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9月22日
何文花:輪椅上編織幸福人生
馬志禮在調試自己設計製作改造的縫紉機。丈夫馬志禮製作了一套液壓杆設備,讓雙腿沒有知覺的何文花能正常使用縫紉機(5月9日攝)。
今年44歲的何文花老家在寧夏西海固山區中衛市海原縣一個偏遠山村,由於當地乾旱少雨,自然條件差,廣種薄收的田地已不能維持生計,她和丈夫不得不一起外出打工維持生活。2011年,一場車禍導致何文花高位截癱,喪失行動能力,也讓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舉步維艱。突如其來的打擊讓何文花一度抑鬱絕望,後來在丈夫馬志禮照顧和鼓勵下,她又重新拾起活下去的信心。
2015年,伴隨著寧夏生態移民工程的推進,何文花一家搬遷至我國最大易地生態移民安置區——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在這裡,何文花開啟了嶄新的生活。
2017年,何文花一家被村裡納入建檔立卡戶,在政策幫扶下養牛、種地,蓋了新房,生活也有了基本保障。臥床養病的日子裡,一臺智能手聯通了何文花與外面的世界,網絡上的手工編織課程,讓心靈手巧的何文花產生濃厚興趣,開始學習手工編織技藝。
紅崖村扶貧幹部劉世鎳在入戶調查時,了解到何文花的家境和她對手工編織的熱愛,幫助她在網絡上註冊帳號,進行網絡銷售。從親手編織的第一頂帽子訂單成交開始,網絡給何文花帶來越來越多的訂單和收入。2019年,何文花一家順利脫貧。
看到自己可以用雙手擺脫貧困,何文花開始帶動村裡的姐妹們參與手工編織行業,並免費為附近村莊上百名婦女傳授編織手藝。目前已有20多名婦女在何文花的帶動下,通過網絡銷售手工編織產品,每月人均收入可達2000多元。何文花說:「從做編織開始,感覺我的人生又活了。雖說腿走不了路,但有了姐妹們的支持,我覺得人生有了價值。」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