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邁入特大城市行列!建成區面積十年「長」了兩倍多,列全國第11位

2021-01-12 瀟湘晨報

青島:請叫我「特大城市」!

住建部日前(2020年12月31日)發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顯示,全國有6個城市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16個城市超過500萬,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天津、東莞、武漢、成都、杭州。

青島城區常住人口達到529.48萬人,比上年增加16.78萬人,位列全國第15位,邁入特大城市行列。

建成區面積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別為:重慶、北京、廣州、上海、東莞、天津、深圳、成都、南京、武漢。

青島建成區面積達到758.16平方公裡,比上年增加43.09平方公裡,位列全國第11位。

觀象君查閱往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發現,2010年-2019年的十年間,青島城區常住人口從276.28萬人,增長到529.48萬人,增長了92%,幾乎翻了一番;建成區面積從282.33平方公裡,增長到758.16平方公裡,增長了169%,10年間幾乎長出了兩個「青島」。

最近十年,青島城區規模快速擴張,「大青島」雛形初顯。但從城區常住人口看,青島的規模還不算大:建成區面積排名全國第11位,但城區常住人口僅排名全國第16位,城區常住人口密度為0.7萬人/平方公裡,不僅遠低於一線城市,也比同類城市低了不少,還有不小的潛力可挖。

與此相印證的還有一個關鍵數據:城鎮化率。截至2019年末,青島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4.12%,不僅遠遠低於上海、深圳、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還低於南京、瀋陽、武漢、長沙、杭州、蘇州、大連、合肥、西安、鄭州、成都等城市。

面向「十四五」,青島應當在繼續擴大城市規模的同時,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一步加快「人」的城鎮化進程,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不斷提高城市品質,增強城市對人口的吸引力、承載力。

01

這個地級市竟然超過了直轄市

衡量一個城市大不大,有很多指標,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是建成區規模。

建成區是指城市行政區內實際已成片開發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通俗地講,建成區就是就是指具備了城市相應功能的成熟區域。

建成區作為衡量城市發展的一個指標,能夠反映一個城市的城市化程度。比如,都說「大上海」,是指上海的城市大,即建成區面積大,但其實上海的市域面積只有6340平方公裡,在中國眾多城市中並不十分突出。

《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顯示,建成區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裡的城市一共有6個,分別是重慶、北京、廣州、上海、東莞、天津。

其中,重慶市建成區面積達到1515.41平方公裡,是全國最大的城市。重慶主城區由9個中心城區,12個主城新區共計21個市轄區構成,面積近3萬平方公裡,真是夠大。很多區的面積都與一個中等城市規模相當。但如果考慮到8.24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市域面積,重慶1515.41平方公裡的建成區面積並不算大,「建成率」並不高。

排在第二位的是北京,建成區面積為1469.05平方公裡,下轄16個區,市域全部劃區,已經沒有縣。北京城鎮化率達到86.6%。

六個超大城市,要麼是直轄市,要麼是一線城市,只有一個是例外,那就是東莞。一個年輕的地級市,建成區面積竟然高達1194.31平方公裡,超過了直轄市天津和一線城市深圳,遠高於成都、南京、武漢等老牌城市,頗令人意外。

東莞是怎麼做到的?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東莞是廣東省東江行政區轄下的一個農業縣,建成區面積僅有4.98平方公裡。上世紀80年代後期,東莞才撤縣建市,結束了東莞縣級建制的歷史,開啟了城市化進程。

2001年,為改變「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發展模式,強化中心城區的建設,東莞提出「一年一大步、五年見新城」的口號,由此掀起了一股建設新城的熱潮。

70年間,東莞的城市建成區面積從不到5平方公裡擴大到1194.31多平方公裡,「長大」了238倍,絕對算得上是中國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蹟。

當然,城市建設不能「攤大餅」,不能一味地「貪大求全」,必須走內涵式發展的路子。

02

人的城市化要跟上土地的城市化

城區常住人口是衡量一個城市能級的關鍵指標。

在國務院發布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中,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其中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顯示,全國有6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16個城市超過500萬。

其中。上海為 2428.14萬人,北京為1865萬人,重慶為1540.88萬人,廣州為1352.36萬人,深圳為1343.88萬人,天津為1303.84萬人。東莞和武漢城區常住人口也達到「準千萬級」。

建城區人口密度才是衡量城市繁華度、人口聚集度和經濟貢獻度的關鍵指標。馬爾地夫首都馬累人口密度高達10萬人/平方公裡。紐約曼哈頓每平方公裡為2.84萬人/平方公裡。中國城市中,北京市西城區2.33萬人/平方公裡、上海市黃浦區3.51萬人/平方公裡、廣州市越秀區3.44萬人/平方公裡,天津和平區3.51萬人/平方公裡、重慶市渝中區3.28萬人/平方公裡、西安市碑林區2.79萬人/平方公裡。

城市的誕生與成長很大一個動因就是為了實現更經濟,更集約的發展。但近二十年來,我國普遍存在城市建成區土地擴張速度遠高於人口增長速度,人口密度遞減下滑現象。目前,城區常住人口排名前50位的城市中,城區人口密度大於1萬人/平方公裡的城市有23個,不足一半。

投入低,產出高,是城市生機勃發、發展勢頭長盛不衰的第一動能。而人口低密度,必然會助推土地成本、人均基礎設施建設成本、住宅開發成本、交通出行成本、物流成本和市場交易成本,導致城市人才吸引力、綜合競爭力以及經濟發展持續力的同步下降。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城市擴張步子邁得太大,人口密度太小,以至於出現「空城」「死城」等現象的原因。

城市是為人而建的,在擴大城市用地規模的同時,要更加注重人的城市化,要不斷增強城市對人的吸引力、集聚力,讓人成為城市的活力之源、動力之源。

這也是「搶人大戰」日益白熱化背後的邏輯所在。

搶人大戰最早發端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後來,逐漸下沉,向新一線城市、二線三線城市蔓延。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陸續有東莞、成都、武漢、南昌、南京、蘇州、上海、廣州等20多個城市降低了落戶門檻。12月14日至24日10天內,無錫、福州、青島、廣州、蘇州在內的5個城市先後調整戶籍政策,降低落戶門檻。

在後來者的步步緊逼下,一線城市再次「加碼」。2020年,上海先是針對本地的國家一流大學高校畢業生鬆綁落戶,接著面向全部留學歸國人員放寬社保門檻,「特殊人才」可以直接落戶,李佳琪和楊超越就是被上海作為特殊人才引入落戶了。

而廣州的「差別化入戶」堪稱是史上最寬鬆的一線城市落戶政策,只需滿足大專或技校學歷,社保滿一年,年齡在28歲及以下,就能在廣州7個行政區實現落戶。

最近,蘇州出臺政策規定,租房就可以落戶。而福州出臺的《關於進一步降低落戶條件壯大人口規模的若干措施》表示,從2021年1月1日起,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現落戶「零門檻」。

「搶人」的背後,搶的是人口紅利,搶的是與人相關聯的資源,搶的是城市的未來。

03

大青島「面子」有了,「裡子」還需做實

翻開近10年的歷史數據可以看到,青島的城市擴張速度是相當快的。

從面積不足一千平方公裡到現在超過一萬平方公裡,從狹窄的南北帶狀發展,到「全域統籌、三城聯動」,再到「三灣三城」,改革開放40多年來,歷經四輪大的區劃調整,大青島格局躍然而出。

每次城市區劃調整的大原因都是相似的,那就是既有的區劃不適應當時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適應城市發展新的需求,必然要進行調整和完善。

1994年區劃調整前的青島市區,囿於92平方公裡的老城區、南北狹長的一帶,城市發展已經展不開手腳。此輪調整,讓青島的城區面積大大增加,直接帶動了青島東部城區的飛速發展,形成了「東移、北進、西跨」的城市空間展布格局,為建設大青島注入力量。

2012年12月1日,青島市再次經歷區劃大調整:撤銷市北區、四方區,設立新的市北區;撤銷黃島區、膠南市,設立新的黃島區。這一輪的區劃調整,也與2012年青島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的空間發展戰略相呼應。

2017年召開的青島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三灣三城」的城市框架,以膠州灣群為依託打造中心城區、以靈山灣群為依託打造西部灣城、以鰲山灣群為依託打造東部灣城,構築海灣型城市新格局。同年10月30日,即墨區掛牌,青島市行政區劃由六區四市變為七區三市,青島市區面積達到5214平方公裡,逐步實現了從大青島,到大城市的轉變。

2010年-2019年的十年間,青島城區常住人口從276.28萬人,增長到529.48萬人,增長了92%,幾乎翻了一番;建成區面積從282.33平方公裡,增長到758.16平方公裡,增長了169%。

應該說,青島的城市建設已經取得了大跨越,今天的青島城市規模、經濟體量,是過去不敢想的。但也要看到,與前排城市相比,青島的城市規模和水平都還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青島城市建成區規模居全國第11位,但城區常住人口規模只列全國第16位,低於東莞、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鄭州、西安、瀋陽等城市。

以青島對標城市作比較,上海、深圳的市域面積分別是青島的二分之一和六分之一,但建成區面積分別是青島的1.6倍、1.3倍,城區常住人口分別是青島的4.6倍、2.5倍。

近十年來,青島的城區人口密度同樣出現下滑:2010年人口密度為0.98萬人/平方公裡,到了2019年,下滑至0.7萬人/平方公裡,下降幅度達到29%。青島城區人口密度在全國城區常住人口規模前50強城市中,位列倒數第2位。

人口低密度的對應面是城市空間資源和公共設施的閒置,降低城市整體運營效率,不利於提升城市能級。

破解這些問題,關鍵就是快速集聚高素質人才,擴大城市人口規模。對標國內其他城市,青島的人口增長速度偏慢。要站在城市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始終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作為城市最大的「富礦」,改革步子再大一點,探索推出更開放、更靈活的人才招引和培育機制,更好集聚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持久動力。要圍繞擴大城市人口規模,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促進人口持續均衡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質量指明了方向。

日前,住建部明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就是要推動城市開發建設方式從粗放型外延式發展轉向集約型內涵式發展,將建設重點從房地產主導的增量建設,逐步轉向以提升城市品質為主的存量提質改造。

與此同時,面向「十四五」,青島城市建設必須轉向內涵式發展,不能搞簡單的規模擴張。要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堅持全域綠色化、城鄉融合化、就地市民化「三化同步」,建成人產城深度融合的典範城市,讓青島市民更多地感受到城市發展帶來的紅利。

【來源:青報觀象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全國最長的城市幹道在山東,而且又要延長了
    中國有句話,叫做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多麼有先見之明啊。修路在各個城市來說應該是最基礎的城市建設了。只有路好了,我們的交通才能夠更加的順暢。只有路好了,我們的特產才能夠走出去。但是,你知道嗎,全國最長的一條城市幹道就在咱們山東,沒錯,他就是濟南的經十路!
  • 《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公布 西安排名13屬特大城市
    不過,重慶面積為8.24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一個中等省份的規模,下轄的一些城區離主城區很遠。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分析,目前城區人口的統計部分是按照行政區劃來統計的。比如,重慶的城區人口包括了萬州等遠城區,有的城區距離主城區幾百公裡。
  • 上海16區建成區面積排名 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上海是我國第一大城市,被稱為「魔都」,這裡從近代以來一直是我國的經濟中心,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資源和人才。上海區劃本文通過谷歌衛星地圖實測建成區面積,來比較各地的發展水平,建成區面積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一座城市的發展水平,但並不代表一切,僅供參考。
  • 超大和特大城市增至15個 Ⅰ型大城市省會崛起
    根據2014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 截至「十三五」期末我國城市建成區面積逾6萬平方公裡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王優玲)「十三五」時期,我國城市建設發展成就顯著,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截至「十三五」期末,我國城市數量達到684個,城市建成區面積達6.03萬平方公裡。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21日在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說,「十三五」時期,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新成就。住房發展向住有所居目標大步邁進,2019年城鎮、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別達到39.8平方米、48.9平方米。  王蒙徽說,2021年要全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 中國城市規模等級劃分,鄭州GDP破萬億,鄭州邁入特大城市
    成功進入「億萬俱樂部」是鄭州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突破1000萬,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萬,憑藉這三大突破力量,鄭州正式進入特大城市的行列!!!鄭主席幹線進入了特大城市的行列,中國現行的城市分級是什麼標準?國內除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外,還有哪些特大城市?
  • 大雨過後多數地面沒有積水 青島「海綿城市」建設顯成效
    」近年來,海綿城市對市民來說已經不是新鮮詞,島城也通過建設海綿城市,逐步讓城市形成一個良性的水循環體系。截至10月底,全市累計建設海綿城市面積約217平方公裡,佔城市建成區面積的26%。 」 翠湖小區位於李滄區樓山南麓、唐山路以北,總面積27.3公頃,由107棟多層建築組成,居住家庭5031戶,是青島單體最大的老舊小區海綿改造工程。 「翠湖小區改造後,增加透水鋪裝約4.3萬餘平方米,新鋪瀝青路面約8000平方米,整治綠化面積約8.6萬平方米,改造排水管道1000餘米,建設下沉式綠地及雨水花園約2.5萬平方米。
  • 山東城市觀察|十年發展,青島前進了多少?
    「十四五」開局就在眼前,未來發展的路怎麼走、如何走好、有哪些關鍵,各座城市都在緊鑼密鼓的布局中。正所謂十年磨一劍,將時間的緯度拉長回看過去的十年,十年裡中國城市進步程度如何?誰進步最大?近日,21世紀經濟研究院對2009年~2019年全國29個主要城市十年的人口增幅以及GDP增幅情況做了匯總,結合人口和GDP增幅數據可以直觀的看出,過去10年,成都、武漢成功擠進TOP10陣營,長沙、鄭州、西安、合肥等省會城市的排名亦顯著提升,其中合肥更是以上升20名,GDP增幅347.61%位列各大城市上升榜首,環看青島,GDP排名連年下降,表現堪憂。
  • 山東省6座城市入圍全國四線城市榜單,德州排名第6
    說起山東,眾所周知共下轄有16個地級市,地級市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而說起山東省內的城市,大多人卻只能想到青島、煙臺、濟南等少數幾城,這是比較尷尬的。其實,山東除了青島、煙臺等少數幾城外,很多城市都是非常優秀的。
  • 列全國第4位 江西生態環境狀況綜合指數為優
    特別是截至今年11月底,江西省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6%;優良天數比例為95.9%,同比上升6.2個百分點。該省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6.0%,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11個設區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建成區面積排名,撫遠市最小,你的家鄉第幾呢?
    佳木斯市是黑龍江省東北部區域中心城市,是全國陸地最東端的地級市,是全國太陽升起最早的地區。佳木斯市地理位置圖佳木斯市地處由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匯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轄區大部分地區都是平原,只有樺南縣和湯原縣境內有一些低山丘陵。總的地形是南部高、北部低。
  • 超、特大城市最新名單擴至16個:杭州超南京 濟南晉級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超、特大城市最新名單擴至16個:杭州超南京,濟南晉級目前有30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300萬人,其中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有6個;位於500萬到1000萬的特大城市增至10個,濟南晉升為特大城市。當前,中心城市尤其是超大特大城市對區域的帶動引領能力日益增強。
  • 無錫市建成區面積排名,最大是江陰市,最小是梁溪區,了解一下?
    實測建成區面積為69.6平方公裡。實測建成區面積為151.4平方公裡。主要旅遊景點有陽山桃花源景區、菩提仙境、惠山溼地公園等等。實測建成區面積為149.7平方公裡。主要景點有九裡河溼地公園、宛山蕩溼地、蕩口古鎮景區、甘露寺等。
  • 大連市建成區面積排名,金州區最大,長海縣最小,來了解一下?
    大連市衛星地圖今天我們通過測量各地的建成區,來了解各地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狀況,建成區面積包括了商業居住用地和工業用地的面積,本次測量僅供參考。實測建成區面積為25.7平方公裡。其版圖比較狹長,即南北方向長,東西方向窄。轄區南北兩端臨海,北部全部建滿了房屋,南部為山地,在山谷中修建了很多住宅小區。實測建成區面積為20.9平方公裡。
  • 新疆4市5州5地區建成區面積排名,烏魯木齊市最大,最小是哪裡?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位於中國西北地區,和多國接壤,是中國和中亞、西亞國家聯繫的前沿陣地。新疆的地理位置圖新疆的地形地貌可概括為三山夾二盆,處在山脈與盆地相間排列盆地與高山環抱之中,境內有綠洲平原、山區、沙漠戈壁等地貌。
  • 惠州市2區3縣,建成區面積排名,最大是惠陽區,最小是龍門縣
    實測惠城區建成區面積207.9平方公裡。惠城區工業發達,特別是照明電器、男裝以及電子信息產業,在全國比較知名。旅遊資源主要有紅花湖景區、惠州西湖國家風景名勝區、紫溪半島花海世界、黃沙洞溫泉度假區等等。實測建成區面積255.1平方公裡。主要景點有清泉古寺、碧海灣景區、葉挺將軍紀念園、觀音禪寺、紅樹林公園等等。
  • 天目觀察 從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 南京還要走多遠?
    天目新聞 記者 徐雪純GDP衝入全國城市十強後,南京喊出了從特大城市走向超大城市的「小目標」。1月12日,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南京市長韓立明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提到,未來5年,南京將聚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加快形成以創新為第一驅動力的增長方式,成為常住人口突破千萬、經濟總量突破兩萬億元的超大城市。對於近年來發展迅猛、GDP數據亮眼的南京來說,錨定新的城市定位顯然是開啟新階段的關鍵之一。
  • 西海岸新區、即墨、膠州將成主城 膠州灣將成為青島的「內湖」!
    從海邊的一個小漁村,到今天的國際大都市,青島的變化絕對算得上是翻天覆地。1891年6月14日,清廷內閣明發上諭,允準在膠州灣設防。這被認定為青島市建置的開始。德佔時期的青島被稱作膠澳,陸地加上島嶼面積不過500餘平方公裡,在中國較早開啟了近代化進程,一度成為第二大進出口城市、全國四大輕工業中心、金融中心之一、全國五大工業城市之一。
  • 臨汾市建成區面積排名,堯都區最大,大寧縣最小,來了解一下?
    臨汾市衛星地圖今天我們通過測量各地的建成區,來了解各地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狀況,建成區面積包括了商業居住用地和工業用地的面積,本次測量僅供參考。實測建成區面積為11.4平方公裡。實測建成區面積為5平方公裡。
  • 自貢市各區縣,建成區面積排名
    自貢市在民國時期,乃是四川省的第二第三大城市,在當初可以完全碾壓綿陽,宜賓,瀘州,南充等城市。如今的自貢市地位在四川省地級市中處於中等位置。不過最近幾年,自貢市發展迅猛,城區面積擴大了好幾倍。特別是匯南路兩邊建設了很多新樓盤,看起來非常的繁華,有了都市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