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川耄耋老人高桂芳:手工編織人生 巧手剪出幸福

2021-01-10 天眼新聞

 

滿頭銀髮,微胖,精神矍鑠,這就是匯川區巧手工程烏江恬苑培訓班創辦人、市管專家、今年84歲的高桂芳。       7月30日,走進上海路街道烏江恬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在二樓一間教室裡,高桂芳正在手把手教授幾個小學生學習剪紙。  小女孩張瑞洋暑假才到高桂芳的少兒培訓班學習剪紙,她剪的毛澤東、雷鋒頭像十分逼真,讓人想像不到是出自一個幼女之手。  已是77歲的居民張玉蘭也來拜師高桂芳,這位老奶奶心直口快:「我跟高老師學習兩個月了,學剪紙、學編織。學會後,教我孫孫,讓剪紙這門中國傳統文化子子孫孫傳承下去。」  走進高桂芳的工作室,上百種剪紙、布貼、編織掛件等作品琳琅滿目,五彩繽紛。  房屋另一側牆上,張貼著全國56個民族婦女形象的剪紙作品。走近細品,但見剪風細膩,刀工精良,人物形象個個栩栩如生。這是高桂芳同她的學生劉詠梅利用晚上休息時間,歷時2個月才完成的剪紙作品。  一幅《松鶴長春》布貼圖,松枝、羽毛、花瓣均展示高貴芳在藝術上的深厚功底。蒼松古樸翠綠、丹頂鶴躍躍欲飛、幾朵牡丹國色天香,構圖巧妙,似如自然真物。  高桂芳還把貴州18個少數民族婦女頭飾精心製成18幅布貼畫。觀者無不眼前一亮:「真美。」

這位已逾耄耋之年的剪紙專家,從小受媽媽熱愛剪紙的薰染,從10歲起學剪紙。少女時的高桂芳聰明伶俐,善動腦筋,一看就會。邁入青年時代,高桂芳在剪紙上已是才藝過人,爐火純青。  進廠後,在工作之餘,高桂芳時不時重拾興趣。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高桂芳退休。  賦閒在家,而高桂芳有一雙「巧手」的消息不脛而走。紅花崗區和遵義市兩所老年大學先後聘請她辦班任教。  她欣然應允,先辦剪紙班,後改為民間工藝班,一幹就是26年。  期間,高桂芳還特聘為遵義師範學院的「特聘教師」專門傳授剪紙等手工工藝。   「26年,你培養了多少學生?」  「3000吧。」高桂芳笑答。  2016年,高桂芳辭去老年大學有報酬的教學,回家義務興辦「巧手工程烏江恬苑培訓學校」。  每逢暑假,每周二、周四開辦幼兒班。每周一、三、五常年開辦成人班。  「我不收錢,主要目的是把剪紙這門藝術讓更多人掌握,傳承下去。」高桂芳如是袒露她的心聲。  「3年多來,高老師義務教的學生有千多人,最小的4歲,最大的與高老師同齡。」高桂芳的「關門弟子」汪貴英言語中溢滿對老師的崇敬之情。

在工作室,高桂芳特地給記者現場演示剪紙。不到一刻鐘,這位剪紙專家就把一幅剪紙作品呈現眼前,只見4個娃娃每人舉著一個大壽桃。高桂芳說:「4個壽桃剛好寫上祖國萬歲。」  「今年是我們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剪此作品祝賀祖國70誕辰。」這位老人說她對祖國母親一往情深。  「我的每件作品都有意義,作品沒有意義不行。」她說。  近年來,高桂芳到匯川區泗渡等地傳授民間手工編織技術,幫助無事可做的留守婦女學習編織技術,培養健康有意義的興趣愛好。  跟著高桂芳已學習6年剪紙、編織的汪貴英對工作室展示的作品如數家珍:「這是布貼畫,這是布衣畫,這是手工編織、手工貼畫、立體手工、手工剪紙……」  一位北京專家到遵義辦事,慕名參觀高桂芳工作室。看到幾個掛件布貼蝴蝶,他問高桂芳:「你在哪裡學的?我是美術學院畢業的,還從未看到做得這樣漂亮的蝴蝶。」  「我自己琢磨,沒向任何人學。」  那位北京來的專家聽後驚嘆不已。  如今,高桂芳已有18幅布貼畫珍藏於遵義市博物館。  2010年高桂芳設計製作的香包掛件獲「『國酒茅臺杯』多彩貴州旅遊商品能工巧匠選拔大賽優秀獎」。  2016年,高桂芳工作室被貴州省婦聯命名為「貴州省『錦繡計劃』巧手脫貧基地」。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通訊員 劉文先 張曉婭 熊曉明

編輯 黃霞

編審 向永東

相關焦點

  • 巧手編織幸福生活,這個村的留守婦女又多了一項技能
    12月5日下午,新洲區辛衝街高橋村村委會活動室,「巧手編織幸福生活」留守婦女手工技能培訓活動在這裡舉行,高橋村30多名留守婦女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開始,啟航社工帶領大家玩起了破冰遊戲。手工編織技能培訓環節,社工給大家準備了很漂亮的五彩線團,將編織材料發給現場每位村民手中,現場教大家做軸線和編線,並耐心地講解編織方式。學習編織精美的款式、巧妙的編織手法讓在場婦女們的學習熱情高漲。
  • 聊城東昌府區:手工編織「編」出幸福新生活
    教場李村村民王一芹對學習編織技藝特別感興趣。近日,為引導帶動教場李村及周邊村莊的貧困群眾和留守婦女發展「指尖經濟」,實現靈活就業、居家掙錢,市派東昌府區堂邑鎮教場李村第一書記王洪禮、五裡墩村第一書記李光,聯合市派駐東昌府區堂邑鎮鄉村振興服務隊,多方協調溝通,特邀請濟寧市鄉村振興合伙人、柳編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劉玉榮老師來到教場李村,開展了為期12天的以「巧手薈萃、編制幸福生活」為主題的免費技能培訓,30餘名婦女參加了本次培訓。
  • 巧手串珠 串出幸福
    12月8日,鐵山坪街道東風社區婦聯舉辦「巧手串珠」手工活動,邀請社工網紅殘疾人代平英現場教學,吸引20餘名居民參加。「第一步,兩米魚線,串白色珠四粒,兩邊線等長,右線回穿一粒,左線拉緊打結;第二步,左粉色一粒,右粉色兩粒,回穿打結......」社工帶領老人們動手串珠啦,老人們仔細聽著,相互學習探討著。在社工的指導下,老人們很快就掌握了要領,慢慢學會對穿、打結,將一個個不同顏色的珠子用魚線編織成一個圓形、正方形的杯墊。年紀比較大的梁奶奶還在活動間隙串了一個藍色的六邊形杯墊,:」要送給可愛的孫子。
  • 一雙巧手,剪出「花花世界」
    原標題:一雙巧手,剪出「花花世界」 9月20日上午,窗外飄著雨,王社平手握剪刀,在一張摺疊的紅紙上快速舞動著。幾分鐘後,一幅精美的剪紙作品誕生了。 54歲的王社平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寶雞市陳倉區慕儀鎮洞坡村的普通農婦,一個是民間剪紙藝術家。 「小時候,我就常常跟著母親做手工,剪窗花、捏面花、做刺繡,樣樣都會一些。」
  • 冬日裡巧手編出幸福生活
    前些天的一場冬雪,拉開了內蒙古林西縣官地鎮巧手婦女增收創收冬帽編織技能培訓的序幕。一大早,兩棵樹村的會議室擠滿了人,儘管早晨天氣比較寒冷,但村裡的婦女積極參加學習的熱情絲毫沒有降溫。這次培訓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授課教師動作嫻熟、技藝精湛,不一會兒工夫,一捆捆毛線在「巧手」的編織下,花紋愈發清晰、紋理更加精緻,一頂頂精美的冬帽最終成型。屋子裡不時傳出婦女們的歡聲笑語,「學這個太好了,我之前就跟著學了3期,這次再跟姐妹們拔拔高。」兩棵樹村劉建玉樂呵呵地說。
  • 老湖鎮:巧手編織促脫貧,勤勞生出致富花
    老湖鎮依託巾幗編織協會,紮實推進「新農村、新生活」培訓行動,牽頭引進手工編織項目,實施巾幗巧手脫貧工程,通過創造靈活就業機會,幫助農村婦女和貧困群眾巧增收、促脫貧。在鳳凰家園社區,巾幗編織協會的工作人員正忙著把編織物料送到劉培社老人家。
  • 「幸福友鄰幫」巧手DIY唇膏手工製作活動在靈壽縣喬家莊村舉行
    中華兒女河北新聞網訊(張文廣)11月23日上午,河北中煙集團、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會、喬家莊村委會、清和社工中心、喬家莊村老年協會在靈壽縣北譚莊鄉喬家莊村委會會議室聯合開展了"潤滿老人心 幸福鄰裡情"——"幸福友鄰幫"巧手DIY唇膏手工製作活動。
  • 德清縣幸福鄰裡開展「巧手編制展風採,共鑄濃濃社區情」活動
    為豐富居民精神生活,洛舍鎮民政、婦聯以及東衡村幸福鄰裡中心聯合殘疾人之家開展「巧手編制展風採,共鑄濃濃社區情」鉤針活動,在活動室裡,清禾公益社工帶領著村民和殘疾人,一起回到了美好的鉤針編織年代。使這些毛線帶來的暖意衝淡初入冬的寒冷。
  • 蘊藏關愛與溫情 嘉興經開區志願者巧手織圍巾送老人
    近日,在嘉興市經開區嘉北街道陽海社區紅色嘉園驛站裡,有一群巧手志願者正在利用休息時間,為孤寡和生活困難老人親手編織愛心圍巾。暖融融的毛線裡有溫暖的情誼,經過巧手編織,一條條厚實的圍巾裡蘊藏著關愛與溫情。圍坐在長桌旁的志願者們手拿毛線和棒針,一邊切磋編織方法,一邊討論編織款式,一針一線都承載著她們濃濃的心意。
  • 愛心年貨情暖耄耋老人
    愛心年貨情暖耄耋老人 2020-01-22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巧手「編織」脫貧夢
    新華社哈爾濱12月23日電題:巧手「編織」脫貧夢新華社記者楊喆寒風凜冽,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最低氣溫達零下20攝氏度,44歲的宏偉鄉宏偉村脫貧戶馬長蘭坐在炕頭,熟練地編織著籃子,家裡暖意融融。2018年,宏偉村駐村工作隊引來了扶貧手工編織車間項目。馬長蘭作為第一批學員之一,進行了三期培訓。如今,馬長蘭作為一個「成手」,編織的蒲團、抱枕等產品賣到了數十元到數百元不等,2019年靠手工編織收入1萬多元。在宏偉村,手工編織車間已帶動40多名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內的村民增收,村子還成立了農產品銷售公司,註冊了商標,除手工編織品,還銷售雜糧雜豆等農產品。
  • 巧手編織茶杯墊 「築民心」編織隊首次開課
    編織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小到只是一種愛好或一門手藝,大到藝術或行業的傳承與發展。編織是一種休閒生活方式,一針一線,既能享受勞動成果,又能放鬆身心。近日,姑蘇區白洋灣街道金築社區舉辦「夕陽編織濃情社區」主題活動,鍛鍊社區居民動手能力的同時,編織出一些具有實用價值的物品。
  • 何文花:輪椅上編織幸福人生(5)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9月22日何文花:輪椅上編織幸福人生馬志禮在調試自己設計製作改造的縫紉機。丈夫馬志禮製作了一套液壓杆設備,讓雙腿沒有知覺的何文花能正常使用縫紉機(5月9日攝)。臥床養病的日子裡,一臺智能手聯通了何文花與外面的世界,網絡上的手工編織課程,讓心靈手巧的何文花產生濃厚興趣,開始學習手工編織技藝。紅崖村扶貧幹部劉世鎳在入戶調查時,了解到何文花的家境和她對手工編織的熱愛,幫助她在網絡上註冊帳號,進行網絡銷售。從親手編織的第一頂帽子訂單成交開始,網絡給何文花帶來越來越多的訂單和收入。2019年,何文花一家順利脫貧。
  • 路尚集團"179·一起修"巧手編織圓滿成功 關愛老人路尚集團在行動
    為積極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用實際行動彰顯企業社會責任,路尚集團愛心委員會攜手林山寨街道農業銀行社區及管城回族區信望愛社工服務中心共同開展了"179·一起修"巧手編織
  • 匯川「幸福家」為群眾「加幸福」!
    參訓的匯川區「幸福家」家庭服務中心家政聯盟企業和學員紛紛表示,此次講座通俗易懂、技能和知識豐富,對家政行業從業人員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大有作用。據了解,家政服務是匯川「幸福家」家庭服務中心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匯川婦聯以「服務婦女、幸福家庭、溫暖社會」為宗旨,打造「幸福家」家庭服務中心家政聯盟公益品牌,旨在提升家政從業人員素質,帶領從事家政的婦女發現美、追求美、創造美,引導她們做自尊、自立、自信、自強的新時代女性,展現匯川巾幗家政風採。
  • 【 幸福瀍河 】紙藤編織促交流 關愛老人暖民心
    【 幸福瀍河 】紙藤編織促交流 關愛老人暖民心 2020-07-08 1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根根繩結編織的斑斕夢
    農曆鼠年來臨,呂敏用一雙巧手編織了一組以「鼠」為主題的作品。小老鼠搭配寶葫蘆繩結,是「數(鼠)你有福」;配上紅蘋果繩結,寓意「數(鼠)你平安」;若是配上金元寶繩結,呂敏說,這個作品就叫「數(鼠)你有才」。
  • 小小燈籠成致富「法寶」,一雙巧手編織出幸福生活
    逢年過節咱中國人都有掛燈籠的傳統和習俗,紅紅的燈籠掛上牆非常的喜慶,您看我手中的這個燈籠啊,是不是特別的精緻呢,而這樣一個燈籠,全部是靠這樣一根一根的鐵絲編織而來的。我們是來到了承德豐寧縣鐵藝燈籠非遺扶貧就業工坊,阿姨們也正在進行鐵藝燈籠的編織,我們也來學習一下。
  • 【決勝2020】走進陳寨村手工坊,看一雙雙巧手編織幸福明天
    光明網訊(記者 王欣夷)在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朱樓鎮陳寨村摯愛殘疾人手工坊,一群人正在進行手工作業,只見他們捏著金屬線、塑料珠等材料靈活地操作,一個個精美的手工藝品就誕生了。中國龍、孔雀、大象、發財樹、自行車、串珠頭飾……這些複雜精美、栩栩如生的工藝品,背後有一個勵志的故事。
  • 屈軍俠:「巧手草編」編出富民大產業
    近日,在陝西省洛南縣四皓街道撫龍灣社區的巧手草編專業合作社,又有3600多個搖籃將漂洋過海出口去波蘭。該合作社車間內,40多位村民正在製作草編工藝品,一根根不起眼的苞谷葉和麥稈在他們手中飛快地翻轉編織。 「今年疫情對外貿生意影響非常大,慶幸的是手工藝製品不怕存放,而且,現在工人製作的都是付過訂金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