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降融資類信託規模」之後,信託公司如何突破權益類信託

2020-12-21 顧問雲

2020年以來,坐擁中國資產管理規模第二大的信託業,在監管從嚴規範運作的要求之下,逐漸掀起一場融資類信託壓降風暴。近期,多家信託公司收到銀保監會信託部的窗口指導,要求壓降融資類信託額度。按照年初監管定下的全年壓降1萬億規模來算,各家需要壓降20%左右。從目前情況來看,前三季度融資類餘額壓降了5000億,距離1萬億的目標相差甚遠,接下來恐怕還得持續收緊。股權投資、標品信託、家族信託等業務積極發展,信託業在監管中逐步回歸本源。

具體到財富管理端,在前兩年「剛兌」預期的大背景下,信託變成了一種標品。特別是融資類信託交易結構相對透明簡單,風控要素比較單一,容易理解,只要收益和期限符合客戶的心裡預期就可以成交。彼時,信託公司理財顧問更像是一位信息傳遞助手,期限、收益等基本信息說清即可,能力邊界相對較窄。

可是,隨著「資管新規」等多個監管政策出臺落地之際,單純的「標準固收信託」已經不好賣或者沒得賣了,作為信託公司的理財顧問,更要著眼於客戶的資產配置全局觀,傳遞信息的時代已經不需要你了,現在亟需的是,賣專業,賣配置,賣權益!

01.只會賣固收怎麼辦?

首先,需要排除心中顧慮,客戶雖然只在你這買「固收」,不過大概率也會在其他機構購買權益類甚至私募股權基金產品。因此,和客戶談資產配置的鴻溝其實並不大。

其次,是提升自己的專業,以權益類產品為例,賣權益需要緊跟市場風雲變化,需要養成每天看財經早報的習慣,甚至在團隊內形成做market update分享的習慣,只有市場的感覺有了,在講權益類資產的時候才可以侃侃而談。基礎打夯實,才能談操作。

02.見到客戶應該如何開口?

談客戶,節奏很重要!這裡還是繼續以權益類產品舉例,確定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符合權益類資產要求之後,可以從以下流程中層層遞進來進行溝通。

▍第一步,從經濟基本面談起,樹立自己的專家形象

客戶的投資決策往往和自己的市場判斷高度相關,在這一環節可以和客戶達成共識,那下一階段就可事半功倍。經濟基本面需要從幾個方面講起,一是經濟增長,簡單說就是GDP和GDP構成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近期的趨勢。

「配置易」示例畫面

接下來是領先指標,主要是PMI、信心指數和景氣指數,這些指標之所以被稱為領先指標就,是因為他們往往可以對結果性指標起到很好的前瞻性判斷作用。

「配置易」示例畫面

在此之後,可以根據談話的進程選擇性說下宏觀調控的兩大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總體而言都是積極性政策,財政政策這兩年主要是減稅降費,通過擴大赤字增加政府購買和投資,有效增加投資並擴大內需;貨幣政策則是適度寬鬆,精準施策支持實體經濟。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了解,展開其中的一兩點和客戶聊聊,這部分主要是展示自己的專業性,讓客戶相信,在投資這個領域「我」是專家,「我」一直在緊跟市場,欲求專業投資建議,來找「我」。

▍第二步,藉助平臺的力量,鋪墊資產配置理念

大類資產市場觀點,即自己機構的投研觀點,這部分其實也是和經濟基本面高度相關,正好可以印證你前面輸出的觀點,還會直接給出權威配置意見,也就是機構對什麼資產看好(建議增持),對什麼資產中性,對什麼資產不看好(建議減持)。我們只需要在該基礎上根據客戶基本情況微調即可。

通過大類資產市場觀點,再聚焦到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機會上就相對容易了,比如我們可以重點關注資本市場的改革紅利,關注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這一趨勢,這樣客戶就算對資本市場一竅不通,但是可以從更高的層面理解為什麼現在是投資權益類市場的好機會。

「配置易」示例畫面

▍第三步,用第三方觀點尋求客戶的正向反饋

如果客戶此時已經非常認同咱們的觀點,就可以進入下一步。

如果還有些猶豫,那就進一步展示各大機構對市場的觀點看法,用專業去強化客戶的信心,外部立場去佐證自己的觀點,這一部分可以自己去找,也可以在配置易中查看。

「配置易」示例畫面

除此之外,還可以展示一下當前市場的估值,也就是市盈率和市淨率,包括市場風向標——北向資金,以及新增開戶數等。在此環節不建議和客戶糾結於一些股票市場的技術指標,一是因為技術指標的使用過於細分專業,講起來很容易把自己繞進去,客戶也未必聽得懂。二是因為技術指標基本都是短期指標,不完全適用於權益類產品銷售,所以一定要學會抓大放小。

▍第四步,強調機構投資的專業性

在確認客戶認同這一方向後,接下來就是如何參與股票市場(權益類)的投資,到底是自己親自上陣炒股票,還是相信專業的機構投資者,答案一定是後者,我們需要用內容證明這一結論。

「配置易」示例畫面

「配置易」示例畫面

大牛市中,個人和機構大部分都獲得了不錯的收益;可是從牛市之後的兩年,雖然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高達80%以上,虧損幅度遠高於機構投資者2倍,而盈利幅度,更是不到機構投資者的1/3。

這主要是因為機構投資者,有龐大的研究團隊自上而下選擇有潛力的跑道,實地走訪上市公司調研,遊走在上市公司的上下遊企業驗證上市公司提供的材料,通過層層的篩選才能進入到股票池,基金經理跟蹤股票池裡股票的情況,再發揮人脈深挖這家公司的價值,確認投資後,再向交易員下指令,交易員根據指令要求擇機在最合適的價格買入股票。所以投資本身可能就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事情,如果缺乏專業的投資能力,還不如直接交給專業人士來做。

▍第五步,講產品

接下來就是展示擬推薦產品並告訴客戶,為什麼挑選這個產品,說白了就是基金的挑選標準。

「配置易」示例畫面

這部分可以充分結合公司內部對產品的培訓做專業講解。橫向需要講基金的管理人、歷史業績、投資策略等,總結的著力點放在收益、風險和流動性這三個方面,收益要有想像空間,風險部分要突出風控能力、控制回撤能力,特別是在極端市場情況下。流動性則是需要提醒客戶拿出匹配這筆投資的流動性,不可過度承諾可以短期內到達XX收益,短期的市場最不可預測,讓客戶短期的錢投進權益類產品是在給自己挖坑。之後,就是就產品的答疑,如果整個流程講得好,這部分很可能不需要。

一定要註定過程中不可過度銷售,管理好客戶的預期,哪怕保守一些。而且,需要強調是在客戶持有一段時間內才有望達到的。

當然,這上面的每一個步驟都隨時可能被客戶打斷,客戶會把平時碰到的問題拿出來一起探討,這不僅是個非常好的展示專業性的機會,而且還是個深入了解客戶關注點的好時機,一定要多互動。

最後,需要告訴客戶我們會緊密關注他的投資產品,會定期(溝通頻率)和他溝通反饋產品和市場的情況。權益類產品的投後非常重要,對於提升忠誠度,提升投資額以及轉介紹都有極大益處,因此一定要重視投後服務和定期溝通。

剛跳出「固收」的舒適圈,一開始可能會很吃力。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金融科技能力的加持下,我們可以更快速地擴張自己的能力邊界,從固收類+權益類產品的投資組合開始,發展成可以給客戶提供多種、觸達客戶全生命周期的資產配置服務,而不再是單一產品。要通過幫客戶做「全方位資產配置解決方案」來構建我們的產品服務鏈。轉型成真正的財富管理專家!

- 本文作者 -

心燈

研究方向:宏觀經濟、行業分析、二級市場、私募股權、保險、財富管理科技化應用。

作者簡介:原頂尖財富管理公司副總裁,負責在線財富管理業務,投資顧問業務及線下財富管理業務。曾就職於渣打銀行並擔任行長,對中國財富管理行業有深入見解。

相關焦點

  • 11月集合信託規模逆勢攀升 融資類業務萬億壓降難過年關
    據用益信託12月14日提供給時代周報記者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集合類信託中融資類信託成立規模757.42億元,較去年同期1513.27億元下降49.95%,但是較今年10月環比增加39.18%。信託公司融資類業務萬億壓降目標迎年終大考,集合信託規模及融資類信託成立規模為何不降反增?
  • 我國信託資產規模穩中有降 信託通道業務持續收縮
    在去通道、嚴監管背景下,2020年,信託行業迎來較大調整。截至2020年10月末,全行業受託管理信託資產餘額20.74萬億元,較年初減少8632.68億元。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信託融資業務持續壓降,地產信託規模被嚴控。信託公司在有序落實壓降通道及融資類業務規模的同時,也在主動謀求轉型。
  • 信託知識貼2:基礎設施類信託(政信信託)
    導讀:一方面要打破剛兌、打破城投信仰;一邊又要嚴懲「逃廢債」,維護投資者權益。新形勢下如何選擇政信信託?先詳細認識一下政信信託(基礎設施類信託)01基礎設施信託概念根據信託業協會的定義,基礎設施信託是信託公司以受託人的身份
  • 中融信託:融資類業務正常進行 未接到要求暫停相關業務通知
    中證網訊(記者 張玉潔)6月18日,中融信託相關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中融信託未收到要求暫停融資類業務的通知。公司目前正按照既定戰略部署和工作計劃有序開展各項工作,公司積極主動調整業務結構,回歸信託業務本源,提升主動管理能力。
  • 集合信託七月「式微」 金融類產品蓄勢「卡位」
    分析人士稱,非標投資比例限制和融資類業務規模壓降是7月集合信託規模下降的重要原因。當前,信託公司業務轉型需求迫切,預計金融類產品將成為信託公司發力的重點方向。用益信託研究員喻智認為,7月集合信託產品發行、成立規模雙降與監管收緊關係密切。融資類信託業務是信託公司「非標」業務主力,集合信託產品更是以融資類產品為主,融資類業務規模壓降對集合信託市場衝擊明顯。
  • 信託收益下滑但搶手 房地產信託回暖
    房地產信託重回高位在各投向領域的成立情況上,5月基礎產業類信託產品募集下滑明顯,而房地產類產品出現較為顯著的增長。在4月基礎產業類信託成立規模逆勢上行之後,5月基礎產業類產品略顯疲軟。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5月基礎產業信託募集資金405.42億元,與上月同時點相比減少27.54%。用益信託網研究員喻智表示,目前信託公司在基建領域展業面臨困境:地方政府債券的大量發行,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大減,削弱了從其他渠道的融資需求;政信類業務的融資成本被壓降。
  • 2020信託業七大關鍵詞
    對於萬千信託從業者來說,史無前例的複雜形勢與超強監管讓這個年份更加刻骨銘心。  各類政策新規與窗口指導層出不窮,融資類信託遭遇強力壓降,通道類信託繼續萎縮,行業資產規模降至20萬億關口。  2020年,信託業在過往「去通道、控地產」基礎上,又多了一道「逐步壓降融資類信託」的難題。今年3月,監管部門對信託業壓降規模定的計劃是:2020年全行業壓降1萬億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融資類信託業務,並要求每家信託公司制定壓降計劃。  主動管理類融資信託主要存在形式包括工商企業類貸款、房地產信託貸款等。
  • 信託收益率一再下降但仍有優勢,房地產信託逆勢回暖
    房地產信託回暖 在各投向領域的信託成立情況上,5月,基礎產業類信託產品募集下滑明顯,而房地產類信託出現較為明顯的增長。 在4月基礎產業類信託成立規模逆勢上行之後,5月基礎產業類信託略顯疲勢。
  • 全面剖析信託行業及68家信託公司(2020年版)
    3、2019年規模壓降超過10%的信託公司有28家(含一些頭部信託公司)規模壓降往往會說明兩個問題,存量業務不合規、持續性不強以及增量業務拓展能力有限、無法彌補存量缺口等,這均可以說明一家信託公司的業務能力。
  • 8月集合信託產品成立規模繼續下滑 收益率與期限倒掛
    用益信託認為,資管新規延期但監管並未放鬆,信託公司展業難度增加,集合信託在產品端上吸引力不足、收益節節下行,高收益的非標類產品稀缺,淨值化產品投資者認可度不夠高,多方面的因素導致集合信託產品的募集困難。 《報告》認為,2020年6月以來,監管層在融資類業務上要求壓降,信託公司業務受到的影響很大。
  • 信託公司「去通道」還要走多久
    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告訴《金融時報》記者:「在信託清算截點,將信託計劃持有的信託財產按照現有狀態返還給投資者,此時的信託財產可能是現金、債權、權益、實物等。比如,100元的信託財產到返還時可能是80元的現金和20元的債權。」那麼,睿元三號原狀返還的是什麼呢?
  • 信託公司業務模式轉型將加速
    為了鞏固信託業混亂管理的結果並確保完成先前設定的壓降任務,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最近許多信託公司都收到了窗口。監管部門的指導,要求嚴格降低融資壓力同類信託業務的規模。對此,業內專家表示,隨著年內1萬億融資信託業務的壓力下降,信託公司業務模式的轉型必將加速。
  • 信託公司風險事件頻發,信託業路在何方?監管人士這樣說
    在去通道、嚴監管背景下,2020年,信託行業迎來較大調整。截至2020年10月末,全行業受託管理信託資產餘額20.74萬億元,較年初減少8632.68億元。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信託融資業務持續壓降,地產信託規模被嚴控。信託公司在有序落實壓降通道及融資類業務規模的同時,也在主動謀求轉型。
  • 集合信託產品星級排行榜(12.7)
    1、信託資產規模持續壓降 投資類信託業務增長明顯 (1)信託業務規模 2020年3季度,信託行業在監管的引導下,繼續有序壓降融資和通道類業務規模,截至3季度末,信託業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產餘額為20.86萬億元,較年初減少7432.79億元,同比下降5.16%,降幅較2季度末收窄0.4
  • 一文讀懂68家信託公司與信託行業
    1、信用風險 主要針對融資類信託面臨的風險,具體看大致有資金挪用、變相突破人數限制和投資比例以及企業資質要求、規避監管要求、給P2P配資、與房產中介合作發放首付貸,此外還包括開展明股實債業務所面臨的法律風險(沒辦法享受破產債權等)和大客戶的集中度風險等幾類。
  • 信託公司全面剖析-國民信託
    2018年,國民信託新增被動管理信託規模降至1645.09億元,同比減少61.75%。2019年,公司被動管理信託規模進一步壓降至187.65億元,同比回落88.59%。2020年「去通道」監管仍在繼續,再加上「30%」、「50%」紅線,可以預見國民信託通道業務將會繼續減少。
  • 上周集合信託成立規模增超七成 金融類產品佔比連續三周排名第一
    來源:財聯社集合信託市場回溫,在前一周成立規模腰斬後,上周募集規模增長超七成。其中,金融類集合信託募集資金67.86億元,環比增加70.06%,佔比48.18%,連續三周募集規模佔比第一。集合信託的發行市場依舊平淡, 41家信託公司發行集合信託產品229款,環比增加16.84%;發行規模284.60億元,環比增加1.68%,發行規模已連續兩周保持在300億元以下。在收益率方面,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為7.51%,環比減少0.17個百分點;集合產品周平均期限為1.76年,較上周減少0.10年。
  • 2020年3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一、信託資產規模持續壓降投資類信託業務增長明顯  (一)信託業務規模  2020年3季度,信託行業在監管的引導下,繼續有序壓降融資和通道類業務規模,截至3季度末,信託業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產餘額為20.86萬億元,較年初減少7432.79億元,同比下降5.16%,降幅較2季度末收窄0.4個百分點;信託資產餘額較
  • 信託公司剖析:中航信託
    江南信託 在「銀信分離」思想指導下。 1997年,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深圳公司收購中國農業銀行所持江西省信託公司全部股份,江西省信託公司更名為江西江南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江南信託。
  • 信託周報(12月7日)
    通道類業務連降十一季度 融資類信託持續上漲十季度後迎首降12月3日,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2020年3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及信託公司主要業務數據。協會數據顯示,信託行業在監管引導下,對融資類業務的壓降初見成效,融資類信託佔比連續十個季度攀升後首次出現下降。另外,單一資金信託和事務管理類信託佔比自2018年1季度以來已經連續11個季度持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