廊開館推出大展德國德雷斯頓古典大師畫廊(Gemäldegalerie Alte Meister)以「紀念拉斐爾逝世500周年掛毯特展」即將開展,從6月6日展至2020年8月30日。
  • 藝術鑑賞 | 藝術大師馬蒂斯的藝術忠告
    緊接著,塞尚(Paul Cézanne)、梵·高(Vincent Van Gogh)等顛覆傳統藝術準則的藝術家群星相繼迸發,這是架上繪畫最後的狂歡時代,而在紛至沓來的流派與風格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則是難上加難。  一個感受敏銳的藝術家永遠也不會脫離其前輩,無論他願不願意,但他應當儘可能迴避這件事。
  • 風笛展訊丨2020上半年全球觀展指南
    新年伊始,小編準備了一份《2020上半年全球看展指南》,從紐約到瑞士,從北京到柏林,從杜拜到倫敦……如果你恰巧在這些城市,相信這份手冊能夠滿足你的藝術胃口。由瑞銀集團呈獻的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匯集了全球各大頂尖畫廊及藝術家,以及考古學、藝術史及科技等各學科深具影響力的專家學者。2019年吸引了逾28,000名參觀者。此盛會不僅突顯臺北獨特且充滿活力的藝術氛圍、臺北作為全球創意樞紐的地位,以及亞洲藝術市場日益成長的重要性。
  • 「雲端」上的藝術生活
    影像中國拉斐爾紀念特展 虛擬觀看1520年4月6日,義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病逝於羅馬。通過短片,全球藝術愛好者跟著鏡頭和解說,虛擬走過10個展廳,在線領略拉斐爾的精彩作品和輝煌人生。一位網友留言:「這部短片讓我們感動……在如此艱難的時刻。感謝!」在德國,柏林國家畫廊策劃了「拉斐爾在柏林」的特展。此次特展上,拉斐爾最著名的5幅聖母像首次同聚一堂,此外,還有這位文藝復興巨匠的大量手稿。
  • 羽音 | 日本女性藝術家現代美術邀請展
    英國著名女作家多麗絲·萊辛在其代表作《金色筆記》中就反覆地用到了「自由女性」這個詞。今天,來自日本的8位女性藝術家,40多件作品,用她們自由的表現形式和作品內容,給我們展示了她們的心路歷程及其藝術風格的發展脈絡,探究女性藝術家以真摯的情感與獨立創新的精神,來表達對自身的認知和對現實世界的關注。
  • 邂逅文藝復興時期藝術 德國將舉行拉斐爾紀念展
    邂逅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德國將舉行拉斐爾紀念展 (3/4) "← →"翻頁
  • 法國:《馬蒂斯:像一部小說》——紀念馬蒂斯誕辰150周年回顧展在...
    10月20日,在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人們在《馬蒂斯:像一部小說》紀念馬蒂斯誕辰150周年回顧展媒體預展上參觀。 為紀念法國著名畫家亨利·馬蒂斯誕辰150周年,《馬蒂斯:像一部小說》藝術作品回顧展於2020年10月21日至2021年2月22日在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舉行。
  • 一周觀展指南|蘇軾特展尚餘十多天,正倉院、馬蒂斯展將啟幕
    在上海外灘,藝術愛好者可以觀看到包括《吶喊》版畫在內的蒙克展、以《日出·印象》為主的莫奈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廊坊館的「馬克·夏加爾」中國首展呈現了夏加爾筆下一個個迷幻的詩意世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兩個新展「北溝傳奇」和「她——女性形象與才藝」也都值得關注。
  • 反抗和野心 拉斐爾前派畫家們筆下的女性
    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2019年,日本三菱一號美術館策劃了一場展覽來紀念約翰·羅斯金誕辰二百周年——拉斐爾前派的軌跡展,通過借展來自英美多家美術館的油畫、水彩畫、素描、家具等約150件展品,追溯
  • 2020,去這些藝術大展和雙年展裡看看理想世界
    2020依然有很多閃光的藝術節點,近在身邊的紫禁城建成600周年,馬蒂斯誕辰150周年,安迪·沃霍爾回顧展大幕開啟,亞洲一大批雙年展紛至沓來……我們收集了15個大展、雙年展、藝術祭,讓你的2020持續有期待。
  • 「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跨越500年的超時空對話 藝術...
    「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以國際領先的收藏級數字採集和製作還原技術,數位化創新呈現了拉斐爾大師的36幅代表作品,其中每一幅都具有個案研究的價值。展覽充分體現了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對文化遺產進行創造性轉化、使美用和活化傳播,使得原本分散在世界各地、無法移動的珍品能夠以全新的形式匯聚一堂,對於作品和觀眾而言都是一場「不可能的相遇」。這是一次藝術史範本之展,再現了一場跨越500年的超時空對話。
  • 藝術大師馬蒂斯的10條藝術忠告
    緊接著,塞尚(Paul Cézanne)、梵·高(Vincent Van Gogh)等顛覆傳統藝術準則的藝術家群星相繼迸發,這是架上繪畫最後的狂歡時代,而在紛至沓來的流派與風格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則是難上加難。
  • 馬蒂斯曾孫女講述家庭生活對馬蒂斯藝術的影響
    紀錄片《成為馬蒂斯》(Becoming Matisse)近日 在BBC2臺首播。這是一部關於藝術家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的影片,它關注的是藝術家早年在法國北部小鎮Bohain-en-Vermandois的平凡生活,以及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巴黎,他為獲得藝術界的認可所做的努力。
  • 2020年,日本十大藝術話題事件
    為了藉此良機向海外推廣日本的魅力,「藝術」也將成為2020年日本各地的關鍵詞,從年初開始,各項話題性的藝術事件已經開始出現。話題一:東京錢湯盛典 2020東京以「藝術文化都市」為定位,將舉辦各種展覽活動,音樂會和舞臺劇演出。
  • 馬蒂斯:剪紙藝術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本次上新的作品都是馬蒂斯從1937至1954年創造的剪紙作品。在這一晚年階段,馬蒂斯達到了自己一生所追求的藝術目標——表現純真顏色,脫離生活的苦海。馬蒂斯用標準色彩,如日本綠、綠寶石綠、深鎘黃、深波斯紅、波斯紫、褐黃等作為具體的創作和商業標準。在拼貼中找到了最有力的顏色對比之後,馬蒂斯也要保證作品被複製、印刷時也要用標準的顏料,達到同樣的效果,不歪曲他原本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