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姐巧手做編織,「以假亂真」,30元1件成搶手貨

2021-01-21 黃河鄉土故事

圖片上這位陽光的大姐名叫建金豔,網名叫春暖,聽著名字就給人一種陽光之感,陽光的大姐卻有一段為人不知的故事,她用自己一雙靈巧的手,做出了精美絕倫的工藝品,達到了「以假亂真」得地步,同時也給自己的生活帶來陽光,讓自己走出了陰影。攝影郭作民。

前段時間攝影師曾經拍攝過山西省臨猗縣一位做毛線編織工藝盆景的農民大姐,文章發表後收到了許多網友的留言,其中便有這位叫春暖的大姐,她留言說有時間可以看看她的作品,能不能為她也拍攝一些照片,攝影師便答應了她,由於她與攝影師各在兩省,近期特殊情況不便遠行,便委託了河南當地影友郭作民老師前去拍攝參訪。

建金豔大姐家住河南省靈寶市東興家園小區,她原來是一名退休教師,2004因為不幸患上了心臟病,手術後便病退在家休息,丈夫忙著自己的事業,寶貝女兒大學畢業後也參加了工作,建大姐一個人在家恢復身體,時間長了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麼,也想充實自己的生活。2014年她在網上看到有專門的教授毛線編織工藝品的教材,便開始找出做姑娘時候的鉤針,買下毛線開始學習這個工藝製作。

大姐小時候就喜歡編織毛線,同伴都把她叫「巧娘」,上學後又喜歡書法美術,是同窗公認的「藝術天才」,做這個手工自然是手到擒來,沒有多長時間就能模仿製作出作品來,經常受到丈夫和女兒的讚揚,3個月後便能自己獨立創作了,幾乎想到什麼就能做出來,起初就是為了打發時間,充實自己的生活,做出來的作品就裝飾在自己的家裡,親朋好友見過後都是讚不絕口,作品得到了認可,她便開始送人,這下一發不可收拾,上門求索的人很多,甚至還有人出錢購買,一度成了搶手貨。

大姐說剛開始就是做一些教材裡的玩偶和花盆小景,隨著自己的技術不斷熟練,她就按照自己的創作思路來,做出了很多的戲曲人物和花鳥魚蟲,甚至還有古代經典故事人物系列,後來在市裡小有名氣,曾受邀參加市裡舉辦的文化博覽會,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毛線編織小作品竟然引來了大市場,一天賣出了500多件的作品,大家都誇讚她的作品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擺放在家中不但是個養眼裝飾品,而且極具藝術觀賞性。

大姐的作品目前以居家裝飾的花草居多,她說這些個百姓喜聞樂見,是居家裝飾的不錯選擇,適合懸掛和擺放,給人帶了視覺上的美感和藝術的享受,當然也有年輕人喜歡的卡通玩偶作品。

毛線編織手工製作說起來容易,真正創作起來還是比較難得,編織容易設計創作難,還要經常推陳出新,沒有藝術功底和靈感是難以做出來的,為此大姐經常上網繼續學習交流,還借鑑書畫刺繡雕刻等等姊妹藝術之長,做出了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大姐說自己做毛線工藝品雖然不是為了賺錢,可是多了也要花大成本,賣出作品只是賺點小錢收回成本,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給大家帶來快樂,所以定價基本都是成本價,像普通的花盆小景一般一天時間做一件只賣30元錢,大一些的的特殊要求作品時間長,獨立設計,賣價自然就會高一些,前段時間接受一位客人預訂了一籃大牡丹作品,她做了10天,客人給了她400元。

病退休息的生活中用自己的手藝做出工藝品,就是享受生活,所以大姐也是只是空閒時間做一做,平時還是身體第一,在快樂的生活中體現出了自身價值,她覺得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去年玩小視頻她把自己的作品發到了網上,在網友的鼓勵下開始網售,目前粉絲已經過萬,銷售情況自然也是非常的好。

大姐將她最近創作的作品擺放在茶几上讓郭老師給她拍照,她說希望能夠得到同行老師們的指點,也希望和大家進一步交流,不斷提高自己的毛線編織技術,當然也喜歡傳授給喜歡毛線編織的姐妹,讓小工藝在別人手裡做出大文章,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為社會做出大貢獻。各位,你覺得大姐的手藝怎麼樣,是不是能「以假亂真」啊?歡迎留言。

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關注。

相關焦點

  • 山西農民大姐,巧手編織毛線花盆景供不應求,1天賣到上千元
    張大姐一邊加工鉤織著毛線花,一邊回答著我們的問題。大姐說她小時家寒,姊妹6個,也就沒有上過幾天學,大姐心靈手巧,會做一手漂亮的毛線活,織毛衣,織手套,織帽子手到擒來,特別是擅長用鉤針做一些個小物件,妹妹幾個就跟著大姐都學會了這個女紅手藝,要知道在當年的農村,女孩們有一手漂亮的手工活那是很得意的事情。
  • 巧手「編織」脫貧夢
    新華社哈爾濱12月23日電題:巧手「編織」脫貧夢新華社記者楊喆寒風凜冽,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最低氣溫達零下20攝氏度,44歲的宏偉鄉宏偉村脫貧戶馬長蘭坐在炕頭,熟練地編織著籃子,家裡暖意融融。2018年,宏偉村駐村工作隊引來了扶貧手工編織車間項目。馬長蘭作為第一批學員之一,進行了三期培訓。如今,馬長蘭作為一個「成手」,編織的蒲團、抱枕等產品賣到了數十元到數百元不等,2019年靠手工編織收入1萬多元。在宏偉村,手工編織車間已帶動40多名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內的村民增收,村子還成立了農產品銷售公司,註冊了商標,除手工編織品,還銷售雜糧雜豆等農產品。
  • 河南大姐山西賣蛋糕,風餐露宿1天掙600元,兒子娶媳婦全靠她
    周日,在山西晉南農村趕大集,遇到了一位50多歲的河南大姐領著自己的兒子在集市上賣雞蛋糕,母子倆現做現賣,生意非常好。    聊天中得知,大姐老家是河南商丘的,距離今天趕集的地方有差不多1000裡路,她身後就是她和兒子用來謀生的工具車,這是一輛雙排車,車的後面經過稍微改裝,按上了一臺中型烤箱,前面駕駛室和後排就是母子倆臨時的家。
  • 屈軍俠:「巧手草編」編出富民大產業
    洛南縣巧手草編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洛南巧手工藝品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屈軍俠告訴記者。 屈軍俠創辦的巧手工藝品公司,以玉米苞葉和小麥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為原料,通過純手工編織出嬰兒搖籃、衣物簍、寵物筐、果籃、花瓶、坐墊、拖鞋等生活用品,漂亮時尚,兼具實用價值,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
  • 巧手精編織,送給城市最美的人
    為了讓辛勤工作在一線的環衛工人過一個溫暖的冬日,凱裡市第一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巧手精編織,溫暖城市美容師」的愛心活動,學生們用親手編織的圍巾給寒冷冬日裡的環衛工人送上一份溫暖。 同學們拿著親手編織的圍巾,幫環衛工人們圍上,再送上熱氣騰騰的餃子,充滿感謝的話語,讓環衛工人們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 六旬農婦傳承傳統草編技藝 巧手「編織」助脫貧增收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楊金花供圖中新網臨汾12月9日電 題:六旬農婦傳承傳統草編技藝 巧手「編織」助脫貧增收作者 楊靜將玉米皮染色、編織綑紮、用剪刀將多餘的部分精心修剪掉……一根根「廢草」經過楊金花的一雙巧手精心編織後,煥發新生,變成一件件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的藝術品。
  • 巧手DIY編織毛線地板襪1天1雙,附詳細教程
    今天毛毛姐就教大家編織可愛的地板襪,這款地板鞋簡單易學!有了自己親手編織的可愛襪套,小腳再也不會有冰涼的感覺。也不用再擔心寶寶不喜歡穿鞋子凍著了。不論給自己用,還是送家人給朋友或父母,它都是最好的選擇。
  • 巧手編織幸福生活,這個村的留守婦女又多了一項技能
    12月5日下午,新洲區辛衝街高橋村村委會活動室,「巧手編織幸福生活」留守婦女手工技能培訓活動在這裡舉行,高橋村30多名留守婦女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開始,啟航社工帶領大家玩起了破冰遊戲。手工編織技能培訓環節,社工給大家準備了很漂亮的五彩線團,將編織材料發給現場每位村民手中,現場教大家做軸線和編線,並耐心地講解編織方式。學習編織精美的款式、巧妙的編織手法讓在場婦女們的學習熱情高漲。
  • 用一雙巧手,編織出屬於他的非遺草編情!
    可愛的花蝴蝶、振翅高飛的老鷹、活靈活現的大公雞,誰能想到,這些栩栩如生的小動物竟然是由草葉編織而成,一片片青白相間的草葉,在他的巧手編織下,片刻之間便賦予了鮮活的生命,賦予了草編獨特的魅力。草編,是利用各種柔韌草本植物為原料加工編制的工藝品。
  • 匯川耄耋老人高桂芳:手工編織人生 巧手剪出幸福
    滿頭銀髮,微胖,精神矍鑠,這就是匯川區巧手工程烏江恬苑培訓班創辦人、市管專家、今年84歲的高桂芳。       7月30日,走進上海路街道烏江恬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在二樓一間教室裡,高桂芳正在手把手教授幾個小學生學習剪紙。
  • 石家莊環保老太變廢為寶,免費教大家做手工,堅守公益24年
    66歲的王風琴正在微信群裡號召她的學員們,準備動手編織今年的愛心手套、帽子和圍巾,送給需要的人。王風琴是石家莊出了名的「環保達人」,不僅擁有一雙能變廢為寶的巧手,而且堅守做公益24年。編織的愛心帽子、圍巾、手套痴迷環保手工,將廢品變成工藝品12月1日,記者在王風琴的工作室見到了她,她神採奕奕,戴一副金色眼鏡,正在擺弄手裡的剪紙
  • 小小玉米皮巧手編出脫貧路
    梁慧昌告訴記者,玉米皮經過整理、挑選、晾曬、燻白、染色、分揀、紡經繩、編織等工序,在能工巧匠的手工編織下變廢為寶,可以製作成靠墊、枕頭、提籃、果盤等用品以及造型各異的草編裝飾藝術品。「做成草編工藝品賣出去,既不汙染環境,又能增加收入,玉米皮成了香餑餑了。」而讓村民把過去不值錢的玉米皮變成香餑餑的,正是市紀委監委派駐駐村幹部梁慧昌。
  • 巧手編織犛牛絨 織出牧民增收夢
    碗袋的製作相當精巧,利用新鮮的竹子搭建好碗形的骨架,然後把犛牛絨沿著這個骨架慢慢纏繞上,外觀做好後,在底部中間放一塊加工後的牛皮縫製上,成了一個個碗形的犛牛絨袋。碗放入碗袋中就不容易損壞,而且還十分好看。做碗袋,第一道工序就是選犛牛絨。剛滿兩周歲左右的犛牛,頭頸處的絨毛是最好的,剪下緊貼皮膚的絨毛,把毛絨上雜質進行初步的打理,之後用清水清洗毛絨,晾曬毛絨。
  • 巧手編織茶杯墊 「築民心」編織隊首次開課
    編織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小到只是一種愛好或一門手藝,大到藝術或行業的傳承與發展。編織是一種休閒生活方式,一針一線,既能享受勞動成果,又能放鬆身心。近日,姑蘇區白洋灣街道金築社區舉辦「夕陽編織濃情社區」主題活動,鍛鍊社區居民動手能力的同時,編織出一些具有實用價值的物品。
  • 平南縣平山鎮:巧手編織鄉村振興美好生活
    12月7日,在平南縣平山鎮百思特工藝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脫貧戶農民李青蘭熟練地整理修剪編織條,然後編織籃底、籃身,包籃口,最後給籃子上拎手。10來分鐘後,一個籃子在她的巧手下誕生了。百思特公司屬扶貧車間,負責人莫思明介紹,每天到廠裡上班的農民近百人,其中已脫貧的農民8人,此外還有400多人在家編織,由公司統一送材料上門,統一回收成品。公司產品以出口俄羅斯和日本為主,今年至目前出口創匯已超300萬美元。
  • 臺灣企業甘肅授草帽編織技藝 貧困婦女可居家增收
    徐雪 攝21日,46歲的馬玉芳帶著新學到的編織技藝,坐上了返回甘肅武威市古浪縣大莊村的車,她作為當地的婦女致富帶頭人,盤算著儘快讓30多名貧困姐妹掌握新技藝,在照顧家裡老小的前提下,能多賺點錢添補些家用。4月14日至21日,甘肅省「拉菲草帽經紀人培訓班」在蘭州舉行,來自全省各個市州的隴原巧手代表免費參加技能培訓。
  • 西安巧手志願者加班加點編織,熱心奶奶自費購買暖冬衣物送給山區孩子
    12月14日,長樂中路街道東尚社區會議室,「針心針意」愛心毛線全部編織完成,「交工」現場,「愛心編織團」的奶奶們在粉色書籤上親手寫下對山區孩子們的祝福。橘色、粉色、藍色…….色彩鮮豔的毛線經過東尚社區28位志願者的巧手,變成了一件件溫暖又好看的圍巾、帽子、手套。
  • 小小燈籠成致富「法寶」,一雙巧手編織出幸福生活
    逢年過節咱中國人都有掛燈籠的傳統和習俗,紅紅的燈籠掛上牆非常的喜慶,您看我手中的這個燈籠啊,是不是特別的精緻呢,而這樣一個燈籠,全部是靠這樣一根一根的鐵絲編織而來的。我們是來到了承德豐寧縣鐵藝燈籠非遺扶貧就業工坊,阿姨們也正在進行鐵藝燈籠的編織,我們也來學習一下。
  • 玩編織、送福利︱一起玩個手指編織唄(內附毛襪編織教程)
    說起毛襪編織,《毛線球13.令人沉醉的毛襪編織》裡做了非常詳細、全面的介紹,各種不同的後跟、襪筒、趾尖等的編織方法,非常詳細。看作品戳:愛編織︱聽!今天介紹的是這裡的一款海軍條紋風的長筒襪子。這款襪子頭部是往返編織而成,看起來略尖。
  • DIY手工抱枕編織教程:這30件事,做過1/3,就是宅家戰疫小達人
    聽說這30件事情,在座的各位這段時間至少幹過一半~親愛的織友們好啊~這幾天聽同事在辦公室裡自嘲,這段時間自己學會了一身開小吃店的本領,別提過的多充實了!沒想到這麼個話題一討論起來,哎呦吼好傢夥,原來好多事大家都做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