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熱門提問:嫉妒,可以有多可怕?
其中一個1.6w贊的回答是這麼說得:傻子光知道嫉妒,而聰明人都在成群結隊。你越嫉妒一個人,就越要想辦法和他做朋友,一起合作共贏;至於那些嫉妒你的人,就讓他們嫉妒好了,保持好距離,淡然一笑,然後繼續奔向康莊大道。
嫉妒,在這個時代中似乎已成為年輕人社交的主旋律,朋友的顏值、同事的升遷、陌生人的愛情……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不能嫉妒的。
2015年,心理學權威期刊《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通過研究發現:我們的生活中,高達75%的人在最近一年內對別人有過嫉妒感,而且這種現象多發於同性之間。
這可不是什麼好現象,雖然心理學家證明了嫉妒情緒對人有一定的正向激勵作用,但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文化中,它普遍被認為是一種道德層面的缺陷,需要被不斷審視、克服。
究其根本,我們的人性就像《離騷》裡說的那樣——「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猜疑別人和寬恕自己是一樣的容易。站在心理學的角度,嫉妒本質上是人的一種情緒反應,是個體在看到別人擁有遠超出自己的優勢時而產生的屈辱和不安感,以及隨之而來的佔有欲。那麼,當你被人嫉妒時,對方身上會流露出哪些蛛絲馬跡?
01
方方面面要學你
就像演員永遠不會嫉妒醫生的醫術一樣,嫉妒心大概率會在相似的兩個人身上出現。
心理學家Smith認為,人在潛意識中有追逐社會平衡的需要,我們下意識地覺得家庭環境、教育經歷、社交人脈等差不多的人就應該取得一樣的社會成就。
如果這種狀態被其中一方打破,另一方就會有心理不平衡的感覺,相反,不相干的人則不會有這種困擾,因為潛意識根本不會去比較。這就是說,如果有人在明裡暗裡學你的樣子,他們大概率正在嫉妒你。
02
憤世嫉俗,總覺得不公平
一種典型的嫉妒心理:覺得對方根本不配有這樣的優勢或成就,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想法由嫉妒者主觀產生的,無憑無據。
憤世嫉俗不是一件壞事,但過猶不及,天天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公平的待遇,本身就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研究發現,當人的不公平感不被客觀事實所承認時,嫉妒心會成倍增長,開啟一種無能狂怒的模式。
只看得到別人收穫的好處,卻看不見人家的付出,只看得到自己所謂的「不公」,卻不願意想想自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人,請務必與其保持距離,因為他們的下一個獵物就可能輪到你。
03
表現欲、控制欲極強
生活在這個世上,我們越在意什麼,就越容易被其傷害。只要還有人把他人的幸福、聲望和成就看成自己的痛苦,嫉妒就永遠難以平息。
心理學家Konnikova發現,嫉妒的成因和表現欲、控制欲等密切相關。對待天才,普通人的態度往往是羨慕而非嫉妒,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運氣、天資等諸多不可人為控制的因素。嫉妒者習慣讓一切都處在自己的控制之中,他們覺得「既然你都可以,只要努力,為什麼我就一定不行呢?」
如果你的朋友不時流露出強烈的表現欲和控制欲,那麼你要格外留意對方的嫉妒心。有時候讓他們覺得在你面前無能為力,用實力碾壓對方,未必是件壞事。