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最近看過的一本書《高效人士用超級筆記術》,作者是日本的廣告策劃人,小西利行。
他曾經參與不少知名企業的項目策劃,如三得利、豐田、吉野家、一風堂,在行業內小有名氣,這本書是他從業20多年的工作心法總結。
作者剛入行的時候,工作效率很低,常常被領導罵,周圍同事對其評價也不好。作者當時的自信被打擊到0點,想著辭職不幹就算了。
和他今天的成就相比,過去的表現真是反差太大。根據他的描述,讓他大反差逆襲的,竟然是一份筆記。
他某天在辦公室發現了一份丟棄的筆記,上面畫了很多符號,雖然字寫得很潦草,但是讓人一目了然,這份筆記激發了他改變工作方式的念頭。
從此,他從改進筆記方法入手,提升工作效率,梳理思路,用這套方法完成了很多獨特的創意。
下面是他分享的筆記心法:
一、不要做你不看第二遍的筆記
如果不是應付考試,大部分人對於筆記是不大重視的,之前做的筆記也不會重新翻出來看。
但是,做筆記的目的其實是為了以後服務的。它幫你記錄、總結當前獲得的新認知,成為你的知識儲備。知識儲備有什麼用?就是幫助你在之後的思考、工作中,提供素材、梳理思路。
如果你做的筆記不看第二遍,沒有用起來,這些知識儲備就是無用的垃圾。
所以,做筆記前要明確這種觀念。
二、用符號進行整合
做筆記不是複印,不是將你讀到、聽到或看到的原樣記下就完事了。
記下來只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一步,是對筆記內容進行整合加工。有了這個過程,你的筆記才能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作者推薦的整合筆記的方法很獨特,只需要幾個符號,就能讓筆記發生質變。
1.畫O(圈)明確重點
這是很簡單的方法,你只需要在認為重要的文字前畫O就可以了。但是畫O要遵守三條規則:
在覺得重要、以後會用得上的內容旁畫O在認為需要進步一思考的內容旁邊畫O一份筆記不要畫超過三個O
畫O標重點,一方面是對筆記內容的判斷和思考,記錄下自己的思考痕跡,另一方面是以後再翻開看的時候,能一目了然,便於理解內容。對比下面兩個圖,畫O的作用十分明顯。
不超過三個O的規定,不只是為了頁面簡潔易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判斷思考的價值,因為最多只能選三個,你不得找到核心信息,進行取捨,這個過程你就進行了一次有質量的思考。
2.用(箭頭)理清順序
很多筆記剛寫完的時候,信息是鬆散的,比如你的某個想法、靈感,你在閱讀時看到認為不錯的某句話,某條你看到的信息等。這些信息都是碎片化的。
要對碎片化的信息進行處理,就要建立它們之間的聯繫。
在信息與信息之間,用箭頭標出它們之間的關係,比如前因-後果、問題-解決方法、發生的時間順序,只要信息中存在這些關係,就標出來。
標上箭頭以後,筆記的邏輯性更強了,可讀性也更強。
3.其他符號的運用
作者還推薦下面的符號,在做筆記時靈活運用,能大大提高效率。
VS
VS表示對抗、競爭的意思。當兩個要素存在競爭關係時候,用這個符號則能明確表示關係。
?
這個符號應該大家都會使用。在有疑問的地方標上「?」,過後你再看筆記,就知道這是你不理解的地方,於是就會去搞清楚,尋找解決方法。
OX
這是一組符號,不分開使用的。這裡的O和上面提到的畫圈不一樣。這對符號表示的是「不是那樣,而是這樣」的意思,當你需要更正固有觀念時,這組符號很有用。比如:
☆
這個符號表示的是極其重要的內容,比上面O還要重要一層次。如果你遇到了認為很有價值的內容,可以用這個符號。
這個符號表示將兩個主體進行比較,例如:
百事可樂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
□(框框)
在做筆記時,除了對原有內容進行摘抄,你必定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或者需要補充的內容。
你可以在原有的內容旁邊,畫一個對話框(如果對話框不方面,可以直接畫框框),將自己的想法寫到框框中。
這樣做是為了簡單易讀,你的想法和原文不會混淆,在回顧內容的時候,也很容易回憶起當時的想法。
以上就是《高效人士用超級筆記術》的整合筆記的方法。這些方法看似很簡單,但是實用性很強,不妨實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