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視劇《清平樂》的熱播,大宋王朝帝後之間的故事成為了人們街頭巷議中談論的熱點,人們不僅通過電視劇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宋仁宗的人生過往,更對劉太后、曹皇后這些身居宋宮之內的皇家女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然而宋朝有這樣一位皇后,她從被立為皇后之日便沒有得到皇帝一日寵愛,不僅受盡皇帝丈夫的白眼,甚至還兩度被廢,成為了皇室的笑柄,然而這個善良寬厚的女人卻並沒有記恨在心。
在宋王朝最為危難的那段時期,她以一介女流之身兩度拯救即將傾覆的大宋王朝,並最終在養子的奉養與孝順下安度晚年,平靜離世,她就是宋哲宗的原配皇后孟氏,歷史上稱其為昭慈聖獻皇后。
高太皇太后屬意的「佳兒佳婦「
孟氏出身於北宋一中等官宦之家,其祖父孟元曾為為宋朝眉州防禦使、馬軍都虞候,後因孟氏的冊立,被追贈為太尉。孟氏父親孟在,官至閤門祗候、崇儀使、榮州刺史。由於出身官宦家庭,幼年的孟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僅聰慧而且知禮。這位原本可以嫁得一個富貴人家的姑娘在十六歲那年徹底改變了命運。
孟氏十六歲那年,當朝皇帝宋哲宗已經逐漸長大,快到了大婚成親的年紀,哲宗的祖母太皇太后高氏和嫡母皇太后向氏為其挑選了百餘名世家女子入宮,當時年僅十六歲的孟氏就在其中。孟氏天資聰慧,又讀書知禮,言行舉止不僅得體,還頗有母儀風範,因此入宮之後不久,孟氏便得到了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的喜愛,她們開始有意栽培孟氏,不僅將她帶在身邊,還親自教授宮中禮儀。
宋哲宗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垂簾稱制的太皇太后高氏頒下旨意,將孟氏冊封為皇后,為了提高孟氏的身份,高太皇太后還將原本沒有官職的孟氏之父孟在封為崇儀使、榮州刺史,就連孟氏的母親王氏也被封為了華原郡君。高太皇太后如此抬舉孟氏母族,足以見其對於這位孫媳婦有多滿意。她自信並固執地認為自己為皇孫選擇了一位賢內助。高氏認為自己的皇孫哲宗皇帝一定會向當年英宗皇帝鍾愛自己一樣寵愛孟氏。然而偏偏事與願違,這位老太太的美好願望隨著她的離世而煙消雲散了。
大婚後受盡冷落還遭嬪妃挑釁
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歷經四朝皇帝,垂簾稱制八年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這位將趙宋王朝統治的頗為出色的老太太卻因為對於皇孫宋哲宗的嚴格管束而招致了年輕的宋哲宗的逆反心理,高氏病逝後,做了八年兒皇帝的宋哲宗終於得以親政,他不僅罷免了高太后時期重用的大臣,還一度恢復了被祖母高太后廢止的變法。在料理完了前朝事務後,宋哲宗便開始在後宮之中清除高太皇太后的影子。而孟皇后這位高太皇太后一錘定音冊立的皇后便首當其衝了。
客觀而言,宋哲宗原本對孟皇后並未動過廢黜之心,但是隨著高太皇太后的崩逝,這位被壓抑了多年的形同傀儡的少年天子在新掌權之時急於樹立自己的威嚴,對於壓制了自己多年的祖母高氏,掌權伊始的宋哲宗的表現實際上並不夠成熟,他不僅在前朝罷斥了高太后時期重用的大臣,還在後宮之中極力清除高太后的影子。
哲宗與孟氏歲位包辦婚姻,然而哲宗最初對待孟氏卻也並不反感,因此在高太后崩逝之初,哲宗也並未動過廢后之意,但是此時宋哲宗最為寵愛的嬪妃劉婕妤卻因為誕下了宋哲宗唯一的兒子而動了奪嫡之心。
劉婕妤恃寵而驕,不斷在宋哲宗面前詆毀孟皇后,她誣陷孟皇后在宮行巫蠱之術,哲宗因此將孟皇后身邊身邊服侍的宮女宦官逮捕,可憐這些孟皇后身邊的宮人,在經歷了一番慘無人道的嚴刑拷打之後,卻仍不願意靠著誣陷皇后而求得苟活。
根據史料記載:孟皇后身邊的這些宮人被劉婕妤等人授意,遭受了嚴酷的刑訊,多數被打的體無完膚,割舌、斷肢者亦不在少數。但是最終卻沒有一個人出來誣陷皇后。劉婕妤等最終不得不靠偽造證詞來使宋哲宗相信孟皇后圖謀不軌。
劉婕妤甚至還勾結宰相章惇,而這位宋哲宗親政後訂立的新宰相章惇也希望能夠通過廢除孟皇后而打壓掌權多年的高后舊黨。因此章惇也也不斷蠱惑哲宗廢后。面對前朝後宮一致的「廢后」言論,這位年輕的皇帝最終行了廢后之舉。
兩立兩廢兩度垂簾救國的傳奇:
宋哲宗紹聖三年八月,公元1096年九月,23歲的孟皇后被宋哲宗下旨廢黜,此時距離太皇太后高氏崩逝不過一年,而距離其正位中宮僅過去四年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孟皇后的被廢黜的方式比較特別,她既沒有被降為嬪妃,更沒有被廢為庶人,而是被宋哲宗下旨以「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的身份安置在了專供后妃出家所居的瑤華宮,成為了一名道姑,這也是繼仁宗郭皇后之後,宋朝又一位被廢入道觀的皇后。然而相比仁宗郭皇后的悲慘結局而言,孟皇后接下來的人生似乎要幸運得多了。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年僅二十三歲的宋哲宗因放縱過度而病逝,此時劉婕妤所生的那位皇子早已夭折,這也宣告著宋哲宗一脈的絕嗣。然而國不可一日無君,哲宗病逝後,其嫡母向太后將宋神宗第十一子端王趙佶立為新帝,這位趙佶便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宋徽宗。
徽宗即位後,為了感激向太后的擁立之恩,因此將向太后中意的孟氏重新尊為皇后,本以為時來運轉的孟氏卻不想在二度復立後的第二年便因為向太后的病逝而遭到第二次廢黜。可憐的孟氏被宋徽宗以「希微元通知和妙靜仙師」的尊號再次送回到瑤華宮,並且,這次一住就是二十六年。
宋欽宗靖康初年,孟氏所住的瑤華宮失火,孟氏不得已遷居延甯宮,然而剛到延甯宮沒多久,延甯宮便再度失火,死裡逃生的孟皇后此時已身無分文,只能步行到相國寺附近入宮前的私宅居住。這兩場詭異的大火曾一度被認為是有人蓄意為之,而當時仍然健在的劉婕妤則是最受懷疑的對象,不過讓劉婕妤和孟皇后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兩場沒能燒死孟皇后的大火,最終卻救了孟皇后,甚至救了一度傾覆的大宋王朝。
宋欽宗靖康二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京,在經歷了一番燒殺搶掠之後,金人對照著宋朝宗室的|玉牒將徽欽二帝以及后妃皇子、公主等幾千人一一搜羅出來,當時六宮之中有封號的后妃皆被擄去,而孟氏因為早已被廢黜,因此奇蹟般地逃過一劫,成為北宋宮中唯一的漏網之魚。
金人北撤之後,宋朝遺臣們在破敗不堪的汴京城中發現了失魂落魄的 孟氏,因此時北宋皇室宗親皆被擄走,因此孟氏被遺臣們擁立為太后,並請其垂簾聽政。因其當初被立為皇后之時為元祐年間,因此稱其為元祐太后。被廢棄冷落了多年的孟氏被二度復立後並沒與頭腦發熱,始終對混亂的時局保持著警醒。孟氏垂簾之後,積極派人尋找宋朝宗室 ,在得知宋徽宗之子康王趙構並未被金人擄走之後,便積派人聯絡趙構。
康王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後,孟氏隨即宣布撤簾歸政。因此時汴京已不可守,因此孟氏等人跟隨宋高宗趙構南渡至杭州。南渡之後孟氏在政治上擁立高宗,並不以太后之尊幹於朝政,因此贏得了宋高宗以及南宋諸臣的敬重。宋高宗建炎三年,「苗劉之變」發生,宋高宗被逼退位,其三歲的獨子趙旉被亂軍擁立為帝,這便是歷史上鮮為人知的宋簡宗,亦被稱為正安帝,而孟氏則被亂軍逼迫垂簾聽政。
二度垂簾聽政的孟氏認為此時不斷南下侵擾的金人才是朝廷的巨大威脅,初立的南宋王朝不可自亂陣腳,保持朝廷內部的團結和穩定是當務之急。因此孟氏一邊安撫苗傅、劉正彥等叛亂將領,一邊暗中積極聯絡韓世忠前來勤王。
最終這場叛亂在孟太后的運籌帷幄中得以平定。此時,面對朝野上下一片頌揚之聲,孟氏的舉動則再度讓人刮目相看,平定叛亂後,孟氏隨即宣布撤簾歸政,並將權力移交給宋高宗趙構,孟氏的舉動讓宋高宗趙構深受感動,也贏得了朝野上下的一片讚頌。
靖康之變時,宋朝宗室被金人一網打盡,孟氏和高宗是極少的倖免者,因此南渡之後,「母子二人」頗有相依為命之意,宋高宗對孟氏非常孝順,不僅尊其為皇太后,並且待之如生母。據說孟氏愛飲甜酒,南渡之後卻喝不慣杭州一帶的越酒,宋高宗聽說後便遣人出宮,幾番苦尋,才為其買到了與汴京一帶出產的口味相近的甜酒。宋高宗對於孟氏孝順之情由此可見一斑。
一生經歷多次大起大落,飽經顛沛流離之苦的孟氏就這樣在宋高宗的極盡孝順之中,幸福安詳的度過了晚年。宋高宗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一生被兩立兩廢,兩度垂簾聽政並兩度拯救宋王朝的孟太后病逝於臨安皇宮,享年59歲。大悲大慟的宋高宗為孟太后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將其以昭慈聖獻皇后的身份葬入會稽縣上皇村。
孟氏一生經歷頗為坎坷,原本為官宦人家出身的她因為高太皇太后的中意而被封為了大宋的皇后,卻因為丈夫的厭棄和寵妃的構陷而慘遭廢黜,歷經兩次失火死裡逃生卻因禍得福躲過了靖康之變,更為重要的是,這位被趙家任意休棄了多次的媳婦卻在宋王朝兩次面臨遭遇滅頂之災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穩住了一度陷於傾覆的宋王朝。或許孟皇后的人生正如高太后生前讚譽的那樣:「斯人賢淑,惜福薄爾!異日國有事變,必此人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