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基金是國內首家由期貨公司全資控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成立至今已滿四年。近日,南華基金總經理朱堅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談到,南華基金將充分發揮母公司南華期貨的「全球金融衍生品服務」優勢,推進衍生品公募化,並在產品設計、運營、產品服務等各方面秉承「精品」戰略。
搭建衍生品投資橋梁
近年來,金融衍生品逐漸成為主要的資產配置工具之一。從全球首個標準化商品期貨——玉米期貨於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以來,全球衍生品已發展了一個半世紀。我國期貨市場已成立超三十年,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已上市的期貨品種近70個,覆蓋了國民經濟多數領域。
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與期貨市場的合作不斷深化。目前,公募基金參與期貨市場主要投資品種為金融期貨和商品期貨兩大領域。應用程度相對較廣的是利用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做對衝交易,主要目的是為了套期保值。另外,公募基金還參與商品期貨投資,2019年8月首批商品期貨ETF基金獲得證監會批准,目前處於小範圍試點階段。
朱堅指出,我國公募參與期貨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仍有非常長的路要走。目前可投資股指期貨與國債期貨的基金約5900隻,但實際投資的僅約230多隻。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漸成熟,投資策略逐步完善,投資者的接受度不斷提升,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募基金參與到衍生品市場當中。
他表示:「希望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打造南華基金衍生品特色標籤,探索公募基金行業新藍海。」他進一步介紹,由於期貨市場的特殊性,要求參與者有較高的專業投資能力及風險承受能力,普通投資者若想參與期貨市場的投資難度較大,而公募基金作為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可以為個人投資者參與衍生品投資搭建橋梁。
推進衍生品投資公募化
朱堅表示,南華基金的衍生品投資公募化將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南華基金已成立專業的量化團隊,形成了量化CTA、期權套利等一系列投資策略,以量化衍生品專戶為抓手,精心布局衍生品特色產品線;第二步,通過不斷摸索、測試與實踐,優化管理期貨類策略、槓桿類策略等,積極布局主動管理專戶產品。同時,通過AI賦能,在傳統多因子指數模型框架下,利用人工智慧的方法,對因子權重進行優化。第三步,正式邁進衍生品公募化,積極布局螺紋鋼ETF、鐵礦石ETF及其他商品期貨ETF,通過創新將各類金融期貨對衝策略運用到公募基金上,形成相對完善的衍生品產品線。
「國內大宗商品市場不斷成熟,成交規模持續擴大。但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目前參與衍生品投資的渠道有限,且投資門檻高,我們希望公募基金可以與期貨市場更好地結合,有越來越多的商品ETF、衍生品特色公募基金進入市場,讓個人投資者有更多渠道接觸到衍生品。」朱堅表示。
秉持精品戰略
朱堅表示,南華基金將繼續深耕浙江,聚焦杭州灣區發展紅利,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杭州灣地處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長三角區域,區位優勢突出,產業基礎完善,文化底蘊深厚,營商環境良好。浙江省匯聚了五百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很多細分行業的龍頭公司,且後備資源很充足。
據了解,為了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讓個人投資者分享上市公司成長紅利,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南華基金專門成立了杭州灣區指數研究小組,在浙江省委省政府、交易所及專家學者的支持下,2017年12月,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和南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中證杭州灣區指數正式亮相,成為國內首批灣區經濟主題指數。2018年5月,國內首隻灣區主題ETF——南華中證杭州灣區ETF獲批,標誌著南華基金正式邁入指數投資新時代,為投資者分享區域內上市公司搭建新橋梁。
談及南華基金未來規劃,朱堅表示,從產品設計的精雕細琢,到運營的千錘百鍊,再到產品服務的精益求精,南華基金始終秉承持精品戰略。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