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財聯社 記者楊澤世
美國糖果巨頭好時在華布局或將「劇變」。近日,該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胡庭洲突然離職,其在華運營實體也不排除被註銷的可能。
好時國際業務總裁Rohit Grover在一封郵件中表示,胡庭洲12月1日正式離開好時,中國團隊將由銷售總監田磊和財務總監陳燕玲一起臨時領導。
而此前,胡庭洲剛剛在該公司內部會議上宣布轉型計劃,他表示,「好時對在中國銷售通路和服務的方式作出相應調整和優化,將與一家大型的本土經銷商合作繼續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好時產品,這是一個正確而又艱難的決定。」據了解,按照胡庭洲的計劃,好時的轉型將導致裁員。
此外,好時股東及集團總部還決定對中國運營實體「好時(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出調整,包括當前的運營實體、經營方式、組織機構、業務部門設置等進行全面調整,轉變其當前的各項業務模式、撤銷組織架構,並最終申請清算及註銷公司。
對此,好時中國方面表示,公司將持續在中國的市場投入並領導經銷商在中國的持續生意推進,好時中國將依然保有運營團隊、運營機構和辦公場所。
「好時進行的這個決定,其實是把中國市場進行淡化,將運營平臺下降,從廠家下降到經銷商。這個調整很明顯是基於好時的業績壓力和成本壓力。」一位接近好時的消息人士向財聯社記者指出,「該公司運用比較老舊的運營方式,將中國市場運營交給總代理,雖然成本下降,但對好時未來市場的開拓助力較小。」
資料顯示,好時是全球領先的巧克力和零食公司之一,專注在主要國際市場擴充布局,同時繼續鞏固其在北美地區的競爭優勢,旗下擁有超過80個知名巧克力和糖果品牌。但在其近期披露的業績報告中,其第三季度國際及其他領域淨銷售額出現下滑,而銷量下降的原因是墨西哥和中國銷售大幅下降。
其實,糖果行業近年來一直面臨市場萎縮的態勢。東吳證券研報顯示,2018年糖果巧克力行業零售端市場規模為1129億元,同比下降2%。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以及對品質型消費不斷增長的需求,傳統糖果的日常需求量逐漸減小。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調查顯示,糖果產量已從2014年的362萬噸降至2018年的288萬噸。
「好時進入中國時間較長,但總體來看運營磕磕絆絆。在中國市場,好時需要對產品體系進行調整,特別是現在中國消費者注重健康的趨勢下,其主營的糖果業務會受到影響。」零售專家鮑躍忠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除產品品類的問題,中國渠道體系、營銷環境也在發生新的變化,如何走全渠道、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以及適應新的產品推廣環境,是外資企業面臨的較大挑戰。」
「若此舉不是退出中國市場的話,好時可能也是在進行一種探索,因為外資對中國市場的了解還是需要較長的過程,將運營交給一個有能力的經銷商,熟悉中國市場,又能進行營銷創新、渠道優化,或許也可以令好時向好的方向轉變。」鮑躍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