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上的月季花,玫瑰花做成的小盆景,色彩豔麗,非常漂亮,您可別以為這是真的哦,如果告訴您這是用毛線手工鉤出的產品,您相信嗎?攝影師還真沒有騙人,這確實是一位山西農民大姐手工做成的毛線盆景花,今天我們看看她自學成才,用毛線花盆景致富的故事。
這位中年農民大姐名叫張豔玲,是山西省臨猗縣孫集鎮人,她家住在黃河岸邊一個叫南趙的村子,周日一大早我們一行人如約來到了她的家,張大姐已經吃過了早飯,一個人在家裡忙著包裝自己的毛線花盆景,她告訴我們說前段時間已經銷售完了所有的產品,最近在家裡趕時間加工,要為元旦期間準備貨源,這種毛線花盆景手工作品很受人們喜歡,供不應求,她可是找到了致富門路。
張大姐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黃河人,純樸善良,厚道實在,言語不多,似乎不怎麼會介紹自己,看到我們拿著攝影器材,便盡力想展現自己的產品,甚至拿出了近期加工的所有,在院子裡放了很多,同行的影友張老師是個急性子,也想見識見識張大姐的手藝以及產品的製作方法,建議大姐不要太忙活,坐下來給我們展示一下她的製作過程,隨後大姐坐在陽光下開始了操作。
張大姐一邊加工鉤織著毛線花,一邊回答著我們的問題。大姐說她小時家寒,姊妹6個,也就沒有上過幾天學,大姐心靈手巧,會做一手漂亮的毛線活,織毛衣,織手套,織帽子手到擒來,特別是擅長用鉤針做一些個小物件,妹妹幾個就跟著大姐都學會了這個女紅手藝,要知道在當年的農村,女孩們有一手漂亮的手工活那是很得意的事情。
成年後的張大姐始終沒有放下她喜歡毛線編織的手藝,在家裡給老人,丈夫和孩子一直織毛衣帽子和襪子,當年農村經濟不富裕,有這樣的手藝會給家裡省不少的開支錢,她也就成了村子裡有名的巧姐,被婦女們羨慕。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后土地下放,實行了承包責任制,張大姐和丈夫響應號召,把家裡的11畝責任田種上了蘋果樹,靠著勤勞走上了致富路,養大了一對兒女。孩子們大學畢業生活在城市裡,大姐給他們買下了房子,小日子也算不錯,這幾年農村流行打工熱,夫妻二人也不滿足種植蘋果地一項收入,隨後丈夫便走了出去打工,張大姐一個人在家裡種植著蘋果樹,閒暇之餘她在網上看到了有人加工毛線花盆景的信息,聰明的大姐一學便會,她就思謀著用自己的一雙巧手給家裡增加收入。
張大姐沒有用多少時間就做出了自己的毛線作品,去年春節她網購下需要的各種顏色的毛線和塑料花盆,開始在家裡加工製作,經過2個多月的摸索,她便成功的製作出了第一批產品,然後帶到附近的農村集市上開始銷售,單個產品價格從10元到100元不等,正如她所料,漂亮的毛線花小盆景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上市後便銷售火爆,一個集市日下來幾乎銷售完她所帶的產品,能賣到1000多元錢,從中獲利的張大姐興奮異常,農閒時間有空就在家裡加工毛線花盆景產品。
張大姐有著一手熟練的毛線編織技術做起這個毛線花小盆景自然相當的順利,當然也很漂亮。她告訴我們說:「毛線花小盆景製作起來還是相當容易,關鍵技術就是花瓣鉤織的設計和組裝,一旦設計完成其它都很好做。」由於張大姐編制技術熟練,所有的造型她幾乎都是一看就會,從事這個行業便是很輕鬆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就是遊刃有餘,如魚得水。
大姐說加工毛線小盆景不需要高額的投資,就是一個鉤針和一些毛線,大多數的農村婦女都能幹這個活,她現在就招收學員,收費相當便宜,100元錢保教保會,然後還可以加入她的合作社。
冬季是個農閒的季節,大姐一個人在家閒著無事,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她的毛線小盆景製作之中,她說自己手快一般一個多小時就能製作出一個比較簡單的小盆景產品來。
經過近2年時間的揣摩,張大姐製作的各種毛線小盆景的品種達到了100各個花樣,只要有想法她便開始創作,然後把製作的設計尺寸都仔細地記錄在筆記本上,她說自己現在自己是一邊設計一邊製作,等以後教會更多的人就要大批量生產,那個時候只需要大家按照統一尺寸加工就行了,大姐不滿足盆景的製作,甚至還開發出了毛線發卡產品,上邊也是卡通動物和花朵的造型。
集市上的銷售非常火爆,特別是到了廟會和節假日的時候甚至供不應求,大姐說靠自己一個人的能力遠遠不夠,她要教會更多的婦女加入到這個產業中來,自己統一設計,大家分頭加工,然後統一組裝,集中銷售,零售和批發同時進行,趕集上會,實體店銷售和網購相結合,把這適合農村婦女幹的產業做大做強,走出家庭致富的新路子。
陽光下張大姐坐在自己的家裡用一雙靈巧的手編織著毛線小盆景,同時也是編織著自己的致富夢,也是編織著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們預祝她早日成功,從黃河邊把毛線編織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