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期待王健與上海四重奏合作的這場音樂會,因為,我相信這場音樂會只是暫停了。春暖花開以後,我一定會收到上海交響樂團通知:2月22日的那場音樂會改在了某月某日,快搶票吧!
吳玫
不知道欣賞過多少頁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出海報了,這一頁,最是驚豔:一間仿佛從油畫上走下來的小木屋裡,坐著5位優雅的大叔,他們是上海四重奏的李偉綱、李宏剛、蔣逸文和尼古拉斯·薩瓦拉斯,以及大提琴演奏家王健。海報上的5位演奏家,雖沒有辦法說話,但他們臉上沉穩的微笑告訴欣賞海報的樂迷,他們已經準備好了。
2020年2月22日,他們,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兩把大提琴將在上海交響樂團上演一場精妙的音樂會。
這一場音樂會的票子,早在看到這張海報之前我就已經收入囊中,那麼篤定這是一場完美的音樂會,是因為王健和上海四重奏都是優質音樂會現場的保證。
2014年9月19日,上海四重奏「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全集」音樂會在上海交響樂團演藝廳拉開了首場的帷幕。那以後的大半年裡,我像與可靠的朋友定期約會一樣,按照票上的日期準時走進演藝廳坐在固定的位子上等待第一小提琴李偉綱先生揮動弓弦。貝多芬一生創作了16部弦樂四重奏,這些作品,有的清澈,有的凝滯;有的欣悅,有的痛定思痛。上海四重奏按照他們的邏輯編排每一場音樂會的曲目,我信任他們,所以,去聽音樂會前,我故意不做準備,任由他們將我帶往任何一種情感的極點。2015年5月29日,是最後一次約會了,那一場的曲目是貝多芬的晚期四重奏作品,第130號、第133號和135號,聽完以後我寫下這樣的感動:「從初秋開始,結束於來年的初夏,季節變換,臺上的演奏家不變,我左右素不相識的聽友不變,我喜歡這樣的約會。唯其如此,李偉綱一句『貝多芬全都拉完了』才讓我倍覺傷感。我真想問問上海四重奏,我們能相約莫扎特全集嗎?我們能相約勃拉姆斯全集嗎?」
後來,他們又在演奏貝多芬弦樂四重奏的舞臺上與樂迷分享了勃拉姆斯的作品。再後來,他們居然請來了大提琴演奏家王健,為樂迷奉上舒伯特的《C大調弦樂五重奏》。
說到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個詞就是苦澀。生於1797年,卒於1828年,短促到令人扼腕的31歲人生,舒伯特總是在貧病中掙扎。世界對他一點兒也不仁慈,他卻把自己的深情以音樂留給了全人類。從11歲進入皇家神學寄宿學校開始嘗試作曲,以後的20年間他總共創作了1000多件音樂作品,包括600多首藝術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他作品。《C大調弦樂五重奏》被歸入了許多其他作品裡,因為,這首作品使用了比較特殊的編制,在常規的弦樂四重奏的編制基礎上添加了一把大提琴。這一添加,增強了低音部的「實力」,使演出效果更加豐富。常有人評價舒伯特《C大調弦樂五重奏》的現場,頗有交響樂的韻味。
評價舒伯特的這部作品交響化,還在於其長度,55分鐘,就算是一部交響樂,它也是一部大作品了,所以,這也是一部考驗聽者的作品。再加上它沒有舒伯特更著名的《鱒魚五重奏》那樣優美的旋律,許多樂迷想要走進《C大調弦樂五重奏》又總是半途而廢,就像我一樣。
1828年,入秋後舒伯特的身體越來越差,他大概也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便努力振作起來將盤桓在腦子裡的樂句落實在五線譜上。完成了《C大調弦樂五重奏》和《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一部室內樂的扛鼎之作和貝多芬之後一部最好的鋼琴奏鳴曲,舒伯特謝世。
在生命最後一個月裡完成的作品,怎能不烙印上作曲家彼時的心境?對死亡的不祥預感與總是伴隨著舒伯特的樂觀精神在作品的四個樂章裡輪番唱著主角,讓聆聽者天上人間地感受著什麼是悲什麼是喜,什麼是悲欣交集。
音樂家在介紹舒伯特的《C大調弦樂五重奏》時,總會說這樣一句話:「舒伯特考驗的是演奏者技巧及耐力。若非演奏者之間配合默契,就很難完整地完成此曲」。聽了那麼多場王健的音樂會現場,我覺得他的演奏氣質非常匹配舒伯特的這部作品,至於他與上海四重奏的合作能否默契——2018年12月26日王健50歲生日,他用給上海樂迷奉獻一場音樂會的方式歡度。那晚,擔任樂隊首席的,就是上海四重奏的第一小提琴李偉綱。
因為特別期待2月22日的音樂會,所以我會時不時地從手機裡調出那一頁海報仔細端詳一番,也就牢記了音樂會的上半場曲目,也是舒伯特,是他的弦樂四重奏《死神與少女》。
1817年,舒伯特被德國詩人馬蒂亞斯·克勞丁斯的詩作深深打動後,為之配上了音樂,在舒伯特600多首藝術歌曲曲目裡,就多了一首憂傷而富有哲思的《死神與少女》。7年以後,也就是1824年,舒伯特又將藝術歌曲《死神與少女》的旋律化入了自己正在創作的第14號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使得總共4個樂章、演奏長度達35分鐘的這部作品,忽而明豔忽而幽怨,非常適合與《C大調弦樂五重奏》放在同一場音樂會裡。
兩部佳作的一場音樂會,怎能不令人念念不忘?可是,2月1日上海交響樂團宣布,取消2月的全部演出。讀到這一消息的剎那,我非常難過,無奈之下只好找出自己收藏的這兩部作品的唱片,來消解與一場絕佳的音樂會擦肩而過的遺憾。
奧地利阿爾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團,是全球最頂尖的弦樂四重奏團之一。他們演奏的《死神與少女》以及他們與大提琴演奏家希夫合作的《C大調弦樂五重奏》,從演奏水平到錄製水平,都非常優質,聽得我感慨萬千。可我,還是期待王健與上海四重奏合作的這場音樂會,因為,我相信這場音樂會只是暫停了。春暖花開以後,我一定會收到上海交響樂團通知,2月22日的那場音樂會改在了某月某日,快搶票吧!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