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重慶動物園為世界上現存年齡最大的圈養大熊貓「新星」慶祝38歲生日,大熊貓38歲相當於人類的110-140歲。這位「英雄媽媽"共繁育後代8胎10隻,截至2019年年底,後代共有153隻。年老的「新星」依然保持不錯的運動量。
去年同一天在重慶動物園誕生的兩對雙胞胎「雙雙」「重重」和「喜喜」「慶慶」,是「新星」的曾孫輩。
竹筍是「新星」的主食,它每天要吃30多公斤。竹葉和精料是它的「零食」,它還喜歡水果作「甜點」。
地球上現存最長壽的大熊貓現年38歲了。8月16日,這隻名叫「新星」的雌性大熊貓在重慶動物園裡過了生日。
幾位飼養員抬著冰鎮的、用水果和竹葉做成的生日蛋糕進入它的專屬遊樂場,遊客們唱起了生日歌。蛋糕上嵌著紅色的「38」歲生日牌。
生日牌的數字每增加「1」,對熊貓來說都非同凡響。眾所周知,野生大熊貓的壽命低於圈養大熊貓,而在圈養大熊貓裡,包括新星在內,迄今只有兩隻活到了38歲。另一隻是以長壽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的「佳佳」,但它已於2016年在香港離世,卒於38歲。
「這個年齡幾乎相當於人類的110-140歲。」重慶動物園熊貓館技術主管尹彥強博士說,已知的大熊貓中,壽命超過30歲的累計不足30隻。
現在,年邁的新星正在努力拓展這個古老物種的生命跨度。很多人期待它能跨過多事的2020年,創造新的紀錄。
新星原本是一隻野生熊貓,生於1982年。1983年,救護人員在四川省寶興縣野外發現它時,它與親人失散,身上裹滿了泥巴。一個多世紀之前,同樣是在寶興,一位法國博物學家對熊貓蹤跡的發現,成為全世界認識這個物種的重要一步。
自1983年「定居」重慶以來,新星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30多年裡,外界發生了巨變。中國實施了影響深遠的改革開放,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國民生活得到改善,像新星這樣的大熊貓,日子也越過越好。在中國打開大門的過程中,新星曾為「熊貓外交」貢獻過力量:1988年,它在加拿大卡爾加裡舉行的第十五屆冬季奧運會上露面,吸引了上百萬人次觀看。
很多年後,新星的一位孫輩在加拿大產下一對龍鳳胎,也曾名動一時。該國一份報紙形容,「中國大熊貓就像是搖滾明星正在做一場最成功的巡迴演出」。
這些年裡,中國的物種保護力度也大為加強,熊貓的棲息地面積和種群數量都有了明顯增加。2016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物種「紅色名錄」時稱,由於中國大熊貓數量反彈,在名錄中從「瀕危」改為「易危」。當時的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保護等級降低為時尚早,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
如今,新星成為世界上第二隻突破38歲的大熊貓,是另一個積極的信號。在尹彥強看來,這見證了大熊貓的餵養技術、科學研究水平的提高,對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來說,是巨大的鼓舞。「我們能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無論是野外還是圈養的大熊貓,會生活得越來越好。」他說。
根據國家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發布的信息,截至2019年,全球圈養大熊貓數量達到了600隻。「健康、有活力、可持續發展的圈養種群已基本形成。」
此外,科學家還在對大熊貓開展放歸野外的試驗。
進入暮年的新星已經不太可能回歸山林,但它對種群的增長功不可沒。它是一位多子多孫的老祖母。它一共生育過8胎,截至2019年年底,後代已有4代,共計153隻,分散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它20歲高齡時還產下了一對雙胞胎,創下了高齡大熊貓產仔的世界紀錄。有12個晚輩和它生活在同一個動物園,堪稱「四世同堂」。諾貝爾物理學獎丁肇中曾應邀為它的一個孫輩取名「好奇」。他解釋說,希望人們都能保持一顆好奇的心。
當然,熊貓是獨居動物,領地意識非常強,新星和它的後代,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院館裡。它的兒子「靈靈」以「多情」著稱,為熊貓的繁衍作出了貢獻,其中兩個孩子目前分別定居於香港和臺北。
在重慶動物園,先後約有10名的飼養員參與對新星的飼養照顧。一支由三四名飼養員組成團隊負責照顧它。飼養新星已有28年的重慶動物園熊貓館館長張乃成說,如果新星感受到領地被侵犯的威脅,便會站立起來,做出迎戰的姿勢。
那些被安排來和新星「約會」的雄性大熊貓,往往會住在隔壁的院舍裡,兩個院舍之間有一道小門。並非每隻大熊貓都能贏得新星的「芳心」。
大熊貓世界奉行「多雄多雌制」。雌性熊貓發情期間,要與多個雄性交配。但新星是「長情」的一個。1992年春,上海動物園的大熊貓「川川」到重慶動物園「相親」,當它來到隔壁後,新星吃飽了就會到小門處睡下。兩隻熊貓還會隔牆呼叫。當年,它們即得一女,取名「川星」。
從此,每年春節後,川川都會到重慶住上幾個月甚至半年。它們經年「走婚」,生兒育女,締造了大熊貓中的一個望族。
迄今為止,川川並非唯一闖入過新星生活的異性,但它最配合的始終只有川川。這隻雄性大熊貓遺憾地在2010年過世,在它所有的遠遊經歷中,除了幼時從寶興老家到上海,其餘全部是從上海飛往重慶去見新星。
在熊貓界,這種情況並不常見,「約會」時大打出手者屢見不鮮。新星也曾被拉郎配,與其他熊貓「相親」。有一次,它迎來一位重106公斤的年輕雄性。它因不夠配合而被對方咬傷。這是新星38年裡遭遇的最大的身體傷害。
今天,新星已經活得像一位老人了。它幾乎不再爬樹。它會在吃完用酸奶、玉米羹和竹葉均勻攪拌的美味「拌飯」後仰臥,口水沿著地面流出一米開外。
時間在這隻長壽的大熊貓身上留下了不少痕跡:它標誌性的黑鼻頭、黑眼圈都有些許褪色,甚至略有發灰,讓人喟嘆「兩鬢斑白」;它甚至有了「老年斑」,眼裡隱隱有了白內障;它的牙齒曾經強健有力,咬合力與老虎、棕熊不相上下,而今有的掉、有的斷,再也不復當年的好牙口;對鞦韆、溜索、滑梯這些玩具,它也意興闌珊。
張乃成認為,新星變得越來越「淡定」,「在年輕時可不是這樣」。最初,聽見遠方傳來鞭炮聲,它都會明顯表現得驚慌,但次數多了,在安撫下,也就無所謂了。
大熊貓看上去憨態可掬,但畢竟咬合力強大,甚至可能對人發動攻擊。從前,如果沒有吃到想吃的水果,新星會敲打盆子,甚至打門示威。「仿佛在說,聽好了,趕緊把水果給我!」它可以把加厚的不鏽鋼餐盤咬得稀巴爛。「都不記得當年被它咬爛的餐盤有多少。」
飼養員們仍對它身上的母性念念不忘。大熊貓懷孕前,會主動大量吃喝儲存能量。有一年,新星生完孩子後,整整18天不吃不喝。幼崽新生後的一段時間裡,新星會和其他大熊貓媽媽一樣,一直將孩子抱在懷裡,走路時也用嘴銜著,典型的「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母子嬉戲時,它有時會把孩子像圓球一樣滾來滾去。
新星還會為孩子示範吃竹子。當熊貓幼崽開始學習爬樹,它會用前足將抱住樹幹的孩子向上掀。
大熊貓是獨居動物,會在子女一歲左右時分開,各自去佔據領地。剛和子女分開時,新星會去尋找,甚至爬上樹去張望,表現出煩躁情緒,食欲不振,有時甚至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才會恢復,這個時間比多數大熊貓要長。「新星真是一隻母性很強的大熊貓。」張乃成感慨。
如果考慮到年齡,新星如今的身體狀況好到令人吃驚。重慶動物園動物管理科科長唐家桂說,38年來,它一直很健康,沒得過什麼大病,傷風感冒都很少,連針都很少打。「我們每年會對新星進行兩次全面體檢,檢查血常規、肝功、腎功能等,它的主要指標都挺好,只是血壓比年輕時高了些。它的體重也一直維持在95至100公斤之間,是一個很適中的體重,不胖不瘦,利於健康。」
在唐家桂看來,新星的長壽秘訣,除了基因、性格、鍛鍊等因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科學餵養,動物園每天都要對它進行健康檢查,給它量血壓、看牙齒,觀察它的進食和排便。
園方並未因為疼愛新星就「投其所好」,相反,它的食譜裡精料會相對少一些,因為不讓它吃得太精,「要講究養生,不能長得太胖」。
「我們為它量身定做了食譜,讓它少吃多餐,一般情況下,每天上午3次,下午兩三次,晚上還有一頓竹筍和一頓夜宵。」張乃成說,目前,新星的主食是竹筍,零食是竹葉和精料,水果則是餐前餐後的甜點。
吃竹葉對於新星的牙口來說,已經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挑戰。但為了補充它需要的粗纖維,飼養團隊依然堅持讓它食用。餵給它的竹葉會經過仔細的清洗,「手摸上去,不能感覺到一點灰塵」。
張乃成記得,自己第一次見到大熊貓,就是為剛懷孕的新星搬去冰塊降溫。1998年開始,他就成為這隻熊貓的主管,陪伴它走過20多年。他說,新星就像自家一位年邁的親人。「我希望它能活到40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